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断层解剖

合集下载

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学
■ 上部大致呈五角形;中部主要呈五角形,也可呈三角 形、新月形;下部呈菱形或 三角形
■ CT: 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铁形低密度区;下部常 呈菱形或三角形,前方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三)四叠体池与第四脑室在CT轴位扫描图像上的鉴 别
■ 外形
■ 层面高低
■ 周围结构
(四)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自前向后分4部分 ■ 大脑脚底 ■ 黑质 ■ 中脑被盖 ■ 顶盖
杂 ■ 上丘脑--松果体 ■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脑干正常解剖
■ 中脑、桥脑和延髓的合称 ■ 中脑: 上界是间脑的视束,
下界为桥脑上缘。 ■ 桥脑: 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
相接 ■ 下界借延脑桥脑沟与延脑分
界 ■ 延脑: 腹侧面分解标志--延
脑桥脑沟 ■ 背侧面分界标志—髓皱下界
平齐枕骨大孔与脊 ■ 髓直接相连
12”(mm)原则
后叶较小, 通 常为 T1WI高信
四、脑及其被膜的横断层面解剖特点
(一)横断层面上主要脑沟的识别 中央沟 沟的深度和方向 有1或2条伴行的沟 中央前后回的厚度
沟的位置, 上外侧面前2/5与后3/5交 界处
2.外侧沟
■ 与岛叶皮质相垂直的脑沟 ■ 与蝶骨大翼突起相对应
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 前连合层面
■ 中脑导水管: 为连接第Ⅲ、第Ⅳ脑室的细管状结 构,长约15mm
■ 第Ⅳ脑室: 在横轴面略呈五边形,在正中矢状面 呈顶朝后的三角形,冠状面呈菱形。第Ⅳ脑室内 脑脊液通过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 通
■ 桥池: 又称桥前池,位于桥脑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间,其内有几根动脉 。此池向上通向脚间池,向后通入小脑延髓池。。
■ 侧脑室: 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头部断层解剖

头部断层解剖

2 室间孔层面
• 侧脑室前角伸入额叶, 之间有透明隔。
• 透明隔后方有穹隆, 两侧有室间孔,通过 室间孔,侧脑室与第 三脑室相通。
• 从侧脑室三角部伸向 枕叶的为侧脑室后角, 内有脉络丛,通常出 现钙化。
3 松果体层面
• 侧脑室前角下份,呈 新月状。尾状核为其 外侧壁。
• 第三脑室 后界为缰三角、缰
中央旁小叶后部(4) 、中 央后沟(5)、顶内沟(6) 、顶 下沟(9) , 中央后回(10) , 顶 上小叶(11)、顶下小叶(12)
扣带沟(7) 、楔前叶(8) 、 扣带回峡(17)
角回(13) 、颞中回(14 )
颞上沟(23) 、颞下沟(24) 、 枕颞沟(26) 、侧副沟(27)
距状沟前部(16)
经距状隐回的冠状断层
距状隐回(15)
中央旁小叶后部(4) 、扣 带沟缘支(5)、顶内沟(8) 、 中央后回(6) , 顶上小叶(7)、 顶下小叶(10)
楔前叶(14) 、扣带回峡(17)
角回(11) 、颞中回(12 ) 、 颞下回(13 )
颞上沟(19) 、颞下沟(20) 、 枕颞沟(26) 、侧副沟(25)
经胼胝体嘴的冠状断层
额上沟(4) 、 额下沟(5) 额上、中、下回,额内 侧回(9) 扣带沟(6) 、扣带回(8) 胼胝体干(13) 、嘴(22) 嗅束沟(20)
尾状核(14) 、壳(17) 岛叶(19) 颞上、中、下回(28- 30 ) , 钩(31)
经垂体的冠状断层
额上沟(3) 、 中央前沟(4)、扣 带沟(5) 、扣带回(7)
• ② 可通过追踪连续断层或借助计算机进行 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
• ③ 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是 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边缘 学科。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大脑颞极层面
关键结构: 前额区、扣带回、眶 颞极、翼腭窝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红核黑质层面
关键结构: 侧脑室、内囊、红核、黑质、
大脑沟、回
侧脑室在本层面切及侧脑室中央部。侧
脑室在冠状断面上以室间孔为界,前为 前角,后为中央部。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垂体层面
关键结构: 垂体、Broca区、隔区
伏隔核、内囊、蝶鞍 、海绵窦
本层面额中回切及后部,为书写中枢; 额下回也切及后部,为岛叶表面的盖部, 盖部连同前一层面的三角部合称Broca区, 为说话中枢。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 之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人体断面解剖学头部冠状断层解剖

