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临死剧痛无法缓解)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临死剧痛无法缓解)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临死剧痛无法缓解)

3 杨茂元,毕好生.生物细胞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3):139.

4 Suzanne Ld,Dibble S L,Chacman J.Acupressure for nausea:Results of a pilot studyJ.ONF,2000,27(1):41.

5 杨卫兵,梁厚凤,杨占会.不同血型癌症病人的心态与精神疗法J.护士进修杂志,1995,10(12):15.

6 吴志祥.乳腺癌手术后病人的心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

(6):788.

7 刘兴红,张惠英,熊玉华.乳腺癌首次放化疗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7):21.

8 孟庆跃.卫生经济学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1997:48-50.

9 沈兴华,杨建英.表情与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7,12(2): 123.10 马存根.临床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11.

11 华陵莉,王素芬.病人焦虑的评估及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9,15(11):46-47.

12 李漓,李亚洁,王兵.认知行为技术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9):487.

13 Machia J,Joelle B S N.Breast cancer:Risk,prevention and tamoxifen J.Am J Nurs,2001,101(4):26-34.

作者简介:李慧(1964—),女,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工作单位:461670,河南省禹州市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4-05-11;修回日期:2004-07-23)

(本文编辑李亚琴)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Ho spice care and nursing care of cancer p atients

朱丽霞,高凤莉

Zhu Lixia,G ao Fengli(Affiliated Beijing Xiehe Hospital of Chinese Xie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al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100730China)

摘要:简要阐明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及其服务机构的形式,综述了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是控制症状、给予病人及其家属心理支持,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开展和宣传临终关怀的意义,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终关怀;癌症病人;护理Abstract:this article simply outlined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service or2 ganization of hospice care and nursing care,summarized the keystones of hospice care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including symptoms control,providing psycho2 logical support to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ves.It suggested that nursing staff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unfold hospice care and to propaganda the meaning of hospice care.So that nursing quality of hospice care could be enhanced.

K ey w ords:hospice care;cancer patient;nursing care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93(2004)11A-1893-0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临终关怀(hospice care)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癌症病人急剧增多,晚期癌症病人已成为临终病人的主体。对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应引起医学界乃至社会的关注。现将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综述如下。

1 临终关怀回顾

1.1 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 早期的临终关怀始于中世纪,西欧修道院和济贫院为旅游者、流浪者提供歇息条件,为危重濒死病人提供精心关怀与照料。现代的临终关怀是由英国的桑德斯博士(Dr Damt Cieely Saunders)在1967年开展,她在伦敦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为临终病人提供服务的“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院”(St Christopher Hospice)。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从此以后,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荷兰、瑞士、挪威、以色列等60多个国家相继出现临终关怀服务。1978年,国际安息护理协会在加拿大举行了第一次世界性学术会议,会议要求世界各国护理协会行动起来,对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病人缓解其极端痛苦,维护辞世前的尊严,增强人们对临终生理状态的积极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平静、幸福地走完生命历程,对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关怀的立体化社会卫生服务,积极组织临终服务中心1。此后,相继出现了研究“死亡学”“临终关怀学”的服务性机构和专业性期刊,如1986年香港成立了善终服务中心,台湾的马偕医院设有临终关怀病房;如美国的《死亡杂志》、日本的《临终与临床》杂志等。到1989年为止,全世界病危医护病院、临终关怀院已达2000多所1。

我国的临终关怀活动始于1988年,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资助下由天津医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联合建立了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中心。随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沈阳等地相继展开。1992年在北京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到目前为止全国成立的临终关怀医院有100余所。我国的一些杂志也新增了临终护理专栏。1997年在天津开通临终关怀热线电话,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由此可见,临终关怀的发展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临终病人的护理将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1.2 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的概念含义有两方面,其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是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标在于使临终病人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

?

3

9

8

1

?

护理研究2004年11月第18卷第11期上半月版(总第131期)

程2,3。其二,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

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顾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3,4。1.3 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 临终关怀要得到发展,首先必须有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存在和发展。近10多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开展了临终关怀临床实践和研究。目前常见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有以下几种。1.3.1 临终关怀专门医院 如英国的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院、我国北京松堂医院等。在这些专业性医院中,一般设备先进,人员配备齐全,独立服务性强。但因其设施要求较高,费用要求亦高,只宜少量逐步建立。由于我国目前经济还处在发展阶段,经济条件不宽裕,所以大范围的推广这种组织形式也是不现实的。1.3.2 综合性医院附设 此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既可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又可以提供医护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再学习的机会

,有利于临终关怀知识的普及

。同时在费用上适合一般的保险支付,可以减轻部分病人的经济负担。1.3.3 家庭临终关怀 是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临终关怀。近几年来颇受病人的青睐,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5-8。杨晶等9调查显示,“如果你患了不治之症,你希望在哪里度过最后的日子”,选择在家中为第一位(39.2%),而选择在医院的仅占13.8%,说明医院不是惟一的最令临终病人满意的人生旅程的终点站,因而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服务是非常必要的,也正是21世纪对护理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中国的社区护理提出挑战,以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基础。1.3.4 养老院专设病房 这种临终关怀方式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它首先在发达国家中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逐渐开展。据报道,美国现在每年大约有20%~25%的老年人死在养老院10,11。 可见,目前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多种多样。要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从临终病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出发,开展有层次的临终关怀服务。2 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 尽管近几十年来癌症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癌症在目前居民死因中仍占第一位或第二位12。据Laurence 等13报道,2001年美国死于癌症疾病病人至少有550000人,居成人死因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率更高。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有1000万余人患恶性疾病,预计2010年将增长到1500万14。晚期癌症病人已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服务对象15,16。对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至关重要,也是社会对医学提出的迫切要求。2.1 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基本内容 目前国际上对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内容研究较多,但主要围绕3个基本内容:控制症状,支持病人,支持家属17-19。2.1.1 控制症状 晚期癌症病人常见的症状有疼痛、食欲减退或厌食、便秘、口干或口渴、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意识不清和褥疮等16,18。其中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其他与癌症相关的症状目前研究的较少,主要是对症处理。能寐、食欲下降、形体消瘦、免疫功能降低,甚至会削弱人的求生

