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新生儿心理学PPT课件
婴儿的心理发展心理学 ppt课件

.
13
.
14
第三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
认知发展的 两个核心
内容
.
15
本节主要内容
.
7
吉布森的著名视崖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深度 知觉:
用棋盘式的图案铺在左右两边有高度落差的台
子上,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
放在”视觉悬崖”。边,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
慢,这说明他们体验深度而好奇;当把 6个月
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
呼婴儿时,婴儿对深度一边有恐惧感且会毫不
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的一边,但却如何都不愿
生理因素和环境影响相互作用,共同
决定语言发展过程。
.
19
相互作用者语言发展观点 概述 大脑发展
影响 认知发展
影响 影响
语言环境(同伴的 行动、陈述和对儿 童的指导)
影响 影响
.
影响
儿童的行动和语言 表达
20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1.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Jeap piage
主要观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 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在这种交互作用过 程中,由于动作发展和协调才产生了逻辑,由此才导 致了语言的产生。
.Leabharlann 172.先天决定论
(1)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婴儿心理学ppt课件

一、脑的基本结构
1、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组成 2、大脑由左右两半球构成 3、大脑表面覆盖着大脑皮层
<date/time>
<footer>
8
3、大脑皮层由140亿个左右的神经细胞组成。 4、大脑皮层下是由无数神经纤维和神经核团构成
的大脑灰质。
<date/time>
<footer>
13
四、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 过程
2、婴儿心理发展呈现出定向性与顺序性 3、婴儿心理发展不平衡性(同一个儿童心理发展
的不同方面) 4、婴儿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相同年龄的不
同儿童)
<date/time>
<footer>
14
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
<date/time>
<footer>
11
三、脑的发育与婴儿心理的发展
1、脑发育迅速,为婴儿心理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
脑的平均重量: 350克——950克——1200克——1500克 新生儿 1岁 6岁 成人
2、大脑功能发育不全,所在运动、记忆、思维、 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成人。
<footer>
4
第二节 婴儿心理发展和婴儿心理学
一、什么是婴儿心理学?
1、婴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是研究婴儿期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儿童期的阶段划分:
婴儿期 (0-3)
幼儿期 (3-6)
儿童期
学龄早期(6-11)
《婴儿心理发展》PPT课件

3、完整句及语法掌握(2~3岁)
婴儿到两岁左右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 连贯的句子扩展成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 整句子。而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助动 词、感叹词,他们会说“这是明明的”“猫猫 爬在床上睡觉”“咳,小汽车坏了”。
简单句阶段 复合句阶段 语法的获得:规则扩大化
三、婴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五、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 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 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 识,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 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父母对婴儿的认生不应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 恐惧。我们常常采用 “系统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 帮助婴儿克服胆小、认生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 妈妈抱着孩子,让他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离得近一 点,让他与生人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 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 来了陌生人,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或亲孩子,而应在 婴儿与他熟悉之后再亲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 力的增强,孩子的认生现象会很快得到扭转。
视觉的发展 听觉的发展 味觉、嗅觉、触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
• 方位知觉 • 距离知觉
视崖
物体知觉的发展
• 形状知觉 • 大小知觉
二、注意的发展
视觉偏爱法
三、记忆、学习的发展
习惯化 是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 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 去习惯化 是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 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
1、单词句(1~1.5岁)
单词阶段儿童言语的特点: (1)单个字或单音重复:此阶段儿童最易 掌握的是他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只有一 个字的词。例 鸡、猫、狗。对那些包括两个不 同发音的词,如汽车他们都自行进行简化,简 化为“汽”或“车”,对于单音重复的词也较 易掌握。例妈妈、爸爸、狗狗、宝宝。 (2)一词多义: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词 的理解不准确,说出的词往往代表多种意义, 如儿童最先接触到球,而后对类似的东西,如 苹果、土豆甚至扁圆形的铃都叫球。ma ma 可 能表示各种请求。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婴幼儿心理学PPT课件