断层解剖—头部断层(医学影像解剖学)

断层解剖—头部断层(医学影像解剖学)

断面特征: 椎间盘前后左右均有椎体断面,钩椎关节位于
椎间盘两侧,椎间管明显,内可见脊神经走行,关 节突关节明显,棘突分叉。
关键结构: 钩椎关节、椎间管、关节突关节、脊髓
参考指南
一、中国解) 二、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四、中山大学解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五、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刘树伟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关椎 脊 第

节动 髓 3
突脉





关 节 突
椎 动
脊 髓

第 3 颈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下椎 棘蛛 上
关间 突网 关
节管
膜节

下突

下 椎棘蛛
关 间突网
节管



上 关 节 突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椎椎钩 弓间椎 板盘关

椎椎 钩 弓间 椎 板盘 关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头部断层解剖学

头部断层解剖学

*内囊: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和 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 为内囊。分为前肢、后肢、膝部三部分, 各部分之间都有重要的投射纤维。内囊后 肢梗死或出血会出现三偏。
大脑髓质——胼胝体
大脑髓质: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 纤维。
连合纤维: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的底部, 连接两侧大脑半球,
岛叶 藏在 外侧 沟的 深部 。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裂 颞上沟 颞下沟
大脑的分叶-外侧面
额上沟 额下沟
大脑半球内侧面
大脑半球底面
嗅球 外侧裂
三、端脑的内部结构
基底核(nuclei basales)
是大脑半球髓质内四 个灰质团的总称。
*包括尾状核、豆状
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豆状核与尾状核头 部相连,连接处有神 经纤维形成灰白相间 的条纹,因此尾状核 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的走行
自颈内动脉发出后,向前内走行, 进入大脑纵裂,绕胼胝体向后走 行,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 球内侧面及额叶底面的一部分.
大脑前动脉的分段、分支 分段:A1(水平段)— —交通前段(近侧段)
A2(上行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二、蛛网膜下隙与脑池
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 其内充满脑脊液,向下与脊髓的蛛网膜 下隙相通。
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沟、脑裂等处扩 大,形成蛛网膜下池。
*列举脑池:
成对脑池:大脑外侧窝池、环池、脑桥小脑脚池
背侧: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
不成对脑池
池、小脑核、间脑 和脑室脉络组织的静脉 先后在胼胝体下方汇合 成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向后注入直窦。

头颅CT断层解剖PPT课件

头颅CT断层解剖PPT课件
纵裂
侧脑室前角 内囊前肢 内囊膝部 内囊后肢
侧脑室三角区及脉络丛钙化
侧脑室枕角
精选ppt
8
红色部分为额叶 黄色部分为枕叶 紫色部分为顶叶
侧脑室体部 放射冠
精选ppt
9
额骨(FB)
红色部分为额叶 黄色部分为枕叶 紫色部分为顶叶
顶骨 (PB )
半卵圆中心
枕骨(OB)精选ppt
10
红色部分为额叶 紫色部分为顶叶
头颅CT断层解剖
精选ppt
1
绿色部分为颞叶
蝶窦
延髓 小脑精选ppt Nhomakorabea2
红色部分为额叶 绿色部分为颞叶
垂体窝 脑桥
桥小脑角
颞骨及乳突气房
乙状窦 小脑中角 第四脑室
精选ppt
3
绿色部分为颞叶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
鞍背
基底动脉 桥前池 侧脑室颞角 脑桥 第四脑室 小脑 小脑蚓部
精选ppt
4
绿色部分为颞叶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
侧裂池 大脑角 角间池 环池 脑桥
精选ppt
5
绿色部分为颞叶 红色部分为额叶 黄色部分为枕叶
侧脑室前角 侧裂池 第三脑室
环池
小脑上池
精选ppt
6
绿色部分为颞叶 红色部分为额叶 黄色部分为枕叶
侧脑室前角 尾状核头部 岛叶 外囊 豆状核 丘脑
小脑上池
精选ppt
7
绿色部分为颞叶 红色部分为额叶 黄色部分为枕叶 紫色部分为顶叶
纵裂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精选ppt
11
红色部分为额叶 紫色部分为顶叶
精选ppt
纵裂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结节囊
12

