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冲击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开拓文化视野,并拓展文学界限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开拓文化视野,并拓展文学界限近年来,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核心目的是探索文学本身和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开拓了我们的文化视野,还帮助我们拓展了文学界限,提高了文学的价值。
本文将从多元文化视角下分析文学研究,重点介绍多元文化视角对文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1.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对文学的研究方法带来新的挑战和突破。
传统上,文学研究主要关注文学作品本身,探究文学作品的内部结构、语言风格、主题等方面。
然而,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更关注文学作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关注文化的背景、历史、氛围以及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间的流传和影响。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例如,跨文化比较研究,探究不同文化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点;后殖民主义研究,探究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化欧美研究,探究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这种研究方法拓展了文学研究的方向和深度,使文学研究更为丰富多彩。
2.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文学是反映文化、思想和精神的载体,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更好地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下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感受不同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和特点。
这种理解和交流有助于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通,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增加相互信任和理解。
3.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可以使文学更加丰富多彩,并提高文学的价值。
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在美感,更在于其反映和承载的文化、历史、人生的意义。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研究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和意义,使得文学的价值更为丰富和深刻。
例如,欧美文学和东方文学的交流和互动,产生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形式,在题材和思想上也增加了新的层面。
另外,通过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人类的精神需求,从而为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动力。
1941年川端康成满洲访问考察

1941年川端康成满洲访问考察1941年,日本当局邀请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前往满洲地区进行访问和考察,该事件被称为“川端满洲之行”。
这次访问考察对于日本对满洲的统治和对满洲文化的宣传,以及对于川端康成个人的创作和态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川端康成的访问考察活动的背景和动机;二、川端康成在满洲的行程规划和主要活动;三、川端康成对满洲地区的文化、社会和政治情况的观察和感悟;四、川端康成在满洲期间与当地官员和文化名人的交流;五、川端康成对于满洲日本化的态度和观点;六、川端康成对于满洲文学的评价和影响;七、川端康成访问考察对于日本对满洲的意义和影响;八、川端康成访问考察对于川端康成个人的创作和态度的影响;九、川端满洲之行的历史评价和现实意义。
针对上述九个方面,本文将分别展开探讨,以期全面、客观地分析和阐释川端满洲之行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对川端满洲之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对满洲的殖民统治和文化输出,以及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文化名人对于满洲政治和文化的态度和评价,这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40年代的亚洲历史和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川端康成的访问考察活动的背景和动机这个标题需要对川端康成和满洲地区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川端为何接受了访问邀请,其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究竟是为了文化交流还是为了政治宣传,需要对川端康成本人的思想和政治立场进行分析。
二、川端康成在满洲的行程规划和主要活动这个标题需要详细介绍川端康成在满洲的行程规划,包括他所到过的城市和地区,以及参观的重要景点和活动安排。
需要重点关注他与当地人的接触和交流,以及如何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三、川端康成对满洲地区的文化、社会和政治情况的观察和感悟这个标题需要对川端康成对于满洲地区的文化、社会和政治情况的观察和感悟进行详细分析。
需要明确川端是否对于满洲的文化特点、社会问题和政治局势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否对于其后续的作品和思想有所影响。
日本文化核心阅读记录

《日本文化核心》阅读记录1. 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日本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0年前的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人已经开始使用陶器、制作纺织品和狩猎。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包括语言、文字、宗教、艺术、建筑、哲学等方面。
日本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汉字书写系统和儒家思想。
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日本的佛教传入后,与本土的神道教信仰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禅宗。
日本还吸收了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元素,如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地区。
在近现代史上,日本受到西方列强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
