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阶段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的阶段特征:

1.社会进程: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含义:半殖民地是指部分丧失独立和主权、形式上保留本国政府的国家;半封建社会是指封建主义瓦解但不彻底、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的社会形态。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都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涵。严格地说,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到60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的特征。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整体则是以鸦片战争为开始的标志。

教学建议:可用图示来表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国家——半殖民地——殖民地;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可以上述图示组合在一起,但中间的连结线可用两种颜色区分。

(2)表现:

A、政治上,丧失很多主权,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开始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由于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发生变化。

B、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市场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逐步走上半封建的道路。不平等贸易使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色彩越来越浓。

C、思想上,“天朝上国”思想开始遭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中国人民在同中外反动势力斗争中,开始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西方的认识。

D、对外关系上,由闭关锁国转向被迫开放,由原来的朝贡外交变为抵抗侵略并逐渐妥协;统治阶级外交政策调整,开始改变在外交上的不明事理的态度。

2.革命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初步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3.探索道路:主要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器物”即科技(魏源在《海国图志》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目的是要对付夷人,而不是针对自己的根本弊端,所以存在浓重的封建色彩,当时没有多少人理解,更没有多少人来实践);农民阶级领袖,洪秀全学习西方基督教、洪仁玕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