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链接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源立本节时共读
——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策略谈
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郭昶
[摘要] 链接式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链接相关阅读材料,在“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内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通过实施“开源、立本、节时、共读”四大有效策略,使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构建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好“生态环境”。
[关键词] 链接式立本开源节时共读
语文学习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只重视课本的学习,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视野的开阔。语文教学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不能再将经典名著、时文精品拒课堂之外,应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在“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内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掌握最大量的信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
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证伪)、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学生的生命体验。链接式阅读教学以“脚本解读——链接加厚——解读副本——主题提升”为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使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完成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的深层解读。
一、“开源”策略:丰富阅读的文化营养
从链接式阅读教学看,语文的每一篇课文,是引领学生进入某个专题的研究或体验的“引子”,以此引领学生汲取文化营养。从链接的内容看,只要属于健康文化的范畴,都可以纳入链接材料中。
1.开渠引流,链接多种媒体。从媒体类型看,可把链接的材料内容分为文字资料类、配乐音频类、视频图像类。(1)文字资料类。文学阅读材料的链接引入,能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量,丰富语言,接受文学的熏陶。如读《燕子》链接阅读《春燕》:“黑色羽翼承载着一季的相思/ 翩然飞过冬雪初融的春日/ 回旋着停落在古老的屋檐/ 筑起了暖巢营造着春天的故事……”。信息阅读材料的链接引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认识,丰富思想。如学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链接华罗庚的《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中的一段感人的话:“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2)配乐音频类。音乐以独有的美感美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感染人的情感,渲染气氛,使学生在唯
美的情境中,思维、情感达到最佳发展状态,从而提升阅读效率。如在《滥竽充数》一文学习中,通过欣赏《凤凰展翅》片断来了解竽的声音,在《俯拾》一文教学中,通过欣赏《梦幻曲》片断来理解那低沉的大提琴声,使学生了解乐器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3)视频图像类。阅读中链接视频资料和图像能填补学生的阅历缺陷,拓宽优化学生的想象。学习《燕子》一文时,分段播放柔柳如丝、百花争艳、春光灿烂、燕子翻飞、停歇呢喃的录像,让学生赏景入境,感情朗读。学《花潮》欣赏海棠花的鼎盛怒放,复述课文中的描写,学《观潮》欣赏天下第一潮的雄奇……这样的链接学习使阅读教学成为美的享受。
2.博古通今,联通中外时空。文化无国界,阅读无时限。广开思路,使学生的链接阅读联通起古今中外的文化时空。如学习《向往奥运》激情诵读顾拜旦的《奥运之歌》,学习《盘古开天地》比较阅读《希腊神话》,体会神话的特点。中外文化交融比较,使学生真正纳入“地球村”意义的阅读生活。再如学习《滥竽充数》链接《韩非子》中的寓言阅读,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春风拂面”链接阅读释志南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今文化传承贯通,使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深邃、广博的精义。
3.丰富信息,打破学科界限。生活的外延和学习的外延相等。同样,阅读教学也需要链接起各学科的信息。如学习《蟋蟀的住宅》链接阅读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秦始皇兵马俑》链接科学书中的相关课文,学习《五月端阳》链接音乐课中的《赛龙舟》和科学课中的《端午习俗》。综合性链接使学生全面汲取人类文化的营养。
二、“立本”策略:把握语文教学的真谛
“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的意义,这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必要、之所以可能的条件。”链接式阅读教学,在内容上,也应立足文本,以文本为起点展开链接,并为最终的回归提升而链接。在时间分配上,以课内阅读为主,以文本阅读为主,以链接材料为辅,延伸课外阅读,
1.起点在文本处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链接材料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如学习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一文,搜索与“生命”有关的材料,能获得12900000条信息,再以“散文”、“珍爱”等词加以精确检索,答案依旧数不胜数。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前,我们必须从文本解读需要为出发点去寻找利用信息。
学生在初读感知和深读感悟时,普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课题中边用两个‘生命’?”,其实这就是基于文本的链接起点,这一问题指向作者的个性化创作,此时,链接作者的个人生平经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链接学生了解到:杏林子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富有爱心。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这立足于文本的链接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推动了文本的学习。
2.归结点在文本处
链接,并不代表着无止境的延伸。“课文是教学之本,课堂的活动都要聚焦课文。链接的基点是课文,链接的时空也是课文。链接,是思维活动的扩张,如增强思维深度,扩大思维广度等,是扎扎实实的链接。如此,深读一句话可能比上网6小时更有意义。”扎扎实实的链接应该是手中的“飞去来”器,而不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学习儿童诗《请求》链接时文《当今的中国孩子最缺少什么》,是为了帮助深化认知,有感情诵读诗歌;学习《凡卡》链接《渴睡》,使学生清醒地看到现实生活中底层人民最后的悲惨结局,从而对文章的结尾“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梦,也更深刻地领会文章“以美好写悲惨”的特殊表现手法,更深刻地领会了课文主旨。
三、“节时”策略:保证阅读的链接时间
链接式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耗时低效”的局面,浓缩教时,提高效率,从而为链接阅读创造时间、空间。按块状分割阅读教学的教学流程,一般分为认知性阅读、感悟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节时必须落实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1.认知性阅读,自主交流
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学习,侧重认知性阅读。课始初读,应在学生正确连贯地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自主设定学习目标。通过探底式检测,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反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看似费时的手段,却避免了学生提出重复的意见和问题,较之师生单线交流节约了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完成认知性阅读。
2.感悟性阅读,抓住重点
这一块面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其中抓住重点就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文本而言,共性往往是文本的特色,是感悟的重点,个性是感悟的细枝末梢,教学中抓大放小,用重点的感悟涵盖细节的关注。就学生而言,共性是学生感悟的焦点、理解的难点,个性是个人色彩浓郁,与个人学习基础关联紧密的感悟点,教学中应尊重个性,但更关注学生的共鸣。抓住文本中的重点既能解决感悟的主任务,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3.积累性阅读,多线并进
这一块面的阅读,在传统教学中成为单独的一个块面安排在充分感悟后。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认知性阅读中的初读读通是积累性阅读的基础,感悟性阅读中的感悟朗读是积累性阅读的情感内化过程,采用化整为零,多线并进的方法,既在前两个板块的教学中扎实做好读通读好,那么,学生阅读中的积累便水到渠成,有形的教学安排在无形的理解感悟中自觉地完成,显得轻松节时。另外,在最后的迁移性阅读中也是对阅读积累的促进。因此,多线并进,化有形为无形就能大大节省积累的时间。
4.迁移性阅读,运用为主
迁移性阅读一般分为学法的迁移和写法的迁移。传统课堂中强调先会说再会做,其实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