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脂质体
五 脂质体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采用扫描电镜、激光散射法或激光扫描法测定。根据给 药途径不同要求其粒径不同。如注射给药脂质体的粒径 应小于200nm,且分布均匀,呈正态性,跨距宜小。 2、包封率和载药量 包封率:包封率=(脂质体中包封的药物/脂质体中药物 总量)×100% 一般采用葡聚糖凝胶、超速离心法、透析法等分离方法 将溶液中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分离,分别测定,计算包封 率。通常要求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达80%以上。 载 药量:载药量=[脂质体中药物量/(脂质体中药物+载 体总量)]×100% 载药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应用剂量,故载药 量愈大,愈易满足临床需要。载药量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通常亲脂性药物或亲水性药物较易制成脂质体。
图1 普通脂质体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 am of conventional liposomes
尚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普通脂质体制剂有治疗白细胞降低症患者真菌感 染的制霉菌素脂质体Nyotran[1];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环丙沙星脂质体气 雾剂ARD23100[2]; 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阿米卡星脂质体MiKasome[3]; 治疗结肠癌的奥沙利铂类似物脂质体Aroplatin[4]; 治疗复发及难治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Marqibo[5]等。
2 多囊脂质体
多囊脂质体[6]也由一般磷脂制成, 但有别于单层和多层脂质体, 它由许 多非同心腔室构成, 具有更大的粒径( 5~ 50 Lm) 和包封容积, 是药物 贮库型脂质体递药系统(图2) , 适合包封水溶性药物于鞘内、皮下、眼 内、肌肉等部位注射给药, 起缓释作用。
二 脂质体分类
1.脂质体按照所包含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不同, 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小单室脂质体(SUV):粒径小于200nm,医学应用 较多为小单室脂质体; 大单室脂质体(LUV):为单层大泡囊,粒径在 200~l000nm。 多层双分子层的泡囊称为多室脂质体 (MIV):粒 径在1~5um之间。 2.按照结构分: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多囊 脂质体 3.按照电荷分:中性脂质体,负电荷脂质体,正 电荷脂质体 4.按照性能分:一般脂质体,特殊功效脂质体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引言脂质体药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输送系统,在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脂质体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脂质体药物的定义和分类脂质体药物是指由脂质组分构成的药物输送系统。
根据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将脂质体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 磷脂质体 2. 固体脂质体 3. 乳液型脂质体 4. 脂质体凝胶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是确保脂质体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脂质体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于脂质体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制定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脂质体药物的成分分析:包括脂质体的组分分析和药物的质量分析。
2. 脂质体药物的结构表征:包括脂质体的形态观察和结构分析。
3. 脂质体药物的稳定性研究:包括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研究。
4. 脂质体药物的药效评价:包括脂质体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评价。
脂质体药物的成分分析脂质体药物的成分分析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成分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质谱法(MS) -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脂质体药物的结构表征脂质体药物的结构表征有助于了解脂质体的形态和组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结构表征: 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 红外光谱法(IR) 4. X射线衍射法(XRD)脂质体药物的稳定性研究脂质体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稳定性研究: 1. 物理稳定性研究: - 粒径分布测定 - 粒径稳定性测定 - 粒子形态观察2. 化学稳定性研究: - 脂质体的氧化稳定性测定 - 脂质体的酶降解稳定性测定- 脂质体的光稳定性测定脂质体药物的药效评价脂质体药物的药效评价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药效评价:1. 药动学评价: -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研究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测定 2. 药效学评价: -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药效评价结论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确保脂质体药物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脂质体药物系指将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API)包载于脂质体的脂质双分子层内或(和)水相内而形成载药脂质体的一类药物制剂。
