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目录审批稿
GB15084—XXXX 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

强制性国家标准GB15084-XXXX《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项目组2021年3月目次一、工作简况 (1)二、编制原则、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及理由 (5)三、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19)四、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比对分析 (19)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处理意见及其依据 (20)六、对强制性国家标准自发布日期至实施日期之间的过渡期的建议及理由 (20)七、与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有关的政策措施 (20)八、是否需要对外通报的建议及理由 (21)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21)十、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21)十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所涉及的产品、过程或者服务目录 (21)十二、其他应当予以说明的事项 (21)《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报批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也在向着电子化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汽车流媒体后视镜也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随着UN-R46在2016年6月正式更新后,允许使用摄像机监视器来替代传统后视镜,为了促进该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启动了该标准的研究与修订工作。
GB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标准当时参考ECE R46/Rve.1/Add.45/rev3/2009《关于间接视野装置及安装间接视野装置车辆认证的统一规定》标准进行修订的。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ECE R46已经更新到ECE R46/Rve.1/Add.45/rev6/2016版本,其技术同2009年版本发生了很大的提升,在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方面得到全面的完善,尤其将摄像头-监视器系统的相关规定纳入到标准中,在日本及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应用此项技术。
同时该标准实施5年来,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试验方法不完善、引用标准版本更新、不能适应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
文稿审核校对标准与工作细则

文稿审核校对标准与工作细则第一章审核校对概述 (3)1.1 审核校对的定义与重要性 (4)1.1.1 定义 (4)1.1.2 重要性 (4)1.2 审核校对的工作原则 (4)1.2.1 客观公正原则 (4)1.2.2 严谨细致原则 (4)1.2.3 及时高效原则 (4)1.2.4 沟通协调原则 (4)1.2.5 持续学习原则 (4)第二章文稿接收与登记 (5)2.1 文稿接收流程 (5)2.1.1 接收范围 (5)2.1.2 接收渠道 (5)2.1.3 接收程序 (5)2.2 文稿登记要求 (5)2.2.1 登记内容 (5)2.2.2 登记方式 (5)2.2.3 登记要求 (5)2.3 文稿分类与存档 (6)2.3.1 文稿分类 (6)2.3.2 文稿存档 (6)第三章语言规范与文字准确性 (6)3.1 语言规范标准 (6)3.1.1 语言风格 (6)3.1.2 语言表达 (6)3.1.3 语言美感 (6)3.2 词汇使用规范 (6)3.2.1 词汇选择 (6)3.2.2 近义词选用 (6)3.2.3 专有名词使用 (6)3.3 语法与标点符号 (7)3.3.1 语法规范 (7)3.3.2 标点符号使用 (7)3.3.3 特殊句式处理 (7)第四章格式规范与版面设计 (7)4.1 版面设计要求 (7)4.1.1 版面布局 (7)4.1.2 分栏设计 (7)4.1.3 页边距与行间距 (7)4.1.4 版心设置 (7)4.2.1 字体选择 (7)4.2.2 字号设置 (8)4.2.3 字间距 (8)4.3 图表与插图规范 (8)4.3.1 图表规范 (8)4.3.2 插图规范 (8)4.3.3 图表与插图的编号 (8)第五章引用与参考文献 (8)5.1 引用规范 (8)5.2 参考文献格式 (9)5.3 引用与参考文献的核对 (9)第六章逻辑性与内容连贯性 (9)6.1 逻辑性检查 (9)6.1.1 概述 (9)6.1.2 检查方法 (10)6.2 内容连贯性评估 (10)6.2.1 概述 (10)6.2.2 评估方法 (10)6.3 结构调整建议 (10)6.3.1 概述 (10)6.3.2 实施步骤 (10)第七章内容审核与审查 (11)7.1 政治性审核 (11)7.1.1 审核目的 (11)7.1.2 审核标准 (11)7.1.3 审核流程 (11)7.2 法律法规审查 (11)7.2.1 审核目的 (11)7.2.2 审核标准 (11)7.2.3 审核流程 (11)7.3 道德与伦理审查 (12)7.3.1 审核目的 (12)7.3.2 审核标准 (12)7.3.3 审核流程 (12)第八章审核校对流程与责任 (12)8.1 审核校对流程 (12)8.1.1 提交稿件 (12)8.1.2 初审 (12)8.1.3 分配校对任务 (12)8.1.4 一校 (12)8.1.5 二校 (13)8.1.6 三校 (13)8.1.7 复审 (13)8.1.9 签发 (13)8.2 审核校对责任分配 (13)8.2.1 作者 (13)8.2.2 审核校对部门 (13)8.2.3 校对人员 (13)8.2.4 复审人员 (13)8.2.5 终审人员 (13)8.3 审核校对时间管理 (14)8.3.1 提交稿件 (14)8.3.2 初审 (14)8.3.3 校对 (14)8.3.4 复审 (14)8.3.5 终审 (14)8.3.6 签发 (14)第九章审核校对结果处理 (14)9.1 审核校对结果反馈 (14)9.1.1 反馈形式 (14)9.1.2 反馈内容 (14)9.2 修订意见与建议 (15)9.2.1 修订原则 (15)9.2.2 修订内容 (15)9.3 审核校对结果存档 (15)9.3.1 存档形式 (15)9.3.2 存档内容 (15)9.3.3 存档要求 (15)第十章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16)10.1 质量控制标准 (16)10.1.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的目的与意义 (16)10.1.2 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 (16)10.1.3 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6)10.2 质量评估与监测 (16)10.2.1 质量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16)10.2.2 质量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16)10.2.3 质量评估的结果与应用 (17)10.3 持续改进措施与培训 (17)10.3.1 持续改进的目的与意义 (17)10.3.2 持续改进的措施 (17)10.3.3 培训与提高 (17)第一章审核校对概述1.1 审核校对的定义与重要性1.1.1 定义审核校对是指在出版、印刷、网络媒体等文本内容发布前,对文本进行仔细审查、核对、修改,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规范性和质量的过程。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服务质量评价通则》国家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01所、中质协等单位负责起草,任务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编号:20141415-T-469)。
