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复习选修四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Ⅳ第一单元
班级:组别:姓名:等级: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秦始皇:应予以充分肯定的“千古一帝”
实现统一:条件①变法较彻底实力最强。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④广招贤才⑤制定正确的方略
过程:横扫六合(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
巩固统一: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疆域: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
交通:修驰道
暴政而亡: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迷信法家,刑法严酷。
滥用民力
评价秦始皇
1、功:
①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
②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
⑤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
①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
②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二、唐太宗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控制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晚年治国策略出现失当,少于纳谏、滥用民力,但撰写《帝范》等,反躬自省。
评价:(1)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包。
(2)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精神,更是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三、康熙帝
康熙帝:文治武功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
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②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③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
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活佛;
④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评价:
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开创了康乾盛世。
【典型例题】两千多年来史学界对焚书坑儒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李开元的观点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阅读下列材料:
从现有的文献典籍来看,焚书坑儒,是东汉以来的用语和观念。《汉书·儒林传》说:“及秦始皇兼并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大体沿袭《史记·儒林传》,文辞略有不同而已。《汉书·五行志》数落秦始皇的暴行说:“遂自贤圣,燔诗书,坑儒士。”已经将“杀术士”,改为“坑儒士”了。《汉书·地理志》又向前进了一步,数说秦始皇:“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不但改了词,而且将“燔书坑儒”连接成一四字词汇,从此成为汉语的常用词汇,成为数落秦始皇文化暴行的标签用语。
——李开元《焚书坑儒的真伪虚实——半桩伪造的历史》
请回答:
(1)《汉书》中对焚书坑儒事件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是基于怎样的动机?(6分)
(2)李开元的观点与教材有何不同?(2分)
(3)对于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史学争论,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2分)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参考答案
(1)变化:由“燔诗书,杀术士”到“燔诗书,坑儒士”,最后到“燔书坑儒”。(3分)动机:提高儒士地位,保证儒学独尊;(2分)丑化秦始皇,贬低秦朝。(1分)
(2)李开元认为秦始皇焚书但没有坑杀儒士,杀的是术士;教材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2分)
(3)态度:包容,理解,倡导百家争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