欲望,驱使人自杀。B K elly 等21对72例晚期癌症病人是否希望尽快死亡的调查研究发现,22%晚期癌症病人希望尽快死亡,减少痛苦。可见,癌症疼痛比其他任何症状更易引起生理、心理和精神障碍,对癌症临终病人控制疼痛至关重要。期癌症病人诉有剧痛的高达60%~90%,约25%临终前严重疼痛没有得到缓解25。究其原因主要有:医务人员对癌性疼痛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医护人员和病人过分担心药物的成瘾性和副反应;病人不如实报告疼痛,认为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对麻醉药品控制过严等。 在护理上采取的措施有:①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②学习并遵循WHO 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提供定时、定量、个体化治疗,并依据疼痛情况不断予以调整;③积极采取非药物止痛方法,如放松、分散注意力、冷热敷、按摩、针灸等;④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疼痛治疗的教育。2.1.1.2 控制胃肠道症状,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据报道,临床上约有40%~80%的癌症病人伴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26。目前在改善癌症病人营养状况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减少病人恶心呕吐,提高病人的食欲。并在尊重病人饮食习惯和嗜好的基础上,鼓励病人多进食,以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少量多餐。当摄入量明显不足时,及时采取支持疗法,以延长生命。2.1.1.3 预防褥疮 晚期肿瘤病人,多有恶病质,易发生褥疮,故要注意预防。除了常规翻身、增强营养和皮肤护理外,近几年在预防褥疮用具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从早期的局部器具气圈、棉花垫、医用羊皮纸垫到海绵垫、水垫、气垫到如今的翻身床、程控按摩床等均对预防褥疮有很好的效果。只是翻身床和程控按摩床费用较高,不宜普及使用。2.1.2 对病人的心理支持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美国Kubler Ross 医学博士对400多位临终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通常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5个心理阶段。且因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政治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和人生经历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国内研究表明27,中国人愤怒期不明显,在否认期前有一个明显的回避期,或以回避期代替愤怒期。回避期是指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均知真实病情,但互相隐瞒、故意回避的阶段。这与国人的文化背景、传统死亡观及保护性医疗制度有关。护士应学习把握病人的心理分期,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特点及心理状态,实施个体化的护理。 对病人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由于受传统思想和我国对生死观教育的影响,病人对死亡有很大的排斥性。李跃跃28调查105例老年病人对死亡的认识态度显示,大部分病人对死亡讳莫如深,充满恐惧(60%),仅13%的病人能坦然面对。崔以泰等29的调查也进一步证实了病人对死亡有很大的排斥性。认为应在恰当时机因人而异地展开死亡教育。2.1.3 对癌症病人家属的支持 临终病人的家属仍是值得护士关照的个体。在亲人即将离世时,家属不仅要承担经济、照顾

?4981?CHIN ESE NURSIN G RESEARCH November ,2004Vo1.18No.11A

等工作,而且需要心理上的转变和适应30。台湾Chia-Chin Lin等31研究表明,尽管家属知道临终病人首选的是舒适护理,但他们仍请求生命支持治疗,致力于延长病人的生命。护士应学习与病人家属建立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关系。告诉家属病人的病情进展情况,让家属参与治疗决策。同时,对家属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当家属得知病人失去康复的希望时,除了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外,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减轻病人的疼痛也是对家属的关怀和安慰。

死亡是病人痛苦的结束,同时又是家属悲哀的高峰。护士必须认真进行尸体料理,使病人清洁、整齐、安详地离去。有的国家在病人死后1a内,临终关怀机构通过信件、电话或访视和家属保持联系,帮助疏导。有关资料表明,做好死者家属的丧亲护理,可大大降低家属的死亡率32。

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为病人安详地走过人生最后旅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医院对临终病人及家属的照顾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开展临终关怀势在必行。护理人员有责任大力开展、普及并宣传它的意义,不断总结,提高临终关怀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镰田 ≤子,陈淑英.新编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18-219.

2 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6-377.

3 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2):84-85.

4 郭清秀.临终关怀引论J.医学哲学,1994(5):44.

5 张爱荣,尹爱华.浅谈对癌症患者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护理的可行性及必要性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10):58-59.

6 Mari Lloyd-williams,Yvonne H Carter.G eneral practice vocational training in the U K:What teaching is given in palliative care?J.Pal2 liative Medicine,2003,17:616-620.

7 Anthony C,G atrell,J uliet C,et al,Place of death:Analysis of cancer deaths in part of North West England J.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edicine,2003,25(1):53-58.

8 Sakike Fukui.Determinants of the place of death among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under home hospice care in Japan J.Palliative

Medicine,2003,17:445-453.

9 杨晶,张金怀,刘玉春,等.医护人员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605-607.

10 Susan C Miller,Vincent Mor.Does receipt of hospice care in nursing home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ain at the end of life?J.

JA GS,2002,50:507-515.

11 Mary B Happ,Elizabeth Capezuti.Advance care planning and end-of-life care for hospitalized nursing home residents J.JA GS,

2002,50:829-835.

12 孙燕.癌的综合治疗M//韩锐.肿瘤化学预防及药物治疗.北

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745-

754.

13 Laurence McCahill,Betty Ferrell.Palliative surgery for cancer pain

J.Western Journal of Medicine,2002:316-322.

Sikora K.The WHO cancer control program J.Cancer Pain Re2

lease,1997,10(3):1-2.

15 韩秀英,李玉萍.临终关怀之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

(3):50-52.

16 Hongbin Chen,William E Haley,Bruce E Robinson,et al.Decisions

for hospice care in patient with advanced cancer J.JA GS,2003,51:

789-797.

17 戴红霞,殷磊.姑息护理———新型的护理方式J.护士进修杂志,

2002,17(2):103-105.

18 J ulia Addington-Hall,Dan Altmann.Which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2

tients in the United K ingdom receive care from community specialist

palliative care nurs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 g,2000,32(4):

799-806.

19 E Bruera,C M Niumann.Respective limits of palliative care and on2

cology in the supportive care of cancer patients J.Su pport Care

Cancer,1999,7:321-327.

20 Schmitt R,Quality of life issue in lung cancer new symptom,Man

Management StrategiesJ.Chest,1993,103(1):51.

