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

四年制本科。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从事电子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工作,富有创新精神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采集、变换、传输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研究、设计、开发和集成电子信息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软硬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扎实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3.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必要的基本工程技能;

4.具有较好的英语综合能力;

5.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能够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了解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技术动态;

7.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科学在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和处理等各种应用领域里的科技研究与管理工作。

五、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六、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信号检测与估值、数字图像处理、成像技术与电视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

公益劳动、军训、金工实习、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计算机上机训练、认识实

习、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八、相近专业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计划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173.5学分,方可毕业。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十一、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二、学时、学分汇总表

见附表三。

十三、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四、有关说明

1.课程性质代号

通识教育课程代号A1(必修)、A2(限选)、A3(任选);

基础课程代号B1(必修)、B2(限选)、B3(任选);

学科基础课程内学院或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代号C1 (必修)、C2(限选)、C3(任选);

学科基础课程内跨学科基础课程代号D1 (必修)、D2(限选)、D3(任选);

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基础课代号E1(必修),E2(限选),E3(任选);

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课代号F1(必修),F2(限选),F3(任选)。

2.各类选修课要求

(1)通识教育任选课应修满10学分,选修时应符合学生选修通识教育任选课的具体规定;

(2)学科基础课限选课应选5门,不低于16学分;

(3)跨学科基础课任选课应选2学分;

(4)专业基础课限选课应选6学分;

(5)专业课程限选课应选6学分;

(6)专业课任选课应选2学分。

附表一:

电子信息专业四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

注:A表示通识教育课程(A1必修、A2限选、A3任选);B表示基础课程(B1必修、B2限选、B3任选)。

注:C表示学科基础课程内学院或专业大类平台课程(C1必修、C2限选、C3任选);

D表示学科基础课程内跨学科基础课程(D1必修、D2限选、D3任选)。

注:E表示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基础课(E1必修、E2限选、E3任选);

F表示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课(F1必修、F2限选、F3任选)。

附表二:

实践环节安排表

附表三:

学时、学分汇总表

附表四

课外安排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