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非法采矿打击计划(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局非法采矿打击计划
国土局非法采矿打击计划
一、目标任务
坚决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和《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绝不让非法采矿势头重新抬头,确保全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好转。
二、主要内容
1、召开一次全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会议。
争取市政府支持,在第一季度召开全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对合法矿山生产的监管,教育引导合法矿山企业守法生产经营,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设计方案生产,防止越界越层开采行为发生。
2、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以全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为契机,由市政府与各乡镇、松宜矿区管委会和打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打击非法采矿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督促各乡镇与所辖村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层层分解,合力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3、报请市政府召开一次打非领导小组联席会议。
在第一季度筹备召开打非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落实责任人,使打非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认真落实巡查制度。
建立健全巡查网络,落实市、乡镇、村三级巡查制度,重点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5、完善举报制度。
充分调动群众举报积极性,落实12336举报平台接听、记录、汇报制度,做到上下联动,快速出击,露头就打。
6、适时组织专班进行专项行动。
在松木坪、王家畈等重点区域,对有非法采矿苗头要适时组织专班进行专项打击,查处一批,震慑一方,绝不让非法采矿形成气候。
7、规范全市石雕企业管理。
督促五眼泉、王家畈等乡镇对石雕企业加强管理,要尽快办理相关证照,走合法生产经营之路。
8、认真贯彻落实“两法衔接”,对达到立案追诉标准的,坚决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三、工作要求
201X年打非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对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形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要认真吸取“
3.3事故”教训,对合法矿山企业的采矿行为也要跟踪管理。
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绝不可掉以轻心。
经过近一年的休整,非法采矿者也将跃跃欲试,所以务必要充分认识打击非法开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严阵以待,防止非法采矿死灰复燃。
各乡镇国土资源所要在所属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下,扎实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全力配合案件的查处工作,要对本辖区的采矿生产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要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巩固打击非法采矿行动成果。
附送:
国土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报告
国土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报告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局紧紧围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开展各项活动,奋力推进“富庶兴化、生态兴化、文化兴化、和谐兴化”建设,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认真筹划,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局领导班子成员着重对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认真进行回顾总结和思考研究,广泛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积极谋划对策,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落实整改措施。
现将学习实践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思想认识一是深入学习,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局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注重发挥表率作用,带头研读“两个读本”、撰写读书笔记、参与专题学习,带头参加调查研究,组织全系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学习接受教育,邀请南师大泰州学院法政系主任韦宝平副教授就科学发展观与依法行政,兴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樊春煦就“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了专题报告,局党委中心组共组织集中学习4次,支部党员集中学习7次,集中学习20学时以上。
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积极参与、广征意见,找准薄弱环节。
通过局各乡镇、部委办局、“五五工程”企业、房地产企业寄发征求意见表260份,共收集到反馈意见和建议35条,并逐条疏理,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在分析检查阶段时予以解决。
三是深入调研、理清思路,破解发展难题。
局领导班子成员就事关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局和长远问题,围绕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国土资源共同保护、新体制下干部队伍建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6个方面的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有问题分析、有对策建议的调研文章6篇,并组织汇报交流。
四是统筹兼顾、良性互动,促进各项工作。
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兼顾,深入开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系列活动,进行了大讨论、演讲等活动;集中收看了市委宣传部、兴化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科学发展看靖江”,并按要求撰写观后感60余篇,结合周六的学习日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着力推进土地执法监察,基本农田建设、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市场、土地信访处理等工作。
通过前一段的理论学习、征求意见和专题调研,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工作实际,就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下共识:(一)要破解难题就必须大力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国土资源部门被市委、市政府赋予资源保护和保障的双重职责,“保增长、保红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要落实“双保”活动的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切实树立依法依规的理念,节约集约的理念和维权维稳的理念,从根本上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使我市国土资源工作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兴化市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要突出解决突出问题。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严峻形势,保增长、惠民生已成为工作的重点,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国土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和难点,特别是用地指标紧缺、保证粮食安全、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
等问题十分突出。
我们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把解决问题作为检验此次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尺。
