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陈梦龙
一、课题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十二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教学提出了要求,仔细审读这些要求和目标,我们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阅读教学更加强调阅读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指出“阅读与鉴赏”要让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学生要“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并且要“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独立阅读”、“个性化的阅读”、“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等等,强调的都是学生个体的阅读实践,而只有有了这种实
践才可能有与他人交流阅读鉴赏心得的可能。
可是,用这种理念去观照一下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与此不相合的现象。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语文阅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内广为流行的讲读(赏读),边读边讲,边讲边读。
讲的主体显然是教师;读的主体表面上是学生,但是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即便读,也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的,这样,读的主体本质也成了教师。
因为教师在授课之前,是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文本的。
这样一来,阅读教学就成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刻意寻找教材中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并通过所谓的引导、启发将此批发给学生的一种活动。
学生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阅读远没有得到落实。
另外一种常见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最常见的,那就是闲读,不带任何预设目的,随兴而起,随性而读,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读完,也就完了。
这种闲读,虽然表面上是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的,但它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严格意义的“阅读与鉴赏”,它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的消遣。
由此说来,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与鉴赏”目标绝非
易事,而事实上,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低下也正好对此作了注释。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阅读是由阅读客体(文本)、阅读主体(阅读者)和阅读本体(读者阅读书本的实践活动)三者组成的。
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不是通过阅读本体而是通过第三者的阅读实践(教师的阅读)来构成这个系统时,这种阅读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如何构建学生与文本、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搭建起基于“自已的阅读鉴赏心得”的交流平台并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们选择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研究课题,以期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新课程阅读教学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和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研究综述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鲜的阅读的方法。
说它传统,是因为古已有之。
“评点最初始于诗文,唐宋以后,出现小说评点,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把评点变成了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金圣叹进一步发扬光大。
”(浙江文艺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89页)张竹坡、金圣叹、李卓吾(即李贽) 、毛纶和毛宗岗父子以及脂砚斋在明清时代大规模地评点小说,留下千古妙语,珠玑灿烂,魅力四射,以至文坛上出现了无书不评的蔚然奇观。
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成了经典评注,长盛不衰。
在现当代,
不少人也依旧喜欢使用这种阅读方法。
毛泽东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
”,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
他读过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全书10 万多字,但在书的空白处毛泽东的批注就有 1.2 万多字。
他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杠等各种符号,联系中外先人的学说进行分析、综合、评论,批语言简意赅,别具新思,耐人寻味。
198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收集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读过的不少哲学著作而写下的大量批注;2005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张贻玖著的《毛泽东读史》一书。
毛泽东酷爱读史,并写下了大量的批注,这些批注往往妙语联珠,风趣而有哲理。
在这些批注中有他某些思想观念的雏形,流露着他的感情和性格,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
本书以介绍毛泽东读史时写下的大量批注为主,在讲解批注的过程中,介绍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历史知识、读史爱好及史学藏书内容。
说它新鲜,是因为这种写于书眉页册、在只言片语中立论的传统阅读方法在二十世纪的新文学借鉴西方的创作和评论
之后,渐渐地被西方那种独立发表在报刊上的宏篇大论式的评论方式所取代,批注式阅读只以个人阅读的习惯和方式而存在于现实中。
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批注式阅读也没有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并没
有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
不过,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教师开始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孙立权老师开展的“批注式阅读
”课题研究就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而同时,一些教材编写者也开始有意识地为批注式阅读提供舞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编写
就体现了编者这一考虑。
编者在专题说明中指出,“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于是,编者以“对话栏
”的形式在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留下了十七处评点,其内容关涉文本的思想、写法,也含有编者自己阅读的感悟、思想。
同时,编者在第二板块中以“对话栏”的形式留下大量的空白地方,要求学生
“结合对本专题其他作品的研读,从上面两篇散文中任选一篇在对话栏中进行评点,评点时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然后将评点和同学交换阅读”。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与必修课本相配套的《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选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一回,在文后的“评价与应用”当中,对批注式阅读即评点作了介绍,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一章全文与脂砚斋评点,并试着将‘绛珠草与神瑛侍者’一段,加以点评,表达自已独到的见解”。
这些要求和安排,很明显,批
注式阅读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
三、研究思路
1、主要概念界定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上
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自已在阅读时所产生的联想、感悟,对文本内容、形式作评价与赏析,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
“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意(批注) 随文(文本) 生”。
阅读者在读文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议论纵横,忽东忽西,随读随注。
个体的阅读实践是批注的前提,而批注又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地领会文本,还要跳出文本,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自我以及生活之间的多重对话,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批注式阅读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它倡导自主学习,突出了阅读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它注重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它强调多边对话,有利于启迪智慧,涵养性灵。
2、研究预期目标
①通过对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对比研究,探索和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作用、方法、规律、优缺点等。
②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应新课程背景
下的中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操作流程。
③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④结集出版教师批注式实践与研究论文及学生批注式阅读作品选。
3、研究内容
①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②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对比分析。
如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方法、一般要求,批注式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异同点及其优势与劣势分析。
③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操作流程及其规律。
比如如何对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的指导,如何在课堂45分钟教学中开展好批注式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批注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等等。
④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延伸及管理。
4、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总结法等科研方法,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及反思,不断总结和修正行动及目标,以期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环境下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四、研究实施
(一)本课题预计二年完成。
2009年9月——2011年9月。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
①文献研究:了解批注式阅读的一般方法、要求、历史源流、前人成果,汲取当前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秀成果。
②确定研究人员,统一思想,制订研究计划和课题实施章程。
③探讨批注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操作流程,并选择部分班级开展前期的实践,以获得初步的材料。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
①参与实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批注式阅读教
学的实践与研究。
②定期举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公开教学。
③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反思行动,交流看法,总结经验。
3、结题阶段
①2011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形成成果。
②2011年7月至8月,完成成果鉴定和评价。
③2011年9月,教师研究论文及学生批注作品出版。
(二)人员分工陈梦龙
课题总体设计
温州市第21中学
高级、教研副主任周凡
研究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高级、语文组组长潘小炜课题实施的管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备课组长鲍海蓉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蔡舒雯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林斌斌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一级周亦丹
课题实施及数据、资料整理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二级陈涵
资料收集、整理与结题
温州市第21中学
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