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43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振动的基本类型
对称性伸缩振动 V S 反对称性伸缩振动 V aS 面内变形振动 变形振动 面外变形振动
伸缩振动
振动类型
低 高
S
剪式振动δ 平面摇摆ρ
非平面摇摆ω 扭曲振动τ
伸缩振动的k比变形振动k大;因此伸缩振动出现在红外吸收 光谱的高波数区,变形振动出现在红外吸收光谱的低波数区。
a伸缩振动(ν):原子沿着建轴伸长和缩短,振动时键 长有变化,键角不变。
9.6 v (cm ) 1370 1307 1653.2 12 μ 2 例2: 由表中查知 H-Cl 键的k = 4.8 ,计算波数值正己烯中H-Cl键伸缩振 动频率实测值为2892.6 cm-1 (N/cm), 实验值:2885.9cm-1
-1
k
v (cm ) 1370
-1
k
(一)官能团区 官能团区又可分为三个波段:
区域名称
频率范围
X-H伸缩振 叁键和累积双键 动区 伸缩振动区
40002500-1900cm-1
双键伸缩振动区
1900-1200
2500cm-1
cm-1
基团及振动 O-H、C-H、 C≡C、 C ≡ N、 C=O、C=C、C=N、 形式 N-H等的含 N≡N等三键和 NO2、苯环等双键 氢基团的伸 C=C=C、C=C=O 基团的伸缩振动 缩振动 等累积双键的伸 缩振动
按吸收的特征,可划分为官能团区(4000-1300cm-1 ) 和指纹区(1300-600cm-1 )。 4000-1300cm-1区域的峰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由 于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位于此高频范围,并且在该 区域内,吸收峰比较稀疏,因此,它是基团鉴定工作 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 1300-600cm-1区域中,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 变形振动产生的复杂光谱。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 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每个人都 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而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区 别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
第一节 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
一、概述
1.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是是一种分子 光谱,是分子中基团的 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也称分 子的振动光谱或振转光 谱。
E1 υ
υ υ
2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J J J
1
0
J
E0
分子振动吸收光谱
分子转动吸收光谱
但由于在分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常常伴随转动跃迁, 使振动光谱呈带状。所以分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h E Vhv V π 2
κ μ
当△V =1时,0→ 1振动能级的跃迁,称为基本振动频率或基频吸收带。
例1: 由表中查知 C=C 键的 k= 9.5 ~9.9 (N/cm) ,令其为9.6, 计算正己 烯中C=C键伸缩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 cm-1
如: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分子的偶极距是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 (r)与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电荷(δ)的乘积, 它是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表示方法。
δ+ δ+ H- ----------- H
r
δ- δO=C=O δ+
O δ偶极距μ =δ ×r
在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则吸收某波长的 红外光越多,产生的吸收谱带越强。 一般来说,极性较强的基团(C=O、C-X)的振 动,吸收程度较大;极性较弱集团(C=C、C-O、 N=N)的振动,吸收强度较弱。
(cm )
-1
1
1 2C
k
1307
k
k-----化学键的力常数(N/cm) ,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μ---双原子的折合原子量: μ =M1M2/(M1+M2 )
(cm )
-1
1
1 2C
k
1307
k
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µ越小,则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高, 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相反,则出现在低波数区. 例如:C-C,C=C,-C≡C-,三种碳-碳键的原子质量相同,但键力常数的大 小顺序是:叁键>双键>单键,红外光谱中,-C≡C-(2222cm-1) > C=C (1667cm-1)> C-C(1429cm-1) 例如:C-C,C-N,C-O键力常数相近,原子折合质量不同( C-O> C-N > C-C),故这三种键的基频振动峰分别出现在1430cm-1,1330cm-1, 1280cm-1.
2.非谐振子的振动 谐振子的振动模式是理想化的, 实际上振动模式是非理想化的:
由于双原子分子并非理想的谐振子,因此用上式计算,H-CL 的基频吸收带时,得到的只是一个近似值。从量子力学得到的 非谐振子基频吸收带的位置为
σ ′= σ -2 σ x
式中x为非谐振常数。从上式可以看出,非谐振子的双原子分子的 真实吸收峰位比按谐振子处理时低2 CL的基频峰位,比实测值大。
1 10 (cm ) (cm) ( m)
1
4
二、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1) 辐射能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E红外光 ΔE分子振动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为了满足这个条件, 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炬必须发生变化(保证红外光的能量 能传递给分子)。 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跃迁,无红外活性: 如:单原子分子、同核分子:He、Ne、N2、O2、Cl2、H2 等。 没有红外活性 。 如:对称性分子的非对称性振动,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跃迁, 有红外活性。
作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的重要工具 ,根据有机化合物红外特征吸收频 率,确定化合物结构中基团;也可 依据特征峰的强度变化进行定量分 析。