二、名称变更本标准批准立项名称原为“服务企业质量分级通则”,在后期组织的多次专家研讨会中,多位专家提出了该标准应重点解决服务质量评价的问题,而“服务质量分级通则”在不同领域差异较大,难以统一进行分级,故建议本标准更名为“服务质量评价通则”,标准起草组采纳了专家的意见。
三、编制背景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大批新兴的服务行业,而且它们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管理落后。
因此,改进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管理、提高服务业竞争力将成为我国服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些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又是重中之重。
虽然有关制造业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日臻成熟,然而由于服务质量的特殊性质,其相对应的理论方法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对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更是不能满足实践中的要求。
在我国,近年来虽然人们对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但是由于相对落后的服务业发展现状,人们对于如何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及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管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实践中也没有或者很少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因此对于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就有一定的必要性了。
服务质量是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特性是用以区分不同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如旅游有陶冶人的性情给人愉悦的特性,旅馆有给人提供休息、睡觉的特性。
特征则是用以区分同类服务中不同规格、档次、品味的概念。
服务质量最表层的内涵应包括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一般要求。
标准的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

标准的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MH/T 0001-1997代替 MH/T 0001-9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以下简称“民航”)标准制定、修订及复审的程序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制定、修订及复审民航行业标准。
由民航起草的国家标准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MH/T 0002-1997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MH/T 0004-95 民用航空标准体系表3 一般规定3.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是民航总局标准化管理部门;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是民航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
3.2 编制标准计划应以民航行业建设发展规划和MH/T 0004为依据。
制定标准项目计划时,民航总局标准化管理部门应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
3.3 各级标准的编写应符合MH/T 0002的规定。
3.4 标准起草单位应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编写质量负责。
3.5 民航总局标准化管理部门按照立项通知要求对标准起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 标准制定、修订及复审的程序标准制定、修订及复审的程序如图1所示。
5 标准项目计划的制定5.1 民航总局标准化管理部门于每年七月底前提出编制下年度制定、修订标准项目计划的原则和要求。
5.2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制定、修订标准项目申请,填写“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标准项目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表A1)一式三份,并提供标准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一份。
提出国家标准项目申请,还应填写《国家标准制定、修订项目任务书》(见附录A表A2)一式八份。
经民航总局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民航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汇总。
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制定该标准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国内外有关标准、科技成就情况的介绍,是否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及采用的程度;――项目预期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主要起草单位完成该项目的技术能力和条件;――完成该标准项目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尘埃落定:GB 1103棉花国家标准修订稿通过审定

尘埃落定:GB 1103棉花国家标准修订稿通过审定倪玉婷;刘莉【摘要】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制定适应仪器化检验的棉花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研制适用于仪器化检验的棉花颜色分级图及其应用软件,但品级检验依然是感官检验。
此次标准修订的重点就是废除传统的感官品级检验,推出符合质检体制改革仪器化检验要求的颜色级检验,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
【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棉花质量检验;国家标准;修订;体制改革方案;仪器化检验;尘埃;审定;感官检验【作者】倪玉婷;刘莉【作者单位】《中国纤检》编辑部;《中国纤检》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7.22012年4月9日—10日,由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的GB 1103棉花国家标准及相关标准审定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国家标准委农业食品标准部、国家标准审查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到会并讲话。
以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为主任委员的标准评审专家组对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修订的《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棉花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进行审议。
同时,《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原棉回潮率试验方法电测器法》等3个标准也在该会议上通过审定。
