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LPD)是不孕不育专科常见病,据统计LPD在不孕症中约占10%[1]。

其发病机制尚未有定论,现代医学一般采用对症治疗,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尚不理想。

笔者运用针刺与中药结合对2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并追踪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例病例均来自2010年8月—2011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的患者。

病程1~5年;年龄22~38岁,平均29.5岁;原发性不孕6例,继发性不孕14例;无流产史者6例,流产1次者6例,2次者5例,3次以及以上者3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LPD的诊断标准制订。

(1)基础体温(BBT)呈双相,但后期上升不典型或少于12天;(2)排卵后6天,尿孕二醇量<5mg/24h或2次血清孕酮量<10ng/mL;(3)经前期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但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反应日期相比相差2天以上;(4)黄体期卵巢B超显像见黄体表现。

以上4项中,具备2项,再结合《妇产科学》[3]不孕症诊断标准: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1年未妊娠者。

即可诊断为LPD。

1.2.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妇科学》[4]肾虚型不孕症的辨证标准为婚久不孕,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1.3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22~39岁的已婚妇女,男方外生殖器发育、性功能及精液检查正常者;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按规定用药及针刺治疗,并且资料完整者。

针药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临床观察
刘丽王秋妍赵贺吴效科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和中药结合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搜集肾虚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患者20例,观察针刺和中药治疗前后症状疗效及妊娠率、基础体温(BBT)及高温相(HPS)评分、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卵泡和子宫内膜的改变。

结果经过针刺和中药结合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

雌孕激素水平、BBT情况、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和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P<0.05)。

结论针刺和中药结合具有改善黄体功能、调理月经、有助妊娠、提高血清雌孕激素含量的作用。

【关键词】黄体功能不全;不孕;针刺;中药
1.4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同时接受多项其他治疗或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输卵管因素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不孕患者;合并有染色体异常、或内外科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有甲状腺等其他内分泌功能异常者;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免疫性不孕或无排卵者。

2治疗与观察方法
2.1观察指标与方法
2.1.1妊娠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计算妊娠率。

2.1.2BBT:于每晨醒后(或睡足6h后),测量口温5min,测量前禁止起床、大小便、谈话等一切活动,并认真填写基础体温测定表。

按松本清分类进行BBT分类,五十虱正雄法进行高温相(HPS)评分,HPS>10分为正常,HPS<5分,提示黄体功能不全[5]。

2.1.3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于患者月经第8、10、12天上午10点由门诊妇科彩超室指定医生指定超声机器检测优势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的厚度情况。

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安排调整监测时间,直至监测到卵泡排出。

2.1.4血清激素水平:采集患者黄体中期(排卵后第7天)血液标本(8:00~9:00空腹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查。

黄体期孕酮(P)值、雌二醇(E2)正常范围:0.95~21ng/mL、27~246pg/mL。

2.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x±s表示,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使用SPSSl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3治疗方法
2.3.1口服中药:处方:川断续25g,桑寄生20g,菟丝子30g,阿胶15g,杜仲20g,白芍20g。

月经开始后第5日起,分别于早、晚餐后0.5h口服,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停药;并于卵泡期加用补阴药物女贞子、墨旱莲各15g,于BBT体温升高时加用补阳药物巴戟天、肉苁蓉各10g。

根据临床兼症,气虚加党参、黄芪各10g,血虚加当归、熟地各10g,肝郁加柴胡、郁金各10g。

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2.3.2针灸:主穴取关元、大赫、中极、肾俞、次髎、商丘、三阴交、足三里,肾阳虚配气海、命门穴,肾阴虚配太溪(双)、照海(双)穴;经后期配太溪(双)、照海(双)穴;排卵期配太冲(双)、血海(双)、内关(双)穴,黄体期配气海、血海(双)穴,月经期配合谷(双)、太冲(双)、涌泉(双)穴。

留针期间行针2~3次。

采用平
补平泻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
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要求针刺有酸麻胀
痛的感觉,得气即可,留针30min,每周3次,发现
妊娠后停止针灸。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拟
定LPD的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3个疗程后,妊
娠。

