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复习语言表达之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B。前一个“巴金”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 后一个“巴金”指巴金本人。
5.下列哪句中的“像”不是比喻词?请找出并说明理 由。 A.就说那棵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 出的李子。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 的。
C.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 年时代。 D.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E.我们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学而思用】 1.下列各句中,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他气 得浑身都发紫了。 B.这次军演中,只见那辆坦克爬山时轻如燕,劈开云 层,直上了蓝天。
C.我和你比,简直是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我自 惭不如。 D.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高温预警,烈日下,柏油 路都快融化了。
在中间
例句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 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 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反复的作用 (1)反复咏叹,突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2) 使格式整齐有序,回环往复,充满语言美。 3.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 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 才能构成。
2.借代的注意点 (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2)借代的借体 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3.借代的作用 (1)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 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2)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的效果。
4.借代与借喻的异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 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 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如:看见这样鲜 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2.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 感染力;(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3.夸张的注意点 (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 (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 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 (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 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
答案:(1)借代 (2)对比 (3)借代、比喻 (4)借代
7.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 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 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 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解析】选D。A项,运用了反问修辞;B项,运用了设 问修辞;C项,运用了反复修辞,多次反复运用“沉默” 一词。
3.注意下列句中加线的部分,选出在修辞上与其他三 项不同的一项( ) A.我还没迈进院子,就见娟娟飞出了房门,欢笑着向 我奔来。 B.一只水鸟从水面上掠过,光滑的水面上立刻绣上了 透明的花纹。
七、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 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方式。
1.反复的种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连续出现同一 连续 个词语或句子,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 反复 中间没有间隔 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种类
释义
同一个词语或
间隔 句子不连续出
反复
现,有其他词 语或句子间隔
六、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 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 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1.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 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2.对偶和排比的区别 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 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语。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1.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 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包括拟人与拟物两种。拟人是把物当人来写,如: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物是把人 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如:大虫见掀他不着,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比喻
比拟
比喻是“以此喻彼”, 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 且喻体必须出现
比拟是“拟此为彼”,其 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 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
三、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 辞方式。 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 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者的相关点。
3.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4.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
比拟
比 重喻点是在用“喻喻体”比方本体,比模本拟拟体是的,仿事重照物点“)在的拟 “特体拟征” ”摹(被写
在比喻中,比喻的本体 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 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 须出现
在比拟中,比拟的本体和 “拟体”彼此交融,浑然 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
【解析】解此题,就要根据“本体”和“相似点”来 选择“喻体”,并根据相似点来说明理由。第(1)句横 线处应当填入“黑葡萄”,以“黑葡萄”来写“瓷城 女子”的眼睛,写出了女子眼睛的晶莹、明亮、“深 情”,还显出了“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 味”。第(2)句横线处应填入“黑钻石”,因为上文是 “透过墨镜望去”,下文是“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只有用“黑钻石”才符合这个情境。
答案:(1)④ 理由:形象地表现了“瓷城女子”眼睛 的晶莹、明亮、“深情”。 (2)② 理由:与后文“闪烁着奇异的光亮”相符合。
8.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
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
四、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 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 长、强……)处说。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 短、弱……)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
(3)按结构 ①成分对偶:句中的某些成分构成对偶关系。如: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 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 渔樵而吝啬丽彩。(加粗部分构成对偶) ②句子对偶:上下两句整句构成对偶关系。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对偶的作用 (1)便于吟咏,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 美;(3)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 “对立”。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 构相同,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 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D.明月端坐在山顶上,看上去,分明是一座巨大的灯 塔。 【解析】选A。拟物,其余为拟人。
4.对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 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 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 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如: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 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按形式 ①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 均按对仗要求。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 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 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如:谦虚使人 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三节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知识概述】 最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修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 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1.比喻的结构和作用
2.比喻的种类 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种类
例句
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 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 问而无答 式表示否定) 的反问 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 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问而有答 的反问
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 英雄。
3.反问的作用 (1)加强语气,以利论辩;(2)加强语气,抒发强 烈的感情;(3)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八、设问 设问是明明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 式,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 定答案的修辞方式。 1.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 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如:(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 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
(2)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 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 你是否意识到你生活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 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 的心。 ——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 述对象的特征,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 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决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 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 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 动,有感染力。
(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 合运用夸张。
(5)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 调等,易造成夸张不当。
五、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 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 式。
1.对偶的种类 (1)按内容 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 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渊。
2.设问的作用 (1)引人注意,发人思考;(2)承上启下,过渡衔 接;(3)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九、反问 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 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 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
2.反问的种类
答案:A、B、C、E句中的“像”不是比喻词。A是做比 较;B是表猜测;C是表想象;E是表列举。
6.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
)
(2)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
是苍蝇。 (
)
(3)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 (
)
(4)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解析】选D。A项,“气得浑身都发紫了”过于夸大, 有“气得嘴唇都发紫了”的可能;B项,“直上了蓝天” 夸张不当,不符合客观实际;C项,“一个在井里,一 个在天上”夸张不当,有“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的可能。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不是一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B.谁是真正的“草根”英雄?不是“小沈阳”,而是 平凡的劳动者。 C.等待着,等待着,把一个前方战士的崇敬,献给你。 D.除了田地住宅,李先生这一年来把他家里的所有实 物都变卖成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