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与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分析可发现, 90 年 代以 来第 三产 业产 值增 长 率下降和就业增长弹性系数的 增大很大 程度上 源于商 业 饮食业产值和就业弹性的变 动。该部门 为第三 产业的 第 一大部门, 20 世纪 80 年代其增 加值在第 三产业 中占到 三 成以上, 产值年均增长率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1415% 下 降 到 20 世纪 90 年代的 714% , 从而对 第三产 业整体 产值 增
21 第三产业的 从业 人员 结构 不尽 合理。 一般 认为, 商业饮食业 、交通运输和仓 储业等 是传统 第三产 业部门; 金融保险、房地产、咨 询和技术服 务业等 是新兴 第三产 业 部门; 信息以及科 教 文卫 等高 层次 服务 业代 表第 三产 业 的发展方 向, 决定 第三 产业 的可 持续 发展 能力。 从我 国 第三产业就业 现状 来看, 从事 高层 次及 新兴 服务 行业 的 从业人员比例 偏小, 而从 事低 层次 传统 服务 行业 的从 业 人员则相对 较多。至 2000 年底, 从事 商业 饮食和 交通 运 输仓储服务的从业人员分别达 4686 和 2029 万人, 各占 第 三产业就 业人 数的 2713% 和 1118% ; 金融保 险和 房地 产 业仅占第三 产业 就业 人数 的 241 9% , 为 现代 产业 服务 的 新兴行业如信 息咨 询业、产品 开发 设计 业等 就业 人数 更 显不足, 如全国 信息 咨询 业的 职工 人 数不 到 25 万人 ; 此 外, 科教文卫四大 部 门从 业人 员占 第三 产业 的就 业比 重 还不到 13% 。而值得 注意 是, 其他 服务 业的 就业 比重 越 来越高, 1997 年始 成为 第三 产业 就业 第一 大部 门。除 此 之外, 没有纳入第 三 产业 各细 分行 业的 就业 人数 也越 来 越多, 2001 年第三产 业各 行业 就业 人数 之和 比第 三产 业 就业人数少 2751 万人, 这 么庞 大的就 业人 数没有 行业 归 属, 会对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分析产生不利影 响。
11 从第三产业整 体来 看, 改革 开放 以来 第三 产业 获 得快速发展, 其产值在 20 世纪 80 年 代以高于第二产业 和 GDP 的速度增长 , 但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增长速度明 显 放慢, 且慢于第二产业和 GDP, 而就业增 长弹性系 数则 20 世纪 90 年代高 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并一 直高于 第二产 业 和 GDP 的。
2003 年第 5 期
统计研究
No. 5 2003
Statistical Research
15
全面小康社会与扩大第三产业 就业容量研究
李美云
ABSTRACT
Building up a wel-l off society of a higher standard in an al-l round way need enlarging the tertiary industry. s employment capacity, but how to enlarge its employment capacity?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s employment , the problem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s employment and the relat ionship between the output value and employ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were analyzed, then some countermeasures about enlarging the tertiary industry. s employment capacity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如表 2 所示, 80 年代 第三 产业 增加 值以 高出 第二 产 业增加值和 GDP 各 312 和 4 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年实际 递增率达 131 4% ; 同期 就业 人数 年 均递 增 619% , 领先 于 第二产业和全社会就业人数近 2 和 4 个百分点, 平均就业 增长弹性 系 数 达 0151, 高于 第 二 产 业的 0149 和 GDP 的 0132, 显示出第三 产业对 劳动 力的强 大吸 纳能 力。然而,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虽然中国 政府出台了加快第 三 产业发展的政 策措 施, 但 是第 三产 业并 没有 按政 府预 期 的速度增长, 反而明显 慢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并比 同期 工 业和 GDP 分别低 5 和 113 个百分 点, 以 年均 911% 的速 度 增长; 第 三 产 业 就 业 人 数 的 年 均 增 长 率 虽 有 降 低 为 514% , 但领先于第二产 业和全 社会就 业人 数增长 速度 的 差距更大, 分别 为 215 和 51 3 个百分 点, 从而 就业 增长 弹 性系数达 0159 大 大高于第二产业的 0114 和 GDP 的 0111, 表明 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第三 产业整 体就 业扩张 能力 虽 然开始 弱化, 但 在吸 纳社 会劳 动力 方面 起到 了越 来越 重 大的作用。可见,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影 响第三 产业就 业 增长的因素主要在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率的趋缓。
资料来源: 5中国统计年鉴6 2002 年, 中国统计出版社。
16
统计研究
二、现 阶 段我 国 第三 产业 就 业中 存 在 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 来看, 第三产业 就业还 存在不 少问题, 主要 表 现为:
