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两轮分等工作中,发现规程中标准耕作制度、作物光温( 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与地方实际有出入的,以及规程没有提 供的,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调查监测,为规程修订做好数据 支撑。
对现有分等参数体系(分等因素指标区及其分等因素、因素 分级赋分和权重)进行梳理,现有体系不符合地方实际需要 调整的,提出调整建议及相关证据,服务下一轮耕地质量等 别全面更新评价工作。
2)耕地平均海拔:指各地形区内大多数耕地所处海拔位置; 3)作物种类:根据当地大宗粮食作物,各地形区内的作物种类可能不止一种,请 按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早稻、晚稻、一季稻、谷子、马铃薯、甘薯、 花生、大豆、油菜、棉花、甘蔗、青稞等种类分别提供资料; 4)作物日期资料上报前请注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进行校验。
根据全国分等成果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的需要,部分省份要 逐步调整解决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过分细化、分等因素指标 区划分过多的问题,为规程修订和全面更新评价服务。
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修订的基本思路
①
潜
作物生长季
力 指
总辐射
光合效率
数
光合潜力月值
测
算
温度订正
的 技
光温潜力月值
术
蒸散量计算
框
架
水分订正
气象资料、作物种类
13
县名
表1.2 **省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表 规程中标准耕作制度 建议标准耕作制度
更改原因
县名
规程中一 级区名称
表1.3 **省一级区和二级区划分表
规程中二级 建议变更一级 建议变更二级
区名称
区名称
区名称
更改原因
15
2016/1/21
表1.1 **县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调查表
按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二年三熟和一年一熟4种类型
标准耕作制度:全国12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 湖南省2个一级区,3个二级区,8个三级区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图
8
2
调整指标区:将 A县调到另一区
耕作制度改变: 熟制、作物等
9
2016/1/21
分等技术方法,将全国分等分为总体控制、县级调查、协调汇总三个阶段。国 家和省承担技术性强的第一、第三阶段任务,县级承担第二阶段任务。
作物名称
播种面积(公顷)
播种/收获日期(日/月)
平均产量(斤/亩)
灌溉比例(%)
3.灾害与受灾
如旱、涝、霜冻、病虫害等,按近3年实际发生情况统计
主要受灾类型
受灾类型1:
受灾类型2:
3个主要受灾作物
该作物受灾面积(公顷)
灾损量(公斤/公顷)
14
4.调查监测内容
(2)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础参数补充调查 y 产量比系数 y 指定作物最大产量(用于计算土地利用系数)
5
2
天
气候因素
光
热/温
水
总
光
光
气
辐
合
温
候
射
潜
潜
潜
力
力
力
耕 作 制
人 社会因素
耕
技地
度
利
经
术质
用 水 平
济 水 平
框量 架分
产
等
量
比
Kl
Kc
土
地
土壤 因素
? 自然质量 分Cl
壤 潜
力
/
耕 地 自 然 等
耕 地 利 用 等
耕 地 等 指 数
耕 地 等 别
地
1
2016/1/21
1.目标任务 ——完善规程
/
1.09
南岭丘陵山地区 平均产量
150
310 410 480 510 2100 138 150 158
/
450
产量比系数
3.33
1.55
1
1
1
0.23 3.48 3.2 3.03
/
1.07
17
分县分作物计算光温 (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根据国家气象局30年整编地面气候资料(1961-1990),采用农用地 分等作物潜力逐级修正方法,测算确定各气象站点作物全年可利用光温 资源和光温水资源,是实现农用地等别全国可比的重要基础。
作物收获指数 生长季光合潜力
作物收获指数 结
果
生长季光温潜力
输
出
作物收获指数
气候潜力月值
生长季气候潜力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各省分区确定产量比 系数、指定作物最大单产、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
本指数的基础。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
区与规程不一致的
区需要细化的
调整和细化建议经论证合理的会在规程修订中予 以采纳。在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中,不再允许使 用省三级区概念。
表1.6 分等因素指标区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表
二级区名称
指标区名称
分等因素名称
分等因素权重
分等因素分级和赋 分标准
21
6.工作要求
从今年开始,省技术承担单位开始梳理本省工作思路 和成果,重点研究耕作制度分区、指标区划分和参数 修订工作。各县在国家和省统一要求下,配合完成相 关工作内容,提交表格和报告。
依据科学:要有区域内农、林、水、气象等方面长期稳定的 三年以上的实验或观测数据支持
论据充分:要经过县、省专家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充分论证。 程序完备:在规程修订后方可使用。
11
3.术语及说明
分等因素指标区:在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因素分 级、赋分和因素权重完全一致的区域。
分等因素指标区由各省技术组统一组织在全国标准耕作制 度二级区内细化,县统一采用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结果。
统计主要耕作制度;多熟种植可用符号表示,“—”表示
1.耕作制度调查
年内复种,如小麦‐玉米;“/”表示套作,“小麦/玉米”
表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但在生长期有重叠;“→”表
示两年三熟的隔年,如玉米→小麦/玉米。
