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
(一)中世纪的阶段划分:
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起,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它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时期。一般认为,公元5至11世纪是中世纪的初期,12至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在欧洲文化和文学史上,中世纪一般指前两个时期,
而后期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二)中世纪的时代特点
(1)开端标志:奴隶制的终结和蛮族登上历史舞台
①奴隶制的终结
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北方外族入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这一年标
志着奴隶制在欧洲历史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②蛮族(指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登上历史舞台
侵入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原来是些氏族部落,正处于氏族社会解体阶段。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阶级。原来的奴隶从新主人手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人缴纳赋税并服劳役。从这些先前的奴隶和隶农以及贫困破产的自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土地的大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这一过程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土地不断发生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生变化。中世纪的最初几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2)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导致的新矛盾
封建社会的建立使原有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农奴劳动代替了奴隶劳动,农奴有了人身自由,可以占有部分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水平比奴隶社会有发很大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了很大发展。但农民仍担负着繁重的劳动以及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及徭役等杂活,所以封建主和农奴
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世俗政权与基督教会沆瀣一气,联合统治,基督教文化占主导地位。
在中世纪,尤其是从5世纪到14世纪,大约有1000年左右的时间,世俗政权和基督教会是沆瀣一气,联合统治的:教会所争取的,首先是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然后是凌驾于它们之上,这种斗争可以说是中世纪历史的主要动力。如:教皇利奥三世给查理大帝的加冕,便被解释为天上的权力高于世俗权力的
象征。而世俗政权则把攻占的一些地方授予教皇,为教皇的世俗权力奠定了基础,不过这样的后果是:世俗统治者最终对教皇的选举实行控制。罗马的教士和人民选出的教皇,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总之,教会与世俗政权的权力随着掌权者的能力大小而互为消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基督教掌管世人的灵魂,以《圣经》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排斥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除民间外,一切文化都带有宗教色彩。
(4)民族分裂状态与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出现了特定社会阶层。
在中世纪,各个城邦、民族还没有统一,整个欧洲处于混战分裂状态,各封建主经常打仗,热衷掠夺。为了适应频繁的战事,并且自卫,领主们豢养了骑士。在西欧封建制度鼎盛时期的十一、十二世纪,出现了骑士制度。这些骑士居于封建等级制金字塔的最下层。战时,他们须听从自己的主人——大封建主的召唤,闲时回到自己的庄园充当小领主。这就是骑士阶层。他们以“忠君、护教、任侠”为自己的信条,看起来有点像中国汉代朱家、郭解之类的游侠人物。实际上,那些“骑士”只是酗酒好色的武夫,借着“护教”
的名义,任意杀人而已。与此同时,城市的兴起导致了市民这又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的出现。
(5)三种文化的综合
中世纪欧洲文化是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综合。基督教对古典文化是既摧毁又保存。当蛮族侵入罗马帝国时,他们抢劫和捣毁了古代文化的集中地——城市。市内的建筑物、图书馆和艺术作品都遭到破坏。古代文化大受摧残,仅仅在基督教的寺院中还保存了一些残余,结果使古典文化的许多精华部分遭到毁灭和损失,而蛮族却拥护基督教为他们建设新的文化,但最终这三种文化还是互相认同,共
同成为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成分。
二、中世纪文学的特征
(一)思想特征:
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欧洲中世纪文化,使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它的印记。
基督教思想中的原罪观念、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在中世纪有极强的渗透力,各类文学极易找到这些
思想影响的痕迹。
2、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中世纪各民族史诗,描述封建国家的创立,追述开国帝王的不朽功绩,歌颂民族英雄,表现出鲜明的忠君爱国思想和英雄主题。民间谣曲表现绿林好汉的侠义精神,骑士文学宣扬忠君护教思想,同样体现
了英雄主义精神。
3、体现反封建、反教会思想。
骑士文学描写骑士爱情生活,肯定现世人生的幸福,是对古希腊人本主义世界观的承续,对中世纪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拨。城市文学中的世俗观念和生活情趣,同样具有较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思想。
(二)艺术特征:
1、表现领域的广阔性:
在中世纪,封建国家在形成过程中,融会了古今、东西、宗教、世俗等种种文化意识。在剧烈裂变整合的历史进程中,人们萌发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情感,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开拓了广阔的表现
空间。
2、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各民族文学的摇篮,欧洲各国在创建自己民族文学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在教会文学之外,世俗文学以民间文学的形式,焕发出异常活跃的生机,主要有各民族英雄史诗
和民间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等。
3、表现手法的丰富性:
中世纪寓意、象征、哲理、动物故事等形式都流行一时。教会文学以梦幻、隐喻、象征为主要手段,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哲理特点,而世俗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因素较为突出,骑士叙事诗中的心理描写
为欧洲小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表现技巧的自觉性:
到了中世纪,西方文学进入“文的自觉”阶段,在抒情、叙事、结构、语言等方面,由古典的繁杂,走向洗练和简约。“繁杂”体现思维的原始性、机械性和惯性;“简约”则体现思维的自律和节制,表明作家对艺术形式的把握趋于理性。片断生活的描绘和情节线索的单纯集中,愈来愈使作品的结构布局和技巧运用达
到自觉的程度。
5、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人的内心感情的挖掘是中世纪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人的愿望、激情、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初步得到了描绘,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一角,这是艺术上一个重大的进展。比起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和古罗马作家奥维德等人的创作来,此时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更趋于自觉和强化。
三、中世纪文学的主要(基本)类型:
中世纪欧洲文学首先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中世纪的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具有浓重的宗教神秘色彩,但是中世纪的文学仍然是多方面的,除教会文学外,世俗的民间文学依然存在,它们既包括当时还在人们当中流传的蛮族口头文学,也包括封建社会确立后的文学,前者的主要代表是早期各民族的英雄史诗,后者主要是后期的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此外,民间文学还包括民间流传的谣曲,例如不列颠的《罗宾汉谣曲》。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出现,又出现了以世俗文化为特征的城市文学。这些世俗文化和世俗文学是后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前奏。代表中世纪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这部作品最突出的是它的寓言意义,与中世纪重视象征和寓意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但它的俗语写作方式与关注现实人生的思想却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民族化和
现实主义文学观的转向作了很好的典范。
以下我们就中世纪主要的文学类型及其成就作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