21 B K elly,P Brunett.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wish to hasten

deathJ.Palliative Medicine,2002,16:339-345.

22 David Oxenham,Robert Duncan,Cancer pain management in La2

narkshire:A community-based audit J.Palliative Medicine,2003,

17:708-713.

23 Donna S Zhukovsky.A model of palliative care:The palliative

medicine program of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J.Su pport

Care Cancer,2000,8:268-277.

24 E Randall-David,J Wright,Deborah S Porterfield.Barriers to can2

cer pain management:Home-health and hospice nurses and patients

J.Su pport Care Cancer,2003,11:660-665.

25 李树婷译.癌症疼痛的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55.

26 Ollenschlager G,Viell B,Thomas W,et al.Tumor anorexia:Cause,

assessment,treatment J.Recent Results Cancer Res,1991,121:

249.

27 李红.新概念护理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28 李跃跃.105例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老年医

学与保健,2002,38(1):52.

29 崔以泰,黄中天.临终关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1992:280-281.

30 李向东.护士与临终关怀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

(1):27.

31 Chia-Chin Lin,Pein Wang.Identifying attitudinal barriers to family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palliative care in Taiwan J.Palliative

Medicine,2000,14:463-470.

32 秦小华.做好临终关怀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

76.

作者简介:朱丽霞(1976—),女,福建省莆田人,护师,在读研究生,从事

临床护理研究,工作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

京协和医院;高凤莉工作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北京协和医院。

(收稿日期:2004-06-11;修回日期:2004-10-12)

(本文编辑李亚琴)

?

5

9

8

1

?

护理研究2004年11月第18卷第11期上半月版(总第131期)

《临终关怀》护理考试重点

临终护理考试重点(2013) 名词解释 1.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及志愿者等多方面、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其宗旨是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晚期患者无痛苦、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为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加强。 2.临终护理:是一种组织化护理方案,重视团队精神照顾,为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全面照护。 3.临终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系统地利用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和设备的过程。为了实施临终护理,必须明确其职能,确立临终护理组织,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 4.死亡教育:是指将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及个人的教育过程。 5.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6.被动安乐死:对不可治愈的晚期临终患者,停止使用延缓其生命的器械或延续其生命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方法任患者自然死亡的方式。 7.主动安乐死:对于躯体和精神遭受极端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人为的,旨在仁慈地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8.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社会能力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9.癌性疼痛:指与癌症有关的疼痛,包括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疼痛和与治疗有关的疼痛。 10.死亡: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中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性死亡。 填空题 1.临终关怀的对象(晚期患者及其家属)。 2.临终关怀格式塔的两大支柱(症状控制)、(关怀)。 3.世界临终关怀创始人是英国的(西斯莉。桑德斯),她于(1967年7月)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4.晚期患者的确定,以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为标准。 5.临终护理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广泛性)。 6.临终关怀机构告别室设计和配置特点(人性)、(人道)、(至爱)、(关怀) 7.悲伤发展的四阶段理论(麻木)、(渴望)、(颓丧)、(复原) 8.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医学和方法论原则(姑息性原则)、(客观原则)、(整体论原则)、(调整原则)、(清醒原则) 9.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生命伦理原则(统一原则)、(权利原则)、(公平原则) 10.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一般原则(质量原则)、(舒适原则)、(同意原则)、(告知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原则)、(无创原则) 11.癌痛止痛治疗中首选的最常用配方(吗啡+) 12.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健康状态)、(主观体验)

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对临终老人的观察和护理 1、循环与呼吸 临终老人有循环与呼吸衰竭,常见脉搏跳动快,不规则渐变弱而消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当呼吸表浅、急促、困难或潮式呼吸时,应立即吸氧,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或抬高头与肩,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备好吸引器。 例1男,82岁,临终前1月,食欲减退,大小便失禁,膳食部每餐提供的食谱均是色香味俱全,可老人均对饭菜摇头,为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他的饮食习惯,了解到他喜欢喝牛奶、冲麦片,于是除了耐心喂食、喂水外,还为他订了鲜奶,冲麦片喂他喝,尽量满足老人最后的偏爱,还每日为老人取下义齿清洗干净,给他做口腔护理,增强老人的食欲。还有个特点,每次饭后半小时,老人便会抓住床档用力摇,查看他的纸尿片,就会发现尿片湿了,护理人员只要立刻帮他用温水清洁会阴,换上干净舒适的衣裤,老人就会平静地入睡。 例2:男,80岁,肺心病。临终几天,精神明显倦怠,观察中,发现老人突然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发绀明显,测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护士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的氧气吸入,予半坐卧位,把口腔内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陪伴在老人旁边,减轻老人的紧张情绪,5分钟后,老人呼吸困难缓解、呼吸频率减慢、节律正常、血压回升、发绀减轻、皮肤转暖、神志转清后能轻声对护士诉说自觉舒服了许多。 例3:女,89岁,右股骨颈骨折。老人临终前病情恶化,神志淡漠、言语模糊,右下肢活动极度受限,保持中立位,肢端血运差,皮肤湿冷、苍白。在护理中,发现平卧的老人表现出张口欲言、双眼睁大、痛苦神态,于是,我们为其床上擦浴,翻身拍背,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或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的护理,并换上干净衣服,保持床单干洁平坦,再予安置舒适卧位,做好保暖之后,老人痛苦神态消失,安静休息了。 在濒死状态下若疾病未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始终保持神志清醒,虽然各反射迟钝,言语障碍,但听力往往是存在的。护理人员要尊重和尽可能满足他的特殊要求。 例4:女,92岁,脑出血后遗症。老人入院时浅昏迷,呼之偶有反应,在为她护理时,我们从不喊她叫“某某床”“某某号”而是把她当作对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我们尊称她的姓名,有时冠以她“老师”的头衔。入院后很少有人探望,我们后来了解到她儿子身为高官,为国顾不上老人家。还了解到老人家病前酷爱乐曲。于是我们每天为她抚摸手脚时,顺便在她床头播放乐曲,利用音乐有效松弛她的神经。她听到音乐时手指头便会微微地颤抖,表明她能感受到轻快的音乐。家属探视时看到此种关怀,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 心理安慰 面对自己即将走完的人生旅途,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老人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已接近死亡,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因此他不得不承认一事实,明显忧郁的表情,深深的悲哀,表现出老人要求处理未完的一切事宜。 例5:女,99岁,肺部感染。临终前7天,病情恶化,意识清醒。为她洗脸时,她抓住护士的手肯求与定居加拿大的儿孙们见最后一面。看到老人眼中流露期待而又忧郁的目光。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与生命质量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规律,当一个人患病后治疗无效,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而言,有无生存价值以及治疗有无意义,怎样实行临终护理与关怀等问题,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和讨论。但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来说,我们虽然无法挽救不可避免的死亡,但可以发扬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和对人民的极端热忱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用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工作,使病人在临终前得到应有的护理和治疗,帮助病人度过他有限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尊重他们的人生权力和意愿,从生理上解除肉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缓和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1]。 一.做好临终护理 1.对患者判定临终要适时准确。 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死亡是生命活动运动发展过程的必然归宿。在从病情恶化到最终死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适时、准确地对病人做出临终判定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护理人员就应该认真仔细地观察病人各方面的表现,依据医生的诊断,利用自己所学的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加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适时的做出临终前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及早地、有准备地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地临床护理工作[2]。 2.满足病人心理需要,减轻病人痛苦,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制订其临终前的护理计划,并切实执行之。 临终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易产生如下心理[3]:①恐惧心理:病人常有一种可怕恐惧感和悲伤感。这时应让病人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治疗康复中起重要的作用,采取保护性心理护理,诚恳与病人进行交流,和蔼耐心让 1