脂质体药物的组成、结构、尺寸、表面性质、药物包封率、存在形式等可能显著影响其稳定性、药物释放以及脂质体-生物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因此,需对脂质体药物的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
与普通药物制剂相比,脂质体药物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1)脂质体药物涉及的脂质以及其他功能性辅料的来源与质量控制;2)结合脂质体的生产工艺、药物包封方法等,对中间产品进行质量控制;3)成品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建立;4)对脂质体药物的贮存、运输、临床配制和使用过程分别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
脂质体药物脂质以及其他功能性辅料质量控制一、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建立恰当的过程控制,并考虑利用已有知识和/或风险评估技术来识别潜在影响终产品的质量的工艺参数。
某些可影响脂质体性能的生产工艺参数如剪切力、压力、温度、批量大小相关的保持时间、冻干参数等。
脂质体药品物理和化学的复杂性为灭菌工艺提出了独特的挑战。
例如,脂质成分可能与过滤器筛网发生相互作用,堵塞膜孔。
因此,特定产品的纯化和灭菌方法应通过相关的验证研究以证明微生物除菌滤膜正常工作时的能力。
不同生产方法脂质体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常见的一些过程控制(IPC)如下。
1.被动载药脂质体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建立对脂质体药物进行详细的质量研究及理化性质表征,一方面可以评估处方组成和生产工艺对脂质体质量的影响,优化和确定工艺参数;另一方面,可以确定影响脂质体药物体内外行为的关键质量属性,为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合理依据,保证预期的药品质量。
脂质体药物一般的质量研究内容如下。
1、化学性质2、3、物理性质4、包封情况4. 体外药物释放和药物泄漏研究脂质体在不同条件下(如,pH、温度、血浆等)的体外药物释放/泄漏。
体外释放方法应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
脂质体药物的结构或功能性成分的质量控制
脂质体药物的结构或功能性成分的质量掌控脂质体药物一般由活性成分、结构或功能性成分(包含脂质、非脂质)和其它辅料构成。
脂质中的磷脂用于形成脂质双分子层,胆固醇能够嵌入到磷脂膜中,调整膜的流动性,修饰磷脂(如聚乙二醇化磷脂)可以改善脂质体的理化性质或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
另外,一些非脂质成分也可参加脂质体结构形成、稳定脂质体或给予脂质体新功能,同样应对其质量进行研究与掌控。
对于新辅料或超出常规用法用量的非活性成分,需供应充分完整的研究资料以支持其使用。
1、脂质体结构或功能性成分的表征对于合成或半合成的磷脂(如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氢化大豆卵磷脂等),应基于标准光谱、核磁共振、质谱或基于对照品的色谱等证明其结构,并明确脂质的构成(如各磷脂成分和脂肪酸的百分比、酰基侧链的具体位置、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对于自然来源的磷脂混合物(如蛋黄卵磷脂或大豆卵磷脂),应供应重要磷脂成分的百分比范围,并对脂肪酸进行掌控。
对于修饰磷脂,如聚乙二醇化磷脂,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及分布、聚乙二醇和磷脂的连接臂、聚乙二醇的端基修饰等,可能显著影响脂质体药物的制备、体内外稳定性、脂质体的粒径和药物的释放等属性,应准确表征其结构。
2、脂质体结构或功能性成分的来源和生产应依据脂质体结构或功能性成分的类型、特征或来源供应相应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掌控研究。
对于合成或半合成磷脂等结构或功能性成分,应确定起始原材料、合成工艺和纯化步骤,并对关键步骤、关键工艺参数以及中心产品进行适当掌控。
应供应起始原材料、其它原材料子、溶剂或试剂的质量标准。
对于自然来源的磷脂混合物和用于制备半合成磷脂的自然来源的起始原材料,应明确生物源(如鸡蛋)及其国家或地区、供应商等,并供应提取和纯化步骤的描述。
应供应动物蛋白、病毒去除和/或灭活的研究及验证资料,并合理掌控热原/细菌内毒素。
3、脂质体结构或功能性成分的质量标准磷脂或其它结构或功能性成分可能在非脂质体剂型中或类型显著不同的脂质体中使用,并具有药典标准或其它质量标准。
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讲义术(第5节脂质体)-2024鲜版
2024/3/28
改进制备工艺
优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如控制粒径 分布、提高包封率等,有助于提高脂质体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对脂质 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检 测和控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06 脂质体未来发展 趋势与挑战
2024/3/28
23
创新制备技术
超声制备技术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脂质体在溶液中均匀分散,提高包封率和稳定性。
薄膜分散法
将脂质膜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形成脂质薄膜,再加入水相 进行分散,得到脂质体。
2024/3/28
逆向蒸发法
将药物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注入到含有脂质材料的水相中,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形成脂 质体。
14
04 脂质体在药物传 递系统中的应用
2024/3/28
15
靶向给药系统
01
脂质体的被动靶向 性
利用脂质体在体内的自然分布, 将药物选择性地传递至特定组织 或器官。
02
脂质体的主动靶向 性
通过修饰脂质体表面,使其具有 与特定细胞或组织结合的能力, 实现药物的精准传递。
03
脂质体的物理靶向 性
利用外部物理因素(如磁场、超 声波等)引导脂质体至目标部位 ,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
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脂质体的稳定性变化过程,预测其有效期和储存 条件。
20
安全性评价策略
急性毒性试验
