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水新理念—中国水科院梁志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河流的特征:完整性(不能断流);水域 连续性(地上与地下水、上下游、左右岸、湖 泊与海洋);清洁性;用水权利(维持生命的 最小流量);造物权利(生物的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过去在城市中整治河道时,只考虑其水力技术 要素,很少关心它在城市中的其它功能,更无 暇顾及生态、环境和景观效应。
断面效果图
城市轻轨
北京转河景观设计图之一
水生植物 临水栈桥
石块 河道
整治建设中的转河
河岸不再是传统的笔直陡立型混凝土护岸,而是 由块石构成,岸线曲折,岸坡起伏,建好后水边 植有少量挺水植物,岸坡上草地、树木不再是传 统的有序配置。
散 水
厂减轻了来自暴雨的压力(因为原来雨污水合 流的管道通向污水处理厂),而且降低了河道
的洪峰流量,避免堤防越加越高。
传统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
传统——只考虑河道的整治、疏挖、通畅; 生态——要考虑将河道与湖泊、湿地、低地、
绿地、坑塘等连通起来,以增加其调蓄能力以 及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
为了获得更好的水环境,必要时应打破“两堤 一河”的传统模式,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 河,变为在土地上分散储存。
设计 保护水质,扩大水面
9
转转河河是是北北环环水水系系中中的的一一段段 ,,西西起起西西直直门门高高粱粱桥桥,,东东到到北北护护 城城河河松松林林闸闸,,全全长长33..77公公里里。。
2
34
5
1
6
(1)历史文化园 (2)生态公园 (3)峡谷飞瀑 (4)滨水游廊 (5)亲水家园 (6)绿色航道
房屋、道路、绿化与河道争地,河道越束越 窄。
城市治水的难点
由于城市中房屋、道路、广场等的不断扩 大,迫使河道泄洪能力的不断加大,不得 不硬化河底及河坡,影响了河中动植物的 生长,影响了生物链的形成。
由于硬化,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不 畅;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水循环系统。
步入小康,老百姓开始讲究生活质量,要 求亲水的呼声日渐增高。
1 城市与治水
城市与水
因为有了空气和水,地球上才有了人 类;水是人类、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
人类傍水而居,城市依河而兴。长江沿 线的重庆、万州、宜昌、武汉、南京、 上海;重庆40个区县市除主城区外大部 分都是依河傍水的。
1
城市与水
水是工业、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 发展的生命线。水是城市发展的生 命线。
水是影响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因 素。没有水,绿洲会变成沙漠。一 定的水量是健康生态、良好环境的 基础。
水是资源,因水少而成为宝贝,因水多 而成为祸害。
洪水灾害
城市化面临的三对矛盾
发展与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矛盾:水污 染、水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土地需求 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发展与安全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和社会的 防洪安全保障需求会不断提高。
8
整治后的菖蒲河
菖蒲河
500
菖蒲河
对河中水流的要求
清澈的河流——不断流、水质清洁; 生命的河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
然; 多样的河流——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和
生态系统; 生动的河流——不呆板、不单调。
对பைடு நூலகம்河带的要求
独特的河流——能反映独特的景观、历史、 风俗;
美丽的河流——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 园化;
7月8日:达州洪灾
人类治水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人与自然和谐阶段:人与 自然协调发展阶段,既要考虑人的需 求,也要考虑大自然的需求。既要筑堤 防洪,也要给洪水留出路、找去处;既 要蓄水抗旱,也要考虑河流的生态和健 康用水。建设亲水的人居环境系统,恢 复自然的河流生态系统。
城市与防洪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
2003年提出健康河流的理念。
城市治水的五个理念
