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P105—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2 甲=0.56,S2 乙 =0.60,S2 丙 =0.50,S2 丁 =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10 C、2 D、√2 四、课外延伸: 甲组:76,90,84,86,81,87,86,82,88,85 乙组:82,84,85,89,79,91,80,89,74,79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卷首语】: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勤奋拼搏,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许多能力,快来展示一番吧! 一、仔细审题,正确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八千五百亿零二万六千三百写作(),把它“万”后面的尾数省略,约是(),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 米。 3.丁丁在班级座位是第2列第四行,用数对表示是(),小明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3,6),他坐在第()列第()行。 4.在○里填上“>” “<”或“=”。 3000000○3万840÷8+16○840÷(8+16) (32+16)×25○32+16×25 63000÷300○630÷3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5°,那么它的顶角是(),这个三角形也是()三角形。 6.从12时开始,时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是()时,时针从3时到7小时,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7.小军比小华多8张邮票,小军给()张小华,他们俩人的邮票就一样多了。 8.从一张长25厘米,宽20厘米的彩纸上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认真分析,判断是非。(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0分) 1.根据37÷4=9……1,所以370÷40=9……1。() 2.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小的七位数多九千万。( )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4.(25×16)×4=25×4+16×4。() 5.三根长度分别是6厘米、6厘米、9厘米的小棒能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题2分,计10分) 1.一个三角形被遮住了两个角,露出的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①锐角②钝角③不能确定 2.哪道算式的得数与240÷6÷2相等? ①240 ÷(6×2)②240×(6÷2)③240÷(6÷2) 3.67500万中的“7”表示() ①7亿②7千③7千万 4.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单位:厘米) ①3、3、5 ②4、4、4 ③3、3、6 5.一个三角形最小的一个角是50°,这个三角形是()。 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0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300×30= 6000÷30= 18×500= 43+57= 70×200= 9100 ÷700= 25×4÷25×4= 100-100÷4= 400÷4-20×5= 540÷18= 2.用竖式计算(6分) 362×38= 24×605= 780÷60=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113 页例4 ,练习二十六8 - 12 题与13*。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重、难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悉键盘和数据的录入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用计算器计算。 1234 + 3649 = 7208 - 376 = 1845 + 365 = 1452 - 786 = 649 + 9818 = 7000 - 2047 = 2.提问: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你是怎么操作的?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那么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三、教学新课 1 .让学生看例4 上面的图和一段话,在计算器上找到小数点键,了解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教学例4 用计算器计算18.7 + 3.96 。 (1)清屏,键入“ 18.7 ”。(注意:有没有显示小数点)(2)对照表中的按键过程录入。(注意显示器的显示内容)(3)核对计

算结果。 (4)说明: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3.补充例题:用珠算计算25.4 +13.58 +43.12 (1)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计算。 (2)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四、尝试练习练习二十六的第8 题。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六的第9 题。 (1)让学生说说表的意思? (2)用什么方法可计算出9月2日的结存金额?为什么? (3)以下各栏的结存金额该怎样计算?为什么? (4)本月合计栏该怎样填?让学生完成本题。2.练习二十六的第12 题。 (1)地球表面除了陆地就是什么? (2)怎样求海洋的面积? (3)怎样求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5.1 - 1.49 - 1.49 =3.61 - 1.49 =2.12 (亿平方千米) 3.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 (1)“a - 34.6 + 7.2 ”与“ a - 34.6 + 72 ”中的a 是否相同?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2013.4.17 初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二、新课探究: (一)自主学习: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二)、达标测试: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 A 、6 B 、3 C 、1.2 D 、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为S 2甲=0.56,S 2乙=0.60,S 2丙=0.50,S 2丁=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 ,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 、10 B 、√10 C 、2 D 、√2 四、课外延伸: 甲组:76,90,84,86,81,87,86,82,88,85 乙组:82,84,85,89,79,91,80,89,74,79 回答: (1)甲组数据众数是 ,乙组数据中位数是 。 (2)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Y ,则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 。 (3)经计算可知:S 2甲=14.45,S 2乙=26.36,S 2甲<S 2乙,这表明 。 (用简要文字语言表达)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10.4 A 组1、2题 选做题: B 组1题 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姓名班级分数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共25分,每空1分。) 1.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常熟各大商场生意火爆,截止10月7日晚上,华联商厦销售额达到了10200050元,这个数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2.与最小的六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3.□59÷4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4.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5.一个周角等于()个直角,()个20度角的和是一个平角。 6. 上图是由(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7.里填上“>”、“<”或“=” × 360÷36÷ 8.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25米、207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米。 9.100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00000张这样的纸高度大约是()米,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要()。(填“高”或“低”) 10.右图中,有( ) 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 11.有两个书架,甲书架有书80本,乙书架有书50本,每次从甲书架拿出3本放入乙书架,拿()次后两个书架的书相等。 12. )色的珠子多,多()颗。如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么白珠有()颗。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共5分)

