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河北、山东、安徽、广西为典型,S2接近或等于1,省内的两个最大城市 与后面的城市拉开了较大距离。S4、S11很低,在0.4--0.6之间。
•
注:该表按市镇非农业人口计算,已考虑到 5 万人以上的镇。 *京津冀和沪苏是把 3 个直辖市分别和所在的河北、江苏合在一起考虑。
安徽双中心特点是假的,第二大城市淮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
13
大城市要快,首位度在增加,但中低位次城市的发展速度也较快。
14
变 化
(4)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海南的S2、S4、S11指数都下降了 表明:第一大城市增速赶不上第二及其他高中位次城市。更有甚者,
•
变 化
青岛超过了济南; 深圳只比广州略小,广东已不是首位型; 辽宁正向准双中心甚至双中心方向演变。 福建也有类似的趋势。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城市首位律是如何提出来的?
杰佛逊,1939年检验了51个国家前3位城市的规模关系:
2)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实际是首位度的扩展,本质没有大的区别
• •
S4 = P1 / (P2+P3 + P4) , 正常的规模分布四城市指数应接近1。 S11 = 2P1 / (P2+P3 + P4 +……+ P11), 正常的规模分布十一城市 指数应接近1。为什么?
3
4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概念、涵义: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城市首位律是如何提出来的?
杰佛逊,1939年检验了51个国家前3位城市的规模关系:
•
首位城市(Primate city)的正确含义:
•
比第二位城市大得多的“领导”城市,它还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 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最大城市是不是首位城市?
5)位序-规模律(Rank-Size Rule)
概念: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 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叫做位序-规模率。
•
奥尔巴赫(F. Auerbach, 1913)发现, 5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 资料符合关系:
Pi Ri=K 式中 Pi——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口 Ri ——第i位城市的位序 K——常数
有28个国家第一位城市人口大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 2倍以上,有18个 大于3倍以上。
•
•
很多国家有第一位城市远远大于其他城市的现象。且它们在国家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是“领导”城市。 这种最大城市一旦出现,会有一种强大的自身继续发展的力量, 吸引各种精英,许多成为首都
5
6
1
检验美国 1960 、 1970 年的资料 ,每级间城市数的平均倍数分别是 1.94和1.90,接近2。 检验我国的城市分布,并不很理想 但这种城市规模的分级原则仍有借鉴价值。
41.1 17.4
•
•
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 30,第 95 页。
这种方法有启发性。
24
23
4
二倍数规律的准确表达
二倍数规律更准确的表达方式是:城市的数量和它们的规模级成反比, 当规模级的边界确实为2倍时,任何两级的边界的关系有下列等式: ai=ai+n·(2n) (1) 式中 ai——i级的低限; ai+n——比i级低n级的那一规模级的低限。 如需预测任何两级的城市数,有下列等式:
1
2
分析和描述城镇规模分布的几种方法
1)城市首位律 2)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3) 城市金字塔 4)二倍数规律 5) 位序—规模律
•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概念、涵义:
首位度(Primacy) :
•
第一大城市的人口是第二位城市人口的倍数称为首位度 (Primacy) 。 首位度大于2(也有说大于3)的城市规模分布一般可称首位分布。 首位度反映了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程度。一般认为正常的规模分布 首位度应接近2。
15
(7)1997年重庆从四川省分出后,四川成为又一个首位度很高的省区
16
3)城市金字塔
3)城市金字塔
城市规模等级的两种金字塔:
城市规模等级的两种金字塔:
在规模分级不变情况下的,用城市金字塔的办法来分析城市规模结构的 变化是有意义的。
一种是反映不同等级城市数量的金字塔; 城市数量的金字塔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某一规模以上)随城镇规模级 提高,城市数量减少,呈金字塔型。用下一级的城市数除以上一级的 城市数,有一个K值,K值是不是一个常数?