洪水管理的理念 (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理念 亲水环境的理念 健康河流的理念 和谐相处的理念
几个转变
单一功能 农村水利 传统水利 工程水利 洪水控制 单一抗旱 资源水利
综合功能 城市水利 现代水利 环境水利 洪水管理 全面抗旱 生态水利
舒适的河流——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 空间;
文化的河流——充满文化艺术气氛,具有现 代气息;
亲水的河流——人、水关系协调,便于人水 亲近。
北京转河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尊重历史,传统与现代共存 以人为本,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 以亲水为目的,与城市相协调的景观
第一阶段:昆玉河、长河 第二阶段:菖蒲河、转河 第三阶段:凉水河
第一阶段:1998年北京开始治 理水系
当时的口号:水清、岸绿、流畅、通航 治理的重点:昆玉河(昆明湖-玉渊
潭)、长河(昆明湖-展览馆后湖)、六 海清淤 全断面衬砌; 考虑了一些景观效应; 生态建设问题未做全面考虑。
传统
考虑水的物理特征 控制洪水、两堤一河 工程水利 资源水利 侧重经济用水 断面规则化、水泥化、 渠化 改造自然
新理念
水的物理、化学、生态特征 管理洪水、不可避免性 工程与非工程并重 资源、生态、环境水利 兼顾经济、环境、生态用水 断面多样化、自然化,使生物多 样化、物种多样化 适应自然
4 城市治水范例一——北京的 水系治理
1. 防洪建设: 从无到有,现在进入不断深化时期 2. 供水建设: 配合经济发展,开始讲究保证率及供
水水质 3. 水资源保护: 经济发展伴随污染加剧,改善河湖
水质成为主要内容 4. 景观建设: 随着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人们需要
休闲空间 5. 生态修复: 进入小康社会,开始关心环境和生
北 京 长 河
7
几 组 曲 线 的 交 叉 与 开 放
北 京 长 河
山石护坡
木桩
北京紫竹园
第二阶段:2002年引进治水新 理念
治理菖蒲河及转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原来被填埋的暗沟重新打开,是生态的
需要 设计原则中考虑了以人为本 已经有园林专家,建筑专家,环保专家参与
治河 社会及媒介反响强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央对 基础产业的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城市对于改 善水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以改善水环境和再 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就成为 当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尊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 河弯、曲折、浅滩、瀑布、深潭、沼泽等手 段。
新理念与传统理念比较
4
我国近期治水理念的演变
1998年长江洪水之后,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 林,退湖还田,移民建镇”重要方针,也充分 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调整。
1999年提出资源水利的理念,从工程水利到资 源水利的转变。
2000年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 念。
2002年提出“两个转变”——从洪水控制到洪水 管理的转变;从单一抗旱到全面抗旱的转变。
自然灾害更加频繁
干旱缺水
水环境恶化
损失日益增大
我国也是损失日益增大
我国的自然灾害损失也呈增长的态势。19501960年代滑坡、泥石流灾害仅是孤立发生; 1970年代开始连片成带;1980年代大量发生。
以四川为例,30年代仅有14个县发生泥石流, 1950-1960年代扩展到76个县,1970年代扩展 到109个县,1981年有135个县发生泥石流。由 于承灾体密度和价值的提高,灾害损失在持续 增长。自1970 年代以来,总趋势直线上升,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长势迅猛。
城市中的绿地,是减少暴雨径流量的 好方法。这对改善环境、减少暴雨径 流都有益;
河
道
滞洪区
透水路面
• 停车场和交通流量少的道路、人行道,用多孔
渗水材料代替传统的砼或沥青地面,来减少径
流量,暴雨水滴入卵石、碎石层,污染物会被
卵
滤出,滤后水可用于灌溉草坪、树木,城市排
石
水管道的规模变小,甚至取消,不仅污水处理
2 人类治水三阶段
2
人类治水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为阶段:顺从自然、被 动地适应自然。为了生活方便,临水而 居;为了躲避洪水,高地而居。为了避 免洪水灾害,三老、巫婆给河神娶妻 (西门豹);为了求雨于干旱的土地, 商汤王割发祭天。
古蜀先人祭祀水神
