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
汉乐府爱情的诗句
![汉乐府爱情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47699f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c.png)
汉乐府爱情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汉乐府爱情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汉乐府》中的爱情诗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
(.)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①上邪:犹言“天啊”。
上,指天。
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
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⑤震震:雷声。
⑥雨雪:降雪。
雨,音yù ,动词。
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1。
⑧乃敢:才敢。
“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1首情歌,全诗以第1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抒胸臆,表达了1个女子对爱情的热闹追求和执着坚决。
与文人诗词喜爱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怯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
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1、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2、由于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行能消失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3、这首诗采纳杂言体,从2言到6言,错落相间,显得活泼奔放。
用语朴实,口语颜色深厚。
4、写作特点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怪。
前3句指天宣誓,用的是直笔。
后6句则用曲笔。
1连假设了5种不行能消失的自然现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恰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实际语意与字面显示的语意正好相反,有力地体现了仆人公“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表达了女仆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决、永不变心的顽强性格。
参考资料:baidu。
2.《汉乐府》中的爱情诗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
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①上邪:犹言“天啊”。
上,指天。
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
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
![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https://img.taocdn.com/s3/m/dee4d64c31b765ce0408142f.png)
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诗经》和两汉乐府诗中的婚姻爱情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她们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是我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采风运动的一些成果[1],她们多来源于民间歌谣,作者都来自社会各阶层,都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是她们的一些共同点。
在很多方面,她们又呈现出各自的风貌,具有相对独立性。
本文主要通过对《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进行分类,先从内容上把握他们的异同;继而,又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阐述她们的成因和差别;最后,又从形象和句式方面进一步阐述她们的区别,以求更全面的把握她们,了解她们,深刻体会她们作为我国文化典籍的意义和原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它的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绝大多数已不可考。
它反映的内容很丰富,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婚姻爱情诗是其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占有很大的比例。
乐府诗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又一里程碑,它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收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歌。
它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虽然保存有限,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婚姻爱情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文化心理,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内容,先对她们作整体的感受和了解;再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阐述她们的成因和差异,了解其内在的特征;最后,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句式方面比较她们的异同。
一、基本概况《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约有八十多首,她们主要保存在《国风》中,另外,《雅》中也有一小部分。
《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桧风、陈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
豳风全部是西周的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的作品[2]。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就主要分布在这些风中,而又郑风最多。
诗歌中的婚恋诗词注释原文翻译归类
![诗歌中的婚恋诗词注释原文翻译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91666c3bb14e852459fb57a6.png)