通过给动物注射不同剂量的脂质体,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 ,评估脂质体的安全性。
01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给动物注射脂质体,观察其毒性反 应和靶器官的损伤情况,评估脂质体的 长期安全性。
脂质体—神奇药物递送系统汇总
Han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 2016, 4(3), 19-2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6 in Hans. /journal/hjmce /10.12677/hjmce.2016.43003文章引用: 王继波, 刘继民, 袁红梅. 脂质体—神奇的药物递送系统[J]. 药物化学, 2016, 4(3): 19-24.Liposome—A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Jibo Wang 1, Jimin Liu 2, Hongmei Yuan 31School of Pharmacy, Medical Department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Division of Microbiology, Medical Department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3Pharmacy Department,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Oct. 27th , 2016; accepted: Nov. 12th , 2016; published: Nov. 15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study of liposome has become a focus in physical pharmacy recently and showed the prospec-tive value of application in many ways. The summarization of origin, basic concept, types, prepa-ration, in vivo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of liposome was made. The stability and target design of liposome are the fundamentality of its applica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iposome was viewed. KeywordsLiposome, Drug Delivery System, Stability, Lipid Bilayer, Target脂质体—神奇的药物递送系统王继波1,刘继民2,袁红梅31青岛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山东 青岛 2青岛大学医学部微生物教研室,山东 青岛3青岛市立医院药剂科,山东 青岛收稿日期:2016年10月27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2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5日摘 要近年来,脂质体已成为物理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杨潜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08(020)003
【摘要】目的制备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利多卡因脂质体,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奋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利多卡因含量,以离心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利多卡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5~25.0mg·mL-1(r=0.9997),平均回收率为
(99.8±0.63)%;包封率为(83.4±1.81)%.结论该脂质体凝胶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杨潜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珠海,519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0.4
【相关文献】
1.利多卡因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J], 郭咸希;何文;罗云
2.盐酸奥昔布宁醇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J], 沈丹丹;刘杰;黄华;张涛
3.延胡索乙素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初步质量评价 [J], 缪艳燕;徐剑
4.欧前胡素柔性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J], 崔雪惠; 吕竹芬; 陈世洪; 邱金娣;
班俊峰; 杨楠楠; 倪庆纯; 潘钊言; 谢清春; 陈燕忠
5.盐酸利多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J], 杨晓明;汪萍;李凤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质体了解知识
脂质体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脂质体英文名称:liposome定义1:(1)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
(2)由连续的双层或多层复合脂质组成的人工小球囊。
借助超声处理使复合脂质在水溶液中膨胀,即可形成脂质体。
可以作为生物膜的实验模型,在研究或治疗上用来包载药物、酶或其他制剂。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定义2:(1)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
(2)由连续的双层或多层复合脂质组成的人工小球囊。
借助超声处理使复合脂质在水溶液中膨胀,即可形成脂质体。
它可以作为生物膜的实验模型,或在临床上用于捕获外源性物质(如药物、酶或其他制剂)后将它们更有效地运送到靶细胞,经同细胞融合而释放。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脂质体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