城镇 规模级(人) 大于 200 万 100~200 万 50~100 万 20~50 万 10~20 万 小于 10 万 合 计 中 国 (1985) 16.7 10.4 12.5 16.5 8.4 35.5 100.0
若干大国城镇人口规模结构比较
美 国 (1980) 31.89 16.16 9.61 11.67 7.54 23.13 100.0
• •
几种类型
S2 1.26 1.02 1.89 1.50 2.10 1.62 2.29 3.61 2.56 2.00 1.03 2.28 2.54 1.00 1.52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类:
(1)均衡型: 浙江S2=2,S4、S11接近于1,最接近理想状态。 山西、辽宁类似,不如浙江典型; 辽宁因沈阳、大连之后,鞍山、抚顺、本溪等 一群大城市的发育,所以四城市和十一城市指数较低。 (2)双中心:
1970 年 城市数 1777 10 17 43 104 179 384 731 309
实用价值:
• • •
已知某规模级的边界值和城市数,可知道比它低几级的边界值和城市数 经检验这种规律性只有在城市体系足够大时有效 戴维斯认为2n规律在城市数量足够大的时候,也可用于测算单个国家
•
8000000 以上 4000000 2000000 1000000 500000 250000 125000 100000
•
规模级 (人) 总 计
1950 年 城市数 962 2 9 15 53 108 189 381 205 % 100.0 0.2 0.9 1.6 5.5 11.2 19.6 39.6 21.3 城市数 1300 3 13 27 71 138 268 551 229
1960 年 % 100.0 0.2 1.0 2.1 5.5 10.9 20.6 42.4 17.6
•
一种如苏沪、湖北、广东、陕西,首位城市具大区中心职能,远大于省 区内其他城市 一种如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首位度很高,城市体系尚未得 到充分发育
11 12
•
2
中国各省区二城市指数值变动(1989-2000年)
变 化
( 1 )京津冀、河北、吉林、安徽、川渝等省区 S2 、S4 、S11都上升了,说明 这些省区最大城市的增长速度比其它城市要快得多。 (2)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宁夏、新疆等省区S2、S4上升 而 S11 下降,说明第一位大城市的增长速度也相当快,至少快于该省区几 个高位次城市,但中低位次城市发展的也不慢。 ( 3 )黑龙江、湖南 S2上升但 S4 、 S11 下降,说明最大城市的增长速度比第二
另一种是不同等级城市人口数量的金字塔。 城市人口数量的金字塔没有金字塔型的规律性。一般来说一定是头重(脚 轻)的(与规模级划分有关)。
17
18
3
表 表 同一城市体系不同等级划分下的规模分布举例
A 规模级(人) 1000~5000 5000~20000 20000~50000 50000~100000 城市数 512 128 32 8 K值 4 4 4 规模级(人) 1000~10000 10000~50000 50000~75000 75000~100000 B 城市数 576 96 4 4 K值 6 54 1
(人) 合 计
12800000 以上 6400000 3200000 1600000 800000 400000 200000 10000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 30,第 95 页。
21
22
表56
1950、1960、1970年世界城市规模分级(2)
4)二倍数规律(金斯利· 戴维斯)
% 100.0 0.6 1.0 2.4 5.9 10.1 21.6
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 174。
19
20
4)二倍数规律(金斯利· 戴维斯)
规模级
表55
1950、1960、1970年世界城市规模分级(1)
1950 年 城市数 962 - 2 10 29 59 127 251 484 % 100.0 0.2 1.0 3.0 6.1 13.2 26.1 50.3 城市数 1300 1 6 14 42 93 163 340 641
苏 联 (1983) 9.0 13.6 10.7 17.2 10.5 39.0 100.0
日 本 (1980) 33.2 7.1 6.5 26.7 14.4 12.1 100.0
印 度 (1981) 20.6 4.2 11.6 12.1 8.7 42.8 100.0
巴 西 (1980) 15.1 6.5 5.8 12.1 13.7 46.8 100.0
请分析一下表52,掌握我国各省的城市规模分布特点。
50年后的检验,并没有明显的规律。
7 8
表
省区 京津冀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沪苏*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
中国各省区二、四、十一城市指数值(1989年)
