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区优势开创厦门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特区优势开创厦门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
黄小芳
“十一五”时期是厦门迅速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厦门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然而厦门市的人才瓶颈制约非常明显。据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博士牵头研究形成的《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以及《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表明,相较其它城市,厦门市人才竞争力优势不明显,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必须努力突破人才引进的瓶颈,充分利用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其它优势进一步吸引人才为已所用。
厦门市人才引进的优势所在
1、环境优势。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素有“海上花园”、“中国最温馨的城市”之美誉,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并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厦门已经成为一个适宜创作、经商、居住、旅游的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
2、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以及“十一五“期间进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给厦门带来巨大契机,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将会极大提升,将进入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3、厦门的投资优势日益突显。近年来,厦门成功举办了“投洽会”、“台交会”、“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赢得了国际影响力。据2006年11月13日世界银行公布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厦门名列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经济界人士及有关专家认为,厦门主要赢在区位优势带来的发展潜力以及政府效率等方面体现的投资软环境。
4、对台优势突显。由于厦门为中心的“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同处于泛太平洋经济区的重要位置,两岸经贸交流和合作的领域、范围正不断地扩大,厦门对台新优势更加凸显。2006年以来,已有上百家台湾光电、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行业的企业整体“西移”厦门。其中台湾光电行业的4大巨头,已有3家落户厦门,海峡西岸经济区正成为台湾产业新一轮调整转移的重要集聚地。
5、厦门市近年来逐步意识到改善人才环境的重要性。厦门市积极创新人才政策,仅2005年一年,就制定出台了16个人才人事工作规范性文件和10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并陆续推出系列人才优惠措施,其中许多制度都是厦门市首创的。同时,厦门市努力提高行政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主动提供人才人事跟进配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努力为各类人才成长创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6、厦门具有先发优势。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尽管政策优势已不明显,但却培育了较好的先发优势,如立法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厦门拥有较大城市立法权限,法制建设较规范,为市场经济深入推进奠定了很好的法治环境优势;厦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是较快的,城市品牌响,对周边辐射功能强等等。
厦门市目前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1、地理位置特殊
厦门市与台湾相邻,地理位置特殊,突显政治性。这使一些人认为,厦门政治和军事战略地位的特殊地位可能造成战争威胁,不能安居乐业。但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以及“海峡东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反而使厦门与台湾相邻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厦门打“台湾牌”的有利条件。再者,近年来厦门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局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很多人消除了这种忧虑。但是,台湾问题一日不解决,这种思想依然存在。
2、区域综合竞争力不强
与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相比,厦门的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够高级化,尚未形成在全国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企业本体竞争力以及商务环境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未形成吸纳一流人才的“磁力效应”,人才发展空间受到约束,对引进人才来厦门创业形成了障碍。
3、经济发展后劲可能不足
一是台海关系这一政治因素影响到厦门甚至整个福建的经济发展形势,如果台海关系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厦门可以打台湾牌,给厦门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如果两岸关系紧张,海峡东西产业都将受害,这将是一个劣势;二是由于厦门市腹地较小,虽近年来提出“大厦门”之说,以及“厦漳泉”区域经济的提法,但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的中间,可能被边缘化。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造成引进人才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4、人才政策失去优势。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厦门市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正慢慢失去原有的优势。同时,厦门市人才创业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例如房价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深圳、杭州、上海、北京、厦门5城市房价相对竞争力最不协调。这种不合理的房价使得房子问题与引进人才之间差距较大,人才只有另选高枝,引进人才流产,这使厦门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厦门市工资水平连续10年没有提高,最近虽有所提高,但是对于引进人才没有绝对优势。
抓住机遇,开创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
1、全面梳理现行人才引进政策法规
“十一五”时期是厦门迅速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厦门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要紧紧围绕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和“海西”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保证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厦门市社会环境、投资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政策,对不合时宜的要及时予以废止,对尚不完善的要抓紧修正,构建起真正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法规体系,使人才引进政策真正能够发挥优势。
2、科学制订厦门市引进人才战略
突出以人为本和以发展为本这两大主题,把厦门市引进人才的战略放在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思考,充分
考虑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超前介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研与制定,综合分析厦门市引进人才的现状以及目前影响引进人才各种因素的利弊得失,真正地将引进人才战略和厦门市在全国人才竞争中的地位结合起来;和厦门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区位特征等结合起来,和厦门市目前的人才状况结合起来;和提升引进人才的生活质量和品位结合起来,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了方向性、战略性保障。
3、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据有的学者统计,影响人才流动的诸因素中,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14.4%;领导重视居第二位,比值为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比值为18.6%;物质待遇仅居第四位,比值为14.4%。从中可以看出,吸引人才关键在于厦门市有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要为人才提供创业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要打破按人员身份划分市场的弊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要搞好人才服务,营造适宜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和谐的人文环境;要强化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引进人才身心健康的需求和交流,学习,娱乐等社会需求。
4、勇于创新各项吸引人才制度
厦门市的人才优惠政策已经失去优势,势必需要根据厦门市的实际情况,大胆突破,创新各项引人制度,才能具有竞争力。
(1)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联合引进人才”的“竞合模式”,即充分利用厦门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厦漳泉区域、泛珠三角区建设中的地位,积极参与到东南亚城市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和台湾——海峡东岸城市的协作竞争当中,实现区域联合,接受“竞合”模式,共同引进和开发人才。
(2)打好台湾牌,积极吸引台湾优秀人才到厦门创业和工作。
(3)利用在厦门举行的各种国内国际会议,在世界范围内招聘人才。
(4)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提高物质待遇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象国土面积只有68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由于能够以丰厚的薪金、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商业环境招揽人才,使得这个小国能够快速发展,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厦门市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目前欠缺的就是能够给人才提供比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更为优厚更有吸引力的物质待遇,对待特别优秀的人才要打破传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提供特殊政策,提供个别解决方案。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展靠人支撑,政绩靠人创造。在厦门市大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十一五”期间努力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战略资源的观念,深刻认识到人才的基础性、决定性和战略性作用,只有大力创新人才政策,突破人才瓶颈,发挥特区优势,才能让人才迸发活力竞相涌流到厦门来,真正用知识要素驱动厦门市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以及促进社会进步。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