中国纤维检验局总工程师徐水波在讲话中指出,棉花标准的修订与我国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密切相关,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2005年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到现在已是第七个年头,改革的成效显著。
根据“方案”的要求,对棉花质量的评定全面实现棉花仪器化检验是改革的重点和核心,而目前颜色级还未实现仪器化检验。
此次标准修订的重头戏就是废除传统的感官品级检验,推出符合质检体制改革仪器化检验要求的颜色级检验,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
国家标准《工业建筑抗震设计标准》送审稿通过审查

国家标准《工业建筑抗震设计标准》送审稿通过审查
无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标准化》
【年(卷),期】2022()6
【摘要】4月26日,由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工业建筑抗震设计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标准规范处处长范苏榕、中国冶金建设协会主任吴玉霞、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冰等领导出席会议,审查专家及《标准》编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主任吴玉霞主持。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送审稿审查会议召开
2.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召开送审稿审查会议
3.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局部修订(送审稿)通过审查
4.2项国家标准(送审稿)和1项行业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召开
5.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送审稿通过专家审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标准管理规定办法

国家标准管理规定办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家标准管理规定办法第1篇国家标准管理规定办法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国家标准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技术要求墙体材料(送审稿)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产品中墙体材料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墙体用砖、砌块、墙板及装配式墙板的绿色产品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9978.1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3475 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8968 墙体材料术语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19889.3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3部分 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 29620 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526 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T 32989 墙体材料中废渣掺加量分析方法GB/T 33761 绿色产品评价通则3 术语和定义GB/T 18968和GB/T 33761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建材 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2 绿色墙体材料 产品制造、产品应用过程中,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期内与生态环境和谐,料。
3.3 墙体材料单位产品综合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所消耗的各种能源(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能源消耗量,消耗量),3.4 固体废弃物 solid waste工废渣、矿废渣,矸石、粉末、粉尘和污泥;电炉渣、铁合金炉渣、但不包括高炉水渣;化工废渣,矿煅烧渣、硫酸渣、硫石膏、含氰废渣、电石渣、磷肥渣、渣、铬渣、盐泥、总溶剂渣、黄磷渣、石膏、氟石膏、钛石膏和废石膏模;粉煤灰、燃煤炉渣、江河(湖、海、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送审稿)5 评价方法5.1 生产企业应按基本要求的规定提供有效期内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粉尘、污水和噪声)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应用技术文件(如企业标准、企业技术规程、施工应用指南、使用说明书等)等相关资料。
国家标准局专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国标发[1984]147号
![国家标准局专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国标发[1984]147号](https://img.taocdn.com/s3/m/e10366c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7.png)
国家标准局专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正文:---------------------------------------------------------------------------------------------------------------------------------------------------- 国家标准局专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1984年3月31日)(国标发[1984]14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的规定,部标准应当向专业标准过渡,以利于标准的统一和协调。
为了加强专业标准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专业标准的范围和制订要求第一条专业标准主要是指不宜订为国家标准而又必须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全国统一的标准。
对于某些一时难以确定订为专业标准,还是订为国家标准的标准,可先订为专业标准。
第二条制订专业标准的原则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专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有关专业标准间要相互协调,保持统一。
同一标准化对象同一内容,除出口需要外,只订一个标准,不得重复。
第二章专业标准的制订和审批第三条专业标准的计划编制、制订和复审工作程序和要求,应参照国家标准局发布的《关于国家标准的计划编制、制订和复审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专业标准计划,由各专业标准的主管部门参照编制国家标准计划的原则和要求,组织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
计划项目经主管部门汇总、协调后,提出本部门主管的专业标准计划项目草案。
其中,属于跨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专业标准项目,主管部门应同有关生产部门协商统一;需要其他部门协作的项目,应在计划中列入协作部门承担的具体工作项目和承担单位。