S4 0.86 0.44 1.03 0.71 0.88 0.90 0.96 2.03 0.90 0.94 0.46 1.16 1.09 0.48 0.67 S11 1.19 0.48 1.30 0.74 0.92 0.93 0.87 2.28 0.88 0.95 0.45 1.10 1.01 0.55 0.60 省区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S2 7.22 2.31 5.26 1.18 2.67 1.33 2.73 5.20 5.00 5.60 4.91 9.56 1.36 3.44 S4 2.69 0.84 2.26 0.61 0.90 1.30 2.14 2.02 2.07 0.94 1.55 S11 2.36 0.79 1.81 0.76 1.08 2.30 2.26 1.99 1.27
1960 年 % 100.0 0.1 0.5 1.1 3.2 7.2 12.5 26.2 49.3
1970 年 城市数 1777 1 14 18 61 128 232 479 844 % 100.0 0.1 0.8 1.0 3.4 7.2 13.1 27.0 47.5
概念: 二倍数规律:把城市边界固定,使规模上界是下界的2倍,结果发现了一 种规律性,即“当规模级的边界值确定为 2 倍时,下一级的城市数接 近是上一级城市数的2倍”。 见表55、56。
英国100-14-13,丹麦100-11-9,奥地利100-8-6, 墨西哥100-18-13
他也注意到例外: 加拿大100-77-30,南非100-80-29,澳大利亚100-80-25, 新西兰100-70-62,印度100-79-44;西班牙100-91-31, 意大利100-96-75
以上方法都抓住了最大城市的规模,有道理 把它们结合起来,对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与分散就有一个概念
10
9
几种类型
中国各省区二、四、十一城市指数值(2000年)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类:
(3)准双中心:
•
内蒙古(包头和呼市)、四川(未直辖前的重庆和成都)、吉林(长春 和吉林)、河南(郑州和洛阳)不很典型的双中心结构。S2、S4、S11都 比典型的双中心结构略大,但比其它类型的同类指数都要小。
(4)首位分布:
•
•
•
反映的是市场机制对计划机制的挑战、经济中心对政治中心的挑战、 门户区位对中心区位的挑战。
( 5)湖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 S2、 S4、 S11也都在下降,这是与前 一类省区原因不同的分散趋势,是省区城市体系在进一步完善的表现。 (6)高首位度的新疆、贵州、云南是个例外,首位度仍在继续上升,但 S11是下降趋势。
城市规模与城市职能
•
城市规模主要反映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上 城市规模是城市的一种很重要的综合性特点 城市规模常常体现了城市体系的等级性和层次性 城市规模主要是由城市职能决定的,而不是规模决定职能
•
第7章 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 • •
把城市人口规模“做大”? 关键在于产业,在于职能;
• •
一国或一地区的大大小小的城镇,规模分布有没有某种规律性?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来分析和描述城镇的规模分布
河北、山东、安徽、广西为典型,S2接近或等于1,省内的两个最大城市 与后面的城市拉开了较大距离。S4、S11很低,在0.4--0.6之间。
•
注:该表按市镇非农业人口计算,已考虑到 5 万人以上的镇。 *京津冀和沪苏是把 3 个直辖市分别和所在的河北、江苏合在一起考虑。
安徽双中心特点是假的,第二大城市淮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
13
大城市要快,首位度在增加,但中低位次城市的发展速度也较快。
14
变 化
(4)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海南的S2、S4、S11指数都下降了 表明:第一大城市增速赶不上第二及其他高中位次城市。更有甚者,
•
变 化
青岛超过了济南; 深圳只比广州略小,广东已不是首位型; 辽宁正向准双中心甚至双中心方向演变。 福建也有类似的趋势。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城市首位律是如何提出来的?
杰佛逊,1939年检验了51个国家前3位城市的规模关系:
2)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实际是首位度的扩展,本质没有大的区别
• •
S4 = P1 / (P2+P3 + P4) , 正常的规模分布四城市指数应接近1。 S11 = 2P1 / (P2+P3 + P4 +……+ P11), 正常的规模分布十一城市 指数应接近1。为什么?
3
4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概念、涵义: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城市首位律是如何提出来的?
杰佛逊,1939年检验了51个国家前3位城市的规模关系:
•
首位城市(Primate city)的正确含义:
•
比第二位城市大得多的“领导”城市,它还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 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最大城市是不是首位城市?
