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第2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远红外光照射有机分子,分子在转动能级间跃迁 产生转动光谱。其波长位于远红外和微波区,亦称远红 外吸收光谱和微波。
·电子能级变化时,必然伴随着振动能级的变化,振 动能级的变化又伴随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分子光谱 不是线状光谱,而是带状光谱。
λ =1 / σ
c:光速 (2.9979×1010 cm ·s-1);λ:波长(cm); ν:频率(Hz或s-1);σ:波数(cm-1) ; E :能量(ev或J); h:普朗克常数6.6256 ×10-34J ·s或4.136 ×10-15ev.s
二、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 钠原子的光谱项符号 32S1/2;
表示钠原子的电子处于n=3,M =2(S = 1/2),L =0,
J = 1/2 的能级状态(基态能级);
接下一页
电子的多重态
h +
单重态 (自旋配对)
电子跃迁
激发单重态 (自旋 配对)
h +
单重态
电子跃迁 和 自旋翻转
(自旋配对)
三重态 (自旋 平行)
返回
3. △J = 0、±1 但当J=0时,△J =0跃迁是禁戒的。 4. △S = 0 即单重态只跃迁到单重态,三重态只跃迁到三重
态。不同多重态之间的跃迁是禁阻的。
符合以上条件的跃迁,跃迁概率大,谱线较强.不符合 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禁阻跃迁强度很弱。 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 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吸收光谱法
原紫红核 子外外磁 吸可可共 收见见振
光谱分析法
分子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原原分分 X 化




射 线

发荧荧磷 荧 发
射光光光 光 光
第一节 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以巨大速度通过空 间,不需要以任何物质作为 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一)波动性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表现为电磁辐射的
2020/3/22
光谱项与光谱支项
当n, L, S三个量子数确定之后,原子能级就基本确定了. 通常用光谱项符号表示:n2S+1L n:主量子数; M=2S+1:谱线多重性,多重性为1、2、3的光谱项分别称 为单重态、双重态、三重态。 L:总角量子数;
光谱支项符号 n2S+1LJ J :内量子数 2J+1:能级的简并度,数值上等于统计权重g
一、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它不 但取决于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也取决于电子间的相 互作用。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外层有一个电子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 由四个量子数来描述:
主量子数 n;角量子数 l;磁量子数 m;自旋量子数 s; 原子外层有多个电子时:由于核外电子之间存在着相互
例:碳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1s)2(2s)2(2p)2,
两个外层2p电子: l 1=l2 =1; L=2,1,0;
总自旋量子数S :自旋与自旋之间的作用也较强的,
多个价电子总自旋量子数是单个价电子自旋量子数ms的矢量
和。
S = ms,I
ms=±1/2
若原子中有N个价电子,其S可取下列数据:
0 ,1, 2,······, N/ 2 (N为偶数)
(二)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 根据光谱产生的机理不同,分子光谱又可分为分
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
1、分子吸收光谱
·用紫外(可见)光照射有机分子,分子吸收紫外 (可见)光后,在电子能级间跃迁,产生电子光谱。电 子光谱的波长在紫外和可见区,亦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电-振-转光谱)。
·用红外光照射有机分子,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 产生振动光谱。其波长在近、中红外光谱区,亦称红外 吸收光谱(振-转光谱)。
光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折 射 法
圆 二 色 性 法
X 射 线 衍 射 法
干 涉 法
旋 光 法
原子光谱分析法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原 子 发 射 光 谱
原 子 荧 光 光 谱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分子光谱分析法
分分核 紫红子子磁 外外荧磷共 光光光光振 谱谱光光波 法法谱谱谱
法法法
原子光谱法
表2-2 钠原子和锌原子基态及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光谱项
原子 价电子组态 n L S 光谱项 J 光谱支项 多重性 简并度
3s1(基态) 3 0
32S
32S1/2

2
Na
3p1(激发态 3 1
32P
32P1/2
2

32P3/2
4
4s2(基态) 4 0 0 41S 0 41S0

1
2
43P2
5
Zn
4s14p1(激发 态)
➢ 使电子能级变化需要的能量是1~20ev 相当于紫外及可见光能量范围; ➢ 使振动能级变化需要的能量是0.05~1ev 相当于红外光能量范围; ➢ 使转动能级变化需要的能是为0.05ev以下 相当于远红外光能量范围.
E光 = h = E2-E1=E= E转+ E振+ E电 E转﹤E振﹤ E电
原子的电子能级或 分子的成键电子能级
近红外区 中红外区
远红外区 微波区
0.78~2.5 μm 2.5~50 μm
50~1000 μm 0.1~100cm
1.7~0.5 0.5 ~0.025
2.5 ×10-2~1.2 ×10-4 1.2 ×10-4~1.2 ×10-7
分子振动能级 分子转动能级
射频区
1~1000m 1.2 ×10-7~1.2 ×10-9 电子自旋能级或核自旋能级
作用,其运动状态用主量子数 n;总轨道角量子数L;总
自旋量子数S;内量子数J 描述;
发生跃迁的电子一般为价电子。
(二)光谱项
原子的能量状态要用以主量子数n 、总轨道角量子数L、 总自旋量子数S、内量子数J 为参数的光谱项或光谱支项来
表征。
n2s +1L
n2s +1 LJ
主量子数n 决定电子的能量和电子离核的远近。 总轨道角量子数L 其数值为外层价电子角量子数l的矢
或 = 1/2, 3/2 ,······, N/2 (N为奇数) 例:Na价电子组态3s1,一个价电子,电子自旋取 1/2; S也为1/2 Zn激发态 4s14p1,二个价电子,电子自旋取±1/2; S为1,0 碳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1s)2(2s) 2(2p) 2 , 外层有两个2p电子: S =0 , 1 ;
2、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由基态跃迁到较 高能态,原子这种选择性的吸收产生特征的吸收光谱。
3、原子荧光光谱
激发态原子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产生的二 次光辐射叫原子荧光,形成的光谱叫原子荧光光谱。
E3
原子发射光谱
半宽度10-2~10-5
O
A
E2
E1
hi
原子吸收光谱
E0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 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 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 非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测量辐 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 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非光谱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的跃迁,电磁 辐射只改变了传播方向、速度或某些物理性质。
波长
O
A
二、分子光谱
分子光谱法是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分析方法的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 分子荧光光谱法和分子磷光光谱法等。
☺(一)分子能级
分子光谱产生于分子能级的跃迁。 ➢分子有三种运动方式 ·形成化学键的电子云形状变化 ·化学键振动 ·分子沿某一轴转动 ➢ 对应有三种能级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转动能级
1 41
43P
1 0
43P1 43P0