对于一些尚未明确主管部门的专业标准项目,可由需要部门提出建议送国家标准局,经国家标准局协调,确定该项目的主管部门后,列入主管部门的专业标准计划。
第五条经主管部门审定的专业标准计划,由主管部门批准下达。
国家标准报批资料国家标准《应用软件安全编码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

国家标准《应用软件安全编码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奇虎测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舒敏、王博、吴倩、黄元飞、张家旺、林星辰、陈禹、王鹏翩、李燕伟、高强、杨鹏、陈亮、范乐君、张淼、徐国爱、郭燕慧、李祺、杨昕雨、王晨宇、黄永刚、韩建、章磊。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标准的编制原则为科学性、实用性、普适性。
本标准对应用软件安全编程进行规范和指导,帮助应用软件开发者在编程时提升软件安全性,避免在软件发布后由安全问题造成的重大损失。
本标准的制定广泛吸收了相关编码标准或技术报告中的内容,同时深入考虑实际编程中的安全问题,已在通信、金融等重点行业的软件开发部门展开试用,结果表明该标准能够为软件安全编程提供有效指导,明显提升软件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目前已在通信、金融等重点行业的软件开发部门展开试用,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提升软件安全性。
四、知识产权情况说明无五、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本标准旨在为应用软件开发者提供安全编程指导,可帮助开发者快速建立安全意识,减少代码中的安全隐患,提升软件安全性。
目前已在通信、金融等重点行业的软件开发部门展开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标准还可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单位对应用软件开发商进行安全编程规范,如作为合同附件、招投标要求等。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未直接采用国际标准。
目前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是CERT( Computer Emergency Readiness Team)正在维护的针对C、C++、Java、Perl四种编程语言的安全编程指南,旨在为开发者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其开发出健壮、安全的软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目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国家标准目录 GB/T 核科学技术术语 核物理与核化学 GB/T 核科学技术术语 裂变反应堆 GB/T 核科学技术术语 核燃料与核燃料循环 GB/T 核科学技术术语 放射性核素 GB/T 核科学技术术语 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GB/T 核科学技术术语 核仪器仪表 GB/T 核科学技术术语 核材料管制 GB/T 核科学技术术语 第8部分:放射性废物管理 GB/T 14499-93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GB/T 14839-93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 GB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GB/T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1部分_通用要求 GB/T 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 第2部分_放射性防护要求 GB/T 1995 NIM标准仪器系统 GB/T 5964-1986核仪器用高压同轴连接器 GB 8996-1988核电子仪器用样品盘尺寸 GB/T 10257-2001核仪器和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SJ-T 255-10714检查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工作特性的标准方法 SJ-Z 221-9012闪烁计数用光电倍增管的标准测试方法 GB/T 13182-1991碘化钠(铊)闪烁探测器 GB/T 13376-1992塑料闪烁体 GB/T 204077-1983闪烁体尺寸 GB/T 787-1974 电子管管基尺寸 GB/T 13181-2002闪烁体性能测量方法 GB/T 10261-1988核仪器用高低压直流稳压电源测试方法 GB/T 8993-1998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GB/T 11684-2003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GB/T 9588-1988G-M计数管测试方法 DZ-T 0085-93数字伽马辐射仪通用技术条件 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 GB/T 204835-1984辐射防护用携带式X、伽马辐射剂量率仪和检测仪 GB/T 13161-2003直读式个人X和伽马辐射剂量当量和剂量当量率监测仪 JIG 393- 2003辐射防护用X、伽马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监测仪 JJG 1009-2006直读式X、伽马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监测仪 JJG 775-92伽马射线辐射加工工作剂量计 GB 14323-1993 X、γ辐射个人报警仪 GB 2014054-1993辐射防护用固定式X、伽马辐射剂量率仪,报警装置和检测仪 GB/T 20726-2006半导体探测器X射线能谱仪通则 GB 11685-89半导体X射线能谱仪的测试方法 GB/T 4883-1997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主要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DZ-T 0131-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8341-200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DZ-T 0199-2002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GB/T 14583-93环境地表伽马辐射剂量测定规范 DZ-T 0205-1999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技术规范(行业标准) EJT 363-1998地面伽玛能谱测量规范(行业标准) SY-T 5252-2002岩样的自然伽马能谱分析方法 SY-T 5253-91岩石的自然伽马能谱分析方法 高纯锗探测器法 SY-T 6189-1996岩石矿物能谱定量分析方法 SY-T 6603-2004地面岩心能谱测定仪 WS-T 148-1999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伽马能谱分析方法 EJT 1032-2005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规范 GB 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763-2000建筑材料产品及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 GB 11743-1989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伽马能谱分析方法 GB/T 16140-1995水中放射性核素的伽马能谱分析方法 GB/T 16141-1995放射性核素的α能谱分析方法 GB/T 16145-1995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伽马能谱分析方法 GB 生物样品灰中铀的测定 固体荧光法 GB/T 11685-2003半导体X射线探测器系统和半导体X射线能谱仪的测量方法 GB/T 11713-1989用半导体伽马能谱仪分析低比活度伽马放射性样品的标准方法 GB/T 2017723-1999黄金制品镀层成分的X射线能谱测量方法 GB 