这些改革使得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日本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日本的电影、动漫、游戏等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日本文化起源于古老的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不仅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还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日本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古代日本文化的形成古代日本文化是在绳纹时代(约公元前1年至公元前300年)形成的,这个时期包括了弥生文化和古坟文化两个阶段。
在弥生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日本开始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特征,如水田耕作、农具的使用和陶器的制作等。
弥生文化的居民主要是农民,他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古坟文化时期(约公元300年至公元794年),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的墓葬建筑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石室和石棺。
古坟文化代表了日本古代社会的权力和财富,它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神道和佛教。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
汉字被引入日本,成为书写的主要文字。
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形成,包括神话、传说、艺术和文学等方面。
古代日本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特色。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及反思-毕设论文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及反思姓名:0000班级、学号:000班、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开题时间:2009-6-4完成时间:2009-11-122009 年11 月26 日目录课题论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及反思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论日本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及反思0000中文摘要:中国近代文学主要是从文学转型、现代民族文学建构等现实问题出发来看日本文学的,表现出留日作家急功近利的倾向;接受者反传统的立场,对日本文学按部就班,使中国近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民族文化根基;社会革命化的接受视角,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那种急躁的‚革命‛情绪;接受中自我意识不足,最终使中国近现代文学走上了一条与日本近现代文学相似的发展路径,甚至重复了日本文学的某些错误。
关键词:中国文学;转型;日本文学;影响;反思1.日本文学影响中国近代文学的途径1.1留日学生是影响中日文学关系的桥梁。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生、嬗变深受日本文学影响。
而留日学生则是近代中日文学关系的桥梁,日本文学主要是通过他们而影响中国文学的。
留日学生是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逆转的产物,他们留学日本的目的在于吸取其近代化良方,并由日本获取‚泰西各学‛,即政治、律例、理财、外交、武备、农工、商务、矿务之类。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所陈述的‚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之理由是:‚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二、去华近、易考察;三、东文近中文,易通晓;四、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
中东情势凡俗相近,易仿行。
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这段文字表露了张之洞乃至当时朝野上下的两种心理:一是求事半功倍的走捷径心理,也就是一种急功近利心理;二是由‚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所体现的对日本西学、日本近代化经验的一种信赖乃至依赖心理。
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

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摘要】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息息相关,地域性文化对美术创作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术创作的定义和地域性文化的概念,然后探讨了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关系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分析了地域性文化如何影响美术创作,包括塑造美术风格、题材、意象等方面。
不同地域性文化也会启发美术创作的灵感。
结论指出地域性文化与美术创作密不可分,二者共同发展,地域性文化对美术创作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促进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共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创作、地域性文化、关系、影响、风格、题材、意象、启发、传承、发扬、联系、共同发展、不可替代性1. 引言1.1 美术创作的定义美术创作是指以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基础,通过绘画、雕塑、摄影、装置等各种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过程。
它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审美意识的体现,也是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反映和探索。
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对色彩、形式、结构等艺术元素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传达出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情感表达。
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
地域性文化是指在不同地域或民族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体系,它包括语言、宗教、习俗、传统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地域性文化对美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还影响着艺术作品的风格、题材和表现方式。
