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水质调节与看水养鱼
鱼塘调水实际操作方法
鱼塘调水实际操作方法
鱼塘调水是指调节鱼塘水体的水位,以达到合适的水质和环境条件,促进鱼类生长和繁殖的目的。
以下是鱼塘调水的实际操作方法:
1. 调查和了解鱼塘的水质情况,包括水深、水温、溶解氧含量、pH值等参数。
根据不同的鱼类和其生长阶段,确定合适的水质要求。
2. 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水的方式。
常见的调水方式有自然交换水、人工加水和排水等。
自然交换水是指利用自然的降雨和地下水补充鱼塘的水量;人工加水是指通过水泵或管道将水源引入鱼塘;排水是指将鱼塘中的老化水排出,然后加入新水。
3. 控制调水的频率和水量。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水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水。
调水时,可以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决定调水的水量。
如果发现水质不佳,可适量加大调水量,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调水频率和水量的选择应根据鱼类的需求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
4. 鱼塘调水后需要密切观察鱼类的反应和生长情况。
如果调水后鱼类表现异常或生长受阻,应及时调整调水的方式和水质参数。
5. 定期清理鱼塘底泥和水生植物。
鱼塘底泥中的有机质和水生植物的积累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清理,以保持鱼塘的环境卫生。
总之,鱼塘调水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鱼塘调水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监测与调节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水产养殖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水质的监测与调节在水产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监测与调节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方法和技术。
一、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水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直接影响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生长与繁殖的因素之一。
恶劣的水质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增加水生动物的疾病发生率,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水质监测成为了水产养殖管理的重要一环。
水质监测可以掌握水质中溶解氧、酸碱度、温度、浊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早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应的调节措施,确保水质达到适宜生物生长的标准,提高养殖效益。
二、水质监测的方法1. 目测法目测法是最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观察水质的颜色、浑浊度、悬浮物等特征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相对较低,适用于养殖小规模的情况下。
2. 试剂盒法试剂盒法是一种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试剂盒来测定水质中的指标含量。
例如,通过试剂盒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浓度,pH值的酸碱度,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等。
这种方法相对准确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中小规模养殖场使用。
3. 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是一种高精确度的水质监测方法,通过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通过电极法测定溶解氧、pH值等,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等。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但仪器价格较昂贵,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场使用。
三、水质调节的方法1. 水体混合调节法水产养殖中常采用水体混合调节法来调节水质中的溶解氧、酸碱度等指标。
该方法通过将新鲜水与养殖水进行混合,增加溶解氧的含量,调节水体的酸碱度,改善水质状况,提高水生动物的生长环境。
2. 曝气调节法曝气调节法是指通过加氧设备向水体中通入大量氧气,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水中溶解氧较低的情况下,可有效改善水质,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
3. 清洁调节法清洁调节法是指定期清除池塘底泥以及其他杂物,减少污染源,保持水质清洁。
水质调节与看水养
b.施肥次数,根据肥料类型、养殖对象、 池塘条件、水色、营养成分转化时间的 长短等决定和调整施肥次数。 • 一般20~25℃,间隔7-10天;25~30℃时, 间隔4-5天。在施肥过程中应掌握肥效的 消失时间,及时准确地施追肥,确保肥 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 c. 施肥方法 施肥原则“少量多次,少施 勤施”。通常选择在晴天中午光照强度 大时施肥,雨天尽量不施;但夏天如果 连续阴雨,水质较瘦时,也得及时施用。
看水施肥
不同水色水质的调节方法
类型 瘦 水 水色 清 泥黄 淡棕色 棕 色 棕色 棕红色 深棕色 黑 褐色 酱色 色 黑色 黄绿 绿 淡绿 草绿 嫩绿 色 亮绿 浓绿 蓝 豆绿 蓝绿 色 白 铜绿 白清 雾白 色 灰白 水华形状 无 无 条状 条状、云状 片状 云状、片状 大面积片状 全池 全池 无 无 片状水膜 片状水膜 大面积片状 大面积片状 大面积片状 大面积片状 下风片状堆积 白或红色块状 无 白色云雾状 水温℃ <10 >15 >15 <20或>20 >20 >20 >25 >25 >25 >15 >15 >20 >20 >25 >25 >25 >25 >25 >15 >25 >25 月份 1、2 4、10 12-3、3-11 早春晚秋 5、10 5、10 5、10 6、9 6、9 4、11 4、11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4、9 6、9 6、9 透明度cm 大于80 小于40 小于50 30-50 大于50 20-30 20左右 小于20 小于15 大于40 大于50 小于40 小于30 20左右 小于20 小于20 小于15 小于10 大于80 50左右 下于20 水质肥度 极瘦 极瘦 瘦水 中等肥度活水 中等肥度活水 肥水活水 极肥活水 过肥老水 死水 瘦水 偏瘦活水 中等肥度活水 肥水活水 极肥活水 过肥趋于老化 过肥、老化 过肥、老水 死水 肥水 瘦水 臭水 原因分析 无养分、无藻 底层鱼多,无肥无藻 低温缺肥 肥分不足,低温 肥分不足 肥分合适,有机质多 有机质含量高 有机质过高 有机质很高 悬浮物多缺氮 氮肥不足 氮磷不足 氮磷肥合适 氮肥过剩 氮多磷少 氮过多,磷不足 氮超量,缺磷 肥分积累太多 肥分不足 缺碳和磷 污染物太多 处理方法 足量施肥 足量喂食、施肥 少量喂食,足量施肥 适量施肥 适量施肥 以磷为主,适量追肥 芽孢杆菌改良加水 芽孢杆菌改良换水 石灰消毒换水改良 足量施氮肥 足量施肥 足量施肥 追肥保水 多磷少氮控水 单施磷肥降水 施磷肥和改良剂 施磷肥和改良剂 杀藻后施改良剂 均衡足量施肥 多施碳肥磷肥 加清水施改良剂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首先,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保持水体的稳定性。