9175─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磁辐射防护标准 GB/T 15950-1995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 环境辐射监测的一般要求 GB 11215-1989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8279-1987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GB 16355-1996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T 用于校准剂量仪和剂量率及确定其能量响应的X和伽玛参考辐射 第一部分 GB 海洋监测规范 第一部分:总则 GB 海洋监测规范 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海洋监测规范 第三部分:样品采集、储存与运输 GB 海洋监测规范 第四部分:海水分析 GB 海洋监测规范 第五部分: 沉积物分析 GB 海洋监测规范 第六部分:生物体分析 GB 海洋监测规范 第七部分: 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796-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蜂蜜 DB/T 677-2008蜂蜜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GB/T 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 474-2008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75-1996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T 18666-2002商品煤直流抽查和验收方法 GB 8178-87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T 17608-1998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 GB/T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SN-T 1072-2002出口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仪器法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4277-93音频组合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HJ-T 173-2005环境标准样品研复制技术规范 SJ-Z 光谱分析标准样品的制备通则 SJ-Z 标准样品或样品均匀度检验方法 GB/T 9340-2001荧光样品色的相对测量方法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1)在技术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2)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4)标准样品证书内容的规定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5)化学成分标准样品技术通则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6)标准样品包装通则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7)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8)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 GB/T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9)分析化学中的校准和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 GB/T 2460-1996硫铁矿和硫精矿采样与样品制备方法 GB/T 1868-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采样与样品制备方法 HG 2252-1991天青石矿样品的采取和制备方法 HG-T 雄黄矿 雌黄矿样品的采取和制备方法 HG-T 硼镁矿石采样与制备方法 GB/T 204882-2001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性检验 GB/T 4889-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 GB/T 21118-2007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 GB/T 2423-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GB/T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符号要素、限定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 GB/T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3部分:导体和连接件 GB/T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4部分:基本无源元件 GB/T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5部分:半导体管和电子管 GB/T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6部分:电能的发生与转换 GB/T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7部分:开关、控制和保护器件 GB/T 绕组 变压器 GB/T 一般规定 触点 GB/T 指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积算仪表通用符号 GB/T 交换系统及其设备 GB 6379-1986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 GB/T 6379-86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实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GJB 军用设备环境实验方法高温试验标准
GB/T 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 第4部分:接口集成电路 第二篇:线性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空白详细规范 GB/T 6571-1995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 第三部分:信号和调整二极管 GB/T 6590-1998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 第六部分:闸流晶体管 GB/T 半导体器件散热器 通用技术条件 GB/T 半导体器件散热器 型材散热器 GB/T 半导体器件散热器 叉指型散热器 GB/T 7576-1998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 第七部分:双极性晶体管 GB/T 9424-1998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 第二部分:数字集成电路 QDKBA-Y004-1999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SJ-T 11249-2001计数管空白详细规范 SJ-T 198-2001计数管总规范 GB/T 14277-93 音频组合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YS T 41-2005铍片 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EJ 269-1984 X、γ 射线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定 EJ 1153-2004 X、γ外照射个人监测规定 GB 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