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教授答复家长的一封来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教授答复家长的一封来信

原来信

陈教授:

您好!

我是深圳龙华中英文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听了您精彩的演讲,让我激动万分,也受益不浅。由于太激动了,让您签名的同时,竟忘了请教您一个问题。

我儿子下半年即将入读小学了,但他3年的幼儿园生活,都有着同样的一个怪毛病。那就是:上课不动嘴巴,不举手发言。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怎么说也没起效果,真的好希望陈教授能有什么绝招,把我儿子这怪病治好。万分感激!!

其实我儿子他在课余时间,口才是非常好的,讲的话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他懂事,讲道理。他喜欢学习课外的知识,但就是对他自己的书本不感兴趣,特别是英语,你教他,他老跟你找茬说这个那个的,汉字吧他说太难写了,相对来说,美术、数学他较为喜欢。他精神特别好,每天都睡得好晚,我们都困了,叫他睡觉,他还和你没完没了的讲个不停,他喜欢听故事,有时他还会把他听到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运动特别好,喜欢和他爸爸玩打架。我们也总是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发现他就是一个爱戴高帽子的人。不过他脾气也不小,一不如他意,他就喜欢把自己琐在房间里或者摔东西。

总之,我觉得我儿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学习。求求您,陈教授,给我指点指点吧。静盼佳音!

顺祝

安康如意

学生家长:郑丽清

答复

郑丽清家长:

你好!

首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我认真读了你的信,看到最后那句总结性的“我儿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学习”,不禁有些哑然失笑。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有的人像你一样,觉得孩子什么都好,只是存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甚至连那些小毛病看起来都是格外可爱,无形中纵容了孩子的偏差;有的人则认为孩子浑身上下一无是处,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对孩子百般挑剔,结果弄得亲子间相看两厌,势如水火不相容。其实,双方都有其可取之处,但又各有偏差——盲目欣赏不行,百般挑剔也不可。俗语说得好:“过犹不及。”我们必须把握好“度”。过去的很多教育观念,现在都不适用了。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因为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做法决定结果。一个大人对孩子在个性方面的差异,是尊重还是承认的态度,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你尊重孩子,那么你对孩子就会充满激励与期待。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向孩子发出尊重的信息,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庆幸的是,

你属于乐观的前者,应该更有可能改变心态,从而培养你的孩子成才成功。

纵观你提供的情况,我归纳为4个突出的方面。这些到底算是缺点,还是压根不成问题?抑或是严重与否?接下来,让我们尽量客观的来逐一讨论——

1. “不爱学习”。“他喜欢学习课外的知识,但就是对他自己的书本不感兴趣。特别是英语,你教他,他老跟你找茬说这个那个的;汉字吧,他说太难写了;相对来说,美术、数学他较为喜欢。”“他喜欢听故事,运动特别好。”

您似乎觉得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爱学习;然而“他喜欢学习课外的知识”。可见,他并非不爱学习,而是对死板灌输的书本知识不感兴趣。好多家长把幼儿园当作学前班,希望孩子受到系统的学校教育。其实,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除了维持生存的生理活动,游戏才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因为从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游戏促进幼儿的生理、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能给幼儿以健康与快乐。因此,我们不能把学习当作孩子的头等任务来强加于他,而要努力保障孩子游戏的权利。

当然,除了基本的玩乐,幼儿还需要一些以学科为基础的系统的教学活动(比如习字、算术、学习语言等),来丰富、扩展孩子的知识经验,为将来的学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这些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是乏味而欠缺吸引力;因此,

老师、家长需要把游戏活动的因素渗入非游戏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你儿子喜欢美术、运动、听故事,你就可以把沉闷的习字、语言练习融入生动活泼的游戏当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渠道,巧妙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图新鲜、争强好胜的心理,吸引他积极投入、乐在其中。

至于孩子对于各学习科目的偏爱或漠然,您不必太紧张。孩子尚小,接触到的学科知识极为有限,还谈不上形成稳定的兴趣,他并非通常家长所担心的偏科倾向。况且,我在讲座中提到:人有多种智能(但是,家长、学校往往只关注个别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智能,而忽视其他);已经开启的智能得到鼓励和发挥,可以带动未开启的智能的发展。关于多元智能理论,我已经在书中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论述了。

2. “上课不动嘴巴,不举手发言。”

你提到:有时他没完没了的讲个不停,还会把他听到的故事讲给你们听。显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任何问题。那他为什么偏偏“上课不动嘴巴,不举手发言”呢?这确实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首先得弄清楚他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不明白因而无话可说,还是懂了但不愿意开口?是羞于启齿,还是不屑于表现自己?找到病因,然后对症下药:若是不明白,当然得开小灶,耐心帮他弄懂为止;若是羞于启齿,就得着手培养他的自信与胆量——发掘他的种种长处,多多给予鼓励、赞赏,为他创设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环境;若是不屑于开口,就

得积极熏陶,营造勇于且乐于表现自己的氛围。

3. 喜欢听好话,“爱戴高帽子”。“他脾气不小,一不如他意,他就喜欢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或者摔东西。”

爱听好话,这是人之常情。你我不也如此?这恐怕是人性使然吧,算不上缺点。不过,要是太热衷于戴高帽子,一味只想听好话,那可就不行啦。现在的孩子,普遍敏感且脆弱,心理承受力差,人小脾气大;特别是有些天资不错的孩子,厌学情绪严重。究其根源,是社会大环境急剧变更导致家庭小单元内在经济、情感、生理、社会属性等各方面的变化。这是复杂、系统的大问题,在此我就不一一展开赘述了。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因素中,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关键。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多是家里的独苗苗,父辈、祖辈奉若珍宝、言听计从。孩子在家里被宠惯了、夸惯了、顺从惯了,自我极度膨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然而到了学校,老师、同学可不会捧着你、迁就你,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于是,批评、惩罚、冷落、争执、否定、不以为然……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负面信息来了。这样大的心理落差,孩子难以接受,自然无法适应学校生活;严重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逃避去学校。

家长一方面要赏识孩子,积极发掘孩子的优点,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树立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不能只是一味顺从他、夸奖他,不妨刻意创设一些挫折情境,考验他、鞭策他,从而磨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的宽阔心胸——敢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