11 第三产业总 体就 业人 数比 例低 。如表 1 所 示, 我 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还不到全 国从业人员 的 1/ 3, 而 目 前发 达国 家 第 三 产业 的 就 业 比重 大 都 在 60% 以 上, 如 2000 年美国第三 产业 的从 业人 员达 到 78% [2] 。此 外, 根 据库兹涅茨总结出的人均 GDP 与三次产业 就业结构变 动 规律, 当人均 GDP 在 540~ 864 美元之间, 第 三产业就业比 重为 3319% ~ 3713% , 而 2000 年我国 人均 GDP 按当年 汇 率计已达 800 多美元。可见, 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水平 不 但落后于发达国家, 也滞后于自身的经济发展 水平。
关键词: 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 弹性系数; 就业容量
一、全 面 建设 小 康社 会需 要 扩大 第 三 产业就业容量
中共十六大提出, 要在 21 世纪的头 20 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 平的小 康社会。就 业 是民生之本 , 尽可 能 实现 充分 就业 是事 关全 面小 康目 标 实现的关 键一 环。作 为世 界第 一人 口大 国, 就业 问题 始 终是困扰中国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压 力, 尤 其是 在我 国经 济 体制和产业结 构的 双重 转轨 时期 , 一大 批下 岗和 失业 人 员被转移出来, 再 加 上数 以亿 计亟 需就 业的 农村 剩余 劳 动力以及 每年 新增 的劳 动力, 总 体就 业矛 盾凸 显。据 估 计[1] , 2001 年我国大概有 2000 万城镇下岗和失 业人员, 约 115 亿急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 动力、2000 万国 有单位的 冗 员以及新增的 700 万劳动 力, 我国需就业和再就业的劳 动 力就达到 1197 亿人。假设今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 8% , 就业弹性系数为 0113, 则每年对劳动 力的新增需 求为 800 万。两者相抵, 我国还 将有 1189 亿的 劳动 力处于 失业 或 隐性失业的状态, 相当于现在 城镇全部 就业人员的 90% , 或者全部劳动力 人数的 1/ 4。能否 解决 这一 庞大 人口 的 就业问题, 实现比较充分的 社会就 业, 从 根本上 解决他 们 的生活保障问题, 提高其生 活水平, 不仅 是关系 这亿万 人 群切身利益的 大事, 而且 关系 到科 会的 长治 久安 和繁 荣 稳定, 并最终影响到我国 全面小 康社会 能否实 现。可见, 解决好就业问题, 达到比较 充分的 社会就 业, 不 仅是实 现 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 而且是建设小康社会的 重要任务。
31 第三产业的 就业空 间越 来越 小。进入 20 世 纪 90 年代以来, 除房地 产 业外 的所 有第 三产 业部 门吸 纳劳 动 力的速度趋缓, 从而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 20 世 纪 80 年 代的年均 递 增 619% 下 降 到 90 年 代 的年 均 递 增 514% 。 尤其是 1998 年以来, 年递增率 都在 2% 以 下, 而 且作为 吸 纳劳动力主要部门的商贸餐饮和 交通运 输仓储 等传统 服 务业不但没有 新增 就业 岗位 反而 排 挤出 劳动 力, 分别 比 上年减少 150 和 62 万人, 直至 2001 年底, 这 两大部门的就 业人数还没有达到 1997 年的水平, 各自比 1997 年少 58 和 25 万人。显示出第 三产业 就业 吸纳 能力 减弱, 就 业空 间 越来越小。
41 第三产业大部分行业就 业人员素质 偏低。各部 门
中, 大专或以上文化素质的 劳动力 所占比 重普遍偏 低, 即 使是劳动力文 化素 质最 高 的科 研技 术服 务部 门, 亦有 将 近一半的从业 人员 的文 化 程度 在高 中以 下; 传统 的流 通 部门更是沉淀了太多的低素质劳动力, 如 1995 年, 交通 运 输邮电仓储和商业饮食两大部 门中大专 以上劳 动力的 比 重仅各占 41 0% 和 413% , 初中 以下 文化 程度 却有 七成 之 多 。[ 3 ]
及其构成变动
年份 合计
1978
4 0来自百度文库52
2001
7 3025
新增就业人数 32873 年均增长率 2163
就业人数( 万人)
第一 第二
产业 产业
2 8318 3 6513 8195 11 11
6945 16 284 9339 31 77
就业结构( 合计= 100) 第三 第一 第二 第三
产业 产业 产业 产业 4890 7015 1713 1212 20228 50 2212 2717 15 338 61 37
从我国三大产 业来 看, 第一 产业 不但 不能 吸纳 劳 动 力反而有数以 亿计 的劳 动 力需 要转 移: 第二 产业 虽然 还 有较大发展空间, 也能够创 造部分 就业, 但由于 资本有 机 构成提高和市 场容 量的 限 制, 不可 能期 望完 全靠 第二 产 业来吸纳新增 劳动 力和 农 村剩 余劳 动力, 而 且随 着产 业 结构的调 整, 第二 产业 的就 业比 重还 会下 降。而 从我 国 第三产业的发展看, 改革开 放以来, 伴随 着第三 产业的 快 速发展,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也获得 较快增 长, 并 成为三 大 产业中就业增 长最 快和 新 增就 业人 数最 多的 部门, 对 我 国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 之相应, 其就 业份额 也得到 大 幅提升( 如 表 1 所示) , 但 是, 我 国第三产业 的这一就 业水 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第三 产业就业水平, 其就业主 渠道作用远未得到充分 发挥, 尚有相当 大的就业空间。因 此, 尽可能地扩 大第三 产业的就 业容量, 实现 比较充 分的 社会就业, 对缓 解日趋 严重的就 业问题, 确保 人民安 居乐 业和社会稳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表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大产业就业人数
三、我国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与就业
一般而言, 决定就业增 长有两 个因素: 一个 是经济 增 长率, 一个是 就业 增长 弹性 系数。 在短 缺时 代经 济增 长 和就业弹性系 数在 方向 上 是一 致的, 促 进经 济增 长就 是 促进就业。而在 供给 过剩 情况 下, 经济 增长 与就 业弹 性 系数方向可能 发生 背离 , 经济 增长 与就 业增 长并 不表 现 出一致性。因此, 探 讨第 三产 业经 济增 长与 就业 之间 的 关系, 对于寻求第三产业的就业扩充途径 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