注意与记忆能力
注意的发展
婴幼儿注意力短暂且易分散,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控制自 己的注意。
记忆的发展
婴幼儿记忆能力逐渐增强,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发展,同时学会使用记忆策 略。
思维与想象力培养
思维的发展
婴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和行动性,通过操作和探索了解世界,逐渐发展出抽象思 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04 婴幼儿语言与沟 通能力培养
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鼓励婴幼儿模仿发音
01
从简单的音节开始,逐渐引导婴幼儿模仿发出更复杂的语音和
单词。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02
多与婴幼儿交流,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让他们熟悉语言的
节奏和语调。
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
03
鼓励婴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即使他们还在学习
如何说话。
与教育学关系
与医学关系
婴幼儿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 实践指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婴幼 儿。
婴幼儿心理学与儿科学、儿童保健学等医 学领域密切相关,共同关注婴幼儿的身心 健康发展。
与社会学关系
与神经科学关系
婴幼儿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家庭、社会 环境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方面有交叉 。
神经科学的发展为婴幼儿心理学提供了更深 入的研究手段和理论支持,有助于揭示婴幼 儿心理发展的生理机制。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01
02
03
04
婴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 特征和规律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因素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 和促进
婴幼儿心理评估的方法 和技术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01
02
03
04
《婴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提供多种社交场合和机会,如参加 亲子活动、社区活动等,让婴幼儿 在与不同人群的交往中锻炼社交能 力。
家庭环境对情感和社会性影响
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婴幼儿的情感状态和社会性发展。积极、温馨的家庭氛围有 助于婴幼儿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社交技能。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有 助于培养婴幼儿的自尊、自信和独立性,而过度保护或忽视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婴幼儿 情感上的困扰和社交障碍。
03
不同文化和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评价标准不同,对婴幼儿
的性别角色认同产生影响。
引导健康自我意识和性别角色形成
01
02
03
04
05
提供积极的自我 认知体验
培养积极的自我 情感
引导正确的自我 评价
提供多元化的性 别角色榜样
鼓励自由探索和 表达
鼓励婴幼儿尝试不同的活 动和角色,让他们感受到 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教育因素
个体因素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包括亲子互动、游戏和早期学 习等。
婴幼儿的个性、兴趣和需求等个体因素也会 影响其心理发展。
PART 02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发展
REPORTING
感知觉概述及发展阶段
感知觉定义
感知觉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 觉等。
语言习得过程与关键期假说
1 2 3
语言习得过程
包括语言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里程碑。
关键期假说
婴儿心理学ppt课件

妙的啼哭或其他不愉快现象,可能是发病的先兆); ▪ 三是自己是否过于忽视孩子。
45
❖ 3、恐惧的发展 ❖ 长期、多次的恐惧只能消极促成儿童形成胆小、
怯懦、退缩的个性。 ❖ 婴儿恐惧的发展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 (1)感知觉是人生最初的认识过程和活动,感知 觉是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
❖ (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个体 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证。
❖ (3)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基本手 段。即使是在3-6岁幼儿的活动中,感知觉仍占主 导地位。
17
3、婴儿各种感知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1)儿童一出生就出现各种感觉,知觉也在出生 后不久逐渐发生。
18
(2)婴儿视觉发展的主要特点
❖ 视觉是婴儿获取感觉信息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的发生
① 对光的察觉---最初的时间在胎儿4-5月。 ② 视觉调节---2月以前儿童不能根据物体远近调节焦点,最佳
注视距离15-25厘米。4月接近成人视觉调节水平。 ③ 视觉追随---新生儿已能用眼睛追随物体(90度至180度)。 ④ 视觉注视时间---1个月时能集中5秒,3月集中7-10分。
▪ 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水平能使认知活动达到最佳水平
❖ (四)情绪情感是婴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 (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儿个性形成 ❖ 基于上述对婴儿情绪情感意义的认识,教养者应高度重视
婴儿的情感的培养。
41
三、婴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
❖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 ❖ 1、婴儿一出生即有情绪。(如哭、安静、四肢舞动等,
活动) ❖ 4、个性心理(自我意识、需要、兴趣、性格、气质、能
婴儿心理学课件.(1)