1.一个数四舍五入求近似值为3万,这个数最大是()。 A. 29999 B. 34999 C. 30000 D. 39999 2.如右图,从右面看到形状与()看到的形状相同。 A.左面 B.上面 C.正面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条线段向一端延长100米,就得到一条射线。 B.上午9时30分,钟面上分钟和时针所夹的角是直角。 C.810÷5=(810×2)÷(5×2)。 4.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面朝上算甲赢1分,黄面朝上算乙赢1分。用下面正方体()掷是最公平的。 A.2红1蓝1绿2黄 B.3红1绿2黄 C.1红3蓝2黄 5.观察下面的算式: 5×9=45 55×99=5445 555×999=554445 5555×9999=55544445 则555……5×9999……9=() 10个5 10个9 A. 555......5444......45 B. 555......5444......45 C. 555......5444 (45) 9个5 9个4 10个5 11个4 9个5 10个4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e931646.html,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三、“仔细推敲”判一判:(共5分) 1.加法结合律改变的是原算式的运算顺序,而加数的位置不变。()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是两位数就是一位数。() 3.如果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无论操作几次,都无法分出输赢。() 4.540÷36=540÷9÷4 () 5.一个数取了近似数后,就变小了。() 四、“一丝不苟”算一算:(共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40÷6= 120÷30= 24×5= 360-360÷6= 90÷18= 560÷70= 6×15= 312-55-45= 2.用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8分) 627÷33= ★224÷28= ★720÷68= 966÷4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4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2)

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能够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2.能力目标: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会借助计算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 教学难点: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1. 师生比赛。 (出示P52第5题)老师用计算器计算,你们用笔计算。我和你们比一比,谁算得最快最准。 (也许学生会说这不公平,比赛停止。) 2.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明:设计“比赛”这个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计算器的作用与价值。】 二、体验探究 1. 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

2. 分组探究。 四人一组,合作完成P51题1和题2。 3. 反馈解疑。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2587+9604”?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80738-31927”? 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次计算前要清0;不能按错键。) 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 4. 集体小结。 使用计算器计算一步式题时,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说明:计算器作为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计算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熟练操作了。因此,应从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组内互助以及教师解疑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掌握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P51题3。 用计算器计算。(同桌核对) 如果两人的计算结果不一致,你们是怎样判断谁对谁错的呢?(重新计算;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验算。) 2. P52题6。 你们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乘除法运算吗?说说操作顺序。 每人选乘法和除法式题各一道,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3. P52题5。 刚才的比赛怎样比才算公平?(都可以使用计算器)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说明:在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方法后,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锻炼了学生正确、快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并会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验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 案范本五篇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由于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 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 二、观察认识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有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的运算符号键。