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药剂学定义脂质体 (liposome):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目录分类组成与结构脂质体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脂质体的特点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临床应用给药途径脂质体的体内过程新型靶向脂质体简介机会性真菌感染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癌症患者一种常见的致残和致死病因,对这些患者需实施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为确定伏立康唑与制霉菌素B 和氟康唑相比,预防或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癌症患者真菌感染的利与弊,丹麦北欧Cochrane中心的J?尴rgensen等检索了Medline和Cochrane(截至2005年5月)数据库,并检索了相关文献和试验数据,从中提取相关随机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于今年1月25日在线发表了分析结果。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 引言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递送系统,被广泛用于药物输送和治疗疾病。
随着脂质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质量控制成为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的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 脂质体的质量控制脂质体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制剂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一环。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药物的制备、性能评价和稳定性研究。
2.1 脂质体的制备脂质体的制备涉及到多个关键步骤,包括脂质体组分的选择、制备方法的优化和工艺参数的控制。
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脂质体的大小、形状、稳定性和药物包封效率等。
2.2 脂质体的性能评价脂质体的性能评价是评估制剂性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性能评价指标包括体外释放率、包封效率、短期和长期稳定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进行评估。
2.3 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是了解制剂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变化的关键环节。
稳定性研究需要考虑光、温度、湿度和氧气等因素对脂质体的影响。
方法包括物理稳定性研究、化学稳定性研究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等。
3.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为了实现有效的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下面是几个技术指导原则:3.1 系统性评估在进行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制剂进行评估,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才能得出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3.2 简单到复杂在研究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时,应从简单的实验方法和评价指标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实验方法和评价指标。
这种由浅入深的研究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脂质体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3.3 数据可靠性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需要依赖大量的实验数据,因此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实验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并进行数据验证和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3.4 综合分析和总结在完成各项研究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如何控制脂质体给药系统粒径
由于脂质体生产工艺复杂,质量控制一直是脂质体产业化的技术壁垒,而粒径是反应脂质体质量的一个关键质量属性,粒径控制对脂质体产品的稳定性、药代动力学、包封率等都有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脂质体粒径控制的方法。
脂质纳米粒粒径控制的重要性脂质体是由类似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组成,主要是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
磷脂是膜结构的基础,胆固醇则嵌入磷脂层中间,起到稳定膜结构的作用。
脂质体具有亲水亲脂性,磷脂亲水性头部聚集朝向水性界面,疏水性尾部聚集形成稳定封闭的囊泡结构。
脂质体给药系统属于非均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脂质体在制备过程中,若粒径大小及分布不合格,则会影响产品后续质量问题。
因此,粒径大小和分布是关键质量属性。
目前,粒径控制常见的方法有:剪切法、均质法、超声法及薄膜挤压法。
1剪切技术剪切法是制剂粒径控制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剂型粒径的控制都能用上剪切法。
如吸入剂、脂肪乳等。
剪切法是利用转子的高速转动,在转子和定子之间形成剧烈的涡流,物质在设备传动当中,被高速剪切力破碎,样品被细化,粒径减小。
剪切的过程也是物质吸收能量的过程,由于高速运转产生的能量较大,可能会对剪切物产生一定的结构破坏。