水体的稳定性是指水质参数的稳定性,如pH值、溶解氧、温度等。
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少对鱼类的压力,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水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来保持。
其次,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以及养殖池周围的污水等都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水体的曝气量,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使用过滤器和生物滤清器来净化水质。
此外,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很容易繁殖,如细菌、寄生虫等会对鱼类产生威胁。
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如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最后,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悬浮颗粒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呼吸等功能。
因此需要使用过滤器和澄清剂等方法进行去除。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活性炭、陶瓷过滤器、布袋过滤器等,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总之,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保持水体的稳定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方法进行调控。
只有保证水质的优良,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调节水质鱼塘高产
调节水质鱼塘高产俗话说:要想养好一条鱼,先要养好一池水,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好坏是决定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稳定高产、调节水质是关键。
鱼类对水质的要求1、容氧充足。
包括窒息点、容氧量、容氧低、生长速度下降、饲料系数增大、体质差、抵抗力差、易生病,特别是寄生虫病缺氧是产生厌氧分解。
2、有害物质越来越好,H2S是剧毒,氧气不足时会产生大量H2S致鱼死亡,NH3也是一种有毒物质,CO2达到40mg/l使鱼毒死。
3、要求池塘水质“肥、活、嫩、爽”。
肥:就是池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盐透明度25-30cm繁殖的浮游生物多,特别是易消化的种类多。
活:就是池塘中的一切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都在不断地、迅速地转化着,形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性物质循环,反应在水色上池水随光照的不同而处于变化中。
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是灰蓝或蓝绿色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降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
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较小,透明度大于20cm,水中溶氧较高。
在鱼类生长季节,采用水质改良机械吸出过多淤泥或在晴天中午翻动塘泥。
用水质改良机将部分淤泥吸出,以减少耗氧因子,并及时为池边饲料地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也可在晴天中午用水质改良机将淤泥喷至池水的表层,来回拖拉搅动塘泥以促进淤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降低夜间下层水的实际耗氧量,防止鱼类浮头。
养殖期内适时搅动塘底(一般每两个月搅动一次),可以促使池水上下混合,加速底部有机物分解及重新释放出塘底吸附的营养盐类和微量元素,这一措施对促进池水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池水老化和改善浮游生物的组成都有显著效果。
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水质改良机有抽水、吸出塘泥给池塘施肥、使塘泥喷向水面,喷水增氧等功能,在降低塘泥耗养,充分利用塘泥改善水质预防浮头方面的作用优于叶轮增氧机,能一机多用,使用效率较高,水质改良机通过翻喷淤泥,具有提高水体中N与P的含量,浮游生物量,调节N/P比等多种功能,是改良池塘水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既能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大量氧,又能有效偿还氧债,改良水质,从而达到提高鱼产量和节能的目的。
鱼池水质管理与养殖技术
鱼池水质管理与养殖技术鱼池水质管理与养殖技术在现代水产养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水质管理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能保护环境,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鱼池水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养殖技术。
一、水质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水质管理是鱼类养殖成功的关键。
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适宜的水质条件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同时,良好的水质条件还能提高鱼类的饲料转化率,促进鱼类的生长。
而恶劣的水质条件则会降低鱼类的饲料转化率,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良好的水质管理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量饲喂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合理处理鱼池废水,防止废水中的污染物外溢。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减少鱼类养殖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二、水质管理技术1.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水质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监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可以及时了解水质状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保持水质稳定。