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一桶水有8(),一瓶饮料有250()。 2.某厂有女工a人,比男工人数的2倍还多4人,男工人数是()。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4..如果一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6.在除法中,如果被除数扩大4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扩大3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 7.把一张正方形纸均分8份,只要把这张纸对折()次。 8.78×99=7800―78,这里运用了()律。 9.6升=()毫升10000毫升=()升 10、3000毫升=()升15升=()毫升 二、当回小医生,判断要谨慎。(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在9厘米、1厘米、2厘米、7厘米四根小棒中,不论选哪三根,都无法围成三角形。() 2.豆豆比妈妈小x岁,两年后,豆豆比妈妈小2+x。()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4.如果有两个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两个直角梯形完全相同。 5.1200÷25=(1200×4)÷(25×4)=4800÷100=48 () 6.如果一个数是21的倍数,那这个数就一定是7和3的倍数。() 7.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8.一个仓库的容量约有80升。() 9.一个数的倍数总比它的因数大。() 10.最大三位数与最小两位数的积是99900。() 三、反复推敲再选定。(每题1分,共5分) 1.两个素数相乘的积()。 A、一定是素数 B、一定是奇数 C、一定是偶数 D、一定是合数 2.8000÷700的商是11,余数是()。 A、3 B、30 C、300 D、3000 3.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圆形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那么另两个角是()。 A、80°和20° B、50°和50° C、上面两个答案都有可能 D、无法计算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36是6的倍数,6是36的因数 B、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多 C、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它的因数 D、除2以外,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四、神机妙算显身手。(共19分)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是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减法根据书上步骤操作,乘除法试题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练习中呈现两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教学用具: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吗? 它能使我们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 复习计算器的按键名称。 二、新授例题 1、例1 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 386+179= 按键:386+179= 屏幕显示:386+179=565 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2、反馈练习 825-138= 按键:825-138= 屏幕显示:825-138=687 3、自主尝试 乘除法计算由学生自己试试看。 26×39=_____________ 312÷8=_____________ 4、例2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99×1=9999 9999×2=_______ 9999×3= _______ 9999×4=________

5、巩固提高 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__________ 9999×7= ___________ 9999×9= 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三个人一个小组,我出一组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一人用笔算,一人用计算器) 2、两人一组,先每人出一道算式,两人先笔算,再互相用计算器验算一遍。 3、做一做: 先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1 108÷9=________ 1107÷9=_______ 11106÷9=______ 4、不计算,试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再用计算器检验对不对。 111105÷9=_________________ 1111104÷9=________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 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38+27=30×18=)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答卷时间:70分钟)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计算能手。(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50÷30= 14×6= 350÷5= 8×12= 91÷7= 400÷80= 26×3= 90÷15= 2、计算下面各题。(18分) 60+40×3 75-75÷5 720÷8×9 19×(100-78)(86+54)÷28 207-(47-29) 3、列综合算式计算。(6分) (1)165减去27的差,再除以6,商是多少? (2)20乘8除72的商,积是多少? 二、填一填。(18分) 4、379÷34,把34看作()来试商,商是()位数。 5、÷ =16……16,最小是()。 6、平角的2倍是()度,周角的一半是()度。 7、一串彩灯按照红、黄、蓝、红、黄、蓝、……的顺序排列,第23盏灯是()色的。 可要仔 细哟!!

8 里填上“﹥”、 “﹤”或“ =” 。 30× 8+ ×(8+2) 960÷÷8÷3 93-27÷93-27)÷3 150-(95-5-(95+5) 9、下面有一排字母: A T E N Z K H X 有互相垂直线段的字母是();有互相平行线段的字母是();既有互相垂直,又有互相平行的线段的字母是();既没有互相垂直,也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的字母是( )。 10、连一连。 11、按照给定的运算顺序填括号。 除加乘 290+168÷3×15 三、当回裁判。(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2、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垂足。…………………………………() 13、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14、90-(59-20)=90-59+20 ………………………………………() 15、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135°的角。…………………………………() 16、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它们也一定相等。………………………………() 四、择优录取。(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7÷48的商是两位数,被除数里的可以填的数有()种情况。 (1)4 (2)5 (3)6 18、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锐角,那么和它相邻的角是()。 (1)锐角(2)直角(3)钝角 19、把“200-130=70,70×12=8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1)200-130×12 (2)(200-130)×12 (3)130×12-200 20、小红把10根绳子打结连起来,变成一根长绳,这根长绳上有()个结。(1)2)9 (3)8 21、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1)(2)(3)

用计算器计算课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 数目的计算。 2、难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计算器 1.在过去,我们有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来计算数据,但 随着这计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用什么来计算呢?(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 (2)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 (3)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 (4)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 2、学生汇报、操作:

