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自汗、盗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自汗、盗汗
产后自汗、盗汗
产后自汗为产后气血较虚,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益甚的疾病;产后盗汗是因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而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的疾病。二者均属产后汗证范围,相当于产后多汗症。
诊断依据
1.产后自汗系白昼汗多,动则益甚,持续多日不止。
2.产后数日内,微有汗出,不属产后自汗范围。
3.产后自汗应与产后中暑、产后发热等所致汗出相鉴别。
4.产后盗汗系入睡周身涔涔汗出,醒后汗即渐止。
证治概要
产后自汗、盗汗其主要病因病机是产后亡血伤阴,元气耗散,气虚则卫阳不足,表虚失固而自污,伤血则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迫津外溢而盗汗。本病以产后出汗量过多和持续时间长为特点。因为有气虚、阴虚的不同,辨证时除以汗出的时间来判断是自汗或盗汗外,还应结合兼证与舌脉情况。
气虚自汗常伴恶风身冷,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薄;阴虚盗汗常伴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其治疗都以补虚敛汗为主。气虚自汗者益气固表止汗,阴虚盗汗者养阴潜阳敛汗。但应注意气血生化与阴阳互根的特点,互相兼顾调治,务使阴阳平衡,营卫调和,腠理固密。
分证选方
一、肺卫气虚证查阅药方用法查阅药味加减查阅三反九畏查阅疗效评定[主症]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益甚。时或恶风,面色咣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脉虚弱。
[治法]xx表,和营止汗。
[常用方]玉屏风散(《xx》)。
防风30g,炙黄芪、白术各60g。上为粗末,每次9g,用水300ml,加大枣1枚,煎至200ml,去滓,食后热服,每日3次。
[辨证加减]
1 。汗出如浴,持续不止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固表敛汗。
2.稍动即汗出加剧,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脉虚无力为气虚甚,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
3 。身凉肢冷者,为阳随汗泄,加炮姜、附子、人参温阳益气。
[按语]
1 .本方为治疗气虚自汗的名方,具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效力。
2。据报道:
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虚性汗证50例。结果:
治愈43例,好转7例,有效率100%。以玉屏风散加党参、当归、红枣治疗16例外科手术后自汗恶风患者。多则9剂,少则3剂,平均5剂收效。用玉屏风散汤加味治疗产后自汗1 例。收效显著。.
3.据报道:黄芪、白术为免疫增强剂,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提高人体细胞诱生干扰素的功能;玉屏风散不仅可增加B 细胞的百分数,而且可以选择性地增加免疫球蛋白产生,同时能显著增加小鼠血清IgG lgGI0\lgCa的含量。
4 。据报道:
对肺卫气虚的患者给予本方有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作用,使血清IgG、IgA 明显增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也明显增加,而对IgM 影响则不明显[6J。
[参用方]
1。调卫止汗汤(《胎产新书》):
黄芪、麻黄根各9g,当归6g,炙甘草2g,防风1g,人参6g。水煎服,每日1 剂。
功用:
xx 表,调卫止汗。主治:
产后汗出涔涔,持续不止,动则益甚,时或恶风,舌淡苔薄,脉虚细。
2.人参枣仁汤(《医略六书》):
人参、五味子各6g,酸枣仁、当归身、山萸肉、乌梅各9g,茯神6g,草灰2g。水煎服,每日1齐叽功用:
XX津,敛XX。主治:
妇女产后心肾乏竭,不能统摄津液而汗出不收,势甚危急,脉虚者。
3。黄芪汤(《xx纲目》):
炒黄芪、炒白术、熟地黄、煅牡蛎、白茯苓各9R,防风、麦冬、炙甘草各
