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离情别绪的不同“形状”
1、分组讨论,鉴赏诗歌。讨论结果应明确三个问题,分组 展示: ①诗歌中的离情别绪是什么样子的?②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③为什么这么认为? (明确:《赋得古原草送别》:离情别绪是芳草茂盛的样 子,一路蔓延连接着荒城,生生不息;——有宽度 《金陵酒肆送别》:离情别绪是流水轻柔、绵长、不绝的 样子,是那么地缠绵、悠长、凄切;——有长度 《杨柳枝词》:离情别绪是柳条千丝万缕的样子,柳丝千 条万缕似愁肠缕缕,更因折柳送别,而“柳丝挽断肠牵 断”;——有稠度 《明月夜留别》:离情别绪是月光挥洒的样子,云间、水 上、层城,无处不在。深沉、绵密的相思,如诗如画。— —有密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 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 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 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 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 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 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 理解。(5分)
雁来音信无凭(依凭), 路遥归梦难成。
“雁来”承“别来”二字,加倍写出离愁。 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雁来音讯无凭” 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 而人未归。 “路遥归梦难成” 信亦无,梦亦无,剩下的 只有情天长恨了。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情别绪
离情别绪与第四课的羁旅乡思诗基本上属于一类。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外出谋生(宦游),赴考(或落第), 求官赴任或换防, 征戎(征战或服役), 贬谪(或避乱), 归隐等。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 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 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 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清平乐 李煜
教学目标:
1、能够鉴赏、总结《清平乐》中,词人感情 的表达方式。 2、能够通过探究,理解、鉴赏形象可感的离 情别绪。
教学难点: 联系意象特点,联想、理解诗人如何把抽象的 离情别绪化为具体的意象。
清平乐
李煜
五代十国南唐后主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 居今有1071年。 他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 他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5个哥哥早 亡。 公元961年,24岁被立为太子。 国都为金陵,现南京。 公元975年,被宋灭,他在位15年。 公元978年,七夕日,被宋太宗派人 毒死,年42岁。 七夕生,七夕死 。
朗读,默读诗歌,尝试用 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 注意表达要符合诗歌意境。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思考:是什么触发了诗人的离愁?为 什么?
明确:鸿雁传书,而亲人无信,所以有离愁;
《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 翠接荒城。”
诗家习惯用春草以赋离情。 “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 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 “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 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产生了情景交融,思境相合的艺术境界。
全词写出了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 金陵酒肆送别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 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杨柳枝词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 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 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全词将个人的人生体验升华为一种人类通感 的悲剧体验。上片即景生情,情景交融,感情的 流露真挚自然;下片虚实交织,感情的抒发极为 缱绻(qiǎn quǎn)婉转。 语言多用白描,淡淡勾勒,明净自然,犹如 天籁。
小
Leabharlann Baidu
结:
李煜眼里的离情别绪有着落梅的形状,纷乱、 纠缠;还有着春草的形状,如影随形、无边无 际。
内容上大体分为:
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等等 (品类众多) 情感上大体分为 难舍、乡思、劝勉、鼓励、期望、深情、安慰、祝愿、关 怀等等(心态复杂) 意象主要有: 长亭、南浦、灞陵、杨柳、杯酒、明月、残阳、江水、孤 云、芳草、远帆、歧路等等(意象繁复) 抒情方式 直接和间接的抒情方法。 表现技巧: 常用融情于景,烘托,以乐景衬哀情,想像(虚拟),比 喻等等。
2、化虚为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运用。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有形“东流”的“一江春水”,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贺铸 《青玉案》 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 时雨”喻愁之迷蒙、细密。 ③有些不是化为具体物象,但具有物的特性。 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可以计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庾信); 可以装载:“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 可以剪,可以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 煜); 可以洗涤:“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尽古今愁”(元朝 刘秉忠)。
随着它的“更行更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 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 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 无可言状了。 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 异曲同工之妙。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 处?(3分)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 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参考答案】
1、“乱”意为纷乱,“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 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 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 现地精练、形象、传神。 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 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 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总结 诗人借由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化无 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使诗人的感情变得 形象可感,仿佛看得见,摸得着,感情也因此 而更为鲜明,更为浓烈。 鉴赏诗歌,可以通过对意象的理解,以意象的 特征、寓意来联想、揣摩诗人的情感。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路途遥远,以致欲归不能,所以有离愁; 梅乱,实为心乱,落梅象征着离愁,纠缠 不休,拂去仍来; 草生,实为愁生,离愁比喻为春草,细碎 浓密,绵绵无尽。)
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别”字的作用—— 在结构上领起全文,在内容上,点出断肠之由,发出怀人 之音。 “砌下”:即阶下,承接“触目”二字而来。 “如雪乱”:双关,既写落梅之多,景象之繁乱,又写思绪之烦乱。 “拂了一身还满”:双关(或象征)扫不尽的落花,拂不尽的离愁。 诗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 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 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 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 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3分)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 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5分) 答: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 意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 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颖、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离开亲人,各处找寻, 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 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 逝的情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