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 《论语通译》 孔子 《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 ❖ 《孟子选注》 孟子 《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 《 庄子选译》 庄子 ❖ 《歌德谈话录》 (德)爱克曼 《西厢记》 王实甫 ❖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 《呐喊》 鲁迅 《家》 巴金 ❖ 《欧也妮.葛朗台》 (法)巴尔扎克 《鲁迅杂文选》 鲁迅 ❖ 《匹克威克外传》 (英)狄更斯 《子夜》 茅盾 ❖ 《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尼.奥斯特洛
阅读与鉴赏
❖ 8.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 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9.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 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 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10.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 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 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 词》)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 《古诗文诵读篇目》)
整合,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的积累和整合。 ❖ 在积累和整合的过程中,融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三大支柱: ❖ 第一大支柱是 “感受·鉴赏” ——侧重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 ❖ 第二大支柱是 “思考·领悟”——侧重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 第三大支柱是 “应用·拓展”——侧重语文延伸,即应用能力的培养。 ❖ 一片天地: ❖ “发现·创新” ——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
❖ 1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12.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
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参考 附录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如何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
语文教研组
如何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呢?
❖ 了解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的性质; ❖ 掌握新课标的核心“三维目标”的要义; ❖ 读懂新课标改革下与之相配套的教材; ❖ 明确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的性质
❖ 首先,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必须先知道语文的定义。 语文,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课程的两大性 质。工具性,所包含的意义是: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思维、想象、学习、工 作,八个字涵概了所有人类每一天的活动,也道出了人类社 会得到进步的原因。
❖ 再看人文性,它所包含的意义是: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文化的课程,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 内涵,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是一个人,一家企业、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于整个世界的赖以存在的根本。
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
❖ 两个性质,一个是社会进步的原因,一个是赖以生存的 根本,那个更重要,我想根本没有争论的必要,因为它们是 对立统一的,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
这一片天地。
❖
教材
❖ 再次,就是教材的问题。教材是供语文老师与 学生使用的材料,主要的功能是:启迪智德,语文 历练,语文积累,语言积累和知识扩展。
❖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尽管分了必修课与选修课, 但是其中的基本内容所形成的系统:范文系统,知 识系统,实践系统。
❖ 既然分了必修和选修,那么如何处理好必修和 选修的关系,一方面让老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者的 作用,另一方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发挥他们 课堂主人的地位是重要的问题。
❖ 我相信解决的方法,在一个“读”字。 “读” 是最扎实的方法。
一、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 1.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 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 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 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 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 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 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 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5.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了解理论类、实用 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法。 6.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 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7.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 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 生活和情感世界。
❖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个问题:“语文课必须有充 分的活动吗?” 可以这样说,“活动是语文课程的充分不必 要条件”,意思就是,活动可以运用在语文的课堂上,可是 没有活动,也不会影响语文课堂的质量。可是如果要真正给 人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我想就必须运用到语文课程的“三 维目标”。从三个维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只是单方面从 “过程与方法”上考虑,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维度。
❖ 工具性强调语文的外在目的,也就是已经提到的“思维、 想象、学习、工作”,它是科学主义的。
❖ 人文性强调的是语文课程对于人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的形成,是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它是人文主义精 神。
❖ “语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际上是实现人的完整性。”我 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阐释。 对“重视人文性就可以把把语文 上成人文课吗?”这样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回答。显而易 见,如果语文只是一堂人文课,绝对不能实现人的完整性, 更绝对不能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
主要内容
❖ 与教学大纲比,课程标准着眼语文素养,让 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这五个方面可概括为“一个基础,三大支柱, 撑起一片天地”。
❖
语文素养的具体含义
❖ 一个基础:“积累·整合” ❖ “积累·整合”指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内容的积累与不断
表达与交流
❖ 7.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 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45 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8.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 文明,仪态大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9.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地进行表达。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 语境和人际关系,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10.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直率而清晰地陈述 个人的看法,敏捷而恰当地作出应对和辩驳。 11.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 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笛福 ❖ 《朝花夕拾》 鲁迅 《繁星春水》 冰心 ❖ 《高中生必背诗文40篇》 《初中生必读诗文50篇》
高中生必背之四十首诗篇
❖ 《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 《客至》;
1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 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4.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 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 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3.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 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 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4.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 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 5.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 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 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作实用类文本,如 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 访谈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的写作。
❖ 《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 ❖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 ❖ 《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纤云弄巧);《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
斯基 《茶馆》 老舍 《女神》 郭沫若 ❖ 《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 《边城》 沈从文 《泰戈尔诗选》 (印度)泰
戈尔 ❖ 《雷雨》 曹禺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法)莫泊桑 ❖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俄)契诃夫 《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 ❖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美)欧.亨利 《谈美书简》 朱光潜 ❖ 《格列佛游记》 (英)斯威夫特 《尘埃落定》 阿来 《鲁滨孙漂流记》 (英)
(早岁那知世事艰) ❖ 《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
(节选); ❖ 《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腾王阁序》(节选);《师
说》; ❖ 《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
三维目标
❖ 其次,掌握新课标的核心“三维目标”是 非常重要的。每一个老师都清楚,备课最重 要的一环,就是设立好教学目标。可以说正 确而且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备课的灵魂。 新课标从不同的理念出发制定的“三维目 标”,对教学目标的设立起到了积极的导向 作用。
语文素养
❖ 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课程目标强调 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 点出发,为了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制定了“过程和方法” 这一维度;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重新理 解了语文课程“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
语文教学评价基本原则
❖ 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 面提高。
❖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 3.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 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 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 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