着力研究解决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突出矛盾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化解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在保增长、惠民生上落实新举措,在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落到实处,在改革征地补偿安置方面取得新突破、切实维护广大被征地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
(三)要着力创新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机制。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计民生的基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资源供需矛盾更大、群众利益诉求更多、生态兴化建设要求更高,我们在积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认识和把握工作规律,更新资源管理和利用理念,针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和改革创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努力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路子,为“富庶兴化、生态兴化、文化兴化、和谐兴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四)要切实提高班子的领导驾驭能力。
国土资源系统担负着全面正确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任,必须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班子领导驾驭能力。
班子成员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增强依法行政本领,提高领导能力水平,着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以更加
科学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和要求落到实处。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对征求意见的梳理归纳和民主生活会分析讨论,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市委、市政府希望和基层干部群众期盼相对照,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措施上、管理方式上、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国土资源工作中制约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国土资源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当前,国土资源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性障碍依然不少,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一是土地规划的执行和资源配置的水平还不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很好地发挥引导控制作用,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不够,“规划跟着项目走,定了项目调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
城镇规划、各相关行业规划与土地规划不够衔接,客观上形成了土地管理的被动。
部分地方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早已用完,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发展。
从全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化水平来看,产业化的引导、集约化水平不高,是粗放式利用状况,盘活存量的激励政策不多,项目新占地铺摊子的现象仍然存在,土地闲置、空闲、浪费现象较为普遍,闲置土地处置处置的方法和政策措施还是很不明确。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跟不上,批后监管办法不多、措施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调控的时效性。
二是保护国土资源的目标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近几年来在保障发展上下功夫多,但在保护资源上的硬措施少。
强调保护耕地数量的要求多,对耕地质量的要求少。
由于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检查跟不上,考核
内容没有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流于形式。
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建设预留空间较小,经常出现项目选址与基本农田产生矛盾,国家促进养殖业用地的政策无法落实。
三是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上有差距,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视野相对狭窄,全局观念不强,创新的思路不宽,业务工作中保护的措施多,保障的办法少;控制的措施多,疏导的办法少;严管的措施多,激励的办法少。
三是基础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部分基础数据仍存在底数不清、统计不全、综合分析不及时的问题,满足不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的要求。
行政审批以开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土地规划、地籍成果的公开查询系统建设须尽快落实,电子政务的措施还不够便民利民益民。
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还不够完善和适应,特别是涉及土地问题的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日益增多的情况不容忽视。
(二)国土资源工作中群众最关注关心的突出问题国土资源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
当前,随着返乡农民工的增多,法律意识的增强,群众通过信访或举报等方式,反映国土资源工作中一些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征地补偿、基本生活保障、违法违规占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是反映征地补偿不到位、保障不落实问题依然突出。
一些乡镇借口被征地农民有“选择权”,没有真正组织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仍然采取现金补偿方式。
个别地方补偿费用往往发不到位,引发群众信访。
交通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征地补偿标准远低于一般项目征地补偿标准,同时也存在着“不同乡镇不同价”的问题。
现行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执行已有四年,与目前粮油普遍提价、物价指数上涨较快相比,标准明显偏低,被征地
农民要求提高标准的呼声较大。
有部分被征地农民特别是第三年龄段的农民因无技能,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而致贫变困。
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还未真正有效地建立起来,农民反映诉求的渠道还不够通畅。
二是土地执法监察的形势依然严峻。
近二年我市的土地执法监察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极少数乡镇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仍较突出。
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多,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出现了新的更多的变化,占用面积过大,不按规划建房等违法行为呈多发态势。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少数乡镇因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导致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发生,有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
在执法监察中存在调查难、取证难、制止难、处理责任人难的问题,执法阻力主要源于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就是违法主体。
国土资源部门执法手段缺乏强制措施,没有强制执法权,导致部分违法用地行为造成事实后,难以依法处理到位。
(三)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面对管理体制调整的新变化和省政府取水“三项收费”后出现的新情况,国土资源系统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一是反映机关工作作风的问题仍然突出。
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较低,审批信息公开不够,审批流程不够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复杂、时限较长。
建设用地流转、新农村建设、高效农业用地等新问题研究不够及时、深入。
局领导班子对基层的工作指导和服务不够到位,解决实际问题措施办法不多。
二是系统内党风廉政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
廉政建设的形势较为严峻、任务繁重。
极少数人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少数单位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屡禁不止。
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原因是