头部断层解剖

头部断层解剖

头部断层解剖简介头部断层解剖学是以观察颅内的脑以及眶、鼻腔和咽腔上部及其周围内容物在各个断层面上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头部与颈部是以甲状软骨上缘为分界标志。

在头部断层解剖中,依其切面的方向不同可分为:矢状断层、冠状断层、斜断层和横断断层等。

临床上一般采用横断断层或斜断层定位。

横断层中所取的基线为Reid基线(Reid basic line, RBL),即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为基准,由此分别向上、下作间隔为0.8cm 的平行横断连续切面,每个切片的净厚度为 0.5cm。

其中通过基线的断面为“0”层面,基线以上共获取连续横断层标本14片,基线以下获取连续横断层标本11片,共26片,每片均从下层面进行观察。

该断层面为头部第1横断层面,即Reid基线以上第14层面,断层面面积小,呈前窄后宽,边缘平滑的卵圆形,层面中央有纵行的锯齿状矢状缝,矢状缝两侧为顶骨断面。

顶骨的周围向外依次为颅骨外骨膜、帽状腱膜下间隙、帽状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等结构的断面。

该断层面为头部第2横断层面,即Reid基线上部第13层面。

断层面面积较小,呈前窄后宽、边缘平滑的卵圆形。

从外向内有头皮、颅骨、颅腔及其内容物,各层的断面呈同心圆状排列。

颅骨的断面为顶骨,两侧顶骨断面的前后端之间有矢状缝。

顶骨断面的后部及两侧有帽状腱膜。

颅腔内面衬有硬脑膜。

大脑半球断面位居断层面的中央部,呈前窄后宽,内缘平直,外缘膨隆的半球形,大脑半球的断面上有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的断面。

两侧大脑半球的纵裂内,可见矢状位的大脑镰断面,大脑镰的前、后端有呈三角形的上矢状窦断面。

该断层面为头部第3横断层面,即Reid 基线上部第12层面。

断层面呈前窄后宽,边缘平滑的卵圆形。

颅骨的断面为顶骨和额骨,两侧顶骨的前部与额骨之间有冠状缝,顶骨后部有矢状缝。

顶骨的两侧及后部的外层有帽状腱膜,颅腔的内面衬有硬脑膜。

两侧大脑半球呈前窄后宽状,自前至后有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及顶上小叶的断面。

头部矢状断层解剖

头部矢状断层解剖
脑正常解剖
断层一 右外侧沟层面
关键结构:外侧沟、中央沟 显示结构:
1、外侧沟、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前回、 额下沟、额中-下回、中央后沟、顶内沟、缘上 回、角回、颞上沟、颞上-中回、颞横回 2、额骨鳞、顶骨、枕鳞、额骨眶部、蝶骨大 翼、下颌头、颞骨岩部 3、外耳道、乙状窦、横窦 4、颞肌、咬肌、翼外肌、颧骨、下颌支
断层六 右丘脑内侧层面
关键结构:丘脑、豆状核、尾状核、脑干、
鼻甲
显示结构:
1、丘脑、丘脑枕、豆状核、尾状核、内囊后 肢、侧脑室、距状沟、舌回、楔叶、楔前叶、 扣带沟-缘支、中央旁小叶、扣带回、额上回、 眶回
2、大脑脚、黑质、四叠体、脑桥、延髓 3、小脑中脚、齿状核 4、额窦、筛窦、蝶窦、上-中-下鼻甲、椎管、 椎间孔、横窦
断层二 右岛叶层面
关键结构:外侧沟、岛叶、中央沟、眼球
显示结构:
1、外侧沟、岛叶、中央沟、中央前沟、中 央前-后回、额中-下回、缘上回、角回、颞 上-中-下回、颞横回 2、小脑水平裂、上-下半月小叶 3、眼球、泪腺、蝶嵴、中耳鼓室、横窦、 乙状窦
4、颞肌、翼外肌、颧骨、下颌支、下颌下 腺
断层三 右岛叶、侧脑室下角层面
断层五 右尾状核、豆状核、外侧膝状体层