探讨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含义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域性文化的概念地域性文化是指在不同地域或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特定特征和独特传统的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文化,这种文化是由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
地域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与表达的结果。
地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摘要】"地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地域文化对现当代文学风格、题材、地域色彩、作家创作态度以及受众影响五个方面展开阐述,揭示了地域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分析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体现在文学作品的风格创新、题材多样性、地域特色表现、作家创作心态和受众接受程度等方面。
结论指出地域文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影响是多维度的,研究地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释,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远影响,进一步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地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风格,题材,地域色彩,作家,创作态度,受众影响,发展与特点1. 引言1.1 地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地域文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深刻地塑造了文学作品的风格、题材、地域色彩、作家的创作态度以及受众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作品的内容上,更体现在作品的语言、情感、氛围以及思想内涵中。
中国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这些地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家们常常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表达,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各地的独特魅力。
地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作品的背景和题材,更是在作家的心灵世界和创作理念中深刻地融入其中。
通过研究地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2. 正文2.1 地域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风格的塑造地域文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风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远藤周作笔下的神甫形象以《沉默》与《深河》为中心

远藤周作笔下的神甫形象以《沉默》与《深河》为中心远藤周作是日本文学界的杰出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对于远藤周作笔下的神甫形象,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两部作品《沉默》和《深河》进行探讨。
一、《沉默》中的神甫形象1. 神父自我质疑与信仰危机2. 神甫与日本信仰文化之间的碰撞3. 神甫在被禁止传教之后的感受4. 神甫在日本民间信仰中的角色扮演5. 神甫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挣扎6. 神甫是否放弃信仰和自我背叛的思考二、《深河》中的神甫形象1. 神甫作为精神支柱的地位2. 神甫对社区人民的影响和作用3. 神甫与别洛夫家族的命运共同体4. 神甫在日本农村社会中的角色定位5. 神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性的关怀6. 神甫是否背离信仰道路的思想路线综上所述,远藤周作笔下的神甫形象,不仅是日本文学创作的经典形象,更是全人类生命意义的探讨与表达。
从《沉默》和《深河》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远藤周作对神甫的深入剖析和对信仰的无尽思考。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文化中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探究,对于我们的生命道路和精神追求也有所启示。
1. 神父自我质疑与信仰危机在《沉默》中,主人公罗德里格斯神甫在被捕并遭受酷刑后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和神的旨意。
他开始认为自己的信仰是虚无的,神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子民遭受迫害。
这一点也体现了远藤周作在思考信仰问题时所关注的问题,即人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坚守自己的信仰。
2. 神甫与日本信仰文化之间的碰撞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国家,许多日本人信仰佛教、神道教以及基督教等。
神甫在传教工作中和当地的信仰文化发生了碰撞,从而产生了冲突和对信仰的质疑。
这也引发了对文化冲突和跨文化交流的思考。
3. 神甫在被禁止传教之后的感受在日本历史上,外国宗教在一定时期内曾经受到禁止和限制。
神甫在不允许传教的情况下,经历了自己信仰的动摇和内心的挣扎。
他开始反思传播信仰的出发点和目标,同时也开始探讨宗教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这也反映了对宗教自由和人权的思考。
透视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

透视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
在文艺作品中,日本文化常常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反映着作者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本文将从文学、电影和艺术作品角度,探讨日本文化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和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日本文化常常被描绘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日本文学大师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便充满了这样的元素。
《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回忆,以及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日本文化的多样性和矛盾。
作品中的角色在自我寻找与迷失之间徘徊,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成为了心灵之旅的一部分。
而在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中,则更多地展现了日本文化的宿命感和孤独感。