6g,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1齐叽功用:
补气固表,和营止汗。主治:产后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身冷,面色咣白,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
二、XX热证
[主症]产后睡中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来即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嫩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XX气,XX敛汗。
[常用方]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人参(另炖)3g,麦冬9g,五味子6g。水煎服,每日工剂。
[辨证加减]
1.见咽干口燥甚者,为津伤之症,加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2.五心烦热明显,为虚热内甚,加白薇、地骨皮、栀子清虚热。
3.口苦咽干伴两胁作痛者,为肝火偏旺,加丹皮、柴胡、焦栀子、白芍清肝泻火。
4.若头昏目重,胸闷纳少,舌苔黄腻者,为兼夹湿热,加黄柏、薏苡仁、车前子以清热利湿。
5.由于阴血不足造成缺乳及大便秘结者,加天花粉、首乌清热生津,养血润燥。
[按语]
1 。本方以益气生津,滋阴敛汗为效,临证一般宜加煅牡蛎、浮小麦以增强固涩止汗之功。
2。本方为治疗虚性汗证的方剂,对实热、暑热所致的汗证不适宜。
[参用方]
1.芍药汤(《圣济总录》):
芍药、黄芪、茯苓、石斛各15g,炒当归IOg,干地黄20g。上为粗末,每次9g,加水200ml,煎至140ml,去滓温服,每日3次。功用:
补气养血XX。主治:
产后虚汗不止,虚烦愤闷,头晕耳鸣,口燥咽干。
2.止汗散(《xx女科》):
人参、当归各6g,熟地黄4g,麻黄根、酒黄连各2g,浮小麦15g,大枣3 枚。共研细末,每次6g,温水调下,每日3次。功用:
益气养阴,清热XX。主治:
产后盗汗伴头晕烦热,舌红无苔
3。当归散(《xx圣xx》):
炒当归、白芍、木通、熟干地黄、牡蛎粉、炒苍术各60g。上为粗末,每次
12g,以水300ml,加生姜3g煎至180ml,去滓温服,每日2次。功用:
调畅经脉,收敛止汗。主治产后恶露下少,汗出过多,虚乏无力。
产后汗症指产后汗液排泄异常,含自汗与盗汗。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益甚,称产后自汗;寐中汗出湿衣,醒来即止,为产后盗汗。本病指产后因气血暴虚,血虚阴亏所致汗出不止。若产妇仅汗出稍多于平时,尤以进餐、活动或睡眠时为显,数Et内自退,无伴见症,乃产后多虚,营卫不调所致,不属本病。
本症始见于《金匮要略》“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仲景认为是产后三大症病因之一。汗多不止不仅伤津液,气亦随之耗失;严重者大汗如雨,汗出如珠,则有亡阴亡阳之虞。
隋代《诸病源候论》专设“产后汗出不止候”,指出“阴气虚弱不复者,则汗
出不止”的病机,认为汗出由阴气虚,而阳气加之。里虚表实,阳气独发于外,故汗出也。血为阴,产则伤血,是为阴气虚也。气为阳,其气实者,阳加于阴,故令汗出。而阴气虚弱不复者,则汗出不止也。凡产后皆血虚,故多汗。并说明汗出不止,津液衰竭可导致“痉”或“经水断绝”。
《经效产宝》用黄芪、白术、牡蛎、茯苓、防风、干地、麦冬、大枣治疗产后汗不止。此方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加养阴益津和营及收涩之品,配伍颇为周全。《济阴纲目》的黄芪汤即上方去大枣、甘草而成,至今为临床治疗产后自汗所常用。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提出了“产后虚汗不止”和“产后盗汗不止”之病名,已将产后汗出不止分为“虚汗”和“盗汗”两类。
明代薛己《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九》则明确提出“产后自汗盗汗”之病名,并在治产后自汗盗汗加按说:
“今立一方,以补手足厥阴之血,兼益阳气”。他根据产后亡血伤津,气随血伤的病理特点,认为治疗产后自汗盗汗均可用补血兼益阳气之法治疗。《景岳全书.汗证》云:
诸古法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所论甚有见地,临证需慎辨之。
清代医家论治产后自汗盗汗,十分重视产后亡血伤津,强调兼气血而调治之,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