现代化的水质监测设备可以实现自动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 过滤系统过滤系统是鱼池水质管理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有害物质,保持水质清洁。
常见的过滤系统包括机械过滤、生物滤池和化学过滤。
机械过滤通过网格、过滤媒体等物理方法去除固体杂质;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化学过滤则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去除有害物质。
3. 合理投喂合理投喂是水质管理的关键之一。
过量的饲料投喂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产生过多的废物,增加水体污染的风险。
因此,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鱼类的品种、生长阶段和水温来合理调整。
定期监测鱼类的生长情况和饲料的摄取量,以保证养殖效果的同时,避免造成过度投喂。
4. 底泥处理底泥是鱼池水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获得各类水产动植物。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质的良好调控与优化是确保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
第一部分:水质调控的重要性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适宜的水质条件有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果。
然而,如果水质条件不理想,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水质调控是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二部分:常见的养殖水质参数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养殖水质参数包括溶氧量、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这些参数对水产养殖生物的生理代谢以及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1. 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定期监测水质参数是水产养殖中水质调控的基础。
通过使用水质监测仪器,可以实时了解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控制养殖环境。
同时,合理使用水质调控设备如曝气设备、过滤装置等,能够有效提高水质。
2. 养殖水体的处理技术对于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常常需要进行处理以提高水质。
例如,通过饲料处理技术,可以减少饲料残留物在水体中的积累,降低水质污染。
此外,采用生物滤池、植物修复等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3. 水质调理剂的应用水质调理剂在水产养殖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水质调理剂适用于不同的水质问题。
例如,使用活性炭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使用硫酸铜可以控制藻类生长。
合理使用水质调理剂,可以调节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参数,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
第四部分:养殖水质调控的挑战与展望虽然现有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在养殖高密度的情况下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如何减少养殖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
结论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对于确保养殖效果、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对于保障人类食物需求、提供饲料需求以及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是确保养殖过程稳定和鱼类健康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和水体调控两个方面来探讨鱼类养殖中的相关问题。
一、水质管理1.监测水质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监测水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水质监测可通过测试水中的溶解氧、氨氮、pH值、温度等参数来评估水体的质量。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的变化,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水质的稳定。
2.保持水体清洁保持水体的清洁是鱼类养殖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鱼塘中的污垢和残饵物,避免过多的废物积聚,影响水质的稳定。
此外,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积累,维持水质的清洁度。
3.合理投喂鱼类的投喂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量的饲料会造成饲料残渣的积累,增加水质的污染。
因此,投喂鱼类时应根据鱼类的需要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饲料的用量和投喂的频率,以减少过剩饲料对水体的影响。
二、水体调控1.调控水温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
不同鱼类的适宜水温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鱼类的特性来调控水温。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促进其健康生长。
2.调控水质pH值水质的pH值对于鱼类的养殖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鱼类对水质pH值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鱼类的需求来调控水质的pH 值。
保持适宜的pH值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3.提供充足氧气充足的溶解氧是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在鱼类养殖中,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水中氧气的摄入量,安装氧气增氧设备等方式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结语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是确保养殖过程稳定和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水质管理和水体调控都需要科学的监测和合理操作,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殖技术-看鱼调水质鱼儿更康健
