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张中式文章来源:市史志办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吴三桂自云南起兵叛清。吴军一举占领贵州,向湖南进军。一路上清军望风而逃,吴军势如破竹,兵锋直达松滋(今湖南松滋北)。吴三桂饮马长江,朝廷震惊。战乱迅速向全国蔓延。孙延龄叛于广西,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的郑锦自福建登陆,尚之信兵变于广州,郑蛟麟率全川叛清,陕西提督王辅臣兵变投吴。清军被吴军三面包围,京师空虚,形势十分严重。正当此时,驻甘州的甘肃提督张勇顺应历史潮流,对清朝忠贞不二。他斩了吴三桂前来说降的使者,出动西宁、宁夏、凉州三镇兵马及提督直属部队,大举进攻陕西,切断了吴军的蜀陇联络,收复陕西,南下四川,直打到昆明,对平息吴三桂叛清之乱起了重要作用。但笔者所看到的有关平息吴三桂叛清之乱的著述,大部分未提及甘肃部队对吴作战,若提也是一笔带过。为使广大读者了解这一史实,特撰写此文。除表述本文主旨所必须者外,对平乱全局不予涉及。

一、张勇回镇甘州

张勇(1616—1684),字非熊,辽左人,流寓洋县(今陕西洋县,以下地名凡古今相同者不再加注),亦曾迁居咸宁(今陕西西安),身材魁梧,智勇双全,善骑射,是明军的一名副将(副总兵富的简称)。他看到国家经多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官吏腐败,国家分崩离析,清朝平定中原,统一全国,是历史的潮流,大势所趋,便决心归附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英亲王阿济格率师到达九江,…张勇率所部700余人来降,被授予游击之职,后隶属陕西总督孟芳。此时李自成余部贺珍、贺弘器、李明义等分别盘踞在汉中、兴安(今陕西安康)、固原等地。张勇与副将任珍,马宁等合兵征讨,将他们击败。顺治四年(1647年),宁夏叛将马德合贺弘器等攻陷安定(今甘肃定西),张勇随从总兵刘芳名率师赴援,收复安定,擒获马德,又率兵追至固原,俘获贺弘器、李明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年,又参加平息米刺印、丁国栋的反清起义。清政府破格提拔张勇为甘肃总兵(总兵官的简称),授三等哈达哈哈番。

甘肃提督驻甘州,那时,甘州是甘肃的首府,这要与后来省会设在兰州的甘肃区别开来。

顺治十三年(1656年),大学士洪承畴到湖广去指挥作战,向世祖推荐张勇,朝廷批准张勇随洪出征。并授经略右标总兵,赐给冠服、‟甲胄、弓矢,加封右都督。张勇将家属迁居北京,率部来到洪承畴军中,辅佐洪承畴大破敌军。顺治十五年(1658年),随洪承畴进兵贵州,大败明将罗大顺。在贵州之战取得胜利后,随信郡王多尼进军云南,大破明将白文选。顺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加封张勇左都督;顺治十八年(1661年),提升为云南提督。提督是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系朝廷命官,不属于吴三桂军事集团,因任职云南,故与吴三桂有所交往。康熙三年(1663年),清政府调任张勇为甘肃提督,为提高他的军事指挥威望,加封为太子太保。

甘肃提督驻甘州,张勇又回到了甘州。提督下辖镇、协、营。甘肃提督辖肃州、凉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南控川黔;西制秦陇,扼守河西走廊,军事地位十分重要。甘肃提督所辖四镇及提督直属部队共有朝廷供给粮饷的额兵5.6万人,每镇约1.1万人,另有地方筹饷的额外兵4千多人。

甘肃提督直属部队及四镇的建制如下:

提督直属有提标五营(中、左、右、前、后),永固城守协,甘州城守协,梨园营、洪水营、南古营、山丹营、硖口营、大马营、察汉俄博营。

肃州镇总兵统辖镇标三营(中、左、右),金塔守协,安西守协,镇彝营、清水营、高台营、抚彝营、红崖营、布隆基尔营、桥湾营、肃州城守营、嘉峪关营、沙州营、靖逆营、赤金营。

凉州镇总兵统辖镇标五营(中、左、右、前、后),永昌守协,庄浪守协,西把截营、宁远营、水泉营、新城营、张义营、镇番营、安城营、大靖营、土门营、俄博岭营、松山营、镇羌营、岔口营、红城营、红水营、三眼井营。