作品中的人物在雪国的环境下,体验着日本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寻求着精神上的出口。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日本文化在当代的生存状态,也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了日本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在电影作品中,日本文化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用女孩千寻的奇幻冒险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来表达了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与关注。
作品中充满了神话传说和日本风土人情的元素,使得观众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情感的体验。
而在黑泽明的作品中,则更多地关注了日本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七武士》《乱》等作品中,黑泽明运用古老的侍魂精神和武士道道德来探讨现代社会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让人们对日本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艺术作品中,日本文化也常常被用来表现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日本浮世绘艺术便是其中的翘楚。
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等作品中,他通过对日本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表现,展现了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和影响,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珍贵的艺术遗产和创作灵感。
日本文化在文艺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作品的灵感来源,也是作者对生活与情感的表达。
日本现代文学“天后”——吉本芭娜娜

日本现代文学“天后”——吉本芭娜娜作者:陈依偲李先瑞来源:《世界文化》2020年第10期吉本芭娜娜吉本芭娜娜,原名吉本真秀子,1964年7月生于东京,日本著名小说家,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天后”,与“日本文学天王”村上春树齐名。
其作品以“治愈系”风格深受读者追捧。
吉本芭娜娜是家中次女,父亲吉本隆明是日本著名作家及评论家,吉本芭娜娜从小便受到父亲的文学熏陶。
她上高中时深深着迷于太宰治和斯蒂芬?金的文学作品——这两位作家都善于通过“死亡”来表达他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这对芭娜娜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芭娜娜大学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系,在校期间就开始创作,毕业作品《月影》获得艺术学部长奖。
23岁时发表《厨房》轰动文坛,短时间内印量达200余万册,她也凭借此作荣获镜花文学奖、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等多项大奖,作品被译成英、德、意、法、中等多种语言出版。
1989年,其长篇小说《TUGUMI》(《鸫》)获得第二届“山本周五郎奖”,并于次年被改编成电影。
芭娜娜创作精力充沛,不仅多产而且作品销量惊人,连年雄踞日本畅销书榜首,其中包括(短篇)小说集、随笔集、对谈集等。
不论在出版界,还是在电影、漫画、音乐、美术等领域,都出现了芭娜娜热潮,即“芭娜娜现象”。
芭娜娜坚信世上所有的爱以及温暖的情感,虽然它们不可能长久。
她写道:“我们不可能永远和挚爱的人相聚在一起,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消逝,一如时光的流逝。
”她的代表作《厨房》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深刻诠释。
作品中,少女樱井美影一直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去世后,她沉浸在失去唯一至亲的悲痛中不能自拔,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冰冷空荡的屋子让她心痛。
对美影而言,厨房就意味着家庭、亲情和团聚,是她的避风港,是给予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地方。
这时,曾受到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和他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收留了美影。
虽然美影和雄一母子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这个像社会异类一样的病态家庭里,美影却得以重生,渐渐走出了失去亲人的阴影。
民族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民族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民族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γos〔ethnos(族体民族)〕和λγos〔logos(科学)〕两字组成,是指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民族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论文题目阿伊努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二、选题缘由与意义1.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借鉴意义阿伊努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明治政府的强制同化下,在日本主流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曾经几近消失。
而近年来,在阿伊努民族和日本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获得复苏,在较好地保存传统的同时又结合新的社会背景发展为富有创新意义的阿伊努民族文化,并以很强的生命力构成日本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现代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各少数民族也被卷入这个大浪潮中,很多少数民族的生计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少数民族的固有文化濒临灭绝的危机。
多年来,我国政府、各个民族及文化知识界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引发了有关传统文化保护的大讨论,并通过实施抢救及种种保护措施,使一些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传承和发展。
但是,仍有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困境,而且现行的各种保护措施在理念上、方法上尚存在问题和不足。
因此,在不断总结自身经验,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的同时,也有必要借鉴国外在此方面的经验,并将其科学地运用到我国的有关政策制度中。
2.对我国海外民族志研究的贡献高两中教授说:中国人类学当前应该有一个新的转向:以整个世界为实地调查的田野,而不再局限于以本国为田野。
我们学界应该从理论和个案两个方面推进这种转向,并借此促进中国社会科学以新的知识生产机制获得进一步发展,增强中国知识界在学术和文化上的主体意识。