养殖技术-看鱼调水质鱼儿更康健水体颜色是判断水质好坏的依据,依据水质的优劣,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从而大幅度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茶色或茶褐色此种水为养殖的最佳水色,水质“肥”、“活”、“嫩”,水中的主要藻类是硅藻,这些藻类都是部分水产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能够很好地被水产动物所消化和利用。
二、草绿或清爽黄绿色此种水为养殖的较好水色,水质“嫩”、“爽”,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透明度在25~35厘米之间,是一种在池塘中使用化肥或高效有机肥且浓度适中的水质,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
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但直接为鱼虾消化利用效果较差;硅藻则可以为鱼虾贝类等水产动物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三、浑绿色这种水色较浓,透明度一般在25~30厘米之间,在池塘的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有少量黄绿色悬浮细末。
浮游植物优势已偏向以蓝藻为主,但组成较为平衡,具有较强的活力,鱼苗或鱼种在这种水中尚可以保持正常的生长速度。
这种水质若控制不好容易老化,变成“铜绿水”。
四、浑浊暗灰及蓝绿色这种颜色的水质,透明度较低,浑浊度大。
水中含有颤藻等蓝藻门生物较多,水面有时有一层黄绿色浮膜。
这种水色的水中所含的优势藻类不易被鱼类消化,应该及时加注新水或更换老水。
五、草绿色并有红色浮膜这是一种池中使用化肥或高效有机肥后容易形成的水色,水较浓。
浮游植物以裸藻及绿藻为优势。
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暗红色,是因为某些种类的裸藻喜光聚集水表层所致。
该种水的颜色常有“朝红夕绿”的变化。
水质在初期形成时对鱼类生长没有太大的影响,但长期发展下去会使鱼类食欲减退。
可用生石灰或硫酸铜控制裸藻的数量,从而改变水质,但容易反复需要多次用药。
六、黑褐色与酱油色这种水色是因为管理不当,如劣质饲料投喂过多、残饵增多等导致溶解性及悬浮有机物增加而致,在投饵不当、底质恶化的老池塘中容易发生。
需要加注新水、更换老水或使用活菌底质改良剂来调节水质。
七、团簇状淡红色这种水质的表相在早晨或傍晚较为明显,白天由于光照强烈不太明显。
鱼塘水质怎么处理方法
鱼塘水质怎么处理方法
鱼塘的水质处理是确保鱼类生长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水体曝气:通过增加氧气的供应,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可以使用曝气机、喷泉、涡轮增氧器等设备进行曝气。
2. 管控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塘水质恶化,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确保鱼类有足够的空间和氧气供应。
3. 定期更换水体:定期更换一部分鱼塘水体,可有效去除一部分污染物,并补充新鲜的水源。
4. 使用水质调理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一些水质调理剂,如活性炭、硫化铁、硅酸铝等,去除水体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5. 控制饲料投喂量: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投放饲料,以减少在水中的残留和分解,从而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6. 定期清理鱼塘底泥:清理鱼塘底泥,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堆积和分解,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7. 增加植物覆盖:在鱼塘周围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利用植物吸收水中的有机物
和营养物质,净化水质。
8. 控制使用化学药品:如有必要使用化学药品处理水质,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以避免对鱼类和水体带来不良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鱼塘水质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鱼类的生长环境。
但是,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鱼塘的规模、水质状况和养殖目标等进行调整。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水质监测与调节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水质监测与调节鱼类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业之一,但是水质的稳定与适宜性对于鱼类的养殖至关重要。
在饲养过程中,合理监测和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是保障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特征、水质监测指标以及调节方法,旨在为鱼类养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水质特征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特征是指水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学特性。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因素。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各不相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鱼类的需求来保持水温的稳定。
2. 溶解氧:溶解氧是鱼类呼吸的重要物质,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对鱼类生长和存活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水中溶解氧的适宜范围为5-9毫克/升,低于5毫克/升将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限甚至死亡。
3. pH值:水体的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指标,不同鱼类对水体pH值的适应性也不同。
鱼类养殖水体的适宜pH范围一般为6.5-9.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鱼类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4. 氨氮和亚硝酸盐: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鱼类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有害物质。
它们的积累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鱼类中毒。
因此,对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需要进行及时监测和调节。