古诗中的婚恋一、《诗经》中的婚恋《诗经》305篇,表现相思相恋的,约50余首。
这些诗均是表现纯真爱情的民歌,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
《国风》中传唱最多最广的是爱情:1、有描写结婚之前男女间彼此爱慕、约会恋爱抑或失恋分手的情歌,如《关雎》、《卷耳》、《汉广》、《草虫》、《摽(biào落下)有梅》、《野有死麕(jūn獐子)》、《静女》、《将仲子》、《蒹葭》等;2、有描写男女间谈婚论嫁、结合生子、夫妻恩爱的情歌,如《鹊巢》、《殷其雷》、《绿衣》、《终风》、《硕人》、《木瓜》、《女曰鸡鸣》、《常棣dì》等;3、还有描写婚后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分离,甚至走向感情破裂的离妇、怨妇、弃妇之歌,如《汝坟》、《江有汜(sì)》、《日月》、《谷风》、《新台》、《氓》、《采葛》、《小戎》、《东山》等。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静女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女美⑦。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闲雅贞洁。
姝:美好的样子。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心思不定,徘徊不前。
⑤彤管:指红管草。
贻:赠。
⑥炜:红色的光彩。
⑦说怿: 喜悦。
⑧牧:旷野,野外。
归:赠送。
论《诗经》中的爱情
![论《诗经》中的爱情](https://img.taocdn.com/s3/m/0339e06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8.png)
论《诗经》中的爱情论《诗经》中的爱情《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诗经》中的爱情,欢迎阅读!我国经典名著中描写爱情的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诗经》就是最为著名的作品,而在《诗经》十五“国风”中,有关爱情婚姻这个题材,占三分之一,这类诗歌异彩纷呈,绰约多姿。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都是周诗,它的产生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
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变化,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是从蒙昧期、野蛮期到文明期到各个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认识到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总要和各种权力干预婚姻与家庭。
下面让我们从诗经中的一些文章中去品味一下这种爱情的味道吧。
一、追求爱情《郑风·溱洧》就是反映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的一篇诗。
郑国地处中原,三月已是暮春,草长莺飞,百花烂漫。
青年男女到溱洧水边游览,赏心悦目,倾吐胸怀。
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欢乐插曲。
此诗,是从客观来抒写的,首先写溱洧春水之盛,点出了地点时间。
然后写士与女秉蕑而游,点出了士与女的踏青,不单纯是浏览风光。
一方面是执蕑而拔也邪恶,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要趁此机会追求爱情的欢乐,这一点从诗的下文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合乎生活实际与情理的。
再写士与女相劝诱的对话,是那么朴实、真挚、和谐、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最后又写士与女无拘无束地互相调笑,谈情说爱,不仅作了感情的交流,而且“赠之以芍药”。
这确是一幅出色的士女踏青图,生动活泼,跃然纸上。
二、相思之情爱情,有时发自单方面的。
一个男子看到汉水上的游女,心往神驰,却又可望而不可即,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怅惘,于是写出了《汉广》这样的诗。
此诗的第一章,用“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起兴,也寄寓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思。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3d439cece2f0066f53322e9.png)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而其中的爱情诗更具有明显的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具有感情热切大胆,鲜明的民歌特色,强烈的抒情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等特点,这些特征对于中国的诗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自此我国抒情性文学便树立了其对于文学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诗经》;婚姻爱情诗;婚姻自由;忠贞;抒情性《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有305篇。
《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它的创作群体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而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广阔和深刻的。
《诗经》的作者从现实出发,在诗歌中再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包括生产、劳动、战争、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
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除此之外,作为我国文学的初级阶段,《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状况: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忠贞的同时,必须冲破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婚姻的不幸更加剧了她们的痛苦。
从这可以看出《诗经》婚姻爱情诗有其独特之处,也因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一、《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方面来说有其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要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诗经》中的情歌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和挫折、痛苦,充满了坦诚、真挚的情感,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含蓄。
