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姓名:黄小建(
时间:
实践教学作业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1210950111)戚昊峰(1210950109)吴植文(1210950108)刘少杰(1210950110)刘小斌(1210950104)张天一(1210950112)张宇(1210950113)郑诚(1210950114) 2013年 11月
小组成员分工:
黄小建、戚昊峰:撰写论文
吴植文、刘少杰:制作调查问卷
刘小斌、张天一:收集资料
张宇、郑诚:调查并统计结果
一、调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异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有多难?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织编写并出版的2008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人们在讨论大学生就业状况时,最经常使用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般是指毕业时签订就业协议,从学校迁出户口及档案的大学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实际上就是初次就业率的概念。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7.8%,但近几年来,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都普遍偏低,不太理想。
通过对调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陷,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应对将来必须面对的就业问题。
二、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看出的问题
1、就业形势严峻仍然是大学生公认的大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其中53.1%的大学生都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其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生的就业高峰。官方数据称2013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699万余人,创历史最高,毕业生人数与岗位相比显然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不同性别的就业趋势差异日益明显。这些新形势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讲,既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而近些年我国出现的高等教育严重滞后、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等问题,则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信心不足,心理负担加剧。调整就业期望值,建构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要谋求理想的职业就必须认清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当前,高校急剧扩招,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方向,充分了解自己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个性、能力以及家庭情况等出发定位职业期望值,在职业定位基础上建构正确的择业观。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求闲、怕苦、虚荣、功利、攀比等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他们的职业选择与发展。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加强择业观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发扬传统的艰苦创业精神,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2、更多人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
的占61.2%。这说明中小城市或西部地区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巨大的发展潜力能为就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微薄,而大城市的消费确实很令毕业大学生吃不消,那么这个时候选择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在调查中仅有38.8%的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但是从现实上来看,很多时候并不是大学生不想留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而确实是因为现实的原因,逃离北上广在未来还会不断的持续。
3、大学生对于薪酬的要求
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但是调查分析大学生自己所认为的工资数额的时候却发现,大学生理想中的工资报酬实际上是比现实中的毕业大学生平均工资高出很多,所以这不得不说对于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确实应该多了解一些关于就业的问题。
4、自主创业激情很高,确有缺乏自主创业的条件
调查发现72.2%的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在调查他们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什么的时候,选项中资金、政策支持、技术占的比例大致相同,虽然大学生们的自主创业激情很高,但是现实中创业比我们想象的要难的多,并且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人在校园内开了书店、花店和打印室等等,也称之为创业,有的做些中介服务,如家教中介、代售门票、二手货中介等。这种创业产品相对层次较低,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要求也不高。另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很多人采取建立网站的形式创业。有的甚至还提出“给我一个站点,我能转动地球”的口号。“简单、方便、来钱快”固然是选择网站的原因,象丁磊、王志东等成功之士的示范作用也不可忽略。一哄而上搞网站创业,这样的热潮未免有太多泡沫。资金缺乏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头道难题, 目前我国个人商业贷款主要形式是质押贷款、存单抵押、第三方担保等,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这都是可望不可及的。而小额个人信用贷款曾经在一些中小城市露过脸,但很快被紧急叫停。政府政策也尚未到位从行业归属角度讲,“创业”涉及到劳动就业、科技创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民营经济、投资融资等部门,许多地方都在热衷于设立上述管理机构,以便把“创业”这项跨世纪工作管起来。自去年篇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结构深化调整,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大学毕业生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供求数量、供求结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论文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变、产业优化升级、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作为新增劳动力的青年的就业形势。据教育部估算,每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初次就业率在30%左右,2001年约34万人,2002年为37万人,2003年则是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2006年达到90万人,2007年有144万,2008年有168万,2009年达到366万的应届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在面临就业和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也有不少人都不了解就业,还有就是教育与现实的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