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中的隐性歧视现象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中的隐性歧视现象与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时不断遭受各种隐性的歧视,不仅加剧了就业困难,而且影响谁公平,破坏了社会和谐,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上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各种隐性歧视的基础上,并从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隐性歧视对策
隐性歧视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求职者的维权意识逐渐觉醒和努力,许多企业及招聘单位也重新向法制理性的轨道靠拢,在当今的招聘公告中很少会出现民族、信仰、籍贯、语言等各种歧视性的条款,显性歧视不断的减少或消失,然而正是由于很多歧视现象受到抑制,就业歧视也越来越趋于“隐性化”,这样劳动者维权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困难,这也是当前社会保障就业公平的难点。
现象分析
1、性别歧视
中国妇联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而90.2%的被访企业表示招收女生有诸多困难。在实际求职时,女生寻找工作的时间和心理成本要高于男生,男生一般投2到3份简历即可得到一次面试机会,而女生得到一次面试机会,要投8到10份简历。另一项调查表明,有65%的企业在招聘文秘、财务、客服、行政助理等职位时,特别强调用已婚已育女性。很多电子电器类企业招聘时也青睐已婚已育的女员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隐性的性别歧视。
在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封建社会形成的“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今天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法律也明文规定男女平等,但是这种偏见与歧视依然存在。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成本要高于男大学生,这也就导致了今日许多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工作难找的尴尬状况。这样不仅给女大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打击,更严重的可能是这些性别歧视破坏了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2、健康歧视
中国人中约有1.3亿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与健康人群并没有太大区别。乙肝病毒仅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染。但《调查报告》显示有20.45%的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大学生求职者必须是非病原携带者。而据观察绝大部分招聘公告都会有“身体健康”这一要求。
身体残疾或者带有某类病毒的学生在大学志愿填报的时候就受到了各种限制,而辛辛苦苦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在就业之路上却又受到各种更加严重的打击。许多用人单位把残疾人当做残废人,想尽办法将他们拒之门外,使很多能够完全胜任应聘岗位的残疾人大学生求职无门,这些举措不仅打击了残疾人的心灵,更是对社会保障的严重威胁。
3、学生干部优先
目前大学里的招聘会中,越来越多的公告上会出现这样一句话:学生干部优先。有企业给学生干部和普通毕业生开出不同的薪金待遇,最高每月可差1500元,甚至有些企业还会根据在校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的高低来制定不同的薪金等级。
也许人们会说,学生干部的经历是一种资历,从校园走向社会,这种资历理应可持续,但学生干部产生过程中,许多因素导致滥竽充数也不在少数,求职过程中,履历造假等现象也屡见不鲜,而且大学里很多普通同学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超过了好多学生干部,况且新的工作队人能力素质的需求也自然不同,这些很多都为用人单位没有了解,因而导致很多误判,让很多毕业生失掉一些工作机会。
4、其他歧视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招聘会中出现对身高、相貌甚至星座、血型都有了相关的要求:河北某高校招聘会上有这么一条——“身高在168-172厘米”;每年六月,整形医院出现大量“学生整形军”,超过60%的整形学生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某企业招聘信息中赫然写着设计师仅限处女座,业务员不要双鱼座的,金牛座、天蝎座、处女座者优先……这些现在在各大学的招聘会中是屡见不鲜,而且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要求也会层出不穷。
从这种种特殊要求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本身就不公平,而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大学生往往忍辱负重,在这些就业歧视面前选择顺
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破坏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策分析
1、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及时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目前我国涉及到劳动者平等权利的法律仅有《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而且其中的规定不易操作执行,提到就业歧视相关处罚的很少。尽早制定一部《反就业歧视法》,严格规定:除非岗位必需,任何情况下不能实行就业歧视,还要法律上拒绝暗箱操作,保证大学生求职时候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些都是刻不容缓之事。
2、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毋庸置疑,不足的就业机会是滋生就业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就业机会少,意味着参与就业竞争的人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励,这也就给了用人单位招聘时歧视的机会。
3、加快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构架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免遭歧视,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改变用人单位的固有偏见,降低遭受歧视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