而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较脆弱,剪切过程中,剪切力过大产生的较大能量,容易破坏磷脂双分子层,导致脂质体质量不合格(稳定性降低,包封率降低等),故剪切法在脂质体粒径控制上并不多见。
2均质技术均质技术应用广泛,目前均质法常用的技术包括高压均质技术和微射流技术。
均质过程总体来说也是一个能量转换使用的过程,能量转换核心是均值单元,粒径的细化也是在均值单元中完成。
当样品被送到均值单元,利用液压,样品在狭窄的空间流道中高能碰撞、剪切,能量转化,产生压力差,样品细化,粒径减小[1]。
均质单元在结构上可分为均质阀式及微射流容腔式。
微射流容腔式是具有内部固定形状(Z型或Y型)和特定孔径的微射流交互容腔。
均质阀式主要通过调节均质阀座和阀芯的贴合改变二者之间缝隙大小从而改变均质压力,达到调节粒径大小的目的,同样均质次数也可影响粒径的分布。
脂质体制剂应用及质量控制
脂 质体 制剂应 用 及 质量 控 制
赵 拮
307) 00 0 ( 津市药品检验所 , 津 天 天
参 圈 国 内文 献综 述 脂 质 体 制 剂 在 眼 部 、 肤 局 部 、 皮 肺部 和静 脉 给 药系 统 的应 用 及 其 在 生 产 过 程 和 贮 藏 期
文献 标 识 码 : A
构 成 球 形 粪 脂 双 层 结 构 时 + 疏 水 基 团相 对 构 成 的 结 构 将 药 其 一 物 包 封 起 来 。 根据 结 构 不 同 . 脂 质 体 分 为 单 室 脂 质 体 与 多 将 室 脂质 体 ; 常 小 单 室脂 质体 的粒 径在 0 0 4 0 m+ 单 通 2 0 8 . 大 室 脂 质 体 的粒 径 在 0 1 1 m, 室 脂 质 体 的 粒 径 在 1 .~ 多 ~
少 了一 些药物如 糖皮质类 甾醇和 维 A 酸 等在使用普通 剂型 时所致的严重毒副作用。 并且 + 一些 脂溶性和水 溶性药物均能
包 ^脂 质 体 中 , 因此 两 类 药 物 均 能 用 脂 质 体 为 载 体 制 成 制 剂
指数 + 减少药 物的治疗剂量 和降低药物毒性 ; ⑦脂质体本身对
人 体 无 毒 性 和 免 疫 抑 制 作 用 。固此 + 质 体 在 许 多 疾 病 , 其 脂 尤 是 癌 症 和 抗 茁 治 疗 中 显 示 出明 显 的 优越 性 近 年来 发展 起 来 的 几种 新 型 脂 质 体 ^ 包 括 阴 离 于 脂 质 体 、H 敏 感 脂 质 体 、 l + p 免 疫 脂 质 体 . 音 脂 质 体 及 阳离 子 脂 质 体 等 的 应 用 . 药 物 在 融 为 临 床 上 有 效 地 发挥 作用 开 拓 了 广 阔 前景 。 已有 很 多 文献 报 道 脂 质 体 按 照 『 上不 同 的 给药 途径 制成 的制 剂 在 治 疗 方 面 显 墙床 示 出特 有 的 优 势 。 1 脂 质 体 隼 剂 的 应 用 I 1 1 脂 质 体 跟 部 给 药 系 统” 滴 服 液 给药 + 于 眼 球 运 动 和 . 由
卡巴他赛脂质体制备、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
卡巴他赛脂质体制备、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张海军;王英杰;刘留成【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方法制备卡巴他赛脂质体,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 方法将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HSPC)、PEG2000-DSPE及卡巴他赛以质量比为100∶5∶8,通过不同制备工艺制备脂质体.采用低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度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溶剂残留. 结果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5±5)nm,多项分散系数(PdI)均小于0.20;脂质体包封率均大于95.0%;所制得样品于25 ℃±2 ℃条件下放置6个月,各项考察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采用制备工艺3所制得的样品具有较高的药脂比,该制剂处方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曲线表明脂质体有缓释、靶向及长效作用.【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15)007【总页数】4页(P805-808)【关键词】卡巴他赛;脂质体;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作者】张海军;王英杰;刘留成【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0;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0;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25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常发病于老年男性(美国NCI定义),它在美国是除皮肤癌之外第二大常见男性癌症。
据疾病防控中心最新统计,2013年美国约有238 590例男性患前列腺癌,其中29 720例因此而死亡。
卡巴他赛注射液经美国FDA优先审评后获得批准用于转移性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的二线治疗药物,该药物在二线治疗中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提供显著生存获益的治疗药物。
卡巴他赛注射液用于与泼尼松联合治疗既往接受过含卡巴他赛方案治疗的转移性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病人[1-2]。
目前,卡巴他赛只有普通注射液上市,为了改善卡巴他赛的水溶性,在处方中加入吐温-80,在临床配伍中加入13%乙醇专用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腹泻等[3-4]。
干扰素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干扰素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曾德贵;曾洪辉【摘要】目的制备干扰素脂质体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干扰素脂质体.通过电镜测定其粒径,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包封率.结果干扰素脂质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为圆形,平均粒径为285.6nm,包封率为63.52%;有机物残留量低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的标准;在2~8℃下保存6个月,总活性基本不变.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可行,所得成品稳定性好,且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干扰素脂质体的大生产.【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0(019)019【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干扰素;脂质体;制备;质量控制【作者】曾德贵;曾洪辉【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深圳,518020;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6%R945%R977.6干扰素作为细胞因子常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但其血浆半衰期极短,且副作用大。
