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问题研究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强预防制度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关键在于有效预防。这就要求我们在过去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使人和事临界风险时,有告知、有提醒,做到关口前移。一旦涉足风险,能够早发现,早纠正,做到化险为夷。本文拟从提高廉政风险防范有效性出发,对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研究。
一、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功能
警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风险加大的不正常情况,预警就是对那些可能导致危机的不正常情况或风险进行汇总、分析和测度,在警情发生之前对其预测报警,并提出防范或消解的措施。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设置预警指标,对可能引起腐败的各种因素及所呈现出的信号和征兆随时进行严密的动态监测,一旦超越预警指标临界值,就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警报,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一整套运行体系。主要有以下四项功能:
1.提醒功能。依托信息情报资源,通过对若干典型个案的统计分析研判,提示腐败易发高发区域、时段以及腐败轨迹和规律,形成科学有效的指导意见,以预警信息的形式,引导和提醒相关单位及党员干部加强自我防范。
2.监测功能。在腐败可能发生的领域,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各关键节点廉政风险变动状况进行监测,促使权力沿着正确的轨迹运行。
3.防范功能。监测、识别、评价廉政风险变化情况后,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转化为腐败行为。
4.纠正功能。对由于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没有执行到位而引发的苗头性、隐患性问题,为防止其恶化升级,及时督促整改和纠正,做到防微杜渐。
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类型和现状分析
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预警机制:
1.按照人和事分,可以分为对人的预警机制和对事的预警机制。对人的预警机制,比如党政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信息,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领导干部犯错误特别是犯大错误。对事的预警机制,比如行政执法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对行政执法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违反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或程序的情况,及时预警,并启动调查纠正机制。
2.按照预警的精确程度分,可以分为宏观预警机制和精确预警机制。宏观预警机制,主要是根据以往的案例和上级
的部署,对可能发生腐败的重要领域、重要岗位人员以及重要环节发布宏观预警警告。这种预警只能起到提醒、告知的作用,难以做到早发现、早纠正。精确预警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建立工作标准、作业流程,以部门和岗位为预警处置的主线,以办事时效、工作期限、规范操作为预警处置的切入点,通过逻辑比对、分析、甄别和筛选权力运行的数据、运行痕迹,对岗位异常工作情况进行实时预警提示、监控分析和风险处置。
3.按照预警的方法分,可以分为指数(指标)预警法、统计预警法和模型预警法。指数预警是通过制定综合指数来评价监测对象所处的风险状态。统计预警是通过统计方法来发现监测对象的波动规律,应用于使用变量少、数据收集容易、操作比较简便的情况。模型预警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监测对象所处的廉政风险状态,多在监测点比较多、比较复杂时使用。
4.按照预警的领域分,可以分为重大工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政府采购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行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干部人事工作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司法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等。
总体上看,目前各地对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仍处在积极研究、初步探索阶段。各种模式尚未成熟,其不足表现为:一是宏观式预警多,精确式实时预警使用较少。二是各部门、
各单位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相对较为成熟,对其他领域廉政风险的预警不太成熟。三是预警机制针对普通党员干部的多,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廉政风险预警尚处空白。四是各单位局部探索预警机制建设多,整个地区、领域廉政风险预警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五是由于信息共享机制、廉政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尚不健全,制约着预警机制的实际效果。六是对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理论研究不够。
三、运用预警管理理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管理是识错、纠错的新理论,是通过动态监测一定时空范围内的风险水平及其严重程度,来分析、判断和评价风险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按照预警管理理论,结合工作实际,要着力构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人群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
1.识别风险。通过对各领域各类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发生条件进行全面、彻底的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关键成因、条件和一系列警兆,发布宏观预警警报。比如,从近年来查办的典型案件来看,腐败者往往在生活作风、工作作风、财产状况、管理方式中都存在着异常隋况。其中,在生活作风上,普遍存在交友不慎、购买高档消费品、包养情人或男女不正当关系的问题。在工作作风上,普遍存在违反工作规定、
独断专行、不当言论等问题。在财产状况上,普遍存在自己投资经营、房产较多、亲属在主管领域经商等情况。在管理方式上,普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人事管理混乱、业务流程不清等问题,这些方面都可确立为廉政风险预警监测的重要内容。
2.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腐败案件发生的关键成因、条件和一系列警兆量化,设立预警临界值。一旦关键成因、条件和警兆数值的变化,超过预警临界值,即发布预警警报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比如,将领导干部交友不慎、男女不正当关系、违反工作规定、独断专行、自己投资经营、亲属在主管领导经商、财务管理混乱等设定为关键预警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在腐败案件中出现的频次,将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加权平均得到综合评估值,设定为预警临界值。
3.建立廉政风险监测和信息收集机制。信息是预警机制建设的关键,直接关系预警是否准确有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廉政风险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收集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信息,捕捉可能发生腐败的征兆,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和控制风险。要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人大、政协等机关的联系,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人事、执法、财政、审计、检察、信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廉政工作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