家属陪伴,消除恐惧心理,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疗效。②绝望心理:由于病情的发展,病人越感病情的严重性,情绪焦虑,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人生,消除轻生邪念,稳定其情绪,让其在生命的最后的一刻安然离去。③愤怒心理:由于病人了解到自己将要失去健康的身体和宝贵的生命,常发脾气,不配合治疗。应主动和病人交谈,让其把愤怒心理表达出来,理解同情病人,消除不良心理,帮助度过人生最后阶段。④求生心理:病人希望延长生命,他们仍然积极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这种求生心理反应,会使大脑产生良好的兴奋灶,它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传输到自律神经中枢——脑下垂体,使免疫活动增强,异常细胞下降[3]。医护人员应紧紧抓住病人这种特有心理,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维护其自信心,而不是让病人去彻底扮演病人角色,在绝望的不良刺激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痛苦。⑤抑郁心理: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全身衰竭,表情呆板,已认识到自己接近死亡,心理抑郁悲伤。这时要使病人减轻心理不适,达到精神上的解脱,稳定病人心理。⑥认可心理:表现为平静而安宁,昏睡、孤独,不愿和别人交谈。此时不要强迫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陪伴病人并给与精神上的安慰、心理上的支持,同时给予生活上照顾,注意卫生,预防并发症,予以适当的保护,使之能安宁平静地度过此期。 3.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患者临终前病情复杂多变,有时症状不够明显典型,许多病人甚至不能用语言或其它方式准确表达自已的意思,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时时刻刻、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为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尽力挽救病人生命。 4.帮助接受死亡。 害怕死亡,不能接受死亡,必然给一些晚期病人心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承古到今,中国人执着谈生,淡泊言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从童年“懂事之初”就已 2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需求调查——文献综述

临终关怀服务综述 ——电院515030910439 邓明华 一、概念 (一)临终 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美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日本,临终的时间范围为2个月到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英国,临终的时间范围1年或不到1年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意大利,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 个月内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我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6 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1]。 我国北京松堂关怀医院通过对近8000个病历的观察分析,有7200人(90%左右)从其生命本质发生无法复原的退化至死亡的时间为10个月左右,故认定临终期应为10个月左右。他们还提出了“社会沃母”理论,将临终关怀定为六个月[2]。 本文认为将临终关怀的时间范围限定在3个月到6个月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如果时间限定的太长,一方面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所不符,另一方面我国临终关怀刚刚起步,不能为太多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如果时间限定的太短,将浪费大量卫生资源,这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现实不相符合。 (二)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这个术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英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end of life care”、“terminal care”、“hospice care”或者“palliative care”[3]。从字面上看,这几个术语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前两个侧重于强调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人的“濒死”状态,而后两个强调服务的内容和宗旨,所指的范围更广。因此,现在“hospice care”和“palliative care”使用的较为广泛。英国一般使用“hospice care”较多,一般翻译成“宁养服务”,主要是对在医学上判明治疗无效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身心照护与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使用的是“palliative care”,一般翻译成“姑息照护”,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及解除病人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与此同时,向病人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 我国台湾地区使用“安宁照护”一词较为普遍,香港地区则使用“善终服务”一词较为普遍,而大陆地区则使用“临终关怀”一词较为普遍。大陆学界对临终关怀做出了诸多定义,其中学界普遍认可的是李义庭、李伟、刘芳等人编著而成于2000年出版的《临终关怀学》一书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对无望救治病人的临终照护,它不以延长临终病

养老护理_员试题与答案

养老护理员试题 一、单选题 1. 临终关怀是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支持和照顾。 A、临终老人 B 、临终老人的家属 C、临终老人及其家属 D 、病重老人 2. 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呼吸衰竭的表现是()。 A、潮式呼吸 B、临终呼吸 C、昏迷 D、点头样呼吸 3. 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胃肠道变化的是()。 A、大小便失禁 B、下颌下陷 C、心肌收缩力减弱 D、咼热 4. 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肌肉张力减弱的表现是()。 A、下颌下垂 B 、眼球内陷 C、吞咽困难 D 、体温异常 5. 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意识改变的是()。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上睑下垂 C、昏睡D 、高热; 6. 有关尸体料理的工作程序,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当班医生的死亡诊断,记录死亡时间,填写死 B、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劝家属在身边陪伴不要离开 C、将尸体置于一个平面位置,仰卧,双臂放在身体的两侧,在其头下放置一个 枕头防止面部淤血 D、撤去棉胎,放平尸体,移开床旁桌、椅 7. 生物学死亡是指()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死亡,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8、现代医学判断死亡的标准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9、临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在否认期的表现特点是()。 A、多疑、愤怒 B、怨恨、嫉妒 D、力争把自己的情绪转向他人 D、极力否认事实、拒绝接受现实 10、临终关怀以提高老年人的()质量为宗旨。 A、生活 B、生存 C、幸福 D、照顾 11、濒死期是死亡的()时期。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2、生物学死亡期是指整个机体已()复活。 A、可以 B、局部 C、不能 D、完全 13、临终时呼吸变化表现为()。 A、节律规则 B 、频率16~20次/分 C、变深变快 D 、变浅变慢 14、老年人换癌症晚期,要求医生重新做全面检查,该病人的心理反应处于