西宁总兵统辖镇标五营(中、左、右、前、后),镇海守协,哈拉库图尔营、西宁城守营、巴燕戎格营、巴暖三川营、贵德营、南川营、大通营、永安营、白塔营、碾伯营、威远营。

宁夏镇总兵统辖镇标五营(中、左、右、前、后),中卫守协,宁夏城守营、石空寺营、古水井营、花马池营、安定营、灵武营、灵州营、同心营、平罗营、洪广营、玉泉营、广武营、兴武营、横城营。

甘肃提督共辖4镇、8协、81营,总兵力10万之众,统称甘军。甘军兵强马壮,粮饷充足,是清朝绿旗中的一支劲旅。甘肃南控川滇,西制秦陇,扼守河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吴三桂起兵叛清

清军入关,清朝建都北京后,当务之急是消灭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进剿明朝在江南的军事力量,击败南明政权,统一全国,这只靠满军八旗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清世祖(顺治)以高官厚禄重用降清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率所部汉军南下作战。他们不负清廷所望,肃清了各种敌对力量,统一了全国,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清政府为了巩固安定南疆,将他们封藩留镇。平西王吴三桂留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清南王耿仲明镇福建,定南王孔有德镇广西。孔有德于顺治九年(1652年)在桂林殉难,因无子嗣,王位随止。南疆只剩下三藩。三藩中以吴三桂最强。

顺治十六年(1659年)三月,朝廷命吴三桂留镇云南,总管云南军政一切事务。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吴三桂派兵入缅甸,用计擒获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次年,即康熙元年(1662年)在昆明将永历及其十二岁的儿子处死,明朝彻底灭亡。由于这一功劳,四辅臣奏请圣祖封吴三桂为亲王,还把贵州交由吴三桂全权管理。使吴三桂地盘最大,兵力最强,是尚、耿二藩的总和,成为南疆最大的藩镇。

清廷对三王的封藩,对稳定边疆固然有利,但三藩拥兵自重,实际上形同军事割据,祸害国家,威胁朝廷,成了清廷的隐患,尤以吴三桂为甚。本来就飞扬跋扈、专横一世的吴三桂,在被封为亲王的同时,圣祖在诏书中明确规定:云、贵两省“文武官员贤否,甄别举劾,民间利病,因革兴除,及兵部钱粮,一切事物俱暂著该藩总管,奏请实行,内外各衙门不得掣肘”,这使吴三桂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康熙皇帝在清王朝刚刚一统,百废待举,滇黔尚未平静,重用吴三桂,既体现朝廷有功必赏,又起到“以藩屏周”的作用,真可谓一举两得。但这样一来使吴三桂成了桀骜不驯的野马,使云贵成了国中之国。吴三桂在云南圈占土地,大兴土木,骄奢淫逸,沉湎酒色,广置货财,挥金如土。昆明城一半是他的宅院,府苑美女,不下千人。贪婪的吴三桂,以各种名目向朝廷索取大量粮饷,向当地百姓征收各种税赋,聚敛的财富堆积如山。云南一省年需俸饷900余万两,“天下正赋钱粮其数当不及此也”(《耻躬堂文集·论滇饷疏》4卷)!加上福建、广东两省饷银,每年共需2000余万两,除过三藩,全国军饷也不过1700余万两。因此说“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圣武纪》2卷62页)。使清廷捉襟见肘,穷于应负。三藩在经济上已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这且不说,吴三桂在全国各府州选调官员,不受吏部制约,世人称之谓“西选”。这样一来,吴三桂的藩镇不似朝廷,胜似朝廷。即使如此,若云贵边境安宁,也还罢了,却恰恰适得其反。吴三桂按照洪承畴授予他的“要想安坐云南,必使滇黔无一日无事”的机宜,不断在边境制造事端,闹得云贵天无宁日,这就与朝廷声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朝廷对吴三桂封王赐土,这已满足了他的名利期求,也符合清兵入关时向吴三桂许诺的裂土封赏的条件,他对此感到满意。他设想平西王爵也以世代传袭下去,让他的子孙永享富贵。这时还看不出有阴怀异志的迹象。康熙说“三桂蓄异志久”(《清史稿·吴三桂传》474卷12843页)一些史书也说他“不轨之志,固不待知者而后知也。”(_《四王合传·吴三桂传》)这都是事后诸葛亮,没有凭据。现今一些有关吴三桂的论著也都这样认定,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吴三桂的愿望虽然如此,然而,他仍担心有朝一日朝廷会改变对他的态度。因此怀着“藏弓烹狗”的深虑。圣祖亲政,特别是除掉鳌拜势力之后,乾纲独断,标志着以圣祖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已经实现,开始了一代新朝。圣祖深虑“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