2. 红外光谱的区的划分(0.75~1000m)
波谱区 波长/m 跃迁类型 近红外光 0.76~2.5 中红外光 2.5~25 远红外光 25~1000 分子转动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Chapter Thirteen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For Short: IR
1、了解红外光谱产生的原因 2、掌握伸缩振动频率或波数与键力常数 及折合质量的关系。 3、理解基团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4、熟悉红外光谱仪的构成及特点。 5、了解红外光谱法在物质结构分析中的 应用。
红外光谱图中对应出现三个吸收峰, 3650cm-1,1595cm-1,3750cm-1。
3.振动的非谐性 振动的基频: 0→1振动能级的跃迁 v 0→1 振动的倍频: 0 → 2、3、4….振动能级的跃迁 v 0→2、 v 0→3 、 v 0→4 分子吸收红外光后,由振动能级基态跃迁到第二、 第三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1667 cm-1 v 增大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 和键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 H-F H-Cl
分子 HF HCl
k 9.7 4.8
键 H=C H≡C
分子 CH2=CH2 CH ≡CH
k 5.1 5.9
H-Br
H-I H-O H-S H-N H-C
分子振动
绝大部分的有机化合物基 团的振动频率处于中红外 区,研究最多,资料最丰 富,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红 外光谱区
3. 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以波数(波数是频率的一种表示方 法)为横坐标,以表示吸收带的位置。以透 光率(Transmittance %,符号T%)为纵坐标,表示吸 收强度,吸收带为向下的谷。 幻灯片 79
b弯曲振动:组成化学键的原子离开键轴而上下左右的弯曲。弯曲 振动时,键长不变,但键角有变化。 面内弯曲
面外弯曲
2.振动自由度 指分子独立的振动数目,或基本的振动数目,反映吸收 峰的数量。 对于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
线 形 分 子:振动自由度= 3N-5 非线形分子:振动自由度= 3N-6
例如:三个原子的非线性分子H2O,有3个振动自由度。
例如,线性分子CO2,理论上计算其基本振动数位: 3N-5=4。具体振动形式如下: O=C=O 对称伸缩(无吸收峰) O=C=O 面内变形(667cm-1) O=C=O 反对称伸缩(2349cm-1) O=C=O 面外变形(667cm-1)
但在红外图谱上,只出现667cm-1和2349cm-1两个 基频吸收峰。这是因为对称伸缩振动偶极矩变化为零, 不产生吸收。而面内变形和面外变形振动的吸收频率 完全一样,发生简并。
HBr
HI H2O H2S NH3 CH3X
4.1
3.2 7.8 4.3 6.5 4.7~5.0
C-Cl
C-C C=C
CH3Cl
3.4
4.5~5.6 9.5~9.9
Biblioteka BaiduC≡C
C-O C=O
15~17
12~13 16~18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 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5.费米共振
也是一种振动偶合现象,只不过它是基频与倍频或 组合频之间发生的振动偶合。当倍频峰或组合频峰与某基 频峰相近时,发生相互作用。使原来很弱的倍频或组合频 吸收峰增强。典型的例子是苯甲酰氯,苯甲酰氯C-CL的 伸缩振动在874cm-1,其倍频峰位于1730cm-1左右,正好 落在υc=o附近,发生费米共振从而使倍频峰增加。
振动的组频: 所谓的组合频是一种频率红外光, 同时被两个振动所吸收,即光的能量用于两种振 动能级的跃迁。组合频和倍频统称为泛频。由于 它们不符合跃迁规律,发生的几率很小,在谱图 中均显示为弱峰。
4.振动的耦合
R1 R2 C
O 1820 cm-1 O O
1760 cm-1
当相同的两个基团相邻,且振动频率相近时,会发生 振动偶合裂分,结果引起吸收频率偏离基频,一个移 向高频方向,一个移向低频方向。
μ
4.8 1307 2892.6 0.98
C≡C 2222cm-1
μ
μ相同:
C-C 1429 cm-1 C=C
k相近:
C-C 1429 cm-1
1.008 35.45 0.98 1.008 35.45
C-N C-O μ 增大 1330 cm-1 v 减少 1280cm-1
k 增大
三、双原子分子振动方程式
1.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及其频率 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点为中心,以非常小的振 幅作周期性的振动,即所谓简谐振动。 这种分子振动的模型,用经典的方法可以看作 是两端联接着的刚性小球的体系。 最简单的离子是双原子分子,可用一个弹簧两 端联着两个刚性小球来模拟。 m1与m2 分别代 表两个小球的质量(原子质量),弹簧的长度 r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这个体系的振动频 率(以波数表示),用经典力学(虎克定律) 可导出如下公式:
第二节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一、基团频率
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C-H、O-H、N-H、C=O、C=C 等,都有自己特征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他部分 对其吸收带位置的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 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 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二、红外光谱区域的划分
σx波数。所以,用式计算H-
量子力学证明,非谐振子的△V可以取=± 1、±2、±3…… ,这 样,在红外光谱中除了可以观察到强的基频吸收带外,还可能看到 弱的倍频吸收峰,即振动量子数变化大于1的跃迁。
四、多原子分子振动
双原子的振动是最简单的,它的振动只 能发生在联结两个原子的直线上,并且 只有一种振动形式,即两原子的相对伸 缩振动。 在多原子中情况就变得复杂了,但可以 把多原子的振动分解为许多简单的基本 振动。
与紫外光谱比较,红外吸收光谱曲线具有如下特点: 峰出现的频率范围低,横坐标一般用微米(µm)或波数 (cm-1) 吸收峰数目多,图形复杂 吸收强度低 吸收峰出现的频率位置是由振动能级差 决定 吸收峰的个数与分子振动自由度的数目有关 吸收峰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以及能级 的跃迁概率
COCl
6. 红外吸收峰的数目 例如:苯的简谐振动的自由度=3*12-6=30;再考虑到倍频、组 频、差频、振动的耦合与费米共振等,产生的红外吸收 峰应该非常多。 实际上大多数红外吸收光谱图上的吸收峰数目小于 理论数目。为什么? (1) (2) (3) (4) (5) 存在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模式 存在能量简并态的振动模式 仪器的分辨率分辨不出的振动模式 振动吸收的强度小,检测不到 某些振动模式所吸收的能量不在中红外光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