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
恰当的教学延伸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课堂教学的良性延伸,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的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信息更开放。既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整合了课程资源,体现了贯彻课程综合性的重要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中延伸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也整合了课程资源,成为贯彻课程综合性最好的形式和最有效的平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延伸才是有价值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延伸呢?
多讲座,也听过许多教师的公开课。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大家谈得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好课堂延伸,如何驾驭好课堂延伸。笔者有一点小小的心得,我认为评判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延伸是否有价值应该看他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没有?看他是否背离了语文课堂的性质、基本理念、基本要求?语文教学不管怎么改革,要渗透什么新理念,都不能抛弃语文学科听、说、读、写中的任何一项。离开这个基本要求的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至少不能算是成功的语文课。
懂课,简单地回答了老师的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后,就让学
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紧接着叫学生把春天的美景画出来,并在课堂上展画、评画。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异常活跃。但在这种热闹的背后,这位教师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他失去了一次训练学生读书、欣赏美文的好机会,把一堂语文课几乎上成了美术课。请问这种延伸有价值吗?
位参赛教师上的《詹天佑》一课,这位教师在讲到课文中开凿八达岭隧道的内容时,让学生计算采用“中部凿井法”比“两端凿进法”能节约多少工期?于是在课堂上,同学们拿出草稿本,非常认真地开始计算。计算出结果后,又让学生讨论,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更好?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好,这节课就在这种热闹的讨论声中结束。试问一下,这是一堂语文课还是一堂工程学课?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花在计算哪一种方法更节约时间,讨论哪一种方法能缩短工期。那么,詹天佑那种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那种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生理解了吗?他的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学生感受到了吗?这样的课堂延伸有必要吗?有价值吗?
的视野,但这种延伸不是无限度的。我们的延伸必须建立在课程内容的准确理解,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之上,这样的延伸才是有价值的。笔者在执教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西江月》、《天净沙秋思》等篇目时,由于之前没有系统地像学生介绍过词的相关知识,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吟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词的知识。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词的相关知识,又使学生对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我认为这种延伸就很有必要,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体现了教学延伸的价值。
倍的效果,新课程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利用好教学延伸,积极的创设情境,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尽情地感悟,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欣赏一首名为《父亲》的歌曲。学生听完后,让他们谈谈各自的感受,同学们发言都很积极,很坦诚,很认真,很多同学还谈到了父亲关心自己的往事,通过这样的延伸后,同学们对父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真可谓是“感人之心,莫过于情。”这堂课非常成功,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被父爱的真情打动。我深信,通过这节课,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更加珍惜这份人间真情。这样的教学延伸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何一项,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毫无忌惮地进行无用的教学延伸,既浪费了有限课堂教学时间,也荒废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
期,那岂不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而恰当的教学延伸,确实更有利于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把课堂教学作为贯彻课程综合性有效方式和平台。
是否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所必要的;才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所必须的。这样的延伸才能构建在可控制、可引导的平台上,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体现课程价值,这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