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几个大的阶段。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及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并解释了产业间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不同理论都从不同的理论前提、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本文对上述三个国际贸易理论做出分析和理解。

【关键字】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一国或一个经济体为什么要参与贸易原因不言自明。参与国际贸易能够获得利益,而且贸易之所以发生,参与双方必然是同时获益的,但是具体的利益分割方式又取决于复杂的因素。为了能够恰当地解释实践并指导实践,自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们就一直在发展和完善着国际贸易理论。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理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三个: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包括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的结果即利益分配问题。在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各种理论流派不断产生,但至今还没有哪一种学说能够完全代替其他学说而将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进行统一解释,并对实践提供相对明确的指导。在全球化势不可挡的今天,生产的国际化与国别利益同时存在,按照新古典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全球资源达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但是现实是分工和贸易的结果不能保证每一个参与方都觉得满意。运用怎样的贸易理论来指导和解释经济行为,对任何一个希望从全球化中获利的经济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对三个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和分析。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1、历史背景

18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西欧各国获得了空前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产业革命。产业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并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工业原料,他们迫切需要摆脱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束缚,反对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反对金银外流的禁令。他们对货币金银本身已经不太感兴趣,而是对具体的物质财富(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更加重视。为了适应产业资产阶级的历史需要,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开始盛行。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批评重商

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创立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方面,他主张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强调国际贸易的双方互利性,从而提出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2、理论假设和主要观点

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有以下方面:(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投入要素,即“2×2×1”模型,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固定的,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2)收入预算约束,消费受制于收入,不能借钱借债消费;(3)对外贸易方面,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即贸易是平衡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自由流动的,但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4)市场是自由竞争的。

由此可见,绝对优势理论是一个理想模型。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商品生产效率的不同,即单位产品的绝对劳动时间消耗不同;商品生产效率的不同是由于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的不同造成的。自然优势是指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优越性,普通人力无法控制。如波兰的平原土壤条件好,粮食生产效率高,单位粮食产品所消耗的绝对劳动时间就少,其小麦生产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获得性优势是指某国掌握的特殊商品的生产技术和技能。技术熟练、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就高,单位产品生产的绝对劳动时间消耗就少。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1、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期,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使当时英国成了“世界工厂”,但地主贵族阶级在政治生活中还起着重要作用。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地主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修订了《谷物法》,引起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地主贵族显著获利,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却严重受损。粮价昂贵迫使工人工资提高,商品成本提高,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出于发展资本、提高利润的需要,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废除《谷物法》,与地主贵族阶级展开了激烈斗争。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本论”,这种更加一般化的国际贸易理论将自由贸易置于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奠定了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石,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

2、基本观点和理论逻辑

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由于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条件不同,各国均有一种产品生产成本低于他国而具有绝对优势,按绝对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各国均可获益。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决定两国能否进行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基础不是绝对成本的差别,而是比较成本的差别。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只要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大生产、加强出口贸易,同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李嘉图在“论对外贸易”一章中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外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吗?”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其理论前提假设是各国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从而也就暗含着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这才是形成比较成本优势的基础。所谓比较成本,是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即不同国家的成本比率的比较。只要成本的比率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应按“两利取重,两害取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这样两国之间就能够进行相互交换,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三)全面客观地评价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国家间经济交往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对于扩大一定历史时期内国家间的经济交流合作,促进社会财富的创造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该理论过于强调商品的流通环节,忽视了生产环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均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他们代表着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因此该理论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不仅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且为一定时期内的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提供了借口。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在过渡期之后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流。这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绝对优势对于实现比较优势的重要作用,在日益扩大的经济对外开放中采取各种措施增强自身的经济竞争力,不仅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而且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逐步形成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