二、水质监测指标针对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特征,有一些常用的监测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水体的质量。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1. 水温计:用于监测水体的温度,可选择电子或水银温度计等。
2. 溶解氧仪:用于测量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来进行调节。
3. pH计:用于测量水体的酸碱度,可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的酸碱调节。
4. 氨氮监测仪和亚硝酸盐监测仪:用于监测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调节。
三、水质调节方法对于发现水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以维持鱼类的健康生长。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水质调节方法:1. 水温调节:通过水温调节设备,可以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需求对水温进行控制和调节。
鱼苗池塘水质的调节措施
鱼苗池塘水质的调节措施在整个鱼种培育期,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
水质具体指标如下:水温尽可能保持在20~32℃,溶解氧一般要达到5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7.0~8.5,水体透明度保持为30厘米左右,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不影响鱼种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在水质调节上,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科学注、换水。
鱼种放养后,每周注水1次,每次10厘米深左右,到7月中旬水位达到1.5米,以后以换水为主,每5天换水1次,每次排水20厘米深左右,再注水30厘米深,先排水后注水,到8月上中旬时池塘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
8~9月份水温高时每4~5天换水1次,每次40厘米深左右。
秋季以后每10天换水1次,每次10~20厘米深。
2.合理施肥。
根据水质情况,每20天左右施肥1次,施肥一般在换水后进行。
当池水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要及时施肥,肥料种类以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渔肥为佳,也可以使用无机肥。
每次施肥量要少一些,不可多施。
无机肥以磷肥为主,每次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5千克或磷酸二氢钾1千克,加尿素1千克。
水体肥度以透明度25~30厘米为宜。
3.施用生石灰。
生石灰对改善水体水质状况有重要作用,黄鳝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一般间隔20~30天使用1次,每次每亩水面施用生石灰15千克。
生石灰以新鲜、块状为好,不宜使用已加工的生石灰粉。
4.适时增氧。
鱼种池须按每亩0.3千瓦的标准配备增氧机,从7月份开始,每天中午开机增氧1~2小时,8月份以后每天黎明也要开机2小时,确保池塘水体不缺氧,在阴雨天以及气压低的时候,要随时开机增氧,满足鱼种对溶氧的需求。
5.使用微生物制剂。
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以改良池塘水质和底质,使水体微生态呈良性循环,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微生物制剂要与生石灰等杀菌药物间隔10天使用,以提高其应用效果。
夏季鱼、蟹池塘的水质调控
夏季鱼、蟹池塘的水质调控夏季是鱼、蟹生长的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
该季节水温明显升高,有机物发酵分解速度加快,水的透明度随之变小,池中溶氧、PH值变化幅度加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不断升高。
如何调控夏季池塘水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是促进鱼、蟹正常生长的关键。
一、合理调整水位,以防水温过高。
养鱼池塘的水位,有条件的一般应加深到2.5米—2.7米。
水位过浅,水温易提高,过高的水温会使鱼、蟹新陈代谢受到严重影响;水位过高,上下水层不易对流,池塘底部溶氧较低,有害厌氧菌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明显升高,故应多开增氧机,促进上下层水对流。
养蟹池塘的水位,平台有伊乐藻的地方,水位应控制在0.8米左右,池塘四周沟槽的水位有可能保持在1.5米左右,一般以平台水位为准。
池塘加水时应慎重,应注意外来水源的水质情况,水质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
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养殖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根据水色推断养殖池塘水的浓淡和浮游生物的多少及大致种群组成,以此判断水质的优劣,从而采取相应的水质调控措施。
养鱼池塘水一般以黄绿色、油青色、茶褐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30公分左右。
1、黄绿色的水色水质较肥,这种水色的水质较“嫩、爽”,池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大多数能被鱼类所消化,适宜饲养白鲢。
2、油青色的水质较“嫩、爽”,且肥度适中,浮游生物的活力都很旺盛,且浮游生物种群组成较为平均,鲢、鳙鱼在这种水色的水质中也能很好生长。
3、茶褐色的水中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鱼类可以很好地生长。
4、“水华”水:池水往往呈现绿色、蓝绿色或黄绿色带状或云状水华,这种水往往是肥水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
浮游植物数量很大,水的透明度较低,池水较混浊。
此水在没有发生“转水”而恶化前,也是饲养鲢、鳙鱼的较好水质,但仅防天气不正常造成过度繁殖的藻类大批死亡,使水质突变,转为“臭清水”。
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鱼塘水质净化方法
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鱼塘水质净化方法池塘养鱼,水质是个大问题。
如果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了解几种鱼塘水质净化方法。
1.合理增氧调节养鱼水质合理使用增氧机,既可直接增加中池塘的溶解氧含量,又可搅动池水而使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促进底池释放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使有害因子无害化,维持池塘水体的优良环境。
池塘配备增氧机,其负荷以0.3千瓦/亩计算。
合理使用增氧机,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塘上下层池水溶解氧分布均衡;第二,避免晴天傍晚开机,以免水体因缺氧而引起鱼儿浮头;第三,阴雨天,宜夜间及早晨开机,中午不开机,否则不但不能增加下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反而降低了上层水体中浮游生物的造氧功能,增加耗氧水层;第四,夏秋季节,白天水温高、上午或傍晚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易引起鱼儿浮头,一般黎明时可适当开机。