显效:治疗3个疗程后,中医症状痊愈或显效,
BBT恢复正常或HPS≥12天但不稳定,内分泌结果
恢复正常或P值升高≥5ng/mL,接近正常值。

有效:
治疗3个疗程后,中医症状有效,BBT及HPS较前
延长但仍<12天,P值有所升高。

无效:治疗3个疗
程后,中医症状无效,BBT、内分泌结果及超声检查
无改善者。

3.2结果
3.2.1临床总疗效:20例患者中,经治疗后观察3个
月经周期,妊娠者5例(痊愈率25%),显效9例(显效
率45%),有效4例(有效率20%),无效2例(无效
率10%),总有效率达90%。

随访3个月妊娠患者
无流产者。

3.2.2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BBT积分情况比
较: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
分有明显的下降,表明针刺及中药对中医临床症状
有明显的改善(P<0.05)。

治疗后HPS积分有明显的
升高(P<0.05),患者BBT趋于恢复。

见表1。

表1中医症状积分及HPS积分变化情况(n=20,x±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2.3治疗前后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情
况:经t检验,经治疗后优势卵泡最大直径有明显改善
(P<0.05),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

见表2。

表2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情况(n=20,x±s,mm)
与治疗前比较,*P<0.05
Á
Á
15.05±1.36 7.90±1.65
17.55±1.61Á
10.80±1.58Á
Á
Á
3.2.4治疗前后血清雌孕激素的变化情况:经t 检验,经治疗后血清内分泌指标E2、P 均有明显的改
善(P <0.05)。

见表3。

表3血清内分泌指标变化(n =20,x ±s )
与治疗前后比较,*P <0.05
4讨论
针刺和中药相结合治疗LPD 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与其有效改善成熟卵泡直径、增加子宫内
膜厚度和提高血清E2、P 值有关,其中E2值的提高可能与其妊娠后流产率有关[5]。

LPD 的发病机理西医对其尚无明确研究、对其治疗尚无理想方法,主要采取辅助黄体功能、促进卵泡发育(黄体功能刺激、黄体功能替代)等对症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不佳,并且有一定副作用。

中医学无该病名的专门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少”“不孕”“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范畴。

现代医学证明,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全有关,大量资料表明,针刺对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与其对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功能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针刺可使血P 和E2升高,FSH 含量下降[7-9],是由于冲任病变、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针刺治疗既可以调经又可以诱发排卵是一种独特的调经种子方法。

中医药对LPD 治疗目的主要体现在改善脏腑机能,调理冲任和调经助孕等方面。

本临床观察所用中药以补肾填精、调补冲任为主。

于月经周期不同时期和临床所见兼症加减不同药物,在排卵前(卵泡期)加用滋阴补肾、调理冲任中药,排卵后(黄体期)加用温补肾阳、益气养血中药,多数患者兼气血虚弱的症状,故对于气血虚弱者加用补气养血中药,使全方能够达到促进排卵、提高黄体功能的目的。

针刺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与足三阴经之会,三阴交相合,最能发挥任脉为
阴脉之海,渗灌诸阴的功用,《千金翼方》:“针关元主
妇人无子”;
大赫穴是肾经与冲脉的交会穴,有益肾固冲之效;肾俞、次髎温肾助阳,《医学入门》载:肾俞“主诸虚,令人有子”三阴交主“妇人月水不调,久不成孕”;足三里健脾调气血,中极调理冲任,商丘健脾
理气,《神应经》言:“绝子:商丘、中极”。

多穴合用,可以达到疏通经脉,调节冲任补肾疏肝健脾,提高生育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患者在排卵前(月经第五天)即开始服用中药,针灸在整个月经周期内进行,观察月经周期改
善情况、排卵情况、血清内分泌指标E2、P 的情况,
排卵后子宫内膜厚度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体现了中药和针刺的整体调节功效。

通过本研究提示中药和针刺具有调经促进卵泡发育和健黄体增厚内膜功能,对治疗LPD 不孕症和早期自然流产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坚华,谭桂云,刘昱磊.635例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4):21-2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第1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76.
[3]乐杰.妇产科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1-352.
[4]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 ].第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210.
[5]杨洪伟,黄雪颜.针刺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疗效观
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26-628.
[6]王义烈.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第1辑.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1988:133-134.
[7]刘万成,张滨爽,张丽梅,等.针刺对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病人血清激素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1,11(5):37-38.[8]余运初.关于针刺和中药促排卵机理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4):201.
[9]官星,王友京.针灸对内分泌激素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国针灸,1997,17(5):315.
作者简介:刘丽,女,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中医药对妇科疾患的预防和治疗。

(收稿日期:2011-1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