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8.1认识不等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的内容。本课主要是“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两个概念的教学。课程标准提出“抽象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不等式是初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学生来说它与方程相比有较大的难度。教材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两个基本概念,淡化了严格的形式化定义,让学生结合实际,易于理解和应用;同时又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是新的内容。这一点与方程不同,要注意概念引入的实际背景,并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的过程,强化感性认识。

我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差生面比较广,学习习惯不好,应用能力不强。可喜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已初步能够自主学习,勇于发表意见,能够较好地自主探索与交流讨论,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意义。

2、能由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并写出若干个不等式的解。

3、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的过程,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2、让学生体验探索、体验成功。

(三)情感与态度

1、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养成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2、学生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建立自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不等式及其解的意义;探索不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培养探索、分析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开放式教学方法为指导思想,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和教师适当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在本节课教学中设计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板书设计

1、不等式: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能使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不同:不等式的解通常不只是一个。

八、教学反思:

点评: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活动设计合理

2、采用“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得当

3、由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很自然,或许这一环节可以省去2,直接进入猜价

格?

4、下面的两个环节,教师设计的问题适当,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5、在本节的4、5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这点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