如《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表现了男子与他美丽的情人幽期密会的动人情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细腻委婉地写出了主人公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急躁而搔首徘徊的情感变化。
《诗经》婚姻爱情诗在表现婚姻的不幸,以及女性反抗不幸婚姻的情节上更是独具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揭露、控诉了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也对整个男权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古代爱情诗
![古代爱情诗](https://img.taocdn.com/s3/m/dd4d296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6.png)
古代爱情诗古代爱情诗 11、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徬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6、有所思·汉乐府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7、上邪·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8、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9、《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10、《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11、山鬼《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之后;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爰啾啾兮穴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https://img.taocdn.com/s3/m/bb9ea4a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8.png)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欢迎大家分享。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诞生。
《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而深刻,题材多样,尤以表现婚姻和爱情的诗歌最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活动,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从内容方面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1、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在那个社会,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要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性的苦难。
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成为那时婚姻爱情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它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不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后的结尾处女子主动提出了与对方决裂,这很明显的就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乐观热情的感情基调和浓厚的民歌特色这些婚恋诗歌健康、乐观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生活上的。
《周礼,春官,媒氏》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写出了二月天气渐暖,人们可以适当在户外活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过程,男女人们身心都得到了适当的舒展,世界万物花草萌发,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出现于十五国风当中。
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作,大胆泼辣,体质短小,带有浓烈的民歌特色。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https://img.taocdn.com/s3/m/0a1b036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7d.png)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婚恋是文明社会中人的一段最为重要的人生经历,因而婚恋也被文学家作为了永恒的文学主题,而在上古社会的诗歌中,婚恋诗止如千百年来那样表达养人们在恋爱婚姻之中的酸甜苦辣《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了人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许,再到相弃相别的人生境遇,木文也主要把其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类。
中国人对于感情的表达是含蓄的,但在西周时期,社会礼教并非十分严厉,因而男女婚恋还较为自由,因而在《诗经》中,其对爱情的描写是细腻而真诚的,其在诗歌之中描述了恋爱之中男女心理、神态与动作等,例如《诗经》中的《邶风·静女》就极为细腻地描写了男女幽会的场景以及主人公的心理这首诗从男子的心理启程去描绘他与女子约于“城隅”,而“静女”却以“不见踪影”去戏耍男子,使男子“搔首蜘躇”,写下了女子的烂漫与开朗,而男子“搔首”的憨态也跃然纸上。
要到女子去了,并将“彤管”赠送给男子,男子便十分惊讶,男子真的女子获赠的“彤管”十分可爱和美丽,而实际上男子对于礼物的钟爱并不是真的以为女子的礼物存有多贵重和可爱,而是因为它就是“美人之贻(获赠)”罢了,这又写下了爱情中的男子爱屋及乌的一种心态。
中国后来的爱情诗极少存有从男子的口吻与角度去写下,这首诗虽是以女子为题,但是却是从男子口吻写下,感情抒发得十分柔和和生动,虽然语高肤浅,但却把男子在约会中急切等候的心理、挠头斜阳的神态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把男子对女子的钟爱之情写的真诚感人。
整张诗气氛随心所欲悠扬,而且情趣盎然,把一幅年长男女幽会的图景形象地展现出在我们而前。
除了表达男女甜蜜的约会或分离的相思之外《诗经》中还有描写情侣闹别扭的“彼狡童兮,不与我高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写出情人与作者闹别扭不讲话,而作者因此而吃不下饭,睡不养觉;还有描写男子思慕女子的,例如《周南·关眼》中那位爱上采若菜女子的君子,因为“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这些发自肺腑的恋歌抒写了《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百态。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6fba2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b.png)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论文提纲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二、简介《诗经.国风》;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