临终患者的护理常规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笔记书写记录 题目:临终患者的护理常规 内容:临终患者是指医学上已经判定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估计在6个月内将要死亡的人。 一.临终患者心理分期及护理: 1.震惊与否认:否认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语言上不要急于揭穿病人 2.愤怒:愤怒多由失落引起的,满足病人需要,给病人心理支持,允许病人尽 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协议祈求:用真挚的情感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耐心的护理,对于病人提出 的请求,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满足其心理需要。 4.抑郁:鼓励病人表达悲伤,应用各种交流方式,鼓励病人的家属多陪伴病人, 并与病人多交流沟通;对病人表示同情,关注和安慰,支持病人,用音乐或其他其他娱乐分散病人注意力。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予以对症心理支持。 5.接受:帮助其家人和朋友理解病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下降,体谅病人的苦衷, 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实际的支持,创造安静,舒适,祥和的环境:帮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 二.濒死护理: 1. 生理方面:患者进入濒死阶段会出现肌张力消失,活动能力受限制或活动能力消失,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疼痛加剧,躁动不安等濒死症状,护士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晚期患者舒适。 2. 心理方面: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安排患者与想见的亲人见面,设法满足晚期患者最后的愿望。 3. 家属方面:理解家属的情绪反应,促进家属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家属患者度过死亡过程。 三.哀伤的护理: 1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正确理解家属的悲痛心理,同情,安慰疏导家属,耐心倾听他们对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告诉其家属病人病情的进展情况,并积极参与病人的护理,尽量为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处的机会和环境,

第一单元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习题和答案

第一单元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2)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 2、健康促进 3、家庭访视 4、居家护理 5、社区健康教育 二、填空题 1、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三个部分。 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核心是。 4、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有、、 、四个方面。 5、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 6、健康教育的方法有:、、、 、、。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社区护理的工作程序下列哪项说法不妥: A社区保健评估只收集被评估社区及家庭的资料 B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出现的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判断 C应该针对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 D社区护理效果的评价是护士对护理计划项目最终结果的评价 E护理诊断分为4 类 2、社区健康评估的内容中哪项不妥:

A社区人口的组成 B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C社区环境状况 D社区保健机构等健康资源状况 E社区健康服务的利用率是否达100% 3、关于语言性沟通交流,下列哪项说法不妥: A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忌用医学术语 B交谈的语速要适中 C封闭式提问时病人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D称呼的选择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力求准确、适当 E交谈时护士要注意倾听 4、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沟通交流的客观因素: A情绪 B环境是否安静 C环境的隐密,能够保护病人的隐私 D沟通的距离,交流双方根据情况需要保持一定的个人空间 E沟通交流中的个人距离、公众距离 5、下列哪项不属于家庭的功能: A情感交互功能,满足家庭成员对亲情的需求 B生育与满足性需要的功能 C抚养和赡养的功能,体现社会文明 D临终关怀的功能E卫生保健功能 6、下列哪项是健康家庭的条件: A家庭成员各自为政,很少有交流机会 B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忙于工作,从来没时间运动和休闲 C常常来不及吃早餐,平时常吃肯德基和快餐,每到周末大吃一顿补充营养 D能积极的面对矛盾及解决问题E与外界很少交流和保持联系 7、下列哪项不是家庭访视的对象: A乙肝患者家庭 B肺心病患者家庭 C产褥期产妇家庭 D军属家庭 E具有遗传性危险因素或残疾者家庭 8、下列哪项属于预防性家访: A妇幼保健性家访 B老年人的家访 C慢性病人的家访 D行动受限病人的家访E 残疾人的家访 9、下列那类病人不属于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 A老、弱、幼、残、行动不便者 B冠心病突然并发心肌梗死病人 C骨伤科康复期病人 D老年性糖尿病患者E高血压病人 10、家庭护理评估方法中哪一项是社区护士了解家庭基本情况的最佳工具: A家系图B家庭亲密度C社会支持度D家庭适应度和凝聚度E家庭关怀度指数

老年护理第11章 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11章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临终患者临终前最常见的症状是( A ) A.疼痛 B.恶心 C.头晕 D.压疮 E.呕吐 2、临终患者家属悲伤的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C ) A.情绪感觉方面 B.生理知觉方面 C.社会支持系统 D.认知方面 E.行为方面 3、临终关怀着重对临终患者进行的内容不包括( E ) A.疼痛的控制 B.情绪的支持 C.家属的心理指导 D.患者的灵性需求 线照射 4、临终患者表现出怨天尤人,责怪命运不公,迁怒于他人。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伯乐·罗斯博士的临终患 者心理分期,该种表现属于( B ) A.否认阶段 B.愤怒阶段 C.协议阶段 D.抑郁阶段 E.以上都不对 5、为老年临终患者提供的心理服务内容包括( D ) A.尊重患者 B.耐心解释消除疑虑 C.陪伴和聆听 D.满足合理要求 E.死亡教育 6、临终关怀的意义不包括( A ) A.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 B.提高临终者的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C.安抚家属子女、解决临终患者家庭照料困难 D.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E.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7、下列哪项不是临终关怀的目的(D ) A.帮助患者认识死亡是一种自然过程 B.帮助患者处于舒适、安定状态 C.帮助患者提高生命质量 D.帮助患者延长寿命 E.帮助患者平静地接受死亡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协议期临终患者表现(B ) A.患者的愤怒逐渐消退 B.患者很和善、很合作 C.患者有侥幸心理,希望是误诊 D.患者认为做善事可以死里逃生