关键结构: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距状沟 显示结构: 1、尾状核、豆状核(壳、苍白球)、内囊前-后肢、 内囊膝、丘脑、侧脑室三角区-下角、外侧膝状体、海 马旁回、钩 2、距状沟、舌回、枕叶、楔叶、顶枕沟、楔前叶、中 央沟、中央前-后回、额上回、眶回 3、小脑幕、水平裂、上-下半月小叶、方形叶、二腹 小叶 4、眼球、视神经、颈内动脉、椎动脉、上颌窦
关键结构:岛叶、侧脑室下角、中央沟
显示结构:
1、岛叶、外侧沟、侧脑室下角、中央沟、 中央前-后沟、中央前-后回、额上-中回、缘 上回、角回

断层解剖学_头部横断层(共67张PPT)

断层解剖学_头部横断层(共67张PPT)

其中,上段
半卵圆中心上部层面
半卵圆中心髓质层面〔大脑中最大的断面〕
半卵圆中心下部层面〔最复杂,重点掌握〕
四、 横断层面上主要脑沟的识别方法
〔1〕中央沟 根据以下特征识别 中央沟:沟的深度,中央沟较深,自 外侧向内侧延伸,并可有1条〔中央 后沟〕或2条沟〔中央前、后沟〕与 之伴行;
中央前、后回的厚度,中央前回较中 央后回宽厚,两者之间的沟即为中央 沟; 沟的位置,以眶〔眦〕耳线为基线的横 断层面上,中央沟均位于大脑半球上外 侧缘的前2/5与后3/5交界处。
3.矢状断层
头部前、后正中线的连线为矢 状断层的基线,以此基线制作正 中矢状面,再向左、右连续锯切 或成像。
二、头 部断层解剖学根本内容
1、颅骨
2、硬脑膜
3、蛛网膜下池
4、脑室
5、脑实质
6、脑血管
7、蝶鞍区
1、脑叶、脑回断层解剖
三、经 顶内沟中分 〔中央旁小叶下份〕 的横断层
前连合后缘中点与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脑立体定位手术和X刀、γ刀等多以此线为基线。
〔2〕外侧沟 根据以下 特征识别外侧沟:
岛叶皮质,颅脑横断层面上 出现岛叶皮质后,与岛叶皮 质呈垂直位的脑沟即为外侧 沟;
蝶骨大翼,在颅前、中窝 交界处的颅侧壁上,伸向 颅腔内的突起为蝶骨大翼 的骨性断面,与该突起对 应的脑沟那么为外侧沟。
〔3〕顶枕沟 中央旁小叶消失至胼胝体压部出现的颅脑横断层 面上,在大脑半球后部的内侧面,自内侧向外侧横行走行的较深的 脑沟即为顶枕沟。顶枕沟前方为顶叶〔楔前叶〕,前方是枕叶〔楔 叶〕;楔前叶前方的脑回为扣带回,楔叶前方的脑沟为距状沟。
动眼神经 三叉神经
漏斗
大脑中动脉
视交叉