(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出示课件:认识计算器上重要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 1. 摸着石头过河 (1)学生尝试完成加法: 386+179=。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2)尝试计算加法: 4468+1792=,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3)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成绩。学生探讨求平均成绩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2. 龟兔赛跑。 现在我们已经了结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见识一下计算器的能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记在纸上,女生用笔算。 课件出示

四年级数学下册用计算器计算(附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用计算器计算 姓名:__________ 一、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58+1409= 5200-2689= 3254×268= 235×68÷34= 8906-473+2170= 7575÷25= 356+148= 1752-986= 3002×152= 4872÷24= 38×9306= 7504+2496= 2. 75+76+77+78+…+97+98的和是( )。 3. 从1000里连续减去5个98,结果是( )。 4. (1)3060――→÷45 ――→+889 ――→÷33 (2)225――→×84 ――→÷25 ――→÷27 (3)870――→×46 ――→÷23 ――→×135 ――→÷45 (4)9893――→-8436 ――→×13 ――→-8941 ――→÷500 二、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5. 用计算器分别算出每组中各题的积,再找一找各组题的规律,然后按这个规律直接在横线上写数。 1 11×11= 111×111=1111×1111= × = 2 67×67= 667×667= 6667×6667= × = 6. 一个果园栽了425棵桃树,又栽了756棵梨树。如果一年每棵桃树可收桃105千克,每棵梨树可收梨90千克,这个果园一年可收桃和梨各多少千克?新 课 标 第 一 网 7. 垃圾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给周边环境、土壤带来二次污染。东海市新建的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1200吨,每天可发电1800千瓦时。试计算该垃圾发电厂2012年将处理垃圾多少万吨?发电多少千瓦时?(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试卷_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注:打★题为本人原创题】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共25分,每空1分。) ★1、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常熟各大商场生意火爆,截止10月7日晚上,华联商厦销售额达到了10200050元,这个数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2、与最小的六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3、□59÷4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4、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5、一个周角等于()个直角,()个20度的角的和是一个平角。6、 是由(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7、在 里填上“>”、“<”或“=” × 360÷36÷ 8、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25米、207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米。 ★9、100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00000张这样的纸高度大约是()米,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要()。(填“高”或“低”)10、右图中,有( ) 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 ★11、有两个书架,甲书架有书80本,乙书架有书50本,每次从甲书架拿出3本放入乙书架,拿()次后两个书架的书相等。

★12、 小红串了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上图),只有珠子的两端部分露出来,你知道()色的珠子多,多()颗。如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么白珠有()颗。 【命题意图:本大题考查学生对除法,角,认数,找规律,平行与垂直等单元的知识点,其中第9题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第12题联系生活,考查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灵活应用。】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共5分) ★1、一个数四舍五入求近似值为3万,这个数最大是()。 A、 29999 B、 34999 C、 30000 D、 39999 2、如右图,从右面看到形状与()看到的形状相同。 A、左面 B、上面 C、正面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条线段向一端延长100米,就得到一条射线。 B、上午9时30分,钟面上分钟和时针所夹的角是直角。 C、810÷5=(810×2)÷(5×2)。 ★4、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面朝上算甲赢1分,黄面朝上算乙赢1分。用下面正方体()掷是最公平的。 A、2红1蓝1绿2黄 B、3红1绿2黄 C、1红3蓝2黄 5、观察下面的算式:5×9=45 55×99=5445 555×999=554445 5555×9999=55544445 则555……5×9999……9=() 10个510个9 A、555......5444......45B、555......5444......45C、555......5444 (45) 9个59个410个511个49个510个4 【命题意图:本题中安排的五道选择题,精心组织,第一题考察近似数,第二题考察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第三题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含盖几个知识点,

