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千米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难点: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具1、课件,卷尺。
2、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2、填空。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米=()厘米
3、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旗杆的高度。
(3)测量硬币的厚度。
(4)测量课桌的高度。
提问:如果要测量芦草沟到清水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芦草沟到清水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
探究新知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教学例4)
(1)提问: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2)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 km )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1km=1000m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追问:2千米=()米(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米 3000米=()千米
9千米=()米 6000米=()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提问: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想一想。
①从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②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千米?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学生说一说。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26页“做一做”。
2、练习六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集体交流反馈。
3、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0个100米是1000米
1000米就是1千米
1千米=1000米 1km = 1000m
4千米=()米 3000米=()千米9千米=()米 6000米=()千米1、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2、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3、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
4、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
5、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6、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
7、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8、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9、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10、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
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