何明教授指出:20世纪中叶,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海外民族志研究没有成为国内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中国文化人类学研究力量与西方国家相比还相对较弱,导致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受到制约,国际对话能力处于弱势。
文化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海外华人写作启示录

前 言文化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海外华人写作启示录◎ [澳] 庄伟杰有关跨文化对话所引发的冲突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的。
“东西文化的交汇可以说是世界近代历史的特点,而尤其在近二百年间,中国文化的变化发展更脱离不开东西方互动关联的大背景。
”(张隆溪:《中西文化研究十论》自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只要我们打开历史的册页,从中国文化界、学术界许多仁人志士如梁启超、王国维、鲁迅、林语堂、钱锺书、朱光潜等先驱者那里,就可以寻找到他们跋涉探索于东西文化对话比较的思想履痕。
时至今日,尽管人类已走向“地球村”,但毕竟的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生长区域不同,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乃至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是而带来在创意理念、文化特质和思维方式的迥然有别,从而引发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引人关注的是,在双重或多元文化背景中生长于异质土壤上的跨域性华文书写——华文文学,本身就是在东西文化交汇(边缘)处形成的一道独特的跨文化风景线。
由于海外2语言与文化研究(2018年秋总第十三辑)的华文书写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化之间,因而既可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文学进行对话,同时又以其“另类”特征而跻身于世界文学大潮中。
基于这种思考,抱着我们可以达到跨文化理解的信念,笔者拟从不同侧面就东西方的有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比较,以期对走向新世纪的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或者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汇融合能多少提供一点启示。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近代西方学术可以说特别注重语言问题。
20世纪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都起了重要作用,思想学术各个领域大多有所谓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认为语言绝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是与人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密不可分。
在不同文化和传统的研究中,语言学都显得十分重要,从人类学到社会政治理论,到处可以见到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当然也影响到西方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研究。
现代文学的全球化影响

现代文学的国际化创作
1 现代文学的全球化影响
现代文学的国际化创作
现代文学的国际化创作的定义和特点
1.现代文学的国际化创作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作家们跨越国界 ,以多种语言进行创作,将本国文化与全球文化进行交融,形 成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2.现代文学的国际化创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多元性,即作品 中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二是开放性,即作品具有包容性和开 放性,能够接纳和反映全球多元文化;三是创新性,即作品在 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现代文学的全球化挑战
1 现代文学的全球化影响
现代文学的全球化挑战
全球化的文化冲击
1.文化差异与冲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理念、价 值观以及审美观念相互碰撞,产生了各种文化的冲突和矛盾。 2.本土文化的保护: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如何保护并传承本国 的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3.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如何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消 除文化差异,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语言障碍与翻译
1.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成为了现代文学传播的一大难题。 2.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各种翻译方法和技术应运而生,如直译、意译、口译、机器翻译 等。 3.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文学的全球传播
跨文化沟通
1.现代文学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 2.因此,文学作品往往需要经过本地化的处理,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3.同时,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现代文学的全球化影响
▪ 1.文学作品的传播:现代文学的全球化影响主要体现在 文学作品的传播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使得现代 文学的影响力得以扩大,也使得全球读者得以了解和欣 赏到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
高中语文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特而富有深度的学科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涉及不同文化、文学传统之间的对比与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显得尤为关键。
以下将探讨几种在高中语文比较文学教学中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阅读与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是比较文学教学的基础。
教师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和英国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虽然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但都具有独立思考和反抗传统的精神特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相似与差异,从而深入理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作品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