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

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

第1、2水平断面:
正中有:大脑镰、上矢状 窦 两侧有: 中央沟,其前方有 中央前回、中央前沟、额 上回;其后方有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顶上小叶 内侧;中央旁小叶
辨认中央沟: (1)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 的沟 (2)中央沟较深,在外缘 中份向后延伸,有一条沟 (中央后沟)或两条沟 (中央前、后沟)与之伴
第5水平断面:
侧脑室出现, 前部:胼胝体以前; 中部:胼胝体; 后部:胼胝体以后 (1)前部: 内侧--扣带回,扣带沟 外侧--额上、中、下回 (2)中部:透明隔、尾 状核、白质--辐射冠; 外侧--中央前、后回 (3)后部: 内侧--大脑镰、扣带回、 沟;楔前叶、顶枕沟、楔 叶 外侧--角回、缘上回
第9冠状断面
经过小脑中脚的断面
(1)上部 1)幕上部:大脑 半球上外侧面、颞叶 底面、纵裂与8类似
胼胝体下方:有侧脑 室、背侧丘脑、第三 脑室、后连合 背侧丘脑外:内囊; 海马、大脑脚、内侧 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海马旁回 2)幕下部:脑桥、 延髓、小脑 (2)下部:颞骨岩 部、枕骨、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腮腺
(2)下部
1)鼻咽部 2)颞下 3)口腔
第6冠状断面
通过视交叉
(1)上部:中线--大脑镰、 上矢状窦、胼胝体干、大脑 前动脉,扣带沟、回 外侧面--额上、中回,中央 前、后回,外侧沟:大脑中 动脉 颞上、中、下回 侧脑室--尾状核头、内囊、 屏状核 鞍上池:视交叉与蝶鞍之间; 有垂体、动眼神经、滑车神 经、上颌神经、展神经 (2)下部: 1 鼻咽部 2 颞下窝 3 口腔
第8冠状断面
中央旁小叶
通过外耳道的断面
顶上小叶
(2) 下部:颞骨岩部、寰枕关节、寰枢关节、 1)颞骨岩部、 2)寰枕关节、寰枢关节、

《头颅MRI断层解剖》课件

《头颅MRI断层解剖》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MRI技术将朝着更高分 辨率、更快速成像和更精确 诊断的方向发展。
新技术介绍
介绍先进的MRI技术,如功 能MRI、扩散张量成像等, 探讨其在头颅解剖中的应用 前景。
技术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MRI技术面临的挑 战,如伪影干扰、磁场不均 匀性等,提出相应的解决策 略。
课程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头颅MRI断层解剖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课程目标
熟悉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要点。
了解不同断层下的MRI表 现。
掌握头颅各部位的MRI解 剖特点。
01
03 02
PART 02
MRI基础知识
MRI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在强磁场中的 磁化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和检测 ,产生信号并重建图像。
磁场强度与成像质量
磁场强度越高,成像质量越好,但设 备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
MRI技术
快速成像技术
如梯度回波(GRE)和自旋回波(SE)序列,用于快速获取图像,适用于动态 观察和血流成像。
功能成像技术
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用于评估组织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
基底节
基底节是运动信号的重要中继站,负责产生和传递运动信号。在MRI图像中,基底节呈现为位于大脑深部的结构 ,包括纹状体、黑质和苍白球等。
大脑皮质与白质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负责认知、情感、运动和感觉等功能。在MRI图像中,大脑皮质呈 现为灰质带状结构,表面有许多沟回。
白质
白质是大脑内部的神经纤维束,负责连接大脑的不同区域。在MRI图像中,白质呈现为灰质之间的低 信号区域。

头部(颅脑断层解剖基础)-断层

头部(颅脑断层解剖基础)-断层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1cm处,有眶下神经和血管 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 相交处。
颏孔:位于下颌体的外侧面,正对 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下颌 体上、下缘连线中点略上,距正中线 约2.5CM,内有颏神经和血管通过。
眉弓: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男性明显,正对大脑额叶的 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位于眉毛的底下。
颧弓:位于外耳门前方的水平线上,全长约三横指(56cm),于皮下可触及。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
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 通过。
乳突: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 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最凸的隆起, 其内面是窦汇。
乳突囟
前囟 后囟
第三部分
脑及其被膜
一、脑的应用解剖(熟悉)
1、端脑 Telencephalon
概述: 左右半球胼胝连, 两裂三面又三端; 三沟五叶藏脑室, 基底内囊半卵圆。 中枢皮质运动感, 视听说写四语言。
端脑外形:
(1)端脑外侧面的脑沟、脑回和功能定位
(2)端脑内侧面的脑沟、脑回和边缘系统
1.新生儿由于脑和感觉器官比咀嚼器官发育早而快, 故脑颅远大于面颅(8:1)。 2.顶结节、额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的中心部位,故 发育较明显,使颅顶呈五角形。 3.新生儿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较 大,由膜弥补,形成前囟(生后1-2岁闭合)、后 囟、蝶囟、乳突囟(生后半年闭合)。
颅囟
蝶囟
C. 下角:最大,呈弓形裂隙状,冠状层面上呈半月形。经背 侧丘脑后下方弯向前下方,伸入颞叶。
顶壁为胼胝体、尾状核尾、终纹和杏仁体; 外侧壁为胼胝体; 底壁为海马、海马伞和侧副隆起。