5)位序-规模律(Rank-Size Rule)
概念: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 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叫做位序-规模率。
•
奥尔巴赫(F. Auerbach, 1913)发现, 5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 资料符合关系:
Pi Ri=K 式中 Pi——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口 Ri ——第i位城市的位序 K——常数
有28个国家第一位城市人口大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 2倍以上,有18个 大于3倍以上。
•
•
很多国家有第一位城市远远大于其他城市的现象。且它们在国家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是“领导”城市。 这种最大城市一旦出现,会有一种强大的自身继续发展的力量, 吸引各种精英,许多成为首都
5
6
1
检验美国 1960 、 1970 年的资料 ,每级间城市数的平均倍数分别是 1.94和1.90,接近2。 检验我国的城市分布,并不很理想 但这种城市规模的分级原则仍有借鉴价值。
41.1 17.4
•
•
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 30,第 95 页。
这种方法有启发性。
24
23
4
二倍数规律的准确表达
二倍数规律更准确的表达方式是:城市的数量和它们的规模级成反比, 当规模级的边界确实为2倍时,任何两级的边界的关系有下列等式: ai=ai+n·(2n) (1) 式中 ai——i级的低限; ai+n——比i级低n级的那一规模级的低限。 如需预测任何两级的城市数,有下列等式:
1
2
分析和描述城镇规模分布的几种方法
1)城市首位律 2)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3) 城市金字塔 4)二倍数规律 5) 位序—规模律
•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概念、涵义:
首位度(Primacy) :
•
第一大城市的人口是第二位城市人口的倍数称为首位度 (Primacy) 。 首位度大于2(也有说大于3)的城市规模分布一般可称首位分布。 首位度反映了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程度。一般认为正常的规模分布 首位度应接近2。
15
(7)1997年重庆从四川省分出后,四川成为又一个首位度很高的省区
16
3)城市金字塔
3)城市金字塔
城市规模等级的两种金字塔:
城市规模等级的两种金字塔:
在规模分级不变情况下的,用城市金字塔的办法来分析城市规模结构的 变化是有意义的。
一种是反映不同等级城市数量的金字塔; 城市数量的金字塔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某一规模以上)随城镇规模级 提高,城市数量减少,呈金字塔型。用下一级的城市数除以上一级的 城市数,有一个K值,K值是不是一个常数?
城镇 规模级(人) 大于 200 万 100~200 万 50~100 万 20~50 万 10~20 万 小于 10 万 合 计 中 国 (1985) 16.7 10.4 12.5 16.5 8.4 35.5 100.0
若干大国城镇人口规模结构比较
美 国 (1980) 31.89 16.16 9.61 11.67 7.54 23.13 100.0
• •
几种类型
S2 1.26 1.02 1.89 1.50 2.10 1.62 2.29 3.61 2.56 2.00 1.03 2.28 2.54 1.00 1.52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类:
(1)均衡型: 浙江S2=2,S4、S11接近于1,最接近理想状态。 山西、辽宁类似,不如浙江典型; 辽宁因沈阳、大连之后,鞍山、抚顺、本溪等 一群大城市的发育,所以四城市和十一城市指数较低。 (2)双中心:
1970 年 城市数 1777 10 17 43 104 179 384 731 309
实用价值:
• • •
已知某规模级的边界值和城市数,可知道比它低几级的边界值和城市数 经检验这种规律性只有在城市体系足够大时有效 戴维斯认为2n规律在城市数量足够大的时候,也可用于测算单个国家
•
8000000 以上 4000000 2000000 1000000 500000 250000 125000 100000
•
规模级 (人) 总 计
1950 年 城市数 962 2 9 15 53 108 189 381 205 % 100.0 0.2 0.9 1.6 5.5 11.2 19.6 39.6 21.3 城市数 1300 3 13 27 71 138 268 551 229
1960 年 % 100.0 0.2 1.0 2.1 5.5 10.9 20.6 42.4 17.6
•
一种如苏沪、湖北、广东、陕西,首位城市具大区中心职能,远大于省 区内其他城市 一种如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首位度很高,城市体系尚未得 到充分发育
11 12
•
2
中国各省区二城市指数值变动(1989-2000年)
变 化
( 1 )京津冀、河北、吉林、安徽、川渝等省区 S2 、S4 、S11都上升了,说明 这些省区最大城市的增长速度比其它城市要快得多。 (2)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宁夏、新疆等省区S2、S4上升 而 S11 下降,说明第一位大城市的增长速度也相当快,至少快于该省区几 个高位次城市,但中低位次城市发展的也不慢。 ( 3 )黑龙江、湖南 S2上升但 S4 、 S11 下降,说明最大城市的增长速度比第二