主要耕作制度
在本地所占比例(%)
2.种植作物调查
耕作制度中包含的主要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 马铃薯等,按近三年实际情况统计
全国范围内初步归纳10种渐变类型集:逐步干旱型、逐步渍涝型、肥 力提升型、肥力衰退型、酸化型、 水土流失型、黑土层变薄型、沙化 型、盐化碱化型、脱盐脱碱型,各省(区、市)根据情况可以增加类 型(贵州提出石漠化问题、重庆提出的地质灾害的问题)。
31
5.程序与方法
2016/1/21
30
5.程序与方法
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分等因素指标区,在全省范 围内选择部分分等单元进行试算,提供调整前后耕地 等别升降的最高等和平均等状况,确保分等成果在全 面更新评价前后有机衔接。 需要调整的,报告需要包含表格1.1-1.6。
22
第二部分 等别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1. 工作依据 2. 工作任务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原则 5. 程序与方法 6. 成果内容与要求 7. 问题说明
县(区)名 地形区
长沙县
平原 丘陵
耕地平均海拔
50m 250m
大宗粮食作物种类 春玉米
晚稻
播种日期
4月25日 7月28日
收获日期
7月20日 10月30日
最高单产( 公斤/亩) 480 700
说明:1)地形区: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县,在不同地形区同一种作物的播种日期、 收获日期有明显的差异(>10天),甚至大宗粮食作物种类也不同,则请分区提供 资料;
y 监测单元: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选定的各耕地 等别在空间上具有代表性的耕地分等单元。
26
4.基本原则
(1)分级监测原则
省负责建立全省渐变耕地等别监测框架,确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提 出县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划定方法、监测单元选择要求等工作,指导县( 市、区)日常监测及成果汇总等工作,并负责建立耕地等别渐变监测网 络体系;
y 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用于计算经济系数) 需要调整的,以县为单位开展补充调查,包括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
平均单产、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表1.4 ),并提供更新原因。
表1.4 XX县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基础参数调查表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 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第一阶段:总体控制
国家 省
标光等 准温别 耕气范 作候围 制潜预 度力判 分指 区数
因 CL KLK 素 的 C取 分分值
区级范 及标围 指准
标
体 系
第三阶段:协调汇总 国家
省
省
…省
县
县
…县
第二阶段:县级调查
指标 投入 属性 产出 调查 调查
CL 、 KL、KC 测算
等别 指数 计算
……
10
2.工作原则
19
2016/1/21
4.调查监测内容
(3) 县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补充调查 y 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需要更新的,省农用地分
等技术组要组织本省专家对调查获得各县主要作物播 种日期和收获日期、主要作物实际最高产量等资料( 表1.5)进行分析、论证,然后上报国家技术组用于潜 力测算。
18
表1.5 作物播种/收获日期资料调查表
县(市、区)负责在省(区、市)耕地等别渐变监测框架下开展工作, 完成对监测单元的监测与评价,形成全县监测评价成果等工作;
国家负责全国耕地等别渐变监测评价成果的汇总、论证。
7
4.基本原则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以定量计算为主,对难以定量监测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 的定性分析。
年度渐变监测与年度更新互补原则
年度监测主要是解决质量渐变型耕地的监测评价;年度更新主要是解决 工程导致的质量突变型耕地的监测评价,二者都是耕地等别调查与评价 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组织实施中要相互衔接。
5.程序与方法
(1)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
省技术指导组,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 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 ,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实践逐步更新完 善(宁缺勿滥)。
级区名称
平均单产
最大产量
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公斤/亩 更改原因
16
4
省二级区
湖南省指定作物参数表
单位:公斤/亩
冬小麦 春玉米 早稻 晚稻 一季稻 甘薯 花生 大豆 油菜 棉花 马铃薯
省内最高产量
300
沿江平原区平均 产量
150
500 700 750 750 3500 800 250 200 200
600
450 450 500
/
2300 138 155 155 105
450
产量比系数
3.33
1.11
1
1
/
0.22 3.62 3.23 3.23 4.76 1.11
西部丘陵山区平 均产量
150
500 380 490 540 2100 138 150 165
/
450
产量比系数
3.33
0.98
1
1
1
0.23 3.55 3.27 2.97
有调整的县利用1-3年时间选择部分区域试算。
实现等级评定由国家、省级控制,县级调查完成的目标。
23
2016/1/21
5.调查监测成果
县级分等参数调查监测报告(不需调整的县不必写)。 成果要求: 报告重点说明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分等因素指
标区等规则的调整情况和调整依据。 报告反映试算结果。在2016-2018年应用拟调整的全
