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摄影专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是构成电影的第一元素; 光分为:自然光与人工光; 光效分:戏剧性光效和自然光效; 戏剧性光效:黑白片时突出黑、白、灰关系,特点是主光除外,辅助光较多,真实性较差。 自然光效:强调光源,对光源与人物要非常细致的设计,主机位都是逆光或侧逆光。 1、光的强度: 胶片上完全透明—绝对亮;胶片上无曝光—黑暗;艺术指标是反差;局部光线的绝对强度和整 体画面的相对反差;绝对的亮度与相对反差的协调:理性分析画面的黑白关系。
视听语言 二、音响:
分为动效和环境声,是一种表现手段,增加真实感、刻画人物、渲染气氛;《现代启示录》旁 白多、对白少、场面多;声音总谱:音乐→对白→动效→环境声,表现力逐渐减弱;电影化逐 渐增强;《轱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三、音乐:
分为有声源(客观)、无声源(主观);有声源音乐往往和画面一起构成特定空间(典型环 境);无声源音乐本质是非现实的,与现实创作有矛盾;《邻居》无音乐;因为音乐的主观性, 体现出一种法西斯倾向;
视听语言
四、关于电影的一些说法
a)电影是最昂贵的艺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b)电影的艺术创作是群体劳动;个性的散失。 c)电影史技术的艺术。
视听语言 作品赏析:
《电风扇和花》
视觉元素应用/音乐特点 故事架构/美学价值分析
第三讲 视觉元素
电影:光、色、人、物、景;
视听语言
一、光:是摄影的艺术;
视听语言
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1、普多夫金:结构性剪辑(抒情、渲染) 把格里菲斯的分镜头理论系统化,并加入抒 情蒙太奇,更注重叙事和情节的渲染 / 《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2、爱森斯坦 《战舰波将金号》 纯粹技巧方式 提出蒙太奇概念
视听语言
六、未来电影语言倾向
1、视听语言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和技术密不可分 ①电影的诞生 光学镜头、感光材料、机械革命; ②分切的出现 停机再拍; ③声音的出现 同步声音的出现; ④色彩的出现和胶片的革新 2、电脑在电影中的应用 工具式 三维电脑——三维电脑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不能改变电影的本质——写实(物 质现实的复原)
视听语言
七、关于电影的视听语言
1、电影视听语言在形成期就有两种不同的追求 纪实性和表现性: ①纪实性——电影真实性——写实主义传统——法国电影为主要中心;形成视听语言——艺术 品内涵——艺术创作观念真实; ②表现性——电影假定性——技术主义传统——美国好莱坞电影; 发展至对电影本身的研究转向对导演的研究。 2、早期的电影史就是视听语言的发展史 电影语言在建立中——转入电影内涵及泛本文的研究; 早期电影化问题是指怎样区别电影和其它艺术形式——电影纯文本范畴,电影怎样再现生活; 第四代——叙事;第五代——造型;第六代——状态。
视听语言
三、从文化的角度去看视听语言
广义的文化概念: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狭义的文化概念: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等; 1、现代文化的范畴: 神←→人; 传统艺术以神为中心,现代艺术以人中心;电影永远是写人;古希腊、罗马:“原 欲的放纵”→中世纪基督教,神为主→文艺复兴(人本主义)伦伯朗和巴赫→外在技巧走入内 心,人性的发展;古典主义——建立秩序;现代主义——打破秩序;后现代主义——对建立和 打破的秩序无所谓;《低俗小说》用叙事的方式形成状态,平面而无深度。
曾经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 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要展示的情绪、情调如出一辙。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多半是一种烘托的效果。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 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视听语言
摄影专业
第一讲 视听语言的形成史
第二讲 视听语言
第三讲 视觉元素

第四讲 听觉元素

第五讲 镜头的构成之一
第六讲 镜头的构成之二
第七讲 光学镜头
第一讲 视听语言的形成史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蒙太奇(镜头、剪接) 电影:1、是造型和叙事 2、是空间和时间
视听语言