头部的冠状断层解剖课件

头部的冠状断层解剖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
提高头部冠状断层解剖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学术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头部冠 状断层解剖领域的进步。
跨学科合作研究
联合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共同 开展头部冠状断层解剖的研究。
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
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和科研工 作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枕叶分区
包括初级视觉皮质和次级视觉皮质等 区域,各区域在功能上有明确的分工。
枕叶与其他脑区的连接
与丘脑、下丘脑等区域有丰富的神经 纤维连接,共同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04
头部冠状断层解剖的实 践应用
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 2 3
辅助诊断病变
通过观察冠状断层图像,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 是否存在肿瘤、炎症或其他异常病变,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术前规划
医生可以根据冠状断层图像对手术进行详细规划,预测手 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从而制定更周全的手术 方案。
术中参考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冠状断层解剖图像可以作为手术过程 中的参考,帮助医生判断病变范围和位置,避免损伤重要 结构。
法医学中的应用
身份鉴定
01
在法医学中,通过比较受害者或嫌疑人的冠状断层图像与已知
与丘脑、下丘脑、脑干等区域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共同参与多 种生理活动。
顶叶的冠状断层解剖
顶叶概述
位于大脑中部,主要负责处理触 觉、温度、疼痛等体感信息,以 及空间认知和语言功能。
顶叶分区
包括主感觉皮质、体感皮质和联 络皮质等区域,各区域在功能上 有明确的分工。
顶叶与其他脑区的
连接
与丘脑、下丘脑、小脑等区域有 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共同参与 多种生理活动。