2.科学投喂调节提高养鱼水质随着全价颗粒饲料和自动颗粒投饲机的使用,单位水体的鱼产量比传统养殖池的产量成倍增长,成鱼养殖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传统养殖方式投喂散料,相当一部分饲料粉末不能被鱼儿摄食而溶入池水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限制了鱼产量;使用自动颗粒投饲机投喂颗粒饲料则减少了饲料的浪费,从而使水质更加容易控制。
投喂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选择优质、全价颗粒饲料;第二,合理配备投饲机,一般15亩以下水面以每2亩配备投饲机1台,15亩以上水面每4~5亩配备1台投饲机;第三,正确使用投饲机,根据小一大一小、慢一快一慢的投喂原则进行投喂;第四,根据鱼体摄食情况适时停机,一般约有40%鱼儿散开后即可停机;第五,两次投喂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以上。
3.加注新水提高养鱼的水质池塘加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如铁、锰、硅等,加深池塘水位,增大鱼儿活动空间,冲淡有毒物质,快速提高水质。
成鱼养殖期间,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新水,池水中的生物代谢产物会逐渐积累,易使池水老化,加剧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鱼儿应激增加、摄食减少、体质下降。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鱼塘水质调控是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水质是保障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
为了保持鱼塘水质的稳定和优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1.鱼塘水的源头调控鱼塘水的源头主要是来自自然的水源、做为养殖鱼塘的用水。
在选择水源时,应选择水质较好、富含氧气的源头。
同时,定期检测水源的水质,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水源的质量。
2.鱼塘水质监测定期对鱼塘的水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指标。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3.鱼塘水质调节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水质调节。
例如,如果水温过高,可以增加水体的曝气设备,提高溶解氧含量;如果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以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如果氨氮含量超标,可以加大换水量,或者添加纤维素化合物等,以促进水中氨氮的降解。
4.鱼塘水体氧气供应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要确保鱼塘水体中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鱼塘水体的氧气含量。
此外,可以加强水体的循环,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氧气的溶解。
5.加强底质管理鱼塘的底质对水质有直接影响。
积聚的底泥会带来不利于鱼类生长的有毒物质,并消耗水体中的氧气。
因此,要定期清除底泥,保持鱼塘底质的洁净。
6.控制饲料投放量过量的饲料投放会导致过度营养,使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升高。
因此,在投喂饲料时,要合理控制投放量,以免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7.种植水生植物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过多养分,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并能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提供鱼类的避风和栖息地。
总之,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调节,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质。
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达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养鱼水质要求 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
养鱼水质要求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
水质如何是养鱼功否与否的关键。
因此观察水质,并及时进行调节是养鱼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养鱼水质要求,了解一下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办。
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水是所有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要想做好养鱼工作,务必要从管理好水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
一般经验来说,上午时池塘中的水应呈现出绿色,而下午时池塘中的水应呈现出黄绿色为最好。
养鱼水质不好怎么处理
关于如何处理池塘水质,我们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1.把握准确时间来进行日常换水以及加灌新水的工作,水量应控制在总体水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
2.保证每个月定期用二氧化氯或者相关的消毒药剂对全池塘进
行两次泼洒工作;
3.对池塘中的水进行适量的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可依据池塘中水的颜色来确定出应施加多少肥料以及施加肥料的次数,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施肥工作尽量要在晴天时进行;
4.着重控制好池塘中大型浮游类动物的出现。
就经验来说,一旦池塘中水的颜色清瘦,且鱼类时常将头浮出水面,下风向用肉眼可见浮游类动物时,应先用杀虫药物进行全池喷洒。
然后,再观察池水的水体的肥瘦状况,如果水质比较瘦,应进行施肥、补肥,而且尽量要用鱼类的生物肥料。
具体的施肥时间应定为晴天状态下的上午10点钟前后,主要原因是此时的池水处于饥饿状态;
5.合理应用增氧机,及时增加池水中的氧含量,以便改善水质;
6.适时喷洒生物类调水剂,通过培育有益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
将有利于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
养鱼技巧鱼塘水质调控与养殖策略