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
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
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https://img.taocdn.com/s3/m/872d11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f.png)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分析《诗经》的婚恋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析《诗经》的婚恋诗,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共计305篇,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学遗产,它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社会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时以它独特的文学修养、文学表现方法和文学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影响了无数诗人作家。
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105篇,是其中最具生命力、最为强烈的旋律。
这些诗篇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感染激动了几千年来的无数欣赏者。
究其内容,可将此类诗篇分为两大类:情恋诗与婚姻诗。
情恋诗主要表达男女恋爱期间的喜悦悲伤,而婚姻诗则主要表现夫妻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情恋诗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学作品永远歌颂的主题。
《诗经》中的情恋诗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约会私赠、欢谑逗乐乃至爱情受阻和失恋的哀痛,接触到全部爱情生活、爱情心理。
它们发自恋人的肺腑,既有大胆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动;或借助纯真无邪的对话,描绘出情人邀约的风俗画;或借助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恼人的情思。
1.表追求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的诗篇,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向往,亦有对倾慕者由衷的称赞。
例如《诗经》首篇,《周南·关雎》,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诗中的称谓和场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人公是社会上层人物。
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中,轻盈的身姿和娴熟的手法激起了贵族男子的强烈爱慕,致使他朝思慕想,辗转反侧,坐立不安。
浅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https://img.taocdn.com/s3/m/a046bed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1.png)
浅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浅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滋养我们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盛大宝典。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以赋、比、兴为表现手法,忠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史诗”的特征。
其中关于爱情婚姻的诗歌占了很大比例,堪称千年婉美的情韵,浪漫爱情的颂歌,让后来人广为传颂,吟咏至今。
这些婚姻爱情诗包含甚广,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悠悠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家庭、相亲相爱等的婚姻家庭诗;甚至囊括了人们不愿看到的一些表现不幸婚姻的弃妇诗。
非常广泛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了坦诚真挚的情感。
,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俗图。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
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
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
甜蜜的爱情是我们每个人都热切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热烈追求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改变。
因此,可以说《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真正触及到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写出了那可贵的人性之美,让我们为之倾倒。
一《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也是我国最早的情歌之一。
历来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名篇佳句。
《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妇,琴瑟有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中描写了以为男子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的恋情,大胆抒发了对美丽姑娘的爱慕。
一见钟情之后是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至感情最深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终是一厢情愿“求之不得”。
浅析《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差异
![浅析《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81cf6a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f.png)