干扰素为一种活性蛋白质,在体内易被各种蛋白酶降解或作为抗原被免疫系统排除,因此常规的全身或局部给药方式难以使干扰素在病变部位达到较高浓度,药物的利用度很低。
应用脂质体包裹干扰素能显著改善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提供靶向定位给药,从而增加干扰素的应用范围[1],提高药物稳定性,并大幅度降低干扰素的毒副作用。
为此,笔者制备了干扰素脂质体,并对其处方、工艺制备、粒径、包封率等进行研究,还建立了质控体系,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细胞培养设备;72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SB3200型旋转蒸发器(上海医械专机厂);超速离心机(美国Beckman);CK2型倒置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H600-4型电子显微镜(日本Nikon);AS3120型超声波仪(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公司)。
色谱用CM-葡聚糖凝胶、乙二醇单甲醚(试剂级);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100万U/支,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R生物试剂脱氧胆酸钠(北京市海淀区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卵磷脂、胆固醇(Sigma产品);IMDM培养基(Gibco产品);胰酶(Difco产品);L929细胞(天津医学院提供);滤泡性口炎病毒(VSV 军事医学科学院干扰素组提供)。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微细粒子,其大小一般在20-2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结构特殊,脂质体可以被用作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封装在内部,以便更好地传递到病变部位。
然而,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以下是关于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的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 脂质体制备技术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溶剂沉淀法、超声法、胶束法等。
不同的方法会对脂质体的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所需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2)控制溶剂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膜片结构和稳定性。
(3)控制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对颗粒大小和分布均匀性有影响。
2. 质量检测技术
(1)颗粒大小检测:可以使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或激光粒度仪等技术进行测量。
(2)Zeta电位检测:Zeta电位是脂质体表面电荷的表征,可以通过
测量脂质体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来计算。
(3)荧光探针法:荧光探针可以与脂质体相互作用,从而判断脂质体内部的性质。
3. 贮存条件
脂质体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因此,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储存温度:一般建议在4℃以下储存。
(2)避免冻融循环:冻结会导致颗粒大小增加,从而影响其性能。
(3)避免阳光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损伤膜片结构,导致颗粒大小增加。
总之,对于脂质体药物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品质。
以上提到的技术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制备高品质的脂质体,并保证其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果。
药典-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
药典-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1.在医药工业中,微囊、微球和脂质体制剂是常用的制剂形式。
这些制剂形式主要是为了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 微囊与微球微囊和微球是类似的制剂形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微囊的载药量较高、分布不均匀,而微球的载药量更为均匀。
它们通常采用聚合物、纤维蛋白素等材料作为载体,药物可以均匀地包裹在这些载体中。
随着微粒的注射进入体内,它们会释放药物,从而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且减少胃肠系统的刺激。
微囊和微球制剂的制备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制备工艺和药典标准。
例如,美国药典(USP)和欧洲药典(EP)都有详细的微囊和微球制剂的指导原则。
药厂制造微囊和微球制剂时需要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合格、稳定和可靠。
3. 脂质体制剂脂质体制剂是一种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和好稳定性的制剂形式。