《红楼梦》以其细腻复杂的网状叙事结构和含蓄典雅的语言著称,而《傲慢与偏见》则采用较为线性的叙事和简洁明快的语言。
通过这种对比,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文化在文学表现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二、组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交流的有效方式。
在比较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讨论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比如,在对比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十四行诗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两者在韵律、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每个小组在讨论结束后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观点和发现。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合作学习还可以体现在共同完成比较文学研究项目上。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关于“中西方爱情主题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的项目,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分析作品、撰写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1)内容提要本文对《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两部巨著从作者、主人公、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在书面文学的萌发和诞生、古代文学的体裁和创作技巧、文学风格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日本文学《红楼梦》《源氏物语》日本古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刻。
这种影响,首先使日本人创造了一个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随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文学系统。
所谓日本汉文学,就是指日本人直接用中文创作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人用日文创作的文学共同构成了日本文学的两大支脉。
《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一部小说,气魄的布局,细腻的人物刻画,对社会无情揭露和深刻剖析,还有从作者到作品的很多不解之谜,都使得这部作品极为耐读、历久弥新。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成书比《红楼梦》还要早900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它刻画了以源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的爱情生活。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从写作背景——所展示的场景均为本国的贵族阶层,及人物性格——两个主人公贾宝玉和源氏公子多情的性格以及对他们爱情生活的着墨点染,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一位大师曾言道日本文化深义的特质是“苦涩”与“闲寂”,而从《红楼梦》开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四句诗中,读者是否也体会到这文字后面掩藏的苦涩呢?一、作者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满州贵族,祖父、父亲、叔父连续担任江宁织造四十四年。
康熙皇帝六次南游,五次就住在曹家,充分显示了曹家的财富和排场,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大概在曹雪芹二十岁左右,曹家因为贪污案发而破产,曹雪芹开始贫穷潦倒。
对一个从富贵中长大的人来说,从衣食无忧到衣食无着,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巨变。
于是,他以过去的生活为蓝图,开始创作《红楼梦》。
文化多元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文化多元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文化多元性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也深刻地影响到了文学创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文化多元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首先,文化多元化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素材。
过去,文学作品主要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经验局限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
然而,今天的作家们可以通过接触不同文化,深入了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从而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借鉴其他文化中的元素,为自己的作品添加新的元素和维度,这使得作品更加丰满多样。
其次,文化多元化使得文学作品更具广泛的影响力。
在过去,作家的作品很难跨越国界和文化壁垒,因为不同国家的读者对其他文化的了解有限。
然而,如今,因为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
这种跨界交流和文化融合使得作家们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共同的人类主题,切实地实现文学的全球化。
然而,文化多元化也给作家带来了挑战。
在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时,作家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原创性。
文化多元化的盛行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模仿和复制其他文化的创作。
相反,作家们需要通过对自己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将其他文化元素与自己的作品结合,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这并不容易,需要作家们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另外,文化多元化也促进了文学批判的发展。
通过接触和了解其他文化,读者们能够借鉴不同文化视角,对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论。
这使得文学创作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文化范畴,而是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世界范围的文化对话中。