另一种是不同等级城市人口数量的金字塔。 城市人口数量的金字塔没有金字塔型的规律性。一般来说一定是头重(脚 轻)的(与规模级划分有关)。
17
18
3
表 表 同一城市体系不同等级划分下的规模分布举例
A 规模级(人) 1000~5000 5000~20000 20000~50000 50000~100000 城市数 512 128 32 8 K值 4 4 4 规模级(人) 1000~10000 10000~50000 50000~75000 75000~100000 B 城市数 576 96 4 4 K值 6 54 1
(人) 合 计
12800000 以上 6400000 3200000 1600000 800000 400000 200000 10000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 30,第 95 页。
21
22
表56
1950、1960、1970年世界城市规模分级(2)
4)二倍数规律(金斯利· 戴维斯)
% 100.0 0.6 1.0 2.4 5.9 10.1 21.6
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 174。
19
20
4)二倍数规律(金斯利· 戴维斯)
规模级
表55
1950、1960、1970年世界城市规模分级(1)
1950 年 城市数 962 - 2 10 29 59 127 251 484 % 100.0 0.2 1.0 3.0 6.1 13.2 26.1 50.3 城市数 1300 1 6 14 42 93 163 340 641
苏 联 (1983) 9.0 13.6 10.7 17.2 10.5 39.0 100.0
日 本 (1980) 33.2 7.1 6.5 26.7 14.4 12.1 100.0
印 度 (1981) 20.6 4.2 11.6 12.1 8.7 42.8 100.0
巴 西 (1980) 15.1 6.5 5.8 12.1 13.7 46.8 100.0
请分析一下表52,掌握我国各省的城市规模分布特点。
50年后的检验,并没有明显的规律。
7 8
表
省区 京津冀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沪苏*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
中国各省区二、四、十一城市指数值(1989年)
S4 0.86 0.44 1.03 0.71 0.88 0.90 0.96 2.03 0.90 0.94 0.46 1.16 1.09 0.48 0.67 S11 1.19 0.48 1.30 0.74 0.92 0.93 0.87 2.28 0.88 0.95 0.45 1.10 1.01 0.55 0.60 省区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S2 7.22 2.31 5.26 1.18 2.67 1.33 2.73 5.20 5.00 5.60 4.91 9.56 1.36 3.44 S4 2.69 0.84 2.26 0.61 0.90 1.30 2.14 2.02 2.07 0.94 1.55 S11 2.36 0.79 1.81 0.76 1.08 2.30 2.26 1.99 1.27
1960 年 % 100.0 0.1 0.5 1.1 3.2 7.2 12.5 26.2 49.3
1970 年 城市数 1777 1 14 18 61 128 232 479 844 % 100.0 0.1 0.8 1.0 3.4 7.2 13.1 27.0 47.5
概念: 二倍数规律:把城市边界固定,使规模上界是下界的2倍,结果发现了一 种规律性,即“当规模级的边界值确定为 2 倍时,下一级的城市数接 近是上一级城市数的2倍”。 见表55、56。
英国100-14-13,丹麦100-11-9,奥地利100-8-6, 墨西哥100-18-13
他也注意到例外: 加拿大100-77-30,南非100-80-29,澳大利亚100-80-25, 新西兰100-70-62,印度100-79-44;西班牙100-91-31, 意大利100-96-75
以上方法都抓住了最大城市的规模,有道理 把它们结合起来,对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与分散就有一个概念
10
9
几种类型
中国各省区二、四、十一城市指数值(2000年)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类:
(3)准双中心:
•
内蒙古(包头和呼市)、四川(未直辖前的重庆和成都)、吉林(长春 和吉林)、河南(郑州和洛阳)不很典型的双中心结构。S2、S4、S11都 比典型的双中心结构略大,但比其它类型的同类指数都要小。
(4)首位分布:
•
•
•
反映的是市场机制对计划机制的挑战、经济中心对政治中心的挑战、 门户区位对中心区位的挑战。
( 5)湖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 S2、 S4、 S11也都在下降,这是与前 一类省区原因不同的分散趋势,是省区城市体系在进一步完善的表现。 (6)高首位度的新疆、贵州、云南是个例外,首位度仍在继续上升,但 S11是下降趋势。
城市规模与城市职能
•
城市规模主要反映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上 城市规模是城市的一种很重要的综合性特点 城市规模常常体现了城市体系的等级性和层次性 城市规模主要是由城市职能决定的,而不是规模决定职能
•
第7章 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 • •
把城市人口规模“做大”? 关键在于产业,在于职能;
• •
一国或一地区的大大小小的城镇,规模分布有没有某种规律性?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来分析和描述城镇的规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