普通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普通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普通的计算器相信大家都会用,大家经常用来加减乘除,快速计算结果。有些小小的功能键能事半功倍,而这些功能可能有很多人从未使用过,在网上找了些资料,又根据自己实际使用中的经验,把那些个功能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给整理了一下。 M+: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是计算结果并加上已经储存的数,(如屏幕无"M"标志即存储器中无数据,则直接将显示值存入存储器)。 M-: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是计算结果并用已储存的数字减去目前的结果,如存贮器中没有数字,按M-则存入负的显示屏数字。 MS:将显示的内容存储到存储器,存储器中原有的数据被冲走。 MR: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表示把存储器中的数值读出到屏幕,作为当前数值参与运算。 MC: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屏幕"M"标志消除)。 MRC:第一次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第二次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 GT:GT=Grand Total 意思是总数之和,即按了等号后得到的数字全部被累计相加后传送到GT存储寄存器。按GT后显示累计数,再按一次清空。 MU(Mark-up and Mark-down键):按下该键完成利率和税率计算,详见例3; CE:清除输入键,在数字输入期间按下此键将清除输入寄存器中的值并显示"0",可重新输入; AC:是清除全部数据结果和运算符。 ON/C:上电/全清键,按下该键表示上电,或清除所有寄存器中的数值。 使用举例: 例1.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0课时计算器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时计算器的应用 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 1.会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能力。 重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课件、计算器。 师: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工具呢?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玩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师: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1.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 师: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你了解计算器吗?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绍介绍。(显示器,开关及清除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 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道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功能。 2.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1)用计算器的方法。

课件出示: 386+179=825-138=26×39=312÷8= 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 课件出示: 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统一订正答案。 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按错了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 生1: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 生2: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3.用“M+”“MR”进行四则计算。 课件出示:2034-1368÷9。 师:你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了吗?那试试这道题。 师:这道题等于多少?(1882、74) 师:哪个结果是对的?怎么做的?(先算1368÷9=152,再用2034-152=1882。) 师:实际上是这样的。(课件出示:2034-1368÷9=2034-152=1882。)这道两步计算的题目,用一般的计算器计算,就必须先记住这个除法的结果,有没有好办法? 师:一般的计算器上都有“M+”和“MR”这两个键,有的计算器上“MR”和“MC”合用一个键“MRC”。有了“M+”和“MR”这两个键我们就不用记住中间的结果了。怎么用呢? 师:先按“1368÷9=”,屏幕上会显示出计算结果152,然后按下“M+”,计算器就会把“152”这个结果存储下来,然后输入“2034-”,再按“MR”或“MRC”,就把刚才存在计算器中的结果提取出来了,最后按“=”,就能显示出最终结果。 师:自己试一下。(学生用这种方法尝试。) 练习:672÷(139-115) 37×12+46×9 师:计算新题前,先按“MC”清除存储的结果。 4.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师:算算这道题等于几?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计算器没有显示出完整的结果。 师:结果是多少?(1.234567898765432e+16,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出的会不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屏幕显示不下了) 师:计算器帮不了我们了,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怎么办? (化繁为简) 师:这道题中,两个因数位数太多了,数太大,怎么办?(把数变小) 师:真好,我们可以把数变小,算一算,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可以从几开始? 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计24分) 1.二百零六亿八千万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用“亿”作单位这个数的近似数是()亿。 2.3个千万、5个万、6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3.用4个6和4个0组成的八位数,读出三个零的有()和()。4.在算式□44÷37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5.在计算416÷52时,把52看作(),试商,商是()。 6.早晨6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度,是()角;下午3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度,是()角。 7.(a+b)+c=a+(b+c)表示的运算定律是();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写出是()。 8.把□和○这样间隔排列:□○□○□○……□○□。 (1)如果○有50个,□有()个; (2)如果□和○一共有69个,□有()个,○有()个。 9.除法算式□÷ 45 = 12 ……□的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10.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3个黑球,那么摸到()球的可能性大些。至少摸出()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一个是黄球。 二、判断。(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计5分)1.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那么一定互相平行。()2.810÷5=(810×2)÷(5×2)。()3.605000读作六十万零五千。() 4.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5.455-203=455-200+3() 三、选择。(将题下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计5分) 1.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所看到的角是()。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用计算器计算》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表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实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水平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实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实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实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589×76=3208-2965=625÷25=6848-579+386= 再计算。 946×57×0=100÷5=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能够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