y 耕地等别渐变类型:由于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变化 导致耕地等别存在一定变化趋势,每种特定的变化趋势称 作耕地等别渐变类型。
y 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在 空间上的分布区域,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
y 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决定耕地等别渐变趋势或渐变程 度的,起主要作用的分等因素。
如水稻播种日期指插秧日期,并不是指大棚里育秧日期,一般条件水稻生长期 在,一般在100-140天左右,视当地积温、作品品种等多因素而定。
20
5
4.调查监测内容
(4) 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调查
y 各省结合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实际, 全面梳理各国家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分等因素指标 区的划分,分等因素,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情况, 结合参数体系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拟采取的调整情况, 形成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时拟采用的分等因素指标区 分级赋分和权重规则表(表1.6)。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要点
湖南万源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谭永生 2015年12月14日 长沙
第一部分 分等参数调查监测
1. 目标任务 2. 工作原则 3. 术语及相关说明 4. 调查监测内容 5. 调查监测成果 6. 工作要求
2016/1/21
主要内容:
1 分等参数调查监测 2 等别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6
1.工作依据
2016/1/21
2.工作任务
y 工作任务:在县域内划定渐变类型分布范围,选择监 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 价,估算县域内渐变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3.术语和定义
y 等别渐变耕地:县域内耕地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 济政策因素影响,质量等别及产能渐变的耕地。
(2)确定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
百度文库
省初 步确定 区域内 耕地等 别渐变 主导因 素,供 县开展 工作时 参考。
在下一轮分等更新评价中不再允许各县单独划分分等因素 指标区。
分等因素:水田旱地各七个因素。地表岩石露头度
12
3
4.调查监测内容
(1)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和二级区补充调查 y 对照规程核查各县标准耕作制度。若有变化,以县为
单位填写标准耕作制度调查表(表1.1),标准耕作制 度变更表(表1.2)和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和二级 区划分表(表1.3),并提供变更原因及依据。
对现有分等参数体系(分等因素指标区及其分等因素、因素 分级赋分和权重)进行梳理,现有体系不符合地方实际需要 调整的,提出调整建议及相关证据,服务下一轮耕地质量等 别全面更新评价工作。
2)耕地平均海拔:指各地形区内大多数耕地所处海拔位置; 3)作物种类:根据当地大宗粮食作物,各地形区内的作物种类可能不止一种,请 按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早稻、晚稻、一季稻、谷子、马铃薯、甘薯、 花生、大豆、油菜、棉花、甘蔗、青稞等种类分别提供资料; 4)作物日期资料上报前请注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进行校验。
根据全国分等成果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的需要,部分省份要 逐步调整解决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过分细化、分等因素指标 区划分过多的问题,为规程修订和全面更新评价服务。
作物生产潜力指数修订的基本思路
①
潜
作物生长季
力 指
总辐射
光合效率
数
光合潜力月值
测
算
温度订正
的 技
光温潜力月值
术
蒸散量计算
框
架
水分订正
气象资料、作物种类
13
县名
表1.2 **省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表 规程中标准耕作制度 建议标准耕作制度
更改原因
县名
规程中一 级区名称
表1.3 **省一级区和二级区划分表
规程中二级 建议变更一级 建议变更二级
区名称
区名称
区名称
更改原因
15
2016/1/21
表1.1 **县标准耕作制度变更调查表
按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二年三熟和一年一熟4种类型
标准耕作制度:全国12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 湖南省2个一级区,3个二级区,8个三级区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图
8
2
调整指标区:将 A县调到另一区
耕作制度改变: 熟制、作物等
9
2016/1/21
分等技术方法,将全国分等分为总体控制、县级调查、协调汇总三个阶段。国 家和省承担技术性强的第一、第三阶段任务,县级承担第二阶段任务。
作物名称
播种面积(公顷)
播种/收获日期(日/月)
平均产量(斤/亩)
灌溉比例(%)
3.灾害与受灾
如旱、涝、霜冻、病虫害等,按近3年实际发生情况统计
主要受灾类型
受灾类型1:
受灾类型2:
3个主要受灾作物
该作物受灾面积(公顷)
灾损量(公斤/公顷)
14
4.调查监测内容
(2)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础参数补充调查 y 产量比系数 y 指定作物最大产量(用于计算土地利用系数)
5
2
天
气候因素
光
热/温
水
总
光
光
气
辐
合
温
候
射
潜
潜
潜
力
力
力
耕 作 制
人 社会因素
耕
技地
度
利
经
术质
用 水 平
济 水 平
框量 架分
产
等
量
比
Kl
Kc
土