E.患者开始接受了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的事实 9、濒死期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常是(B )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 )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1、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C ) A.美国新港临终关怀病院 B.西欧修道院 C.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D.加拿大姑息护理协会 E.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12、对濒死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D ) A.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B.对患者攻击行为应无声地接受 C.尽量满足患者的意愿 D.对患者否认期的言行应好心矫正 E.语言亲切,照顾要周到 13、对死者家属的护理不包括( E ) A.说明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 B.对患者遗物的整理与移交 C.态度真诚,表情同情、理解 D.有条件者,做好对死者家属的随访 E.尸体护理时,请家属在旁以便安慰 14、临终患者心理反应否认期可有( B ) A.患者忧郁、悲哀、关心亲人生活 B.极度疲劳、表情淡漠、嗜睡 C.患者心情不好对护士发脾气 D.患者不承认自己的病情,认为"不可能" E.患者配合治疗,想尽一切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 15、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临终关怀专门机构、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和(A )A.家庭临终关怀病床 B.北京松堂关怀院 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D.肿瘤医院 E.李嘉诚基金会 16、目前影响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B ) A.国家有充足的支持资金 B.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缺乏 C.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D.人们能接受"安乐死"的观点 E.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17、在护理临终患者过程中,实施临终关怀的先决条件是( E ) A.资金

临终关怀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 第一节概述:一、濒死与死亡的定义;二、死亡的标准;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一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变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二死亡:传统的死亡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美国布莱克(BLACK)法律辞典将死亡定义为:“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死亡的社会本质定义:死亡是个体人与社会关系不可逆转的脱离和中断。 二、死亡的标准: 国外的脑死亡标准: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脑死亡。 1968年,在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标准; ①无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无运动无呼吸;③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吞咽反射;无角膜反射;无咽发射和无跟踺反射。) ④脑电图消失 -WHO建立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的标准:1、对环境失去一切反应,完全无反射和肌肉活动;2停止自主呼吸;3动脉压下降;4、脑电图平直 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草案) 20世纪90年代末,中华医学会组织召开了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专家研讨会,提出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6个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由于脑干是心跳呼吸的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 呼吸停止为标准。但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必须用人工维持。 2、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的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但此时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放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4、脑电图呈平直线。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经过脑血管照影或经颅脑多普勒超声诊断程脑死亡图形。 6、脑死亡的诊断必须持续12小时以上。如果符合以上各条件标准,而且这种状态经过12小 时的反复检查都相同,就可以诊断脑死亡。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医学上将死亡一般分为三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期。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临床死亡期:-临床死亡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 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生物学死亡期:是指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也称细胞死亡(cellular death), 此期从大脑皮层开始,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并出现不可逆变化,整个机体无任何复苏的可能。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发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尸冷(algor mortis)是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称尸冷。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教师教育论文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陈豫新 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33400 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蕴藏在生死之间。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往往是重生轻死、乐生恶死,或只谈生不谈死,只研究生不研究死。 近年来随着生命质量论的提出,全社会对人生的终点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既要”优生”,又要”优逝”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怎样才能善终优逝?”临终关怀运动”应运而生。让逝者舒适而无痛苦、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护理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内容。 “临床关怀”一词诞生于英国,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生理和心理及相关医学、护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特征的新兴学科。是护理人员对临终病人身心诸方面全方位护理,以使患者解除生理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不安,协助其完成社会义务。同时也为死者家属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精神过渡期,达到让死者安然、生者无憾的目的。 1.实施临终关怀的意义 实施临终关怀具体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充实的道德意义,因此临终关怀的执行者--护理人员就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应从道德责任感出发,设身处地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的心境与需要,将一颗爱心毫无保留地倾注给临终病人及家属,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的力量。当一个人濒临死亡时,最渴望在精心的照料和亲人的依恋中走完人生。所以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为病人及家属提

供一个共渡有限时间的温馨环境,在最后一刻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使其能”舒服死去”,达到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的目的。 2.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2.1 全面提高护士素质是做为临终关怀的根本途径 以人为本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文明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才能更有效地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2.2 转变护理观点,变以病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 抛弃狭隘、落后的护理观念,把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的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与社会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2.3 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和高度的职业道德 要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尊重病人、尊重生命,关心病人,乐于奉献。对病人的微小心愿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满足病人生理要求,解除病人肉体痛苦。要让临终病人感受到不仅自己的家庭而且社会都在关心他、尊重他,他的生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因此使他安心地、无恐惧地告别人生。 2.4 对临终病人生物学治疗较困难,而心理护理占重要地位 因为死亡的降临使临终病人或紧张恐惧、悲痛欲绝,或愤怒忧虑、沉闷孤独,这些情绪精神上的变化,无疑会使病情雪上加霜,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 2.5 设立家庭化的临终关怀病房 临终关怀病房应具有明亮、宽大、安静、温暖、舒适等特点。病房内的设施和格

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规范

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规范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临终关怀服务由护理部、各临床科室、门诊部、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实施。主要职责: 1、护理部:负责制定临终关怀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对护理人员及志愿者临终关怀知识培训,负责评价与改进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2、科室护士长:组织对护理人员及临终患者家属临终关怀知识培训,负责实施临终关怀服务,负责评价与改进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3、门诊及志愿者:负责丧亲者访视。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开展电话随访,有条件时,去家中随访,必要时给予丧亲者提供支持与辅导。 4、护理人员: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包括为临终者提供生理、心理、精神护理,为临终者家属提供咨询、心理辅导及随访等支持性服务。 (二)服务对象及服务程序 1、服务对象:住院临终患者及其家属 2、服务程序 (1)临终判定标准:通常指生存时间有限(3~6个月)患者。 (2)临终护理的基本原则 ①关怀生命的原则 ②维护尊严的原则 ③尊重临终者权利的原则 ④满足临终者意愿的原则 ⑤全人关怀的原则 (3)生理护理 ①病室环境: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将临终者搬入单间病房,同时创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空间,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可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与鲜花。可依患者喜好在其房间墙上或床头摆放一些素雅的装饰画等。 ②饮食护理:给予足够合理的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尝试新的花样,少量多餐。 ③口腔与皮肤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并观察口腔内有无改变。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④睡眠护理: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夜间护理操作,遵医嘱可给予患者镇静剂或安眠药。 ⑤排泄护理:患者发生腹胀、便秘时,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同时注意保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4)症状控制 ①控制疼痛 观察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止痛效果并记录。

临终护理试题及答案(六)

