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议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摘要】初三化学开始上课之后,学生普遍认为化学比较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多年的教学生涯探索中,我觉得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激情引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动手能力等。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学生学习求知的主体地位呢?笔者结合十几年来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关键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上好第一课

化学课是初三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上,如果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和课件,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镁的燃烧”、”电解水”、”氧气的制取”等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铁会生锈”、”石灰烧制”、”化肥与庄稼的生长”等等,使学生一接触化学就感觉到学化学有趣有用,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要注意培养师生情感,构建师生和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三、利用视频、课件等充分展示化学情趣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问:你怎样检验氧气的存在?垂危病人为什么要吸氧?学了”酸碱盐”后,问:化肥与庄稼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铁的”锈”等,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化学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书中安排了大大小实验很多。如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

态物质的实验、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等等。化学教师要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培养各种能力

现行沪教版化学教科书中采用大量的国际用语,初学者对一些化学名词感到陌生抽象,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的解释不够准确,甚至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也不理想。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化学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化学反应式等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

个人掉队。还要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六、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提高对化学的认识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化学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化学反应之前,先让学生观察:①观察镁在空气中的燃烧过程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稀硫酸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会产生什么现象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化学反应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注重学用结合,培养应用能力

不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化学学活学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石灰厂、化学制品厂、农田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化学知识。如学习”酸碱度”后,可去农田测量ph值,了解酸碱度与庄家生长之间的

关系。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可以到医院看看氧气的用途和保存方法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主导者、组织者的教师,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不断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