浅析《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差异摘要:自古,诗歌创作离不开“爱情”话题。
《诗经》和汉乐府中有大量描写爱情的诗歌,这些诗歌虽然抒发的情感有相似之处,但是在表现手法、语言方面、抒情方式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浅谈《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差异。
关键词:《诗经》汉乐府爱情诗差异正文:《尚书·虞书·舜典》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这反映了诗歌不仅要表达人的意志,还要突出诗的意义。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情诗”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在诗歌史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无论是先秦两汉,亦或是诗歌发展的顶峰时期唐朝,“爱情诗”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
古人所写的“爱情诗”一般包括了“春归诗”、“相思诗”、“弃妇诗”等,这些诗歌所表现的感情不尽相同,但是却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情。
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社会上就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和男女爱情有关。
这些民歌最终汇编成集,也就产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的题材广泛,有雄浑昂扬的周民族史诗,有政治讽喻和道的批评的怨刺诗,同时也有为征战生活吟唱的军旅诗歌……而在《诗经》众多的篇目中,“爱情诗”可算是一株奇葩,使《诗经》在文学史上大放光彩。
《诗经》中表现爱情与婚姻生活的诗篇数量较大,它们比较集中地保留在“风”这一部分中。
《诗经》中的爱情诗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痴迷爱情、执著追求型这一类诗篇多描写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或抒发无限爱慕和追求,或抒发相思的绵长,或抒发离别的痛苦,诗歌中主人公热烈真挚的情感深深感动着我们。
如《秦风·蒹葭》中描写了一位男子对在水一方的美丽伊人如痴如醉的苦苦追求,诗歌中所呈现的那种望之不及、爱而不得的深深情意,几千年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这样痴迷,这样执着,这样的一往情深,换来的却是怅然乎有待而不至也。
同样,《周南·关雎》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动作行为刻画出一名痴情男子对爱情的执著,最终还是克己复礼,送给了心上人最美好的祝愿。
零落心自知——《诗经》与汉乐府中弃妇诗内容之对比
![零落心自知——《诗经》与汉乐府中弃妇诗内容之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02f4d1e5f0e7cd184253642.png)
零落心 自知
— —
《 经》 诗 与汉 乐府 中弃妇诗 内容之 对比
严 晓博
( 中南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1 ) 10 2
摘要 : 与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 婚姻 弃妇诗作为《 经》 诗 与汉乐府爱情诗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到 时代环境的影响 . 在 这两者中表现 出了各 自鲜明的特 色。本文试从诗歌的题材 内容方
1同 : 不改的痴情伤 千年
无论是《 诗经》 还是汉乐府诗歌 , 其弃妇诗中都蕴含着浓浓的 愁思悲情。 从那些女子或幽怨或激愤的悲叹 中。 我们可以窥探到在 男权社会里女性所处 的灾难境地。总观《 诗经》 与汉乐府中的弃妇 诗, 都表现出了被弃女子的两种状态 :
一
是面对被弃现实的哀怨悲思。 诗经・ 从《 邶风・ 谷风》 德音 中“
面入 手对二者 ̄; 对比. t - i - 探究其异 同, 更深刻理性的看待从诗 经时
了这样一个 顷谦恭 的女子 , 当她被弃后与前夫在山林间偶遇时 , 竟然还会恭恭敬敬的“ 长跪” 问之 , 没有一丝怒言相对的神情 , 新 “ 人从 门入 , 故人从罔去” 的诗句里 , 流露出的不仅是委屈与无奈 , 更 有对“ 故夫” 的深深眷恋。与以上二者相比,诗经 ・ ・ 《 郑风 遵大路 以 乎更动人 I , 二 诗中没有对甜蜜往事 的追 , 艘 没有对背弃爱情的责 难. 女子隋急之下在路边的哭诉哀求却重重撞击在我们心上, 与其 夫的冷酷薄情形成鲜明对照 。 显得更为凄 怆。 然而 . 无论是哀怨自怜还是希冀犹存 , 这些女子都 因痴而爱 、 因情而伤 . 她们的纯真善 良让人 I , J 、 她们的临风吟唱让后人不得 、 疼 不慨叹 : 怎一个“ 字了得 1 悲”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异同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0ae0efabb0717fd5360cdc2c.png)
《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的异同论【摘要】爱情被称作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表现出爱情婚姻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其后的汉乐府民歌中,爱情这一主题显得别具光辉,有其各自的特色,如内容题材的异同、艺术特色的异同、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等。
它们所表现出的爱情主题,直接影响了华夏文学创作的主流和文学创作的精神。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汉乐府爱情诗;爱情;婚姻;婚爱观爱情婚姻被视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能例。
司马迁说:“《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礼之用,唯婚姻为竞争。
……可不慎与?”司马迁已意识到婚姻爱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在《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的问题上,余冠英先生说:“《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汉以后的《诗经》,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里巷歌谣,同是有现实性的文学珠玉。
”但是,它们中的爱情诗的发展,由于时代的不同,就必然会产生差异。
现将《诗经》和汉乐府的爱情诗比较如下:一、内容题材方面(1)《诗经》和汉乐府中都有谈情说爱的诗。
《诗经》中有幽期密会的《郑风·静女》;赠物定情的《卫风·木瓜》;打情骂俏的《郑风·溱洧》;真思挚想的《郑风·狡童》;坚贞不渝的《王风·大车》等,共14小类,有20多首。
汉乐府中有欢乐愉快的《江南》和坚贞不渝的《上邪》等。
《诗经》时代,礼教禁锢未占统治地位,男女的婚姻爱情还很开放和自由,可以不受结婚六礼等的约束,在这种社会风尚下,各地都有青年男女聚会择偶的民俗。
