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文人画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若极,小字阿长, 发为僧后,更名元济、 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 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
石涛(1642-
1707)清代杰 出画家。原姓 朱,名若极, 发为僧后,更 名元济、超济、 原济、道济, 自称苦瓜和尚。 明靖江王朱赞 仪十世孙。

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 统,尤其得力于王蒙、黄 公望。构图繁复重叠,境 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 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 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 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 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 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 之法。主观的情感、性灵 与客观的景物、意境相感 应、交融,使其山水画景 真情切,状物与抒情成为 一体。所作山水,在平淡 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 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 结构严密,稳妥又富于变 化,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 引人入胜之境,生动地传 达出江南山川空□茂密、 浑厚华滋的情调。
踏歌图
表现了劳动的 场面。此画主体内容是 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 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 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 一致。远处,高峰对立, 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 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 的马派“一角山”的特 点。
这幅“观瀑图”
的作者夏圭(活 动于11951265),是南 宋宁、理宗时画 院中善画山水的 大家。他的用笔 简练、墨色淋漓、 并习于突出近景、 将景物置于画幅 半边(人称“夏 半边”)。

弘仁师法“元代四家”, 尤崇倪瓒画法,今所见作 品如《清溪雨霁》、《秋 林图》、《古槎短荻图》 等,取景清新,都有云林 遗意。就题画诗中,也充 分表露了他对倪瓒的崇拜。 他在构图上洗练简逸,笔 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 和干笔渴墨,由于他从黄 山、武夷诸名山胜景中汲 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 因此,作品格调不同于倪 瓒,少荒凉寂寞之境,而 多清新之意。

为了区分画院只讲求“形似”和“法度”的
写实画风,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 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 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 所到。
文人处境相当卑贱,文人士大夫放弃仕进,
疏于人事。画家心中的山水,寄寓了画家远 离尘世的理想,融入画家忘情于大自然的自 由心境,也渗入了无可奈何的萧条淡泊之趣。 赵孟頫就是开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
山水画
五代
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体验自然,
形成了南北 具有鲜明地域 特色的两大流派,北方以荆浩与 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及巨然为代 表 董源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
荆浩
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 的自然山水, 有较深的认识与感受。 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 方的 大山大水,构图都取 全景式,气势宏阔。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 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 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 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 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 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 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 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 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 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明代画家分为两派:一派始忠于宋元文人画
的传统;另一派是复古派,即明初复兴的皇 家画院中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 的戴进、吴伟等人。但“吴门派”为代表的 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 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 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 英。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倪瓒的作品个人风格十分突出,面貌单纯,构 图简洁,笔墨凝炼,画面气氛冷寂,有很强的 感染力,
文人画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 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 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 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 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 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 “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 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 中意境的缔造。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 名。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 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 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董源 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 尤以后者著称, 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 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 画面抒情自然。 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 来 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 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 成为江南山水 画派的开山祖。
本卷画成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乡浙江,为
周密(公谨1232~1298)所画。周氏原籍 山东,确是生长在赵孟頫家乡的吴兴,也 从未到过山东。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黄公望的山水画给明清画坛以巨大的影响。 董其昌推崇他为元四 家之冠。 在四家当中只有黄公望能集其他三家之长。 王蒙的繁厚细密、 倪瓒的干淡简疏、吴镇的简浓湿重,在黄公望的作品中 均有所体现。



郭熙用比较带水份的笔墨一 层一层渲染岩石,使坚硬的 石块看起来像云一样舒卷流 动,因此,也有人称郭熙的 画法为“卷云皴”。树木枝 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 样子,称为“蟹爪枝” “早春图”在画面的正中央 仍有一个主峰,但是主峰不 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由下 面许多山峰交互运动的结果, 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稳 定”,也更重视“变化”。 在画面左侧有郭熙的题“早 春,壬子年,郭熙画”,这 是中国画家在画面上留题的 比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 乾隆皇帝在画的右上角题了 诗,呼应“早春”的主题: “树纔发叶溪开冻,楼阁仙 居最上层,不借桃花闻点缀, 春山早见气如蒸。”
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 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 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 名天下。 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 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 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 体态优美。
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
流派,由于画派成员石涛、八大山人、髡残 和弘仁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石涛(1642-1707)清代杰出画家。原姓朱,
倪瓒(1301—1374)是无锡人,家境富足。朱元 璋起义后,他弃家出走。“扁舟蓑笠,往来湖 泖之间”达二十年之久。他的画主要表现太湖 一带风光,取平远法构图,简略旷远。他善用 侧锋淡墨,干笔皴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 远。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江岸望山 图》。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 似”,“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宋元



范宽“溪山行旅”可以说是中国北宋山水 画中的杰作。经过五代对文人画的开创, 到了北宋初年,依据着不同的地区,画家 以大自然真实的山水为对象,开启了山水 画恢宏的气度。 范宽大约活跃在北宋初期,他主要活动的 范围以陜西的华山、终南山为主,黄土高 原上大山直立起来的气势成为范宽绘画风 格的来源。这幅画近景的部分占画面下方 的三分之一,两侧巨石之间开辟出一条留 白的道路,一队驴子驮着货物,行旅的客 商自画面右侧进入,正缓缓行进,点出了 “行旅”的主题。 画面最精彩的部份是以上方三分之二 的巨大空间推出一座正面的山壁。山壁陡 立,近于方正的长方形,有如一块纪念碑 矗立着,成为大山精神的不朽象征。 北宋时代,属于宫廷的画家仍有传统工匠 的职业习惯,并不意识到是受社会重视的 “艺术家”,他们画了一张好画,甚至不 敢在画面留下名字,就用隐晦的方式把名 字藏在左下角的树丛间,一直到近代才被 发现“范宽”二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