人类治水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开发自然阶段:改造自 然、过度利用自然、企图征服自然阶 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防洪, 修建堤防工程;为了灌溉,修建灌溉渠 道;为了发电,修建水力发电厂;为了 综合兴利除害,修建大坝。结果:资源 趋于紧张、环境日益恶化、灾害更加频 繁。
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 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城市防洪观念的变化
避免堤防无限制的加高 在适当位置修建滞洪水库 把洪水导入洼地,荒地,甚至农田中 新开发区要立法实施雨洪利用 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城市马路可以允许短
时间积水
城市河道堤防不能越加越高
一是沿岸城市历史很长,岸边的道路和建筑 物早已成形,堤防越加越高使滨河路变成地 道,而原来可以看到漂亮风景的建筑物的窗 户,变成地下室的透气口;
从控制洪水到洪水管理的转变
以控制洪水为前提和基础,有效地克服单纯控 制洪水的缺陷和不足,从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 害,转变为承受适度的风险,制定合理可行的 防洪标准、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综 合运用各种措施,确保标准内防洪安全,遇超 标准洪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适度承担洪水风险,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建立 社会保障机制化解和承受风险。
二是城市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过去的低径 流系数的农田或林地变成高径流系数的屋 顶、道路、广场等硬质下垫面,造成洪峰流 量越来越大,堤防越加越高,以后会变成加 不胜加的局面。
5
建设滞洪区
建缓洪区,这可以是一条分洪道(排 向郊区),也可以是退耕还林还草, 也可以在河道旁建一个滞洪水库 ,也 可以建湿地;
态平衡
3 城市治水的五个新理念
日本治水理念的演变
1990年以前以工程措施为主。 1990年水利建设方向:“利水、治水”调整为
“利水、治水、亲水”,打掉水泥恢复自然的生 态系统。 21世纪水利建设方向: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调整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调整人与水的关系。
综合治水、洪水管理、风险选择、泛滥容许、 治水与自然和谐等新的观念。
发展与洪灾的矛盾:洪水会增多,洪水 通道可能减小,洪水成灾风险增大。
城市治水的难点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发展与河争地。城市越 大困难越多,例如北京,人口超过1300万, 市中心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其治河的 难点就更多。
水资源缺乏,造成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建成区越来越大,下垫面硬化,洪峰流量加 大。一般增加30-60%左右。
美国治水理念的演变
1928年社会学家提出社会发展存在导致灾害增长的因 素,之后工程界人们认识到,人类与水的关系应该是 既要改造和利用,又要主动适应和保护,由自然的主 人,转变为自然的朋友和保护者。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率先实行工程与非工 程相结合的减灾途径,这一新的理念的核心就是将一 味追求战胜洪水,与自然抗衡,转变为控制与适应相 结合,主张由社会承担适度的灾害风险,从而由单纯 依靠工程技术防洪,转变为自然与社会综合措施相结 合的防洪减灾。
城市河道的生态化
不主张全断面衬砌生物多样化 水清,流畅,不会发生水华 简洁明快的景观设置 尽量多的串联湖泊,池塘,洼地 尽可能发展湿地
6
健康河流的理念
海河:开发利用率95%,天津9次向黄河要 水;黄河1972年21年有断流;长江:干流城市 江段约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呈恶化趋势。
城市治水新理念
——在重庆市委党校的演讲稿
梁志勇 2005-07-11
对重庆的认识
与北京上海天津不同 是直辖市却更象省 大都市带大农村 大中小城市都有 近些年发展很快(直辖,三峡库区) 城市化进展与水矛盾
重庆全市城市分布
目次
1 城市与水 2 人与洪水相处的三阶段 3 城市治水的五个新理念 4 城市治水范例一——北京的水系治理 5 城市制水范例二——汉口的江滩治理 6 城市治水范例三——中小城市治水
3
我国2005年洪灾
5月31日、6月6日:湖南洪灾87死亡、25失 踪。
6月10日:黑龙江省死亡99人,大部分为学 生。
6月17日:福建洪灾5区34县,166万人受灾, 死亡31,失踪17,直接经济损失32亿。