地
土壤 因素
? 自然质量 分Cl
壤 潜
力
/
耕 地 自 然 等
耕 地 利 用 等
耕 地 等 指 数
耕 地 等 别
地
1
2016/1/21
1.目标任务 ——完善规程
/
1.09
南岭丘陵山地区 平均产量
150
310 410 480 510 2100 138 150 158
/
450
产量比系数
3.33
1.55
1
1
1
0.23 3.48 3.2 3.03
/
1.07
17
分县分作物计算光温 (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根据国家气象局30年整编地面气候资料(1961-1990),采用农用地 分等作物潜力逐级修正方法,测算确定各气象站点作物全年可利用光温 资源和光温水资源,是实现农用地等别全国可比的重要基础。
作物收获指数 生长季光合潜力
作物收获指数 结
果
生长季光温潜力
输
出
作物收获指数
气候潜力月值
生长季气候潜力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各省分区确定产量比 系数、指定作物最大单产、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
本指数的基础。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
区与规程不一致的
区需要细化的
调整和细化建议经论证合理的会在规程修订中予 以采纳。在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中,不再允许使 用省三级区概念。
表1.6 分等因素指标区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表
二级区名称
指标区名称
分等因素名称
分等因素权重
分等因素分级和赋 分标准
21
6.工作要求
从今年开始,省技术承担单位开始梳理本省工作思路 和成果,重点研究耕作制度分区、指标区划分和参数 修订工作。各县在国家和省统一要求下,配合完成相 关工作内容,提交表格和报告。
依据科学:要有区域内农、林、水、气象等方面长期稳定的 三年以上的实验或观测数据支持
论据充分:要经过县、省专家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充分论证。 程序完备:在规程修订后方可使用。
11
3.术语及说明
分等因素指标区:在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因素分 级、赋分和因素权重完全一致的区域。
分等因素指标区由各省技术组统一组织在全国标准耕作制 度二级区内细化,县统一采用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结果。
统计主要耕作制度;多熟种植可用符号表示,“—”表示
1.耕作制度调查
年内复种,如小麦‐玉米;“/”表示套作,“小麦/玉米”
表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但在生长期有重叠;“→”表
示两年三熟的隔年,如玉米→小麦/玉米。
主要耕作制度
在本地所占比例(%)
2.种植作物调查
耕作制度中包含的主要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 马铃薯等,按近三年实际情况统计
全国范围内初步归纳10种渐变类型集:逐步干旱型、逐步渍涝型、肥 力提升型、肥力衰退型、酸化型、 水土流失型、黑土层变薄型、沙化 型、盐化碱化型、脱盐脱碱型,各省(区、市)根据情况可以增加类 型(贵州提出石漠化问题、重庆提出的地质灾害的问题)。
31
5.程序与方法
2016/1/21
30
5.程序与方法
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分等因素指标区,在全省范 围内选择部分分等单元进行试算,提供调整前后耕地 等别升降的最高等和平均等状况,确保分等成果在全 面更新评价前后有机衔接。 需要调整的,报告需要包含表格1.1-1.6。
22
第二部分 等别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1. 工作依据 2. 工作任务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原则 5. 程序与方法 6. 成果内容与要求 7. 问题说明
县(区)名 地形区
长沙县
平原 丘陵
耕地平均海拔
50m 250m
大宗粮食作物种类 春玉米
晚稻
播种日期
4月25日 7月28日
收获日期
7月20日 10月30日
最高单产( 公斤/亩) 480 700
说明:1)地形区: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县,在不同地形区同一种作物的播种日期、 收获日期有明显的差异(>10天),甚至大宗粮食作物种类也不同,则请分区提供 资料;
y 监测单元: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选定的各耕地 等别在空间上具有代表性的耕地分等单元。
26
4.基本原则
(1)分级监测原则
省负责建立全省渐变耕地等别监测框架,确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提 出县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划定方法、监测单元选择要求等工作,指导县( 市、区)日常监测及成果汇总等工作,并负责建立耕地等别渐变监测网 络体系;
y 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用于计算经济系数) 需要调整的,以县为单位开展补充调查,包括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
平均单产、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成本指数。(表1.4 ),并提供更新原因。
表1.4 XX县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基础参数调查表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 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
第一阶段:总体控制
国家 省
标光等 准温别 耕气范 作候围 制潜预 度力判 分指 区数
因 CL KLK 素 的 C取 分分值
区级范 及标围 指准
标
体 系
第三阶段:协调汇总 国家
省
省
…省
县
县
…县
第二阶段:县级调查
指标 投入 属性 产出 调查 调查
CL 、 KL、KC 测算
等别 指数 计算
……
10
2.工作原则
19
2016/1/21
4.调查监测内容
(3) 县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补充调查 y 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需要更新的,省农用地分