头颅CT断层解剖

头颅CT断层解剖

38/46
关于优势半球:
左右半球发育呈不对称性,各有优势,左 侧半球以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活动为 主;右侧半球以非语言信息,如音乐、图 形、时空概念等为主。
头颅CT断层解剖
39/46
颈内动脉 椎动脉
脑血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头颅CT断层解剖
40/46
头颅CT断层解剖
41/46
侧脑室中央部 侧脑室脉络丛
胼胝体压部
头颅CT断层解剖
上矢状窦
23/46
侧脑室体部层面
头颅CT断层解剖
24/46
头颅CT断层解剖
25/46
侧脑室上部层面主要显示结构
1、侧脑室上方两侧脑白质组成 半卵园 中心,此层面脑灰质与白 质分界较清 楚。
2、前方为额叶部分,中部为顶 叶、后 方是枕叶。但顶叶是主要部分。
3、前颅窝:容纳额叶。
中颅窝:容纳颞叶。
后颅窝:容纳小脑半球和脑干。
头颅CT断层解剖
33/46
枕叶
额叶
顶叶
颞叶
头颅CT断层解剖
34/46
岛叶
头颅CT断层解剖
35/46
1、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额叶占大脑 半球表面前1/3,主躯体运动,高级认知功效, 比如学习、语言、决议、抽象思维、情绪等;自 主运动控制。
枕叶损害时引发视野缺损或视力障碍。
头颅CT断层解剖
36/46
4、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顶叶位 于额叶之后,中央后回为躯体感觉接收区。空 间信息处理(数学、逻辑思维、发散思维)、 视觉信息、体感信息整合。
顶叶损害出现偏身感觉障碍,感觉性癫痫, 肢体失认(不感觉到瘫痪肢体存在)、结构失用 (临摩画时钟、搭积木困难)、手指失认(不能区 分自己手指)、失写、失计算等。 5、脑干(生命中枢):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 包含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主要生 理功效。 6、岛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3叶 掩盖岛状皮质称为岛叶。内脏感觉和运动相关。 刺激人岛叶,引发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 增加,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和饱胀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桥:
基底沟 四对脑神经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 面神经
中脑:
大脑脚 一对脑神经
小脑中脚 锥体 舌下神经 橄榄 锥体交叉
2. 脑干的背侧面观
尾状核
延髓:
薄束、楔束结节 迷走、舌下神经三角
内囊 背侧丘脑 松果体 上丘 下丘 小脑上脚
脑桥
面神经丘 小脑脚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滑车神经 正中沟
中脑
绒球 小结 小脑扁桃体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四、脑的被膜 Meninges of brain
自外向内依次为: 硬脑膜 Cerebral dural mater 脑蛛网膜 Cerebral arachnoid mater 软脑膜 Cerebral pia mater
硬脑膜 蛛网膜 板状小梁 软脑膜
(一) 硬脑膜 Cerebral dural mater
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s
内囊 internal capsule:位于尾状 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分前 肢、膝和后肢三部分。
尾状核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皮质核束 豆状核 皮质脊髓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听辐射 视辐射
7.脑室系统
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ules 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ule
上丘和下丘 一对脑神经
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薄束结节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小脑下脚 髓纹
楔束结节
(四)小脑(cerebellum)
1. 位置: 颅后窝 2. 外形: 小脑半球+小脑蚓 “小脑扁桃体” 3. 分叶 绒球小结叶 前叶 后叶 4. 小脑核 5. 小脑髓质
前叶 原裂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后叶
★组成:颅骨内膜+硬膜 坚韧
两层结构
★特点
外层:骨内膜
内层
形成板状突起伸入脑部 形成硬脑膜窦 颅顶松,颅底紧
★形成结构:(1)板状突起
大脑镰 cerebral falx 小脑幕 tentorium of cerebellum 小脑镰 cerebellar falx 鞍膈 diaphragma sellae
弓状纤维 arcuate fibers
钩束 unciform fasciculus
上纵束 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下纵束 inf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扣带 cingulum
弓状纤维 上纵束
钩束
下纵束
胼胝体、前连合、穹窿和穹窿连合
(2) ① ② ③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皮质支:供应海马和钩; 中央支:供应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和苍白球等。 特点是口径细、行程长,易发生栓塞,所以临床上苍白球和海马发病 较多。
④ 大脑前动脉 :
A1 段,水平段; A2 段,上行段; A3 段,膝段; A4 段,胼周段; A5 段,终段,为楔前动脉。 皮质支供应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及额叶底 面的一部分,额、顶二叶 上外侧面的上部。 中央支,即内侧豆纹动脉,供应壳、尾状核头、内囊前下部、视交叉和下 丘脑
(三)软脑膜 cerebral pia mater
1.特点:
薄而富有血管 紧贴脑表面并深入沟裂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上矢状窦 硬脑膜 蛛网膜
2.特殊结构:
脉络组织 脉络丛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蛛网膜颗粒
五、脑的血管 Blood vessels of the brain (一)脑血管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者在脑底部吻合成Willis环; 进入颅腔的动脉其行程均极度弯曲,是脑动脉无搏动的主要原因; 脑动脉壁很薄,类似颅外同等大小的静脉; 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供应皮质和浅层髓质)和中央支(供应基 底核、内囊及间脑),二者均自成体系,互不吻合; 皮质动脉在软脑膜内形成丰富的吻合,在功能上可视为脑表面的 “血液平衡池”; 脑的动脉和静脉多不伴行; 脑静脉和硬脑膜窦无静脉瓣; 毛细血管于不同脑区疏密不一,其密度与突触和神经毯数量呈紧密 的平行关系; 脑毛细血管与神经元间隔有血脑屏障,但在下列区域缺乏血脑屏障: 松果体、下丘脑的正中隆起、垂体后叶、延髓极后区、后连合、终 板和脉络丛等; 脑血管的变异甚多,尤其脑底动脉环。
齿状回
海 马
基底核 basal nuclei
基底神经节,位于白质内,位置靠近脑底 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屏状核 claustrum 杏仁体 amygdaloid body
尾状核头
屏状核 壳 苍白球
尾状核 纹状体 caudate nucleus 壳putamen
新纹状体
豆状核
苍白球—旧纹状体 lentiform nucleus globus pallidus
头部断层解剖
Sectional Anatomy of The Head
东南大学医学院人体结构学与神经科学学系 吕海芹
Email:haiqinlu@
内容纲要
§1 概述
§2 颅脑的应用解剖
§3 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 ★ §4 颅脑连续矢状断层解剖
§5 颅脑连续冠状断层解剖
§1 概述 General Description
尾状核头
终纹 背侧丘脑 侧脑室脉络丛 胼胝体
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ule
第五脑室 fifth ventricule
(透明隔腔cavity of septum pellucidum)
侧脑室中央部 侧脑室前角
侧脑室后角
侧脑室下角 第四脑室
第三脑室
上矢状窦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粒
扣带回峡
距状沟 胼胝体下区