婴儿心理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婴儿心理学》教材第3章“婴儿认知发展”和第4章“婴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为主要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婴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如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婴儿情感的发展,如情绪表达、情感调节等;以及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如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婴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概念。
2. 掌握婴儿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能够对婴儿心理发展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3. 学会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婴儿行为,为婴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儿心理发展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估。
教学重点:婴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婴儿心理发展的促进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儿心理学教材、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白板笔。
2. 学具:婴儿心理学学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婴儿成长视频,引发学生对婴儿心理发展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婴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发展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婴儿行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案例。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6. 互动环节: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学生疑问。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婴儿心理发展:认知、情感、社会性2. 发展规律:阶段、连续性、个体差异3. 促进策略: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说明。
(2)阐述婴儿情感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情感调节策略。
(3)探讨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婴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2. 答案:(1)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
案例:婴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会抓握物体。
婴幼儿心理学 课件 PPT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占优势 1、认识过程以无意为主 2、情绪对活动影响很大 3、自我控制能力差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三、幼儿的情绪外露、易变、不稳定 1、外露 2、易变 3、不稳定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四、幼儿的个性开始初具雏形 1、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强 2、最初性格特点的表现
1、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 般特点之一。 ( )
2、幼儿的情绪外露、易变、不稳定、表现得比较冲动。 第
()
六
章
3、下列属于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的是( )。
A、认识活动以抽象逻辑性为主要特点
B、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
C、行为的有意性
D、个性已经形成
4、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不光表现在爱问问 题上,还表现在( )。
婴幼儿心理学 课件
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 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
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语言的发展 婴儿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大肌肉动作:
走、跑、跳、钻爬,跨越。
二、双手(小肌肉)动作发展: 摆弄物品,自我服务。
二、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行为受情绪支配 2、爱模仿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第二节 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爱玩、会玩 2、活泼好动 3、思维具有具体形象
第二节 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好探究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婴幼儿心理学课件

教育方式和内容
教师和同伴关系
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注重孩子的成就和竞争,而其他文化可能更注重孩子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05
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干预
指婴幼儿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落后现象,通常表现为智力、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发展迟缓。
道德认知
1
23Leabharlann 婴幼儿开始能够认识自己,能够指出自己的身体部位,如“这是我的鼻子”、“这是我的手”。
自我识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概念,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意愿、能力和需求。
自我概念
婴幼儿开始关心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有自尊心的萌芽。
详细描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开始能够分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家长可以在教宝宝认识事物时,指出事物的颜色和形状,帮助宝宝建立颜色和形状的概念。
总结词
触觉是婴幼儿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他们通过触摸来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详细描述
婴幼儿对触觉非常敏感,通过触摸可以感知到物体的质地、温度和形状等信息。家长可以在教宝宝认识事物时,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的物体,帮助宝宝建立触觉概念。
婴儿从出生开始就能表达基本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绪表达会更加丰富和复杂。
情绪表达
婴幼儿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并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反应。例如,当父母表现出高兴的情绪时,婴儿也会跟着高兴。
情绪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自我安慰。
VS
婴儿心理学课件

目录
• 婴儿心理发展概述 •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 婴儿认知的发展 • 婴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 婴儿心理发展的应用
婴儿心理发展概述
01
婴儿心理发展的阶段
0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如抓握、听觉和 视觉。
02
前操作阶段(2-7岁)
婴儿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 观推理。
总结词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能力,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对其个体性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大约在1岁左右,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逐渐发展出更 复杂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有更清晰的认识。家长可以通过鼓励探索和独立尝试,促进婴儿自我意识 的发展。
依恋的发展
总结词
婴儿的依恋是指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结,这种依恋关系对婴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开始形成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对特定人的亲近和依赖 。了解婴儿的依恋类型和发展阶段,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满足婴儿的需求,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
自我意识的发展
05 婴儿心理发展的应用
如何促进婴儿心理发展
建立安全感
通过亲密的肢体接触和安抚,给予婴儿足够 的安全感,促进其心理发展。
培养社交能力
刺激感知觉
提供多样化的感觉刺激,如声音、色彩、触 感等,促进婴儿感知觉的发育。
鼓励婴儿与家人、同龄人互动,培养其社交 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0201鼓励探索和学习
提供适合婴儿年龄的玩具和学习材料,激发 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婴幼儿心理学PPT课件