养鱼技巧鱼塘水质调控与养殖策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意识的提高,养殖业逐渐崛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养鱼技巧及鱼塘水质调控对于养殖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养鱼技巧和鱼塘水质调控两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养殖策略。
一、养鱼技巧1. 选择适宜的鱼种在养殖鱼类之前,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宜的鱼种。
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鱼种非常必要。
一般而言,常见的养鱼鱼种有草鱼、鲤鱼、鳜鱼等,它们具有耐寒、耐污、生长快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常规环境下养殖。
2. 保障饲料的合理与充足养鱼的成功与否,与饲料的合理与充足关系密切。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准确把握鱼的饮食需求,合理配给饲料,并确保鱼群能够均匀摄取营养物质。
此外,定期清理残渣,防止饲料堆积,保持水质清洁。
3. 控制鱼群密度养殖过程中,合理控制鱼群密度对于保证鱼群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若密度过大,鱼类容易感染疾病,生长发育受到限制;而密度过小,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因此,适度调整鱼群密度,保持合理的生态平衡,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二、鱼塘水质调控1. 增氧处理鱼类的生存需要氧气,因此增氧处理是鱼塘水质调控的关键之一。
通过增加氧气供给,保持水中的含氧量,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鱼类的养殖效果。
常见的增氧方式有机械增氧和生物增氧,可根据养殖规模和水质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 饲料控制与排泄物处理饲料的投放与控制直接关系到鱼塘水质的稳定。
过多的饲料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造成水质恶化;过少的饲料则会导致鱼类生长受限。
同时,及时清理鱼塘中的排泄物,防止它们分解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对鱼类的危害。
3. 定期监控水质指标定期监控水质指标是鱼塘水质调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水质中的氨氮、溶解氧、PH值、水温等指标,了解鱼塘中的水质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鱼群的生长和养殖环境的稳定。
三、养殖策略1. 合理选择养殖模式选择适合的养殖模式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与调节方法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与调节方法摘要介绍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水质的调节方法,以期提高池塘养殖水平。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质;辨别;调节1 水质的辨别直观上,水质好坏往往可通过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
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一个综合反映,是质的表现,而透明度是量的表现。
养鱼水质总的要求是“肥、活、嫩、爽”。
辨别养鱼水质的好坏,可以用仪器化验测定,也可以用经验判断,通常通过以下6个方面进行判断。
1.1 pH值鱼类安全pH值范围是6~9,最适pH值为7.0~8.5。
pH值高于8时,氨离子转变成氨气,造成鱼类中毒;pH值低于6时,90%以上水体硫化物转化成硫化氢,也可造成鱼类中毒;pH值低于6.5时,虾蟹类血液中的pH值也随之降低,尽管水体中氧气和食物较丰富,但仍会出现浮头、饥饿等现象。
1.2 透明度水体透明度反应水体的肥瘦,正常情况下,透明度30 cm左右,水体肥;<20 cm,太肥;>40 cm,瘦。
1.3 水色鱼池随施用肥料品种与季节而呈不同的水色。
优良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
瘦水与不好的水,水质清淡,透明度高。
暗绿色: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团藻类较多;灰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水中蓝藻较多;蓝绿色:天热时水面有黄绿色的浮膜,水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
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浑浊度较大。
肥水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小,透明度25~40 cm,硅藻、金藻或隐藻较多,是易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适合养鱼。
1.4 水华有一定水华的池水属于肥水,对鲢鳙、白鲫、罗非鱼生长有利,但这样的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会导致藻类死亡且鱼类易出现浮头,严重时泛池死鱼。
因此,在池塘养殖水质管理中需要控制水华的大量出现[7-8]。
1.5 池塘下风处的油膜下风处的油膜同样可以反应水体的肥、瘦。
油膜多,且颜色呈现日变化(早红晚绿)表明水体较肥,如果油膜是一层长期不散的铁锈色,则表明水体瘦而老,必须换注新水并增加投饵施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面积
豆绿
25 以上
片状
5~10
过肥、老 氮过多磷 施磷肥和改
小于 20
水
不足
良剂
蓝
大面积
氮超量缺 施改良剂和
蓝绿
25 以上 5~10 小于 15 过肥老水
色
片状
磷
磷肥
下风片
铜绿
25 以上
状堆积
5~10
小于 10
死水
肥分积累 杀藻后施改
太多
良剂
白或红
白清
15 以上 4~9
色块状
大于 80
肥水
均衡足量施 肥分不足
中等肥度 低温肥分
棕色
早春晚秋 30~50
适量施肥
棕
状 20 以上
活水
不足
色 棕红色 片状 20 以上 5~10
中等肥度
小于 50
肥分不足
活水
适量施肥
云状片
深棕色
20 以上
状
5~10
肥分合适 以磷为主适 20~30 肥水活水
有机质多 量追肥
大面积
褐色
25 以上
片状
5~10
有机质含 芽孢杆菌改
20 左右 极肥活水
清淡
5-10
浅
10-20
明显
20-80
浓
池塘水质肥度指标 水华 无 无 有 强烈、明显
透明度( 厘米) 大于 100 60-100 40-60 25-40
优势种 固氮蓝藻 绿球藻目 团藻目/隐藻/甲藻 硅藻/甲藻/隐藻
顶级肥水
80-120
很浓
下风有丝状蓝藻水膜 20-30
硅藻/丝状蓝藻
劣质肥水
120 以上
下风有丝状蓝藻水膜 30-45
微襄藻/球藻
优势种 无 固氮蓝藻 绿球藻目 团藻目/隐藻/甲藻 硅藻/甲藻/隐藻 硅藻/丝状蓝藻
劣质肥水
120 以上
极浓
下风有丝状微襄藻水膜 小于 30 水的肥度与生物指标
微襄藻/球藻
等级
瘦水
轻度肥水 中度肥水 肥水
顶级肥水
过肥水
劣质肥水
指标生物
窄直链藻 颗粒直链藻/ 颗粒直链藻/ 鱼腥藻/粘球藻/
4.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色、嫩绿、亮绿、浓绿、 豆绿、白清。
5.肥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 目种类为优势种,另有祼藻门,绿球藻目,丝状蓝藻的种类;浮游动物有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二、老水