这种制剂形式以脂质为基础材料,将药物包裹在脂质的核心中,以此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减少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脂质体制剂主要分为固体脂质体和液体脂质体两种类型,它们的制备过程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例如,中国药典(ChP)中有详细的脂质体制剂的指导原则。
药厂制造脂质体制剂时需要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合格、稳定和可靠。
4. 微囊、微球和脂质体制剂的质量控制微囊、微球和脂质体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药物的含量、固有粘度、微粒性质等多个方面。
药厂需要严格遵循药典指导原则,对微囊、微球和脂质体制剂进行批次质量控制和检验。
在制备微囊、微球和脂质体制剂时,药品成分的准确性和总体质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美国药典、欧洲药典和中国药典中都有详细的药品成分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
药厂在制备微囊、微球和脂质体制剂时需要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严格遵循药品成分的制备方法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合格。
5.微囊、微球和脂质体制剂是医药工业中常用的制剂形式,它们有很多优点,如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和药品稳定性等。
脂质体药物的质量研究与控制
脂质体药物的质量研究与掌控对脂质体药物进行认真的质量研究及理化性质表征,一方面可以评估处方构成和生产工艺对脂质体质量的影响,优化和确定工艺参数;另一方面,可以确定影响脂质体药物体内外行为的关键质量属性,为质量标准的建立供应合理依据,保证预期的药品质量。
脂质体药物是一种非均相的多而杂微粒体系,是不同粒径、不同结构、不同表面性质和不同载药量的微粒的集合体,因此,对脂质体药物质量的研究和表征应包含多个批次。
对于注射用冷冻干燥产品或无菌分装的脂质体药物,应研究和表征分散重组的脂质体药物混悬液。
对于临床使用前载药的脂质体药物,除了表征载药前的产品和载药后的制剂外,还应评估载药过程的可控性和重现性。
脂质体药物质量研究和表征内容应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确定,一般需要进行以下质量研究。
判别、含量测定和脂质相关降解产物检测:包含对活性成分、结构或功能性成分(包含脂质、非脂质)进行判别和含量测定;还应包含对关键降解产物的定量检测(例如溶血磷脂、过氧化物等)。
粒径及其分布:脂质体药物的粒径及其分布影响脂质体包封药物的本领、脂质体微粒的稳定性、药物的释放行为以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等。
对脂质体粒径的测定应结合其粒径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动态光散射或激光衍射法),包含测定条件、粒径的分布模式等信息,必需时应说明选择的依据。
结构和形态:应检测脂质体的结构、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以及聚集状态,可以依据需要使用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磷核磁共振、小角度X射线散射、小角度中子散射以及浊度检测等技术表征和测定。
如脂质体表面采用PEG修饰,可使用小角度X射线散射、电解质絮凝等合适的方法检测PEG的厚度。
包封率:包封率是指包封在脂质体内(包含水相和脂质双分子层)的药量占制剂中药物总量的百分比,应关注未包封药物与包封药物分别条件的适用性,尤其是测定方法可能导致的药物泄漏。
表面电荷:表面电荷影响脂质体的聚集、体内清除、组织分布以及和细胞的相互作用。
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5节脂质体-2024鲜版
将脂质体悬液冷冻干燥后,再分散到水相中,可提高脂质体的稳定 性和包封率。
10
新型制备方法
01
超声分散法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磷脂 等膜材在水相中分散并形成脂质 体。
微流控技术
02
03
3D打印技术
通过微流控芯片控制流体流动, 实现磷脂等膜材的精确控制和高 效制备脂质体。
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特定形 状和结构的脂质体,为个性化医 疗和精准用药提供可能。
特点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能够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同时,脂质体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 用,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2024/3/28
5
制备方法简介
2024/3/28
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和胆固醇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旋转蒸发或真空干燥等方法去除有机溶剂,形成磷脂薄膜;然后加入 含药溶液,通过超声或震荡等方法使磷脂薄膜分散成脂质体。
2024/3/28
11
制备过程中注意事项
磷脂等膜材的选择
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磷脂等 膜材。
制备条件的优化
应对制备条件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进行 优化,以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ABCD
2024/3/28
有机溶剂的残留
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以确 保脂质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他领域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应用于抗菌药物、抗炎药物、抗病毒 药物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
7
2024/3/28
02
CATALOGUE
脂质体制备技术
8
传统制备方法
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后制 膜,再经超声或振荡等方式制成 脂质体悬液。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