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历史经验教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

辛亥革命,一场伟大的革命,一场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并确立新政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晚清政治史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无疑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不但推翻清朝的统治,而且结束了沿袭二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和亚洲历史上创建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崔志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15年5月15日)同时它也带给我们很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辛亥革命已经一百年了,其历史功绩和意义起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帝制,代之以中华民国;二是经济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三是思想文化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但是,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往往只存在于政治方面,即推翻帝制,而忽略了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功绩和意义,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加以认识。客观地看,辛亥革命所建立的中华民国,尽管由于袁世凯的擅权而名存实亡,但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引进的国会制、宪法等西方的新制度文明,引起了中国政治结构的分化,开创了中国宪政之治的先河,结束了中国“朝代国家”的形态,形成了政治文化的世俗化,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得以改变,带来了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大,这一切对于中国社会来讲,无疑是历史性的进步。同时,对于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的擅权和军阀统治局面的出现,似乎也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否定辛亥革命本身,毕竟辛亥革命发生时,我国正处在封建根基仍然深厚,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十分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上还很不成熟的历史时期,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一次完成,而必然要经过几个回合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裴永斌,《辛亥革命百年回首——辛亥革命发生及其意义的思考》,《山西党校报》,2011年9月15日,第C03版)所以,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的结束,甚至到今天还存在,所以革命尚未完成,同志还需努力。

众所周知,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是通过辛亥革命完成的。这不容质疑。但如果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完全归功于辛亥革命, 则有夸大之嫌, 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一)君主专制在近代的消亡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长达两千多年之久,前期其能适应社会发展, 并促进了社会进步,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后期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其腐朽性进一步突出地表现出来,外不能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内不能处理好复杂的国内局势, 而且其存在的条件也逐渐丧失,因而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消亡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基础不断遭到破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既是封建生产方式的深厚基础,又是专制政体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鸦片战争以后,这种曾经具有极强适应性的经济形态,在面对西方廉价商品的倾销时,特别是在布匹和一些日常用品上,根本无法与先进的生产力相抗衡,所以一些手工业不断遭到破坏, 同时农业也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而这些新因素的出现, 为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 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反过来,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冲击和动摇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逐渐缩小和离心。封建官僚体系,无疑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阶级统治基础。中央强大时,政府能够控制其庞大的官僚体系,而自从西方列强打破中国的锁国局面以来, 清政府积贫积弱,逐渐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各地督抚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改革,还是对外交涉,清政府都不能忽视他们的声音, 以至于后来地方督抚敢公然叫板中央。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清政府向八国宣战, 地方督抚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却大搞“东南互保”。在清

末新政期间,岑春煊、陈夔龙、锡良公然向中央政府提出要权。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后, 清政府命岑春煊前去处理, 岑称病不出, 直接抗命。关于此事, 时人是这样记述的:“已命端方, 复起岑春煊,又寄谕滇督李经羲援川,李以不能离滇辞;旋又寄谕陕抚钱能训援川,钱以栈道不便行军辞;又谕粤张鸣岐分兵援川,张以粤乱方棘辞。”由此可见, 清君主的权威已经不能正常施行了。另外, 由于敷衍立宪, 炮制“皇族内阁”,不仅引起地方督抚和士绅的不满, 而且也加速了立宪派的离心倾向, 清政府变得完全孤立了。所以,武昌起义之后,局面失控, 一发而不可收拾。

3.思想基础不断遭受冲击而动摇。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皇帝所宣扬的“君权神授”、“万世一系”思想不断遭到质疑。因为中国老是战败, 而且要割地赔款,威信扫地。君权受到外来挑战时的窘况,一次是咸丰帝逃往河北, 一次是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这不仅在一般士人心目中形成极大的冲击波, 就是皇族本身也会对皇权的至高无上感到尴尬。此外,面对外敌入侵, 国势日衰,国人不停地探索御侮强国之路,思想不断得到解放。由于救国愿望迫切,先进的知识分子也不断地转换思路,他们发现,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政体, 所以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先前的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纲常礼教然不断遭到冲击和受到质疑。特别是后来的立宪派和革命派的鼓噪与宣传, 一个主张君主立宪, 一个主张民主共和,更是大大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所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

(二)清朝统治者也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做出了“贡献”

清末新政期间,清廷派员出国学习,并提出仿行预备立宪, 尽管政治上的改革进展缓慢, 但也在进行,而且还是统治者自己推行,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人认为这是清统治者不得不为, 但清政府作为了却是客观事实。其实, 这时政体已经不完全是君主专制了。张海鹏先生主笔的《20 世纪的中国·政坛风云卷》就认为:新政的“某些措施已经触动了清朝统治的根本,如在政治上宣布预备立宪,在中央设资政院, 在各省设咨议局, 扩大了民意表达。”侯宜杰先生也指出:“单纯的封建专制制度已不存在,民主政治及有关法律有些在试行, 有些在准备和确立之中,整个政治制度正在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再说武昌起义后, 清统治者也没有固守王朝之道,而是同意让国。总之,武昌起义爆发前,君主专制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辛亥革命则是连名义上的君主制也给废除了。此外,先进的知识分子、立宪派、革命派,甚至袁世凯在这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君主专制制度推翻的功劳完全归结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再思考》,丁健、张华腾,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第38卷第1期)总而言之,辛亥革命革命的成功具有必然性,是在各种因素下的对当时清政的反抗的一个成品。

在当时,辛亥革命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颁布了《临时约法》,宣布人民的权利,成立参议院,后来又选举产生国会。並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上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略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控制的机会,使辛亥革命后的几年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南京临时政府还推动发展国民教育,提倡移风易俗,破除旧时代的许多旧规陋俗。如下级官员见上级官员不再行跪拜礼;男子以“先生”、“君”的称呼取代“老爷”等的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等;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王晓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北京论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2011年)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4

条)、《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11 条)以及后来颁布的《学校系统令》,对原有清政府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进行革新,同时确立新的教学宗旨,宣传新的教育理念,极大地推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