多方面的。
其中有制度或法律层面上的限制,有改革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有我市经济发展欠发达、正处在发展的加速期等客观上的原因,从主观上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深刻。
理论学习还不够系统深入,科学发展理念还没有在头脑中牢固确立起来,还没有完全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
思想解放力度不够,存在安于现状、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思想,对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研究不深,开拓的意识不强,创新的动力不足;在工作中存在片面性和简单化倾向,重微观轻宏观,重管理轻服务,重保障轻保护。
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科室本位主义思想,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也是难点。
在思考和解决眼前问题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而对建立长效机制方面相对考虑不够,有些局部的、表面性的问题解决了,但长远性、深层次的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推进力度不够。
突出表现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有效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激励机制,利用评价、利益调节、市场配置、收益补偿机制有待健全。
特别是系统内部干部实绩考核不健全,执法监察的长效机制没有很好的建立和完善。
三是领导干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群众观点还树立不够牢固,想问题、做决策还没有充分掌握民情民意,联系群众不到位。
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管理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效率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创新的意识还
不够强,工作中更多地习惯于行政手段推动,对经济、技术手段运用得不多。
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扎实,调查多、研究少,总结多、推广少,发现问题早、但抓落实的力度和措施跟不上,一些决策部署有时只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思路和主要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局领导班子成员在集思广益、充分讲座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整改意见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要在科学配置土地资源、加强集约节约用地、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创新的思路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保护耕地红线与保障发展的双保双赢。
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推进“富庶兴化、生态兴化、文化兴化、和谐兴化”建设,坚持以坚守耕地红线为核心,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重点,以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为保障,深化改革,优化服务,规范管理,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大力推动新的思想解放,积极探索新思路。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着规划计划供应紧、节约集约任务重、资源利益诉求多、依法依规要求严等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环节,以思想大解放推进新一轮大发展。
一要清除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坚决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始终
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自我加压,争创一流。
二要着力转变管理方式。
更多注重监管,更多地注重预防,更多地注重服务,更多地注重运用综合管理手段。
要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管理创新与依法行政、市场配置与政策调控的关系。
三要增强创新服务的意识。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想大事、谋全局、出主意、想办法,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实现以改革的思路保护资源,以创新的办法保障发展,以务实的举措改善民生,以健全的机制杜绝违法,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提高科学配置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强化规划计划调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全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全面分析、超前研究、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确保全市建设用地指标统筹考虑,项目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以及其他各类规划紧密衔接、有机统一,留足空间,不留遗憾。
借鉴靖江发展经验,鼓励发展“飞地经济”用地模式。
以开发区、戴南科技园区和重点工业集中区为载体,鼓励辖区内乡镇工业项目在其集中建设。
二是统筹安排城乡用地,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深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为城市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进一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渠道,积极开展“先拆后建”挂钩试点,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着力探索和推进建设用地、耕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四大要素集聚。
用足用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现代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牢固确立规模优先、质量优先、数量优先的原则。
优先安排
投资规模大、投资强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快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进一步提高保障服务水平,努力促进大项目、好项目早落户、早建设、早见效;对重大项目实行“直通车”制度,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建立重大项目会办制度,明确局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责任人为项目的承办人,跟踪协调项目的实施,为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三)严格落实共同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国土资源。
建立和落实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责任是全社会一项整体性工作,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量消耗国土资源的形势下,联合各方力量保护国土资源更是一项艰巨任务。
一是建立并严格实施目标责任考核。
当前要启动并完善对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将耕地保护、依法用地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党政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国情国策国法宣传,主动向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宣传,向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宣传,争取理解和支持。
坚持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共同监管。
二是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建设基本农田。
认真抓好低产田改造等土地产出能力建设工作,抓住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基本农田示范县”的契机,争取省厅和国家的支持、扶持,扎实推进张郭、临城等乡镇的“万顷良田”工程,加强省级以上投资项目的管理,按招投标协议规定按照工程进度由财政部门共同参与按期付款,明确工程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责任,确保通过验收。
(四)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在国土资源供给需求矛盾日益凸现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创新管理,引导资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另一方面要挖潜存量,实现资源供给服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