一、单镜头时期 1889 乔治.伊斯曼 50英尺 / 1895 卢米埃尔 技术主义——爱迪生 基本特征: 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 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 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事件; 4、全部是单镜头。 电影的最大特征:记实性(人为的参与降到最低——选择)
如陈凯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饰演的老师给小春上最后一刻的片断和影片最后的车站相遇片断。 其中在最后一课片断中,衣着整洁的老师坐在琴旁为小春伴奏,两个人沉浸在乐曲中。配合着音乐,观众看 到了两人即将分离的不舍、老师对小春的爱和小春在音乐道路上的潜力和希望。在影片最后车站相遇的片断 中,小春因为领悟到父爱的珍贵在火车站大厅里激动的拉响了小提琴。带有感恩色彩的琴声配合小春带着泪 水的脸以及中人激动的表情共同把影片推向高潮。
视听语言
B.作为商业娱乐的电影: ① 表现影像奇观;②抓住社会焦点问题;(《克莱默夫妇》、《致命的诱惑》、《费城》) ③ 技巧只是附庸的影片(歌舞片、绍拉的《探戈》)。 C.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①粉饰太平的电影; ②歌功颂德的电影;(《大决战》、《焦裕禄》、《孔蘩森》、《民警故事》) ③表达政治举措和政治观念的电影;(政教合一的国家) ④种族和宗教电影。 总结:后两种电影主旨都不是电影本身,是作为传媒的电影、不讨论电影的本体;最大特征: 采取最为简单、保守和无障碍的沟通方式,采用最为使用的电影语言,采取相对独立能够沟通 的规范化的语言,反对创新。大众传媒的三大功能:政治、经济、娱乐。
视听语言
五、物:
细节,表现人物个性最有力的工具: 1、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套马竿》 2、贯穿全剧,起剧作作用的细节; 3、渲染情绪的细节,起叙事作用; 4、传达哲学理念的细节;
视听语言 作品赏析:
《一部佳作的诞生》
创意与灵感/音乐特点 故事架构/电影幽默价值分析
第四讲 听觉元素
声音
音乐 音响
视听语言
三、电影的结构方式出现
1904 鲍特 《火车大劫案》 分场景 十四场戏 出现了分镜头、特写 特征: 1、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 2、平行蒙太奇; 3、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
视听语言
四、完整的视觉语言的形成
格里菲斯 出现系统的镜头 《一个国家的诞生》制作10万美元、12本、1200多镜头 (中 国现今故事片 9本 600-800镜头) 特征: 1、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把戏剧化的矛盾因素融入到平行中) / “最后一分钟营 救”——最电影化的一种手段 / 《党同伐异》; 2、景别作为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广泛而交叉使用); 3、社会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 《一个国家的诞生》 种族歧视 电影的本体(文本)与 泛文本 / 泛文本——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哲学、政治、经济等; 4、哲学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 《党同伐异》 / 传达理念的方式比较机械和理性、对 概念的抽象理解、情感的介入
视听语言
三、人:
作为电影的拍摄对象,是视觉形象的主体: ①人容貌的个性特征;②人在电影中的行为姿态; 人—形象、表情、装饰、动作、语言形象: ①非人演的人化的电影;雅克•阿诺《熊》 (日)《狐狸的故事》 ②人演的非人化的电影;实 验电影;
视听语言
四、景:
1、人工景:摄影棚和场地外景,纪实与非纪实的美学特征; A.纪实:北影一条街,刻意追求每一效果、细节; B.非纪实:《水手奎莱尔》、《暗恋、桃花源》; 特点:随意布置、任意拍摄、可移动、真实 性下降; 2、自然景:自然界山川河流及人类界一切;摄影机的改变与观念的改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艺术的真实性; 问题:是根据景写戏,还是根据戏写景; 3、根据操作需要的划分:内景和外景; 操作时强调光的色温、光质、强度; 4、几种场景:①传达电影戏剧化故事发生环境的景——典型环境;②为动作设计的场景: 《Home Alone 3》;③传达理念意味的景(哲学化):《巫山云雨》(章明)、《兰陵王》、 《红河谷》、《黄土地》(高天厚土);人为参与,新的东西地多少;
视听语言