海马旁回 胼胝体沟
舌回 胼胝体 (压部)
4.大脑半球下面的主要沟和回
大脑纵裂 嗅球
直回 嗅三角
嗅束
前穿质
海马旁回 侧副沟 枕颞沟
海马沟
5.大脑半球深部的 主要结构
顶叶
额叶
岛环状沟 岛短回 岛正中沟 颞叶 岛长回 钩 齿状回 海马旁回 穹隆 穹隆联合 胼胝体压部 海马 海马伞 下角 侧副三角 禽距 后角 岛阈
上失状窦
小脑延髓池 脚间池 交叉池 桥池 环池
蛛 网 膜 粒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蛛网膜颗粒
3. 脑池的组成
成对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环池、脑桥小脑角池
不成对脑池: 背侧: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池、小脑延 髓池、小脑溪 腹侧: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 延池
端脑 间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一)端脑(telencephalon)
1. 外形和分叶
两裂:大脑纵裂、大脑横裂 三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额叶
纵裂
顶叶
五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三面: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中央沟
顶枕沟
顶叶 岛叶
枕叶 额叶
枕叶
颞叶 顶枕沟 颞叶
外侧沟
横裂
2.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主要沟和回
横窦
窦汇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乙状窦 横窦 窦汇 横窦
垂体
蝶顶窦
三叉神经
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
海绵窦 动眼神经 基底丛 大脑大静脉 小脑幕 窦汇 横窦
滑车神经
直窦
(二)脑蛛网膜 cerebral arachnoid mater
蛛网膜
薄而透明 1.特点 无血管和神经 硬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2.特殊结构 蛛网膜下池 蛛网膜颗粒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
环池
四叠体池 小脑延髓池
终池
重要脑池的大致位置
脑池名称 大脑大静脉池 四叠体池 环池 鞍上池 脑桥小脑角池 小脑延髓池 延池 大致位置 第三脑室后方 四叠体后方 大脑脚后外 视交叉的前、后方 脑桥基底部前外侧 小脑扁桃体下方 斜坡与延髓之间 有 CN Ⅸ、Ⅹ、Ⅺ、Ⅻ通过 临床意义 池内有松果体、大脑大 V 幕上、下病变可影响该池 有 CN Ⅳ通过 结构众多 有 CN Ⅶ、Ⅷ通过
颞骨 枕骨
蝶骨
额骨
顶骨
顶骨
枕骨
颅底
颅前窝 筛孔、鸡冠 颅中窝 视神经管,眶上裂 圆孔,卵圆孔 棘孔,颈动脉管 破裂孔 颅后窝 内耳门,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内口 枕骨大孔
三、脑Brain
脑分为六部分: 端脑 telencephalon 间脑 diacephalon 小脑 cerebellum 脑干 中脑 midbrain 脑桥 pons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2 颅脑的应用解剖 Applied anatomy of the cranium
一、颅顶部软组织 Scalp
① 层次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② 头皮:皮肤、皮下组织和 帽状腱膜组成
二、颅骨 Skull
脑颅骨 (8块)
顶骨
额骨
面颅骨(15块) 翼点 pterion
1. 颈内动脉系:
(1)颈内动脉的行程和分段: 颅外段(颈段): 直且无分支。 颅内段:
C5, 岩骨段(颈动脉管段,神经节段);
C4, 海绵窦段;
C3, 前膝段,发出眼动脉; C2, 视交叉池段(床突上段);
C1, 后膝段,发出后交通动脉和脉络丛 前动脉。
C1段再稍向前分为大脑前动脉(A1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 C1+A1+M1称颈内动脉分叉部,在脑血管造影的前后位片上呈 “T”形;在侧位片上,C2+C3+C4呈“C”形,即虹吸部。
2. 硬脑膜窦:硬脑膜+内皮细胞, 特点:无平滑肌,无瓣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