6月18-22日:广西、广东151/145万人受灾, 死亡5/36,失踪1/15,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7 亿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过去在城市中整治河道时,只考虑其水力技术 要素,很少关心它在城市中的其它功能,更无 暇顾及生态、环境和景观效应。
断面效果图
城市轻轨
北京转河景观设计图之一
水生植物 临水栈桥
石块 河道
整治建设中的转河
河岸不再是传统的笔直陡立型混凝土护岸,而是 由块石构成,岸线曲折,岸坡起伏,建好后水边 植有少量挺水植物,岸坡上草地、树木不再是传 统的有序配置。
散 水
厂减轻了来自暴雨的压力(因为原来雨污水合 流的管道通向污水处理厂),而且降低了河道
的洪峰流量,避免堤防越加越高。
传统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
传统——只考虑河道的整治、疏挖、通畅; 生态——要考虑将河道与湖泊、湿地、低地、
绿地、坑塘等连通起来,以增加其调蓄能力以 及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
为了获得更好的水环境,必要时应打破“两堤 一河”的传统模式,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 河,变为在土地上分散储存。
设计 保护水质,扩大水面
9
转转河河是是北北环环水水系系中中的的一一段段 ,,西西起起西西直直门门高高粱粱桥桥,,东东到到北北护护 城城河河松松林林闸闸,,全全长长33..77公公里里。。
2
34
5
1
6
(1)历史文化园 (2)生态公园 (3)峡谷飞瀑 (4)滨水游廊 (5)亲水家园 (6)绿色航道
房屋、道路、绿化与河道争地,河道越束越 窄。
城市治水的难点
由于城市中房屋、道路、广场等的不断扩 大,迫使河道泄洪能力的不断加大,不得 不硬化河底及河坡,影响了河中动植物的 生长,影响了生物链的形成。
由于硬化,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不 畅;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水循环系统。
步入小康,老百姓开始讲究生活质量,要 求亲水的呼声日渐增高。
1 城市与治水
城市与水
因为有了空气和水,地球上才有了人 类;水是人类、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
人类傍水而居,城市依河而兴。长江沿 线的重庆、万州、宜昌、武汉、南京、 上海;重庆40个区县市除主城区外大部 分都是依河傍水的。
1
城市与水
水是工业、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 发展的生命线。水是城市发展的生 命线。
水是影响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因 素。没有水,绿洲会变成沙漠。一 定的水量是健康生态、良好环境的 基础。
水是资源,因水少而成为宝贝,因水多 而成为祸害。
洪水灾害
城市化面临的三对矛盾
发展与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矛盾:水污 染、水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土地需求 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发展与安全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和社会的 防洪安全保障需求会不断提高。
8
整治后的菖蒲河
菖蒲河
500
菖蒲河
对河中水流的要求
清澈的河流——不断流、水质清洁; 生命的河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
然; 多样的河流——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和
生态系统; 生动的河流——不呆板、不单调。
对பைடு நூலகம்河带的要求
独特的河流——能反映独特的景观、历史、 风俗;
美丽的河流——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 园化;
7月8日:达州洪灾
人类治水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人与自然和谐阶段:人与 自然协调发展阶段,既要考虑人的需 求,也要考虑大自然的需求。既要筑堤 防洪,也要给洪水留出路、找去处;既 要蓄水抗旱,也要考虑河流的生态和健 康用水。建设亲水的人居环境系统,恢 复自然的河流生态系统。
城市与防洪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
2003年提出健康河流的理念。
城市治水的五个理念
洪水管理的理念 (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理念 亲水环境的理念 健康河流的理念 和谐相处的理念
几个转变
单一功能 农村水利 传统水利 工程水利 洪水控制 单一抗旱 资源水利
综合功能 城市水利 现代水利 环境水利 洪水管理 全面抗旱 生态水利