3 1
0 41P 1 41P1

3
Ca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的光谱项
n L S J 光谱项 光谱支项 多重性 简并度
4s2基态 4 0 0 0 41S
41S0

1
激发态 4 1 0 1
41P
41P1

3
(4s1,4p1)
12
43P2
5
1
43P
43P1

3
0
43P0
每个量子数的取值分别为:
❖n =1,2,3 ,…; ❖L=∑li ,l=0,1,2,…;
L=|l1+l2|,|l1+l2-1|,… |l1-l2| ❖S=∑ms,i ms=±1/2;
价电子为偶数时:S=0,1,2,…S; 价电子为奇数时:S=1/2,3/2,…S
❖J=(L+S),(L+S-1),(L+S-2)…(L-S) L≥S,J 从 L+S 到 L-S 共有(2S+1)个。 L<S,J 从 S+L 到 S-L共有(2L+1)个
根据能量高低,电磁波谱又可分为三个区域。
(1)高能辐射区 包括 r 射线区和 X 射线区。高 能辐射的粒子性比较突出。
(2)中能辐射区 包括紫外区、可见光区和红外 区,又称光学光谱区。
(3)低能辐射区 包括微波区和射频区,又称波 谱区。
第二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根据光谱产生的机理,光学光谱可分为原子光谱 和分子光谱。由原子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 子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内量子数 J:
内量子数J取决于总角量子数L和总自旋量子数S相耦合得
到的原子总角动量的量子数,可取以下数值:
J = (L + S), (L + S - 1),······, (L - S) 若 L ≥ S ; 其数值共(2 S +1)个; 若 L < S ; 其数值共(2 L +1)个;
例:L=2,S=1,则 J 有三个值,J = 3,2,1; L=0,S=1/2;则 J 仅有一个值 1/2;
线系:由各种高能级跃迁到同一 低能级时发射的一系列光谱线; 钠D双线:
5889.96 Å 32S1/2--32P3/2 5895.93 Å 32S1/2---32P1/2
钠原子的能级图
☺(四)光谱选择定则
不是原子中任何两个能级之间都能够发生跃迁,只
有符合下列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才是允许的:
1. △ n为整数,包括0。 2. △L =±1
衍射、干涉、折射、偏振等现象。
电场
y = A sin(t + ) = A sin(2vt + )
磁场
传播方向
电磁波用频率 波长和波数等波参数来表征
(二)粒子性 根据量子理论,电磁辐射是在空间高速 运动的光量子流。表现为光电效应。
☺普朗克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联系在一起。
E=hν =h·c / λ
波谱区 r射线区 X射线区 远紫外区
近紫外区 可见光区
波长范围 <0.005nm 0.005~10nm 10~200nm
200~400nm 400~780nm
光子能量/eV >2.5 ×105 2.5 ×105~1.2 ×102 1.2 ×102~6.2
能级跃迁类型 原子核能级
内层电子能级
6.2~3.1 3.1~1.7
1
( l1=0, l2=1 L=1; ms=+1/2, -1/2, S=0, 1; J=L+S 到 L-S )
(三)能级图
把原子中所有可能存在状态的 光谱项—能级及能级跃迁用图解的 形式表示出来,称为能级图。
通常用纵坐标表示能量E,基态 原子的能量E=0,以横坐标表示实
际存在的光谱项。
可以产生的跃迁用线连接;
(五)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 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
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等。
1、原子发射光谱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在返回基态或较低能态 时发射出特征谱线,产生发射光谱。
量和,即 L = li 各外层价电子角动量的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方式偶合成
原子总的量子化轨道角动量,对于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可
取下列数值: L=| l 1+ l2 | , | l 1+ l2 -1|,······,| l 1 - l2 | 分别用S,P,D,F ······,
表示: L=0,1,2,3,······,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一节 电磁辐射 第二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 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化学方法。这些电磁 辐射包括从 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所有电磁波谱范围,而不 只局限于光学光谱区。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有
(1) 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并从低能级 跃迁到高能级; (2) 发射:将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3) 散射: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 (4) 折射:折射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5) 反射 (6) 干涉:干涉现象; (7) 衍射: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他后面传播的现象; (8) 偏振:只在一个固定方向有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