而到了汉代,因为当时宗法礼教制度的原因,此举被视为不耻,就再不能出现了。
(2)《诗经》与汉乐府中都有思妇诗:《诗经》中有《周南·卷耳》《卫风·柏兮》等;汉乐府中有《饮马长城窟行》《伤歌行》等。
战争频繁,兵役和徭役繁重,“内有怨妇,外有旷夫”是产生思妇诗的共同原因。
浅析《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异同
![浅析《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d65697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d.png)
浅析《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异同浅析《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异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诗经》和汉乐府中都有大量写爱情的诗句,那么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对爱情的描写又有哪些异同呢?首先我们先看看不同之处。
一、《诗经》描写爱情是以抒情为主流的,且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
过程委婉曲折,波澜起伏。
由此,形成了《诗经》在抒情表现方面显得细致、隽永的特点。
而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二、《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
《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
先秦两汉婚姻爱情诗的创作流变浅析
![先秦两汉婚姻爱情诗的创作流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b29291bceb19e8b8f6ba79.png)
摘要爱情婚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诗经》中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所占的比例很大,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而汉代的《汉乐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又一奇葩,其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婚姻爱情的画面。
由于两个朝代的文化、政治的背景,历史发展诸多的差异,也导致了《诗经》、《汉乐府》的婚姻爱情诗的创作存在差异。
本文试通过对《诗经》、《汉乐府》诗歌的具体剖析,考察从先秦到两汉之际有关婚姻爱情诗的创作流变情况。
关键词:《诗经》《汉乐府》婚姻爱情诗创作流变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自古以来,爱情婚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幅美丽的图画。
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总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诗经》和《汉乐府》作为先秦和两汉中杰出的两部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时代的婚姻爱情生活画面。
但是,它们毕竟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因而在描画婚姻爱情生活时,都带着各自时代的烙印。
它们关于婚姻爱情诗歌的创作,无论是从数量、内容还是意境塑造上,都存在一定的变化。
本文就以二者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先秦两汉婚姻爱情诗的创作流变。
一从数量上看,《汉乐府》婚姻爱情诗明显少于《诗经》《诗经》作为周代的文学产物,记录着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这一时期“诞生”的爱情,更是《诗经》的重中之重。
《诗经》共收集诗歌305篇,其中反映爱情婚姻的诗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朱熹《诗集传》认为《国风》中有54首系男女之事,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则认为《国风》中有52首爱情诗,20首婚姻嫁娶诗,25首家庭生活诗,《雅》中有8首婚姻家庭诗,合计已达105首”,超过《诗经》总数的三分之一。
“《诗经》中关于爱情方面的有男女热恋的欢乐,有失恋的痛苦,有婚后的和谐,也有弃妇的泣诉,共77首,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婚姻是当时社会的一个亮点。
《汉乐府》作为汉代的文学作品,也再现了汉代的爱情婚姻,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诗作占了三分之一,但却远远少于《诗经》。
试论《诗经》的爱情诗
![试论《诗经》的爱情诗](https://img.taocdn.com/s3/m/1431b0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8.png)
试论《诗经》的爱情诗摘要:《诗经》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题材丰富,内容深刻。
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 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
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泰感。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始。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形象的历史反映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诗经》的题材相当广泛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很大的比重,其中有不少情思优美、清新可喜、打动读者心弦的优秀之作。
下面,试谈一下这些爱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诗经》中很多诗篇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生活,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各种情境和心理,这些爱情诗绝大部分体现了下层劳动者的纯洁、健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向往幸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质朴高尚的审美情趣。
其中有的作品透过爱情生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按内容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类:1、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感情十分淳朴、热烈坦率。
例如:《诗经》中的头篇《周南·关》就是一首相思恋歌,诗中的主人公热恋着一位在河边采荐菜的姑娘,为了她竞至长夜无眠“辗转反侧”。