婴幼儿心理学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婴幼儿心理学知识
婴幼儿心理发 育
婴幼儿心理 健康
常见心理问 题与疾患预
防
婴幼儿心理学知识
婴幼儿心理发 育
婴幼儿心理 健康
常见心理问 题与疾患预
防
心理发育 特点
心理发育 评价
婴幼儿的心 理发育
• 心理发育包括 :
婴幼儿心理发育评价
• 评价的目的: • 1、准确把握婴幼儿心理发育状况,以便有
针对性地实施学前教育 • 2、鉴别婴幼儿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以
及时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
评价方法
• 1、谈话法 • 2、观察法 • 3、筛查检查法 • 4、问卷法
• 评价的方法:
• 1、谈话法(简单而又普遍应用的方法)
殊的刺激获得的直接经验所致,因而是习 得的。
• 儿童期焦虑 • 暴怒发作 • 暴怒发作是指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没有
得到满足,或者在某些方面受倒挫折时, 出现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 撕扯自己的头发或衣服,以及其他发泄不 愉快情绪的过火行为。
• 2、睡眠障碍: • 梦魇和夜惊 • 夜惊是儿童期的一种睡眠障碍,与情绪紧
• 生理因素: • 1、遗传 • 2、胎内环境(非遗传) • 3、后天的脑损伤或疾病 • 4、生理发育迟缓
心理因素
• 气质与性格 • 需要与动机 • 情绪 • 自我意识
• 社会因素 • 家庭 • 学前教育机构 • 社会生活环境
• 家庭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 家庭结构 • 家庭氛围 • 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 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 合理地满足幼儿的需要 • 正确地表扬或批评幼儿 • 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与同伴相处 •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条件反射保证了新生儿最基本的生命活 动。但无条件反射局限性大、适应性低, 不足以使新生儿应付面临的逐渐复杂多变 的环境。为了生存,新生儿的反射逐渐信 号化,形成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实现的。条 件反射的出现与大脑的成熟有关。条件反 射的可塑性和灵活性保证了新生儿适应复 杂多变环境的需要。
5
2 神经系统特点 ①新生儿的脑发育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新生儿脑重大约只有30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30%。 神经元:既神经细胞,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 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6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婴儿出生时大部分神经纤维还没有髓鞘化。较 早完成髓鞘化的神经纤维是感觉神经,其次是 运动神经。 大部分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要在出生后1-2年内完 成,少部分2-3年完成。顶叶和额叶的髓鞘化要 在大约7岁才完成。
11
一、新生儿心理发生时间、 标志
1 发生时间:
2 发生标志:
喂奶姿势吮吸反射
新生儿出生后10天左右
12
一、新生儿心理发生时间、 3 条件反射 标志
巴甫洛夫和他的狗
13
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的反射。原来不能 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无关刺激,如果与能引起某些反应的 刺激物多次结合(同时出现),便也能引起有机体的这 些反应。比如:母亲喂奶的姿势和婴儿的吃奶之间的条 件反射。
搜寻反射 吮吸反射 游泳反射 眼睛闭合反射 抽缩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摩罗反射(拥抱) 抓握反射 颈紧张 躯体同向反射 踏步反射
10
第二节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一、新生儿心理发生时间、标志 二、新生儿心理发生的特点 三、为什么把条件反射出现作为儿童心理发生标志
2 丰富、合理的教育环境——心理发展需要
20
二、怎样进行从0岁开始的 3 父母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训练技术 教育 思考:从哪些方面开始训练?
视觉功能训练 听觉功能训练 触觉功能训练 嗅觉功能训练 动作能力训练
21
18
一、为什么教育应从0岁开 1 传统儿童观的转变 始
排除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婴儿不同于小动物
不能低估新生儿童心理活动能力
2 现代儿童观的建立
现代科技发展,可以揭示和激发新生儿
19
的心理 潜能 研究发现,新生儿已经具有不可低估的
二、怎样进行从0岁开始的 教育
1 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生理发展需要
7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②神经系统特点:
脑的基本结构初具雏型;
脑功能很不完善
8
二、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刚出生的婴儿主要依靠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母体子宫 外变化了的环境。 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的。无条件反 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你知道几种无条件反射呢?
9
二、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15
二、新生儿心理发生的特 点
1 条件反射形成速度慢; 2 形成后不稳定; 3 不易分化
16
三、为什么把条件反射出现作为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
1 从生理学上讲:条件反射是生理现象;
2 从心理学上讲:条件反射又是心理现象
17
第三节 教育应从0岁开始
一、为什么教育应从0岁 开始 二、怎样进行从0岁开始 的教育
第一节 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二、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4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1 身体特点
软弱、娇嫩
骨骼非常软弱,易弯曲 内脏器官未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和体 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头大、身长、四肢短
新生儿一般身高为50厘米左右,体重为3-3.5千克。男 婴比女婴稍长,也稍重些。 身体比例不协调。(P23)
婴儿心理的发展 (0-3岁)
0
主要内容
第五章(1)新生儿的心理发展 (0-1个月) 第五章(2)乳儿的心理发展(1个 月-1岁) 第五章(3)婴儿的心理发展(1岁 -3岁)
1
第五章(1)新生儿的心理发展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第二节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第三节 教育应从0岁开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