临终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临终关怀是为( )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支持和照顾。 A、临终老人 B、临终老人的家属 C、临终老人及其家属 D、病重老人 2. 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呼吸衰竭的表现是( )。 A、潮式呼吸 B、临终呼吸 C、昏迷 D、点头样呼吸 3. 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胃肠道变化的是( )。 A、大小便失禁 B、下颌下陷 C、心肌收缩力减弱 D、高热 4.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肌肉张力减弱的表现是( )。 A、下颌下垂 B、眼球内陷 C、吞咽困难 D、体温异常 5.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意识改变的是( )。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上睑下垂 C、昏睡 D、高热; 6.有关尸体料理的工作程序,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当班医生的死亡诊断,记录死亡时间,填写死 B、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劝家属在身边陪伴不要离开 C、将尸体置于一个平面位置,仰卧,双臂放在身体的两侧,在其头下放置一个 枕头防止面部淤血 D、撤去棉胎,放平尸体,移开床旁桌、椅 7. 生物学死亡是指( )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死亡,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8、现代医学判断死亡的标准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9、临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在否认期的表现特点是()。 A 、多疑、愤怒 B、怨恨、嫉妒 D、力争把自己的情绪转向他人 D、极力否认事实、拒绝接受现实 10、临终关怀以提高老年人的()质量为宗旨。 A、生活 B、生存 C、幸福 D、照顾 11、濒死期是死亡的()时期。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2、生物学死亡期是指整个机体已()复活。 A、可以 B、局部 C、不能 D、完全 13、临终时呼吸变化表现为()。 A、节律规则 B、频率16~20次/分 C、变深变快 D、变浅变慢 14、老年人换癌症晚期,要求医生重新做全面检查,该病人的心理反应处于 () A、否认期 B、犹豫期 C、协议期 D、接受期 15、临终老年人房间在冬季,应每日开窗通风()。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6、临终各阶段养老护理员应做好家属的()。 A、身体支持 B、社会联系 C、心理安慰 D、精神治疗 17、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目的()。 A、提高治疗效果 B、延长生存时间 C、挽救生命 D、提高生存质量

养老护理员试题及答案

养老护理员试题及答案

养老护理员试题 一、单选题 1. 临终关怀是为( )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支持和照顾。 A、临终老人 B、临终老人的家属 C、临终老人及其家属 D、病重老人 2. 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呼吸衰竭的表现是( )。 A、潮式呼吸 B、临终呼吸 C、昏迷 D、点头样呼吸 3. 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胃肠道变化的是( )。 A、大小便失禁 B、下颌下陷 C、心肌收缩力减弱 D、高热 4.下述中不属于临终老人肌肉张力减弱的表现是( )。 A、下颌下垂 B、眼球内陷 C、吞咽困难 D、体温异常 5.下述中属于临终老人意识改变的是( )。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上睑下垂 C、昏睡 D、高热; 6.有关尸体料理的工作程序,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当班医生的死亡诊断,记录死亡时间,填写死 B、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劝家属在身边陪伴不要离开 C、将尸体置于一个平面位置,仰卧,双臂放在身体的两侧,在其头下放置一个枕头防止面部淤血 D、撤去棉胎,放平尸体,移开床旁桌、椅 7. 生物学死亡是指( )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的死亡,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8、现代医学判断死亡的标准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脑死亡 9、临终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在否认期的表现特点是()。 A 、多疑、愤怒 B、怨恨、嫉妒 D、力争把自己的情绪转向他人 D、极力否认事实、拒绝接受现实 10、临终关怀以提高老年人的()质量为宗旨。 A、生活 B、生存 C、幸福 D、照顾 11、濒死期是死亡的()时期。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2、生物学死亡期是指整个机体已()复活。 A、可以 B、局部 C、不能 D、完全 13、临终时呼吸变化表现为()。 A、节律规则 B、频率16~20次/分 C、变深变快 D、变浅变慢 14、老年人换癌症晚期,要求医生重新做全面检查,该病人的心理反应处于 ( ) A、否认期 B、犹豫期 C、协议期 D、接受期 15、临终老年人房间在冬季,应每日开窗通风()。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6、临终各阶段养老护理员应做好家属的()。 A、身体支持 B、社会联系 C、心理安慰 D、精神治疗 17、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目的()。 A、提高治疗效果 B、延长生存时间 C、挽救生命 D、提高生存质量

临终关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的临终护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着。临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尊重临终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帮助并予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帮助他们能较安详舒适地过好人生最后的生活。那么,临终关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有哪几点呢? 1、设立临终病房 病房要求单间或双人间,进行家庭式装饰,鼓励家属陪伴,让病人有家一样的感觉。从而使病人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稳定情绪。 2、重视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临终护理的全过程。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护士要谅解和宽容病人,真诚相待。护理人员,应首先端正对死亡的感受和态度。选择适当的方式告知真实病情。使病人以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珍惜与亲人共同拥有的临终时光,让患者平静安详的面对死亡。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触摸:临终者期待被看成正常人而非病人,只要触摸他的手,注视他的眼睛,轻轻替他按摩,就可以给他极大的安慰 (2)耐心倾听和诚恳交谈:让临终者把他真正想说的话说出来,温暖地鼓励他尽可能自由地表达对临终和死亡的想法,这种坦诚、不退缩地披露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临终者顺利转化心境,接受生命,好好地面对死亡。 (3)允许家属陪护老年人,参与临终护理。 (4)帮助老年人保持社会联系,适时有度的宣传优死的意义。 (5)重视与弥留之际老年人的心灵沟通 (6)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让家属端正心态与护理人员一起陪同患者面对死亡。 3、减轻疼痛 病人在临终阶段,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不是治愈疾病,延长生命,而是控制症状,减轻痛苦。临终病人多有循环和呼吸衰竭,或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免疫力降低。护士应勤翻身、拍背,认真做好生活护理,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 4、改善呼吸功能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以及皮肤颜色、温度等。如病人四肢冰冷,应注意保暖,提高室温,必要时用热水袋;如病人呼吸困难,应立即吸氧,以纠正缺氧状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如病情允许,可采取半坐卧位或抬高头及肩,以扩大胸腔容量,减少回心血量,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对昏迷的病人,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防止窒息或发生肺部并发症。 5、促进血液循环 协助患者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