水中溶解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耗尽或严重过量,浮游生物 处于衰老期或死亡期,颜色发黄或大量出现微囊藻和粘球藻水华;藻类 是不是易消化、个体小、营养价值低的种类。
1.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很少或超过 120 毫克/升,浮游动物生 物量小于 1 毫克/升。
2.透明度指标:池塘小于 20 厘米,湖泊、水库小于 30 厘米。 3.营养物指标:有效氮:2 毫克/升以上;有效磷 0.01 毫克/升以下。 4.老水的颜色:黄绿、蓝绿、铜绿、酱色、黑色、灰白、雾白。 5.老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祼藻门、绿球藻目、团藻目衰老期的种类
极浓
等级 清水 瘦水 轻度肥水 中度肥水 肥水
顶级肥水
生物量毫克/升 水色
2 以下
无
2-6
清淡
6-10
浅
10-20
明显
20-80
浓
80-120
很浓
下风有丝状微襄藻水膜 小于 20
池塘水质肥度指标 水华 无 无 无 有 强烈、明显
透明度( 厘米) 150 以上 90-150 70-90 60-80 40-60
化学方法是调节改良水质的常用方法,作用效果迅速明显,但作用时间
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目前使用的调节改良水质的化学方法 和化学物质有:
1.生石灰是水产养殖上使用的最广泛、最多的一种水质调节改良剂, 主要作用是调节 PH 值,硬度、碱度、增加钙离子。用量为 5~15kg/ 亩,晴天上午 9 点左右使用,不宜在下午作用。 2.络合剂、螯合剂将这些物质洒入水中,与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成络 和螯合反应,形成络合物和螯合物。一方面缓冲 pH 值,减少营养元素 (如磷)的沉淀,另一方面降低水中毒物(如重金属离子)浓度和毒性, 达到调节改良水质的作用。常用的络合剂、螯合剂有活性腐殖酸、粘土、 膨润土等。
3.沉淀剂一些化学物质的溶液泼洒入水中后,絮凝、沉淀有机质和毒物, 从而达到在一段时间内改良水质的作用。常用的沉淀剂有石膏和明矾 等。
4.除毒剂有些物质能中和水体中产生的毒物(如硫化氢等),从而改良水 质。常用的有硫酸亚铁。
5.杀藻剂当水中出现大量的蓝藻时,用杀藻剂杀灭蓝藻,净化水质。常 用的杀藻剂有硫酸铜+硫酸亚铁、次氯酸钙、季胺盐(双季胺盐)、高 锰酸钾、二氧化氯、异噻唑啉酮等。 第四节 养殖水体的水质调解 不同水色的水质调节方法
总之,肥、活、嫩、爽的水质特点是:浮游植物以隐藻、硅藻、甲藻、 金藻等易消化、个体大、营养价值高的优势种,蓝藻少;生物量在 20 -120 毫克/升之间,细胞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未老化;透明度池塘为 20 -40 厘米,湖泊、水库为 30-60 厘米。
生长期实球藻亮绿水膜 衰老期实球藻水膜
死亡期实球藻水膜 第二节 水体老化的原因 水体在长期养殖 之后或过分密养的条件下,生产性 能下降、疾病频发 、 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发生养殖品种大量死亡现象为水体老化 一、溶氧不足 水体溶氧缺乏 ,一方面养殖品种 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影响正常生 长、繁殖;另一方面水中物质进行厌氧循环,产生许多有毒物质,直接 毒害水产品。/ 二、有机物积累过多 有机物积累过多 ,,厌气分解盛行,底质和底层水 积累大量有毒物质 , 如低级脂肪酸、低级胺类、硫化氢、氨、硫醇、吲哚、粪臭素等 三、氮、磷比例不当
等级 瘦水
指示 生物
固氮 蓝藻
水色 清
水的肥度与指示生物
轻度 肥水
中度 肥水
肥水
顶级 肥水
过肥水
劣质 肥水
绿球 窄直链藻 颗粒直链藻 颗粒直链藻 鱼腥藻
藻目 尖头藻
甲藻 颤藻
颤藻 鱼腥藻
粘球藻 微囊藻 颗粒直链藻
淡绿
茶绿 褐清、棕绿 深棕绿 豆绿、蓝绿 铜绿
二、蓝藻的危害 1.产生有毒物质,危害鱼类和人体的健康 蓝藻(主要是微囊藻)会产生藻毒素(MC),对鱼类肝脏有毒害作用, 会使胆囊石化、变硬、使高等动物(包括人)肝脏癌变。 2.难消化 蓝藻中的不定形群体,由于有厚厚的胶被,鱼类不易消化吸收。据研究, 有厚胶被的蓝藻鱼类摄食后,会产生一种物质破坏鱼肠道的消化酶,使 鱼不但不能消化蓝藻,对其它食物也无法消化。在微囊藻大量滋生的水 体中,鳙、鲢不但不长,而且还会消瘦,这就是原因之一。 3.抑制其它饵料生物生长 微囊藻不但产生有毒物质,而且还会产生抑制其它水生物生长、繁殖的 物质,在微囊藻大量滋生的水体中,其它藻类和浮游动物很少或几乎没 有,鱼类没有天然饵料可以食用,处于饥饿状态,不能生长。 4.恶化水质,极易泛塘
第一章 养殖水体的水质调节
第一节 肥、活、嫩、爽的含意
一、肥水 水中溶解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是营养丰富、
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
1.肥水的生物加工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 20-120 毫克/升,浮游动物生
物量超过 5 毫克/升。
等级 清水 瘦水 轻度肥水 肥水
生物量毫克/升 水色
5 以下
一、加水换水
定期加水是保持水质清新的一种方法,新鲜的水不仅可以带进丰富的营 养物质和溶氧,还可以稀释原水,使水质转好。当加水量较大时最好换 水,换水量一般在三分之一以上。在水很肥或水质有老化趋势时,可通 过加水或换水改善水质。
二、增氧
1.物理方法增氧用机械增加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加速氧溶解于水中,通 常使用各种增氧 机、水泵充水、气泵向水中充气等 都是物理方法增氧 。 是调节改良水质最经济、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当水中有机物质积累过多,水质有老化趋势或已经老化,向水中泼洒微 生态制剂(光合菌、芽孢菌、硝化菌、玉垒菌、EM 复合生物制剂等) 加速矿化分解有机质,消耗水中积累的过量物质(主要是氮),加速水 体物质良性循环,从而调节水质。 五、调整放养模式 增加鲢、鳙的放养量,与吃食鱼的比例最好是 1:2 或 1:1,提高鳙的放 养量,在 7 月份以后,鳙,鲢的比例 3:1,存鱼量不能少于 75 公斤/亩。 六、化学方法
固氮蓝藻 绿球藻目
微襄藻
/尖头藻 甲藻/颤藻
颤藻/鱼腥藻 颗粒直链藻
水色
清
淡绿
茶绿
褐青/棕绿 深棕绿
豆绿/蓝绿
铜绿
2.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 20-40 厘米,湖泊、水库为 30-60 厘米。
3.肥水的营养指标:有效氮:1-2 毫克/升,有效磷:0.1-0.5 毫克/ 升,有效氮磷比 5-12:1。
适当的氮磷比是 5~12:1,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是不适当的氮磷比。 少的一方成为限制因子,多的一方不能被利用而积累,限制水体生产力。 四、代谢废物特别是氨积累太多 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特别是氨如果积累太多,会对水生动物和养殖品种 产生毒害作用,降低水体生产能力,甚至引起养殖品种的死亡 五、偏酸或偏碱 水体偏酸或偏碱,都会引起一些营养物质的沉淀、吸附,使水体正常的 物质循环速度降低甚至停止,水体生产力低下;另一方面水生生物正常 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停止。 六、缺乏营养元素 水体中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不足,成为限制因子,降低水体生产力 第三节 调解改良水质的方法
或微囊藻属、粘球藻属、隐球藻属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只有原生动 物的纤毛虫。 三、活
水色、水华形状、水的透明度不停变化,每天不一样,每天的早、中、 晚不一样,浮游生物的优势种 2-3 天就发生变化,是浮游生物处于生 命旺盛生长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