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极化趋势加强: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世界形势总体走向缓和,但缓和 与动荡并存;“一超多强”,多极 化趋势加强。)

1、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 和轮船 吗?你 们知道 它们发 明于什 么时候 ?谁为 它们的 发明做 出了重 要贡献 ?
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 的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
【真题演练】 (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如果以“两极 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 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知识框架
苏联解体 跨 两极格局 世 瓦解
苏联解体 原因: 解体:1991年12月
两极格局瓦解
纪 缓和与 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
的动
国际力量对比失衡
世 荡并存 动荡——原因 非传统安全威胁 界

特点: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欧盟、日、 多极化趋势 表现 俄、中、发展中国家等力量发展壮大
加强
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
1999年4月8日,贝 尔格莱德市中心遭到北 约的再一次轰炸。一座 原为南军队指挥部的大 楼被导弹击中。这是市 中心的一幢建筑物中弹 后冒起浓烟。
科索沃战争,被美机轰炸后的南联盟某大桥。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多极化趋势加强
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对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格局。 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2)其中的任何“一极”或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 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 方面。
【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 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
史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1945年后)国际政治格局发展演变

统 : 以 欧 洲 为 中
1945-1955: 美苏两极 对峙格局 形成
20世纪 六七十 年代 : 多极化 趋势出 现
1991年 以后: 两极格 局瓦解, 多极化 趋势加
3、苏联解体的影响
对世界形势: 核战争危险性降低,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对世界格局: 1)(破旧)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2)(立新)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3)(对共运)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挫 4)(对国际组织)有利于欧盟、北约东扩
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
特点: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991 年 12 月 25 日 , 戈 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宣布辞职,并将核武器控 制权交给叶利钦,苏联解 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 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 扬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根本原因)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国际恐怖主义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发动对美国的恐怖袭击, 制造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及根源 (1)特点:新旧交替,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2)根源:经济力量多极化。
主要表现:“一超多强”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②欧洲一体化的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经济腾飞,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④俄罗斯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努力恢复大国地位。 ⑤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⑥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体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演 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这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 折性和建设的艰巨性!
东欧剧变的原因:
1.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2.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
(未找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3.外部原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 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小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局,冷战开始。)
两极格局动摇: 20世纪60、70年代 (日本、欧共体,中国,第三世界 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瓦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华约、经互会解散,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8.19事件”中的戈尔巴 乔夫和叶利钦
东欧剧变
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发生 了暴动,起义士兵和群众与总统卫队展开了激烈 的枪战。
1991年3月,保加利亚共 产党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导人日夫科夫(左三) 在法庭受审,他一再声称无 罪。旁边站立的3人是他的辩 护律师。
柏林墙的修建与推倒代表着“冷战”的起始,前东德 人一度认为翻过柏林墙就能得到自由。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外部因素)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直接原因 )
2、苏联(1922-1991年)解体的过程:
1991年,经互会解散。 1991年, 华约解散。 1991年,“8•19”事件(催化剂)。 1991年,“独联体”成立。 12月25日,存在69年的苏联解体。 同时,东欧剧变(如德国统一)。
1.缓和因素:
(1)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
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2)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3)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
作为首要任务。
(4)和平主义思潮 (5)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6)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7)核武器的威慑力
2.动荡因素: (1)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新的世 界格局尚未形成。 (2)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爆发。 (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 秩序。 (4)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5)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金融安全、网络安全、重大传染疾病 、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6)国际裁军和军控呈现停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