文学批判的多元性为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激发了作家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多元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远。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将从中受益。
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各种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冲击摘要:伴随着文化大反思活动的开展以及人们意识到盲目地崇拜自然科学和帝国主义的扩张这类一体化文化根本不能给世界带来进步,全球范围的文化开始朝着多元化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多元文化的特点,围绕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造的冲击表现阐明了一些观点,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建设性的帮助。
关键词:日本多元文化;特点;文化创作;表现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进入21世纪,经济、科技以及部分物质文化的发展日趋全球化、一体化。
那么,含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伦理文学的精神文化发展是否也会出现一体化的趋同形势呢?精神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有必要,或者说,精神文化有没有一定的可能朝着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呢?尤其是与多元化文化紧密相联的日本文学。
一多元文化的形成一直以来,历史的发展是事实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纵观历史三千多年,深刻影响人类的不仅仅只有一种文化,而是多种文化同时发生,共同改变着世界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依旧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友好态度和开放心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艺术、文学以及宗教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都受益于印度佛教,而印度佛教在中国也获得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欧洲文化之所以到今天依旧生命力旺盛,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大大引进了外来文化,即在丰富自己文化体系的同时,也注入了新的血液。
总而言之,一个文化体系、文化宝库的形成来源于差异中的不同文化,而这些差异又是激发人们灵感和创新力的源头,它们共同促进了文化的与时俱进和不断革新。
文化的差异成就了文化的多元性,成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
二日本多元化文化的特点1 日本多元文化里的单一性复合文化对于单一性复合文化的理解可能比较难,但是站在英语的角度去思考可能会比较容易些,也就是日本文化包含于mono-bi-culture。
其实,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简单,日本从中国引进了不少先进而堪称精髓的文化内容,而这也从一定程度奠定了日本文化的基础,并使其展现出复合性文化的典型性特征。
例如:漆器,英文中叫做“japan”;陶器,英文中叫做“china”。
而事实上,无论是漆器还是陶器以及最后日本传统文化里的漆器技术最初都来源于中国。
但是,日本却将这种复合性文化慢慢地转变为具有本国特色的单一性文化,以致后来漆器成为日本的国粹。
换句话说,日本最终形成的单一性文化最初来源于复合性文化,在后来不断地加工、消化以及统一的过程中,才逐渐显露其特色。
2 日本多元文化里的南北结构问题日本南北纬度相差大约二十度,因此气候冷暖悬殊较大,而这也造成了住在南方的人向往北方,而住在北方的人对南方满怀憧憬之情。
这样的情节在日本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曾提到过,如中西进的《日本文化的南北结构》。
而《奥洲小记》这篇著名游记所阐述的正是南方人对北方在精神上的向往、追求与探索。
日本风土本身就有着不一样的南北结构差别,因此在日本文学理念里,也存在着南方和北方两种因素;但它拒绝单纯于北方,抑或是纯粹于南方这样单一的精神追求,而是南北方两者的高度结合。
在中西进的《日本文化的南北结构》里,在北方诞生的平田冯岚从师于南方的本居宜长,他一直抱着敬仰的情怀,但在其灵魂深处却有着不一样的理念,甚至完全相反。
在本田宜长眼里,可悲的是死亡,但其拥抱的是以人为本的处事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进认为,文学家的出身地不是一个绝对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精神的归属点。
3 日本多元文化里的椭圆文化圈在古代,日本一直都有两个不同的文化中心。
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德川幕府于1867年结束。
幕府统治将近七百年间,镰仓与京都、江户与上方两个文化中心分别成立,今天关西和关东两大格局的形成与之紧密相连。
对于文化中心的问题也可以看做是城乡之间的问题。
既然都是城市,那么必定有农村,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先进的文化总是归属于先进的地方,而落后偏远的地方对于先进文化只能是分享并进一步传播、普及。
再者,生长于城市的人比较向往农村的野性风格,或许这也是农村的风格可以让城市的生活不那么死气沉沉、溢满生命活力的原因吧!日本的《万叶集》里有一卷的诗歌全是来源于乡下民歌,之所以命名为“东歌”,原因很可能在于这一卷的诗歌全是来源于乡下的东部地区。
同时,在城乡互补的联系中,都城始终占据着文化中心。
但是古代以来,日本始终有着两个不同的文化中心,所以若是把日本看做是一个圆圈的话,那么最好而且只可以用椭圆来表示。
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圆圈有两个中心点,而日本的多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两个点的运动中慢慢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两个圆周运动产生了日本的文化。
圆圈的两个据点由将军和天皇直接控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从而构成了日本不同于他国的特殊文化体系。
三日本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冲击的表现1 日本文学创作中的“我”很多人认为日本是一个缺乏自我的民族,日本人对他人很顺从,让人感觉他们毫无个性。
但实际上,日本在文学创作上曾经流行过一种名叫“私小说”的文体。
在这类文章中,我们可以看见,里面的“我”字很多甚至可以说是达到泛滥的程度。
据悉,“私小说”的创作者主要是一些仕途失意的人,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通过这样一种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对现实的不满,往往存在着一种自虐的味道。
其实抛开“私小说”不谈,日本并不是一个缺乏自我的民族,如日本和歌的主要内容就是倾诉内心的情感,而且这种文学作品还是在正式场合常用的形式。
可以说,这种以“我”创作的日本文学,恰恰是日本适应了新世纪多元文化的要求而延伸出的一种向他们开放的“我”。
在历史上,日本最开始就是以相当积极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中国文化,并且在不同的文化时期,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这种文化的影响也为日本文学创作提供了条件。
