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小学生网络欺凌背后的真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秘中小学生网络欺凌背后的真相

发表时间:2019-08-13T10:00:00.57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作者: 1王文荣 2白祎然

[导读]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有其典型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学生在网络欺凌中的角色定位受其自身性格特点、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同时,还受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网络资源拥有情况等因素影响。既有其普遍性特征,又有其典型的校域特点。

1王文荣 2白祎然

1河南省中牟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2新乡医学院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有其典型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学生在网络欺凌中的角色定位受其自身性格特点、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同时,还受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网络资源拥有情况等因素影响。既有其普遍性特征,又有其典型的校域特点。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欺凌者被欺凌者围观者

随着中小学生在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使用网络时间越来越长、范围越来越广,网络欺凌事件频频发生。网络欺凌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无论是对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是围观者的身心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被欺凌者的身心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秘中小学网络欺凌背后隐藏的真相,从而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指导中小学生积极应对欺凌。

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设计理念基于积极心理学和预防医学,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网络使用资讯、研究成果、法律法规以及问卷调查文献的基础上,凸显本县教育现状和区域特点。调查对象是34所中小学的五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家长和教师共计25465人。

一、网络欺凌认知

大家一致认为:网络欺凌是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是虚拟的暴力行为,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影响很大。使用语言攻击、公开他人隐私、恶搞他人图像、歪曲个别事件,远离教师、家长的视线,比较隐蔽。44.7%的学生经常谈论网络欺凌事件且关注网络欺凌事件,67.9%的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网络欺凌事件,高于学生自身对网络欺凌事件的关注。独生子女家长比非独生子女家长、小学家长比中学家长、走读学生家长比寄宿学生家长更关注网络欺凌事件。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网络欺凌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五年级学生把对网络欺凌的应对方式排在第一位,九年级学生把对网络欺凌的感受排在第一位。如果同学邀请自己参加网络欺凌,80.8%的男孩、86.4%的女孩表示一定不会参加。如果同伴受到网络欺凌,80.3%的男孩、81.8%的女孩选择"会关心他,与他一起寻求帮助"。

二、网络欺凌经历

"如果发生网络欺凌事件,在事件中我可能是·····"是对发生欺凌事件的假设,调查结果是学生对事件的投射。7.9%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是欺凌者,23.3%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是被欺凌者,68.7%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是围观者。通过访谈发现,选择做欺凌者的学生,34%认为自己是主动欺凌者,66%认为自己是被动欺凌者。而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欺凌者、被欺凌者、围观者的比例分别是:5.7%、

30.6%、63.6%。从性别看,认为自己是欺凌者的男孩是女孩的2倍,认为自己是围观者的女孩多于男孩。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欺凌者的比例最低,做围观者的比例最高。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欺凌者的比例最高,做围观者的比例最低。学生使用网络时间的长度,影响其在网络欺凌事件中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上网时间越长选择做欺凌者的比例越高,可能性越大。

本学期,10.4%的学生遭受过网络欺凌。其中,5.4%的学生1-2次,1.9%的学生3-4次,3.1%的学生5次以上。男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比例是女生的2.3倍,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比例是学习成绩良好学生的2.4倍,每天使用网络2小时以上的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比例是上网时间1小时以下的3倍。

三、网络欺凌涉及者特征

71.6%的学生认为涉及网络欺凌事件的学生男女都有,且男生居多。容易发起网络欺凌的学生特征排在前五位的是:脾气暴躁蛮横、恃强凌弱的学生;经常玩手机、网络暴力游戏的学生;在学校喜欢拉帮结派的学生;性格内向,遇事不喜欢与他人交流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男生女生的认知略有差异,男生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经常玩手机、网络暴力游戏的学生。女生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脾气暴躁蛮横、恃强凌弱的学生。

容易被欺凌的学生特征排在前五位的是:不良言行招来欺凌;欺凌者看他不顺眼;同学关系不好;性格懦弱;法制意识不强。

发生网络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向五个方面:家庭教育缺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缺失;欺凌者法制观念不强等。学生是否生活在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是否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是否适合孩子现有发展水平,以及学生是否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同学的重视与关爱是影响网络欺凌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营造一个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就能减少12.2%的网络欺凌发生(计算方式:"很不符合"的网络欺凌发生率-"完全符合"的网络欺凌发生率)。如果孩子能够完全感受到来自父母的重视和关爱,就能减少23.5%的网络欺凌发生。如果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家长对他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能减少25%的网络欺凌发生。如果学生认为家长能够真正倾听他的意见、支持他的决定,就能减少19.5%的网络欺凌发生。在学校,学生如果能够完全感受的来自教师、同学的重视和关爱,就能分别减少20.6%、20.5%的网络欺凌发生。

仅从学生的学校所处位置看农村学校是网络欺凌的高发地。如果将学校所处位置,学生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学校归属感、主观幸福感等相关因素叠加在一起看,就会发现无论是县城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只要学生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和谐,学生有较强的学校归属感、主观幸福感,无论学业达标指数高低,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次数就少。反之,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次数则多。农村学校发生网络欺凌的比例高是因为学校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学校归属感、主观幸福感指数低。

四、网络欺凌教育

学校、家庭把对学生的网络欺凌教育纳入整个网络教育体系中,没有单独或孤立的网络欺凌教育。学校网络教育开展县城学校好于农村学校。近一半教师对现在学校、家庭网络教育效果不满意。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的网络教育活动,不仅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更应该在明确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落实。近三分之一学生的网络教育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家庭网络教育开展五年级好于九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