舒适的河流——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 空间;
文化的河流——充满文化艺术气氛,具有现 代气息;
亲水的河流——人、水关系协调,便于人水 亲近。
北京转河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尊重历史,传统与现代共存 以人为本,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 以亲水为目的,与城市相协调的景观
第一阶段:昆玉河、长河 第二阶段:菖蒲河、转河 第三阶段:凉水河
第一阶段:1998年北京开始治 理水系
当时的口号:水清、岸绿、流畅、通航 治理的重点:昆玉河(昆明湖-玉渊
潭)、长河(昆明湖-展览馆后湖)、六 海清淤 全断面衬砌; 考虑了一些景观效应; 生态建设问题未做全面考虑。
传统
考虑水的物理特征 控制洪水、两堤一河 工程水利 资源水利 侧重经济用水 断面规则化、水泥化、 渠化 改造自然
新理念
水的物理、化学、生态特征 管理洪水、不可避免性 工程与非工程并重 资源、生态、环境水利 兼顾经济、环境、生态用水 断面多样化、自然化,使生物多 样化、物种多样化 适应自然
4 城市治水范例一——北京的 水系治理
1. 防洪建设: 从无到有,现在进入不断深化时期 2. 供水建设: 配合经济发展,开始讲究保证率及供
水水质 3. 水资源保护: 经济发展伴随污染加剧,改善河湖
水质成为主要内容 4. 景观建设: 随着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人们需要
休闲空间 5. 生态修复: 进入小康社会,开始关心环境和生
北 京 长 河
7
几 组 曲 线 的 交 叉 与 开 放
北 京 长 河
山石护坡
木桩
北京紫竹园
第二阶段:2002年引进治水新 理念
治理菖蒲河及转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原来被填埋的暗沟重新打开,是生态的
需要 设计原则中考虑了以人为本 已经有园林专家,建筑专家,环保专家参与
治河 社会及媒介反响强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央对 基础产业的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城市对于改 善水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以改善水环境和再 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就成为 当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尊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 河弯、曲折、浅滩、瀑布、深潭、沼泽等手 段。
新理念与传统理念比较
4
我国近期治水理念的演变
1998年长江洪水之后,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 林,退湖还田,移民建镇”重要方针,也充分 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调整。
1999年提出资源水利的理念,从工程水利到资 源水利的转变。
2000年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 念。
2002年提出“两个转变”——从洪水控制到洪水 管理的转变;从单一抗旱到全面抗旱的转变。
自然灾害更加频繁
干旱缺水
水环境恶化
损失日益增大
我国也是损失日益增大
我国的自然灾害损失也呈增长的态势。19501960年代滑坡、泥石流灾害仅是孤立发生; 1970年代开始连片成带;1980年代大量发生。
以四川为例,30年代仅有14个县发生泥石流, 1950-1960年代扩展到76个县,1970年代扩展 到109个县,1981年有135个县发生泥石流。由 于承灾体密度和价值的提高,灾害损失在持续 增长。自1970 年代以来,总趋势直线上升,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长势迅猛。
城市中的绿地,是减少暴雨径流量的 好方法。这对改善环境、减少暴雨径 流都有益;
河
道
滞洪区
透水路面
• 停车场和交通流量少的道路、人行道,用多孔
渗水材料代替传统的砼或沥青地面,来减少径
流量,暴雨水滴入卵石、碎石层,污染物会被
卵
滤出,滤后水可用于灌溉草坪、树木,城市排
石
水管道的规模变小,甚至取消,不仅污水处理
2 人类治水三阶段
2
人类治水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为阶段:顺从自然、被 动地适应自然。为了生活方便,临水而 居;为了躲避洪水,高地而居。为了避 免洪水灾害,三老、巫婆给河神娶妻 (西门豹);为了求雨于干旱的土地, 商汤王割发祭天。
古蜀先人祭祀水神
人类治水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开发自然阶段:改造自 然、过度利用自然、企图征服自然阶 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防洪, 修建堤防工程;为了灌溉,修建灌溉渠 道;为了发电,修建水力发电厂;为了 综合兴利除害,修建大坝。结果:资源 趋于紧张、环境日益恶化、灾害更加频 繁。