他写自己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胆的,“寤寐求之”、“辗转反侧”,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
这种朴实的感情和大胆的表露,是只有民间情歌中才会有的。
这首诗是写男求女的,《诗经》》中写女求男的作品量更多,与男求女的作品同样好。
2、有的爱情诗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和不安。
例如:《风静女》写情人幽会,把民间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婚姻之比较论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婚姻之比较论](https://img.taocdn.com/s3/m/feac230002020740be1e9b95.png)
前言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就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涛经》,其总体呈现出一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
实主义风格。继《诗经》之后,在我国诗歌发展长河中焕发异彩 的是汉乐府,从“自孝武立乐府而采风谣,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簿厚 云”来看,汉乐府乃是对《诗经》现实主义的直接传承。而两部 巨著在婚恋、爱情诗的内容及文学艺术方面,又体现出了同中有 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节,有鲜明的人物性格,也有一个个的富有情趣和特色的生活片 断。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 诗。不但其规模是空前的,而且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 情节起伏跌宕,在叙事手法上体现了高超的技巧。特别是它为我 们成功地塑造.r刘兰芝、焦仲卿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二<诗经》与汉乐府中女子对爱情追求之比较 (一)女子对爱情的渴望
是指单纯的照片放大到满页,如:相册 18 寸,洗出的照片也是 18 寸,就叫满版,要是 18 寸的相册帖上 11 寸的相片就叫非满版。一般大 册现在都是满版,至于娘家册也建议大家争取谈成满版,不然,仅 7 寸 相片入册,真不如折换成底片了,将来自己找个数码冲印店去,印个 7 寸的才 1 块钱。
跨页: 如果数码设计好了以后,18 寸相册上洗 18*2 那么大的照片,弄成 一整面都是,就是跨页。 圣经册: 圣经相册又称(热烫金相册)比普通相册贵一倍,是以后相册发展的 必然趋势。一般影楼是无法自己制作的,它是把整版的照片利用热/烫金 工艺跟加厚内页压制在一起。整体感强,无接缝,页边缘跟内页成为一 体,不会因为时间长而脱开,不宜变形,既美观又漂亮。圣经册全是满 版的,所以针对它来讲什么满版之类的话本身就是 js 的欺诈。 一体成型册: 是最高级的相册,好像有的地方也叫水晶册,照片和相册一起制成, 质地比较硬,几乎是塑料质地的。普通相册是纸质的,每页都有包边, 照片是用双面胶贴上去的,结实程度确实不如一体成型的。 水晶相册: 相册的封面,封底。上面有一层亚克力材料,可以用自己的整版相 片做,效果光亮,不易变型,可擦洗,需要较高的工艺,需要注意的是, 除去封面,封底外,内页的制作工艺是什么,是一体成型的,还是手工 表裱的,谈单时一定要注意,成本,质量差很多的! 水晶 PK 拉米那: 水晶比较时尚,但是大的照片会有时间长,易变形的缺点。油画比 较传统,但是工艺比较成熟,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第一,先说说水晶,拉米那得相同和不同。 1,外观形式类似,均采用无边框设计,背板为木质,厚度约一指, 简洁大方,符合现代流行趋势和审美观点,大小随意,摆放自如,7 寸 -40 寸均可。10 寸以下附有支架,可方便摆放于桌面。大幅可悬挂在墙 体。 2,表面视觉表现不同,水晶表面反射外部光源。如同镜面,晶莹 剔透表现细腻。拉米那表面磨砂处理,不反光,近看略粗糙,远观富有 质感,有油画风格。 3,制作工艺不同,水晶一般用专业机器制造,用化学工艺使照片 和背板永久结合在一体,永不分离,拉米那一般手工制作,用物理方法 使照片和背板结合一起,再边缘加固。 第二,家中放大照片从视觉上考虑不推荐水晶,因为它做大后反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
婚姻爱情诗
《诗经》和两汉乐府诗中的婚姻爱情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她们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是我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采风运动的一些成果[1],她们多来源于民间歌谣,作者都来自社会各阶层,都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是她们的一些共同点。
在很多方面,她们又呈现出各自的风貌,具有相对独立性。
本文主要通过对《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进行分类,先从内容上把握他们的异同;继而,又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阐述她们的成因和差别;最后,又从形象和句式方面进一步阐述她们的区别,以求更全面的把握她们,了解她们,深刻体会她们作为我国文化典籍的意义和原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它的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绝大多数已不可考。
它反映的内容很丰富,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婚姻爱情诗是其中的很重
要的一部分,占有很大的比例。
乐府诗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又一里程碑,它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收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歌。
它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虽然保存有限,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婚姻爱情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文化心理,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内容,先对她们作整体的感受和了解;再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阐述她们的成因和差异,了解其内在的特征;最后,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句式方面比较她们的异同。
一、基本概况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约有八十多首,她们主要保存在《国风》中,另外,《雅》中也有一小部分。
《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桧风、陈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