浅谈对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

浅谈对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明了临终关怀的理念及服务重点,指出疼痛控制和死后家属的情绪支持是目前临终关怀的重点内容,且根据中国国情,对如何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专科护士 一、临终关怀的理念 临终关怀护理是指针对那些医疗措施无法挽救,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所实施的积极的包含人文关怀的综合护理措施。临终关怀的理念可概括为:①以照顾为中心的理念,临终关怀强调的是以舒适为目的的照护,照护体系是尽量围绕病人及其家属的希望来进行护理。②尊重生命尊严和尊重濒死病人的权利,他们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及共同参与治疗过程的讨论,且工作人员应尽量满足病人的临终需求。 ③重视生命品质:临终关怀的重点不再是延长寿命,而是丰富生命,追求生命品质,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同时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给予其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来临的问题。 二、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的焦点是生活,而不是死亡。它强凋的是对临终病人实

施姑息性照护,而不是治疗性照护。对临终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目的是帮助末期病人了解死亡,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也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给其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临的问题。通过对临终患者实施全面照料,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尊重.疾病症状得以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使其在临终时能够尤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实施临终护理能够减轻死者家属的精神痛苦,并可以帮助他们接受亲人去世的生活,缩短悲伤过程,保持身心健康。临终关怀是以医学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临终关怀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时代水平,它是社会风气的集中表现。 三、我国现在临终护理关怀的情况和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癌症、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临终病人数目日益增多.临终关怀护理逐渐受到医学界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护理的启动问题、缺乏临终关怀的专科护士、社会支持问题等。临终关怀的启动由两个因素决定:预后情况和预计生存时间。然而正确预计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并不容易,尤其对于非癌症患者。我国现在的医疗体系缺乏临终关怀的专科护士,其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身心护理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对人的死亡、生命及其价值有深入的认识,更要具备处理患者和家属面对死亡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且社会支持太薄弱,

章临终护理试题与答案

17章临终护理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被誉为“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灯塔”的临终关怀机构是:C A美国新港临终关怀病院B西欧修道院C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D加拿大姑息护理协会E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2.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C A美国新港临终关怀病院B西欧修道院C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D加拿大姑息护理协会E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3.临床死亡的指征不包括() C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出现尸冷 D.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4.不属于濒死病人的临床表现是( ) D A.循环衰竭 B.呼吸衰竭 c.嗜睡 D.肌肉震颤 E.各种深浅反射逐渐消失 5.临终病人经历的心里反应第四期是()C A.愤怒期 B.否认期 C.忧郁期 D.协议期 E.接受期 6.目前医学界主张的死亡诊断依据是()C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脑死亡 D.反射消失 E.瞳孔散大 7.病人死亡后的处理,不妥的一项是()C A.停止一切医嘱 B.整理病案 C.在体温单40-41度之间用蓝笔写死亡事间 D.按出院手续办理出院 E.遗物清点并交给病人家属 8.进行尸体料理不妥的是()A A.放低头部 B.合上眼睑 C.必要时用绷带托扶下颌 D.填塞孔道 E.擦净尸体 9.尸体护理目的不包括()C A.使尸体清洁 B.便于尸体鉴别 C.利于尸体保存 D.使尸体姿势良好 E.使尸体无渗液10.临终病人最后消失的感知觉是()D A.味觉 B.嗅觉 C.视觉 D.听觉 E.触觉 11.大脑出现不可逆变化的阶段是()C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 C.生物学死亡期 D.临终状态 E.以上都不是 12.濒死期病人常见希氏面容,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D A.面部呈铅灰色 B.眼眶凹陷 C.下颌下垂 D.口唇紧闭 E.双眼半睁呆滞 13.哪项除外均是脑死亡的标准()D A.不可逆的深昏迷 B.自发呼吸停止 C.脑干反射消失 D.呼吸停止 14.哪项不是生物学死亡期的特征()A A.反射消失 B.尸冷 C.尸僵 D.尸斑 15.死亡过程分期哪项除外()D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 C.生物学死亡期 D.脑电波消失期 16.哪项标准不属于主动安乐死()C A.患不治之症的在频死期 B.在精神和躯体极端痛苦 C.在家属的要求下 D.经医生认可 17.尸僵发生最高峰的时间为()C 18.尸僵开始缓解的时间为()B 天 19.尸体腐败的发生主要是因()C A.尸体存放过久 B.温度过高 C.酶的作用使组织分解自溶 D.肠道内容物发孝腐败 20.对濒死病员的主要护理措施是()D A.结束一切处置 B.通知住院处结账 C.准备尸体料理 D.争分夺秒的抢救

养老护理员理论知识考试试题.doc

姓名准考证号码所在单位名称: ------------------------------------------------------------------------------------------------------------------------------------------- 养老护理员理论知识考试试题 理论知识考试规则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上方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和答题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不要填写与答案无关的内容。 4、本试卷总分100分。 5、笔试时间为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0分) 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协议。 2、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 3、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的()及准则。 4、礼貌礼节是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 5、仪表反映了一个人的()。 6、沟通是()的重要技巧,通过沟通,使养老护理员与老人之间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7、进餐后最好在()协助病人刷牙、漱口。 8、消毒是杀死()的基本方法。 9、协助卧床老年人进食,每次只装()汤匙的食物。 10、临终护理是为了使老人在()的环境中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二、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60分) 1、不属于劳动就业的原则是()。 A、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B、平等就业的原则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原则 D、鼓励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 2、()是始终贯穿在护理员的服务与照顾中的一条主线。 A、服务原则 B、人道主义 C、享乐主义 D、沟通与交流的原则 3、老年人患病常常是一人多病,患病的特点是()。 A、临床上的症状表现错综复杂 B、临床上的症状表现明显典型 C、临床上的症状表现病情较轻 D、临床上的表现简单明了 4、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A、对意外事故不能保持理智 B、对待出现的困难和麻烦束手无措 C、对家庭内部的不和睦之事可以淡然面对 D、对外来事物的刺激不能忍受 5、协助老人进食时态度要()。 A、温和 B、和蔼 C、耐心 D、谦卑 6、老年人要()。 A、少吃少餐 B、多吃多餐 C、多吃少餐 D、少吃多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