等技术组要组织本省专家对调查获得各县主要作物播 种日期和收获日期、主要作物实际最高产量等资料( 表1.5)进行分析、论证,然后上报国家技术组用于潜 力测算。
18
表1.5 作物播种/收获日期资料调查表
县(市、区)负责在省(区、市)耕地等别渐变监测框架下开展工作, 完成对监测单元的监测与评价,形成全县监测评价成果等工作;
国家负责全国耕地等别渐变监测评价成果的汇总、论证。
7
4.基本原则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以定量计算为主,对难以定量监测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 的定性分析。
年度渐变监测与年度更新互补原则
年度监测主要是解决质量渐变型耕地的监测评价;年度更新主要是解决 工程导致的质量突变型耕地的监测评价,二者都是耕地等别调查与评价 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组织实施中要相互衔接。
5.程序与方法
(1)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
省技术指导组,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 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 ,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实践逐步更新完 善(宁缺勿滥)。
级区名称
平均单产
最大产量
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公斤/亩 更改原因
16
4
省二级区
湖南省指定作物参数表
单位:公斤/亩
冬小麦 春玉米 早稻 晚稻 一季稻 甘薯 花生 大豆 油菜 棉花 马铃薯
省内最高产量
300
沿江平原区平均 产量
150
500 700 750 750 3500 800 250 200 200
600
450 450 500
/
2300 138 155 155 105
450
产量比系数
3.33
1.11
1
1
/
0.22 3.62 3.23 3.23 4.76 1.11
西部丘陵山区平 均产量
150
500 380 490 540 2100 138 150 165
/
450
产量比系数
3.33
0.98
1
1
1
0.23 3.55 3.27 2.97
有调整的县利用1-3年时间选择部分区域试算。
实现等级评定由国家、省级控制,县级调查完成的目标。
23
2016/1/21
5.调查监测成果
县级分等参数调查监测报告(不需调整的县不必写)。 成果要求: 报告重点说明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和分等因素指
标区等规则的调整情况和调整依据。 报告反映试算结果。在2016-2018年应用拟调整的全
y 耕地等别渐变类型:由于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变化 导致耕地等别存在一定变化趋势,每种特定的变化趋势称 作耕地等别渐变类型。
y 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在 空间上的分布区域,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
y 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决定耕地等别渐变趋势或渐变程 度的,起主要作用的分等因素。
如水稻播种日期指插秧日期,并不是指大棚里育秧日期,一般条件水稻生长期 在,一般在100-140天左右,视当地积温、作品品种等多因素而定。
20
5
4.调查监测内容
(4) 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调查
y 各省结合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开展以来的工作实际, 全面梳理各国家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分等因素指标 区的划分,分等因素,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情况, 结合参数体系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拟采取的调整情况, 形成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时拟采用的分等因素指标区 分级赋分和权重规则表(表1.6)。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要点
湖南万源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谭永生 2015年12月14日 长沙
第一部分 分等参数调查监测
1. 目标任务 2. 工作原则 3. 术语及相关说明 4. 调查监测内容 5. 调查监测成果 6. 工作要求
2016/1/21
主要内容:
1 分等参数调查监测 2 等别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6
1.工作依据
2016/1/21
2.工作任务
y 工作任务:在县域内划定渐变类型分布范围,选择监 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 价,估算县域内渐变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3.术语和定义
y 等别渐变耕地:县域内耕地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 济政策因素影响,质量等别及产能渐变的耕地。
(2)确定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
百度文库
省初 步确定 区域内 耕地等 别渐变 主导因 素,供 县开展 工作时 参考。
在下一轮分等更新评价中不再允许各县单独划分分等因素 指标区。
分等因素:水田旱地各七个因素。地表岩石露头度
12
3
4.调查监测内容
(1)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和二级区补充调查 y 对照规程核查各县标准耕作制度。若有变化,以县为
单位填写标准耕作制度调查表(表1.1),标准耕作制 度变更表(表1.2)和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和二级 区划分表(表1.3),并提供变更原因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