豳风全部是西周的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的作品[2]。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就主要分布在这些风中,而又郑风最多。
这些诗产生的年代,也主要是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
她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一带。
又由于《国风》是周王朝组织的大规模民间收集诗歌活
动收集而来的,因而她们的作者多是民间的各阶层人士,《雅》中的婚姻爱情诗则是贵族阶级所作,篇数很少。
因而我们说《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广泛的民众性,且能真实而生动的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和文化心态。
从以上可以看出,《诗经》和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均采自民间,作者也多是下层人民,涉及的地域很广,反映的时代很长,它们均是统治阶级为其政治目的而保存下来的[5],但她们是人类是处于幼年和童年时代的歌唱,有着比较纯净和自由的心怀。
从前后关系看,汉乐府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诗经》的优良传统,但它并不是一味的复制和模仿,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气质,比较两者有着深深的意义和久远的价值。
二、内容分类
根据张西堂的《诗经六义》,可以把《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分为十种[6],第一种描写的是各式各样的单相思,如《汉广》、《简兮》、《干旄》、《有狐》、《丘中有麻》、《有女同车》、《东门之墠》、《风雨》、《蒹葭》、《汾沮洳》、《东门之池》、《月出》、《隰桑》等。
在这些诗中,有表现女子单相思的,也有表现男子单相思的,相思者都对对方有着美好的期待、崇高的评价和热烈的赞美,同时在这美好的憧憬中也夹杂着淡淡的
哀愁。
前者如《邶风•简兮》全诗从女子对男子的敏捷身手和英勇雄健的赞叹中传达出深深的爱慕、浓浓的相思,既甜美,又忧伤。
后者如《汉广》,男子在“想求”和“不可求”的矛盾中徘徊、挣扎,最后以忧伤的心情真诚的祝福女子能够幸福,这是一种真爱。
第二种描写的是各式各样的两情相好,有写两人约会及约会后美好心情的,有写幽会的,还有写在欢快的日子里私下定情的,均把男女双方在热恋中的欢乐和激动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野死有麕》、《桑中》、《静女》、《野有蔓草》、《溱洧》、《东方之日》、《十亩之间》、《宛丘》、《东门之枌》、《东门之杨》、《隰有苌楚》等。
第三种描写暂别的想念,表现了恋爱中人渴望融为一体和“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想念,如《采葛》、《大车》、《子衿》、《甫田》等。
第四种描写失恋后的心情,如《江有汜》、《终风》、《遵大路》、《山有扶苏》、《狡童》、《蹇裳》等。
第五种描写女子对于封建恋爱不自由的控诉,如《鄘•柏舟》、《将仲子》。
第六种描写婚后感情的日益笃厚,如《君子阳阳》、《女曰鸡鸣》、《出其东门》、《郑•扬之水》、《防有鹊巢》等。
第七种写婚后久别的想念,如《卷耳》、《汝坟》、《草虫》、《殷其靁》,《击鼓》、《伯兮》、《君子于役》、《王•扬之水》、《小戎》、《晨风》、《杕杜》、《小明》等都反映了夫妻情深似海。
第八种描写婚后夫妻反目,女子遭受遗弃,如《邶•柏舟》、《日月》、《谷风》、《氓》、《中谷有蓷》、《墓门》、《雅•谷风》,反映了女子在遭受不幸的婚姻中的痛苦和无奈。
第九种描写结婚、送嫁、亲迎等仪式的诗,如《关雎》、《桃夭》、《鹊巢》、《丰》、《著》、《绸缪》、《伐柯》、《鸳鸯》、《车牵》等。
第十种是其他关于恋爱婚姻的诗,如《行路》、《摽有梅》、《新台》、《木瓜》、《萚兮》、《葛生》、《素冠》等。
总之,她们共同反映了广阔的爱情生活。
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也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写热恋中的诗歌,如《江南》、《上邪》[7]。
《江南》描绘了男女青年在劳动过程中相互嬉戏、相互追逐的欢乐场面;《上邪》是一首震撼人心的爱的誓言;第二类写失恋的,表现的是女性含泪的决绝,是经过冷静思索后,理智的弃绝“假爱”,追求真爱的艰难过程,有对对方一往情深,但听对方另有所爱后果断的将珍贵的信物“拉杂摧烧之”的刚烈女性,如《有所思》;有为了追求真爱长相守的幸福,毅然与变心丈夫决绝的崇高女性,如《白头吟》;第三类描写婚后的生活的,这类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现婚后幸福生活的,即婚后夫妻感情和睦,生活富裕的,有《陌上桑》、《羽林郎》。
另一种是表现婚后的不幸生活的,又有三种情况,第
一种描写夫妻感情融洽,但因极端贫困而被迫分离的,如《艳歌何尝行》、《东门行》;第二种写夫妻感情融洽,但却面临生离死别的,如《饮马长城窟行》、《妇病行》、《孔雀东南飞》;第三种写婚后女子被冷落或女子被遗弃的,如《怨歌行》、《上山采蘼芜》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比汉乐府中的表现的感情更加具体和全面,对人类在恋爱中可能产生的感情几乎无所不包,汉乐府中的婚姻爱情诗多反映婚后的生活,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感情。
目的更多倾向于反映现实,真正体现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它更注重的是反映家庭生活,在反映中表现感情,而《诗经》是从感情出发表现生活。
三、特定时代下的特殊意蕴
任何作品都要受一定的时代因素的影响,时代因素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经济基础是指特定时代经济发展状况,上层建筑包括思想意识、文化状况等因素。
第一,从经济基础看,《诗经》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很落后的阶段,虽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的社会,但母系文化的残余还存在。
农业逐渐成为社会的基础,但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之间的关系比较
简单,情感比较淳朴。
又由于在母系社会中,妇女的采摘活动和种植活动比起男子的狩猎活动要稳定,能给生活带来保障,其经济地位便高于男子。
再加上群婚制带来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又必然在亲缘选择关系上提高母亲的地位。
因此女性在家庭中处于支配的地位,受到男性的尊敬。
综观《诗经》时代,是女性地位逐渐下降,而男性地位逐渐上升的时代,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都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一些诸侯国中。
朱东润在《诗三百篇探故》中曾说:“在吾先代社会,女子之地位决不逊于男子,有所歆慕,有所眷恋,自可发而为诗歌,矢口而出。
”
四、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诗经》中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有学者统计,《诗经》中涉及的女性形象的诗歌共有一百首,约占《诗经》篇目的三分之一,据此《诗经》被称为女性文学,而据王宗石的《诗经分类诠释》一书的分类,《国风》中的爱情诗共有五十二首,其中以男子为主角的诗有十七首,而关于女子的诗是其两倍多,达三十五首。
在这么多诗中,鲜明的体现了各类女性的生活和思想,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