2、光的方向: 光位: 正、逆、侧逆、侧、底、顶、漫射光; 主光、辅光、修饰光(包括轮廓光、眼神光) 3、光的性质: ①直射光和散射光;(唯美) ②高色温光和低色温光;(冷暖调的运用,比例协调)多逆光的场面(素描感);现代电影— 生活的毛边;
视听语言
二、色:是美术的艺术
在常规情况下,色彩应是被摄物带来的,而不是摄影师布光带来的; 冷暖问题; 色彩是电影创作者最直接的风格定位手段; 色彩是比较常用的直接创造手段; 冷色调、暖色调的电影;《Fargo》、《Harry & Jackie》、《Piano》 纯色与复合色的电影;(后现代)《三步杀人曲》
视听语言
二、以大众传播的角度看视听语言
1、电影所涉及的范围超出了艺术的范围,或者说电影不只是艺术; 现代电影的三种形态: A.作为艺术的电影: ①真诚讲述人类普遍情感的电影;(《美好的愿望》神与人的斗争,93年戛纳大奖) ②开拓电影的技巧形式;(《阿甘正传》、戈达尔电影—跳切、阿仑•雷乃电影—闪回,与蒙太 奇的客观所不相容) ③表达哲学观念;(《野草莓》、《第七封印》、《8 1/2》、《暴雨将至》、《巫山云雨》章 明)④现代的电影新概念——完美作品(《美丽人生》)。
视听语言
四、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 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 2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音乐电视、音乐题材的影片)。 3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 影视艺术作品剪辑中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大致也分三种: 1声画同步。 2声画对位。 3声画分立。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作品赏析:
《红领巾》
人物塑造/光影特点 故事架构/社会批判意义
第二讲 视听语言
蒙太奇概念的扩大
大蒙太奇——电影拍摄的技术、技巧的总称,是电影手段 电影语言的总称;
小蒙太奇——苏联蒙太奇学派(廿年代电影)或单纯指剪 辑,是像苏联电影的东西。
视听语言
一、视听语言的概念
完整概念—— 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 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 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 3、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 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
一、人声:
对白— 表演;法、美的区别:法— 表现状态,一只话筒;美— 对白知识至上,为了叙事,降 低动效(无线); 声音是一种表现手段,而不仅是一种叙事功能; 1、剧作中,对白的写作法:写废话,但承担着一种与主题有关、制造状态、渲染气氛的功能。 增加场、戏的真实感。 2、台词中的方言; 3、叙事电影中的人声和状态电影中的人声;《费城》、侯孝贤《再见南国》,追求真实感,再 现未格式化的生活,寻找生活的毛边; 4、默片与对白电影:画面的表现力,用画面讲故事;
视听语言 二、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性分镜头的时期
梅里爱 1896 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 / 镜头分切(技术上的失误) / 电影特技 基本特征: 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倒放、叠化);建立在真 实基础上的假定性; 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 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场、分镜头; 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 依靠外来的艺术形式创造审美——“表现 美学”——二十年代高潮 《卡里加里博士》、《水手奎赖尔》; 5、有系统地把绝大部分舞台的东西搬到银幕上来 (剧本、演员、化妆、布景、分场、分幕、 字幕); 6、开始商业操作; 7、电影的另一大特征出现:假定性和故事性(不是事件)
视听语言
2、从视觉文化去看视听语言: 视觉文化是指人的现象能力和视觉创造能力而产生的文化; 发展:绘画(写实)→摄影术→电影→声音、生活→电脑。 3、俗文化: A.雅文化:关心世界的本质、本原,思考的是宇宙的终极问题;真正的雅艺术:常常是绝对 的,视听语言的手段是固执的(长镜头、跳切)。 B.俗文化:关心生存,商业的运作永远是适度的、理性的、简单的;电影在很大的一部分是 属于俗文化的;《蓝风筝》中景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