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 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城市防洪观念的变化
避免堤防无限制的加高 在适当位置修建滞洪水库 把洪水导入洼地,荒地,甚至农田中 新开发区要立法实施雨洪利用 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城市马路可以允许短
时间积水
城市河道堤防不能越加越高
一是沿岸城市历史很长,岸边的道路和建筑 物早已成形,堤防越加越高使滨河路变成地 道,而原来可以看到漂亮风景的建筑物的窗 户,变成地下室的透气口;
从控制洪水到洪水管理的转变
以控制洪水为前提和基础,有效地克服单纯控 制洪水的缺陷和不足,从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 害,转变为承受适度的风险,制定合理可行的 防洪标准、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综 合运用各种措施,确保标准内防洪安全,遇超 标准洪水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适度承担洪水风险,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建立 社会保障机制化解和承受风险。
二是城市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过去的低径 流系数的农田或林地变成高径流系数的屋 顶、道路、广场等硬质下垫面,造成洪峰流 量越来越大,堤防越加越高,以后会变成加 不胜加的局面。
5
建设滞洪区
建缓洪区,这可以是一条分洪道(排 向郊区),也可以是退耕还林还草, 也可以在河道旁建一个滞洪水库 ,也 可以建湿地;
态平衡
3 城市治水的五个新理念
日本治水理念的演变
1990年以前以工程措施为主。 1990年水利建设方向:“利水、治水”调整为
“利水、治水、亲水”,打掉水泥恢复自然的生 态系统。 21世纪水利建设方向: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调整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调整人与水的关系。
综合治水、洪水管理、风险选择、泛滥容许、 治水与自然和谐等新的观念。
发展与洪灾的矛盾:洪水会增多,洪水 通道可能减小,洪水成灾风险增大。
城市治水的难点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发展与河争地。城市越 大困难越多,例如北京,人口超过1300万, 市中心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其治河的 难点就更多。
水资源缺乏,造成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建成区越来越大,下垫面硬化,洪峰流量加 大。一般增加30-60%左右。
美国治水理念的演变
1928年社会学家提出社会发展存在导致灾害增长的因 素,之后工程界人们认识到,人类与水的关系应该是 既要改造和利用,又要主动适应和保护,由自然的主 人,转变为自然的朋友和保护者。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率先实行工程与非工 程相结合的减灾途径,这一新的理念的核心就是将一 味追求战胜洪水,与自然抗衡,转变为控制与适应相 结合,主张由社会承担适度的灾害风险,从而由单纯 依靠工程技术防洪,转变为自然与社会综合措施相结 合的防洪减灾。
城市河道的生态化
不主张全断面衬砌生物多样化 水清,流畅,不会发生水华 简洁明快的景观设置 尽量多的串联湖泊,池塘,洼地 尽可能发展湿地
6
健康河流的理念
海河:开发利用率95%,天津9次向黄河要 水;黄河1972年21年有断流;长江:干流城市 江段约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呈恶化趋势。
城市治水新理念
——在重庆市委党校的演讲稿
梁志勇 2005-07-11
对重庆的认识
与北京上海天津不同 是直辖市却更象省 大都市带大农村 大中小城市都有 近些年发展很快(直辖,三峡库区) 城市化进展与水矛盾
重庆全市城市分布
目次
1 城市与水 2 人与洪水相处的三阶段 3 城市治水的五个新理念 4 城市治水范例一——北京的水系治理 5 城市制水范例二——汉口的江滩治理 6 城市治水范例三——中小城市治水
3
我国2005年洪灾
5月31日、6月6日:湖南洪灾87死亡、25失 踪。
6月10日:黑龙江省死亡99人,大部分为学 生。
6月17日:福建洪灾5区34县,166万人受灾, 死亡31,失踪17,直接经济损失32亿。
6月18-22日:广西、广东151/145万人受灾, 死亡5/36,失踪1/15,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7 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