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论文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FIAS 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以中学物理课堂为例”论文分析

学科教学(物理)胡辰 2014021825

案例背景:

近几年,翻转课堂备受全球教育界关注,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因其突破传统课堂局限、重构教学结构、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优势,开始在全球盛行,比尔·盖茨称其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加拿大《环球邮报》也将其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从2012年至今,中国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无论在量或者质上都有较大增长。研究着,都在为探究翻转课堂的教学本质和模式而不停的探索,旨在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本本文,便是于2014年9月由陈珍国、邓志文、于广瀛、李晟拟写,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

论文的理论基础: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FIAS)

FIAS 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20 世纪60 年代通过现场研究的方法提出的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言语行为分析技术,至今仍是西方教育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工具。FIAS 把课堂中言语互动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 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10 种情况,分别用编码1-10 表示。如图表1。

研究思路:

具体研究过程:

1、基于物理学科特点对FIAS 编码系统的改进 表 1 中的编码系统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过于偏重教师的语言行为,二是有些行为定义过于宽泛。例如“沉寂或混乱”所表达的行为中有很多重要的师生互动行为,比如教师提问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课中教师支持下的学生讨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等。作者结合中学物理课堂特点,经过对大量物理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的反复观察记录、编码、统计分析与归纳,对FIAS 编码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设计,形成了如表 2 所示的“中学物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Physical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简称 PFIAS )。PFIAS 编码系统是基于 FIAS 编码系统,进行学科化改造与优化调整,主要 包含四方面:

(1)将原编码“4 提问”调整为“XW4 提出开放性问题”与“XW5 提出封闭性问题”两个编码,以便观察、统计、比较不同类型物理课堂中教师开放性和封闭性提问的占比;

(2)将原编码“9 学生主动说话”调整为“XW10 学生主动应答”和“XW11学生主动表达”,以区分学生在课堂交互行为中的主动程度——“主动应答”主要反映学生一种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参与互动的状态;而“主动表达”则反映学生主动发起话题,提供、分享高质量的思维成果或独到见解,他能成为引发同伴、教师的思维的“源”,极易引发他人的互动行为,是一种更高品质的、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行为;

(3)将原来“10 沉寂”中的“同伴讨论”划归到“学生语言”中,列为“XW12同伴讨论”。研究大量视频课例后发现众多物理课堂都有一次或多次学生讨论环节,该环节“生生交流、同伴互助”中经常能激发学生思维,生成很多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4)将原“10 沉寂”中的行为细分为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其中“XW13 静思默学”、“XW14 学生操练”归类为学生行为,“XW15 教师示范”归类为教师行为。这些行为从语言上来说处于“沉寂”,但是外显的形体行为和内含的思维在积极演进着,显然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沉寂”。改进后的编码系统从原来的 10 类编码扩充到 16 类编码,其中教师行为编码9 个(XW1—XW8 和 XW15),学生行为编码 6 个(XW9—XW14)。

基于该系统

2、翻转课堂与对照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编码及统计

选取了学员开设的 3 节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中学物理翻转课 ( 下文简称为 FZ) 视频作为翻转课堂研究样本——(1)FZ1:初三物理专题复习课《串联电路动态分析》;(2)FZ2:高一物理新授规律课《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3)FZ3:高二物理单元复习课《简单逻辑电路》。选取了 3 节与翻转课同课异构的浦东新区公开课作为中学物理对照课(下文简称为 DZ)。采用 PFIAS 编码系统进行编码后得到六个矩阵表,文中呈现 FZ1 矩阵表如表 3,DZ1 矩阵表如表 4。

3、翻转课堂与对照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统计分析(1)课堂行为结构

(2)教师提问结构

(3)学生行为结构

(4)课堂师生行为对比

图 1 是 FZ1 与 DZ1 教师行为比率动态曲线比较图,图中显示 : 翻转课堂中有两段时间教师行为比率为零,分别发生在第 11—20 分钟和第 32—37 分钟,总时长 14 分钟。尽管上的是相同的课,但用来对照的常规课堂没有这种情形,他仅是在第 5 分钟、第 25 分钟、第 36 分钟出现了教师行为比率为 0,总时长约 3 分钟,整堂课教师行为比率比较平稳。为什么翻转课堂出现了两次教师行为比率接近零的情形?研究视频发现,这两个时段是在师生互动分析串联电路动态变化特点后,学生用实验进行验证、探究的阶段。这个时段教师在教室内巡视,根据实验小组同学的需要偶尔给他们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观察发现这 14 分钟内学生参与度、互动性很好,这个时段有点“吵”,但还算有序。

图 2 是 FZ1 与 DZ1 学生行为比率动态曲线比较图。图 1、图 2 显示,翻转课堂可以清晰地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对课前微视频学习的检测、交流、评价、问题梳理,任务呈现,时间大约 11 分

钟,接着第二环节是学生长达 9 分钟的合作探究,第三环节是 12 分钟的教师的讲解、讨论、引导,第四环节是 5 分钟的第二次合作探究,第五环节是 3 分钟的教师讲评。“翻转课堂”中学生行为比率为零一共有 3 次,分别为第 9 分钟、第 24—25 分钟和第 39—40 分钟,共 5 分钟,每次没有连续超过 2 分钟。这 3 次都伴随着教师的集中讲解。常规课堂的曲线图没有显现出清晰的环节,过程中互动很频繁,但没有出现学生深度的自主的探究。

比较图3、4发现,“翻转课堂”较对照课堂的师生行为比率动态曲线出现的峰多、陡,相对而言学生有持续较长时间的语言。虽然在 FZ1 与 DZ1 中都有 6 次学生行为比率超过 60%,但从 6 次总时长看,“翻转课堂”达到 20 分钟,占课堂 40 分钟时间的 50%,而对照课堂总共长 12 分钟,占课堂时间 43 分钟的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