不过,虽然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上千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日本文化,但在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走向现代化道路,开始不断学习欧美各国的文化与文明。
2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冲击在日本的奈良文化中,人们常常喜欢把奈良文化称之为唐风文化。
和歌《万叶集》和汉诗《怀风藻》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而这些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也是受了当时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歌集,它的文字均是采用汉字的标音。
其内容涉及天皇、贵族、僧侣,还有农民、士兵等,主要是为了歌颂爱情、赞美自然景观,还会描写一些神话传说。
在奈良文化中,还有日本现存最早的小说,它的文体样式和题材好像中国唐朝的“传奇”,且用合式汉语构成。
其中,室町文化是由日本本国内的各种文化相互结合而成。
此外,日本丰富多样的庶民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日本国人、农民以及群众地位的提高。
而其中代表的文学作品就是《建武式目》,这部文学作品中的部分内容受到了中国儒学传统文化的影响,如节俭、严禁暴行和奢淫,贿赂等等。
日本镰仓时代的文化中,创立了一些新的宗派,其中,包括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净土宗、从净土宗派生的时宗、日本独有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是比较重要的四个宗派。
这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
同时,中国文字对日本文学创作产生了冲击。
在日本的平安文化中,自从平安初期起,日本民族就开始利用汉字的偏旁,并逐渐发明出了假名文字,也就是它的表音符号是以音节为单位的。
但是,伴随着假名的出现,日本的民族文学创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历经长期的改造,平安时代的后期渐渐产生了“国风文化”,它是吸收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和歌作品,它们不仅有中国文化的精髓,又结合了日本民族的特色,如《古今和歌集》和《新撰万叶集》,这样作品的出现也代表着和歌进入了全新而又溢满活力的时代。
而这一时期物语小说的出现,更是将平安文学推向了最高峰,它向人们生动地描述了日本社会的贵族生活以及政治斗争,对日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欧美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冲击的表现首先,欧美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内容的冲击。
日本近代作家的独到之处就是他们在文学创作的内容上自相矛盾,而在这一批作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家中,由英文学者朝文学方向发展的作家有夏目漱石与坪内逍遥;岛齐藤村、田山花袋是由于受到法国文学的影响而引发了“自然主义”的起义。
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内容上都有一种欧美文化的搏动与耐人寻味。
其次,欧美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风格的冲击。
日本在文学创作风格上并不是单纯地吸收了欧美文学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融合和创新,尤其是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发展上面。
在日本,创作风格不仅吸收了易卜生的浪漫主义,而且接受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并将这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重主观抒发的、具有日本独有特色的自然主义。
与此同时,日本著名文学作家夏目漱石曾经在《文学论》中认为,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是不可兼容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日本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并形成独一无二的自然主义时,也导致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时地掺杂了许多个人的主观色彩,这也是日本自然主义最突出的特征。
4 多元化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开放性特征的影响日本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各种特征,而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不得不提到的特征就是日本在文学创作时所表现的开放性特征。
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外国的文学创作来丰富自己的作品的国家,这一点,笔者在文章前面就进行了具体分析。
在19世纪中叶到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大胆吸收中国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吸收主要体现在了文学作品的体裁上面,如诗歌、散文等。
当然,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日本还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如创造了变体汉文以及假名等文体。
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在文章之前写到日本绝不是一个缺乏民族意识的国家。
而且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掀起了学习欧美的热潮。
其实,日本的开放性里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即:主张向当时强大的国家学习,有一种“良禽择佳木而栖”的感觉。
在面对西方时,日本文学的开放性就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上,当然还包括翻译各类外文小说。
正因为这些开放性,才使得日本文学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跻身于资本主义发达文化的行列中。
四小结尽管日本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带来了各个方面的冲击,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个很难预测前景、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正向我们走来。
无论怎样,文化多元化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状态的形成是未来文学发展的必经趋势,它将在跨学科与跨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人类的相互交流和理解,这也是把文化从全球“一体化”这一潮流来袭中解救出来、形成文明文学的惟一的方式。
参考文献:[1] 邵继勇:《吴越文化对史前日本的影响》,《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01期。
[2] 张世响:《汉语言文字对日本古代文明进程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