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

----------------基于东楼村和省村调研结果的分析

06级经济学基地王茜

[调查时间]2008年4月27、28日

[调查地点]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东楼村、省村

[调查对象]普通村民

[调查目的]了解周至县劳动力流动等问题

[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59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逐年增长,尤其自2000年以来。“民工潮”使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自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却让我们陷入了困惑:中国既然是人口大国为何会出现“民工荒”?是什么因素导致在同一地区一部分人愿意外出打工而仍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家乡从业?

本文将在综述国际国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的东楼村和省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得出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些结论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地劳动力流动现状

刘易斯将剩余劳动力定义为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抽出而不会导致产出的任何减少的劳动力。【1】【p77】本文将剩余劳动力界定为抽去这些劳动力不影响家庭农活的劳动力。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统计数据表明65.85%的被调查者表示的外出劳动力的出外打工对家庭的农活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留在家里的人依旧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干完农活,无一人表示打工者出外以后家里的农活一年四季都忙不过来。这表明当地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笔者在今年四月去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东楼村和省村进行了调研活动,在对周边农户进行入户访谈式调研时发现所调查的家庭大多数家庭都存在劳动力流动现象。在被调查的59人中有41人家中有人外出打工,占被调查人数的69.5%。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

通过对当地外出打工者的情况分析发现当地劳动力流动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打工者以中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为主,中老年女性占很小比例。其中中青年男性所占比重为60%,青年女性所占比重为16%,而中老年女性仅占8.7%。

2、长期外出打工者的务工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短期(季节性)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本省的西安市,只有极少数务工人员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打工者占打工者比例高达66.7%,中西部地区仅有0.8%.

3、外出打工者所从事行业以建筑业、制造业和饭店服务等体力劳动为主,有86%的外出打工者集中在这几个行业。

4、打工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参加过技能培训。外出打工者中的71.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82.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

5、文化程度和技能是产生外出打工者工资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下图就显示了对打工者工资造成影响的因素影响比重。

图二:对打工工资影响比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和技能对打工者工资的影响最大,但事实上即便如此,这些具有低人力资本的打工者依旧选择外出打工。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但和在家种田相比他们仍然选择外出打工。

通过对对当地没有外出打工者的分析表明:影响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技能和家庭观念。下图可以清楚的告诉读者影响当地劳动力流动因素。

图一:影响居民外出打工因素

图中显示,“照顾老人小孩”是影响当地居民外出打工选择的首要因素,文化程度和技能的影响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农活太忙、打工工资低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决策。

二、劳动力流动原因

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告诉我们: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传统农业部门较高的工资水平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流动。【2】根据调查报告的分析表明:家庭经济原因是导致当地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这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刘易斯的观点。

外出打工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家人外出打工之前主要是传统种植业,但在打工之后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打工收入。即使在物价上涨实际工资降低的情况下仍有64.4%的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外出打工。

由于传统种植业不能给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外出打工虽然存在种种不便,但理性

的农村劳动力依然会选择收益较高的外出打工。加之今年虽然粮食价格也在上涨,但较之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幅度来说涨幅相对较小,而且当地居民表示家庭所种粮食基本用于家庭消费并不在市场上销售,这无疑加剧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负担。传统种植业不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条件的改善,若继续坚持传统种植业甚至有可能使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当地多数居民在物价进一步上涨时仍会继续选择外出打工。我们用下图描述这一流动过程。

图三:流动费用为零情况下劳动力的流动

为简化模型,笔者假设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流动费用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城市工资水平随物价的上涨同步上涨,也就是说城市的收益和成本的上涨幅度是相同的,因而物价的上涨对城市的净收益不产生影响。而农村收益的上涨幅度小于物价的上涨幅度但成本上涨幅度却和物价同步,因而随着物价的上涨农村的净收益是减少的。

设Sr=F1(TP r)=F1(P) (1)

Su=F2(TP u)=F2(P) (2)

TP r=TR r-TCr (3)

TR r=F r1(P) TC r=F r2(P) TR r<’TC’r(4)

TP u=TR u-TC u (5)

TR u=F u1(P) TC u=F u2(P) TR’u=TC’u(6)

S r’>S u’(7)

TP r表示传统种植业的净收益,TR r表示传统种植业的总收益,TC r表示传统种植业的总成本,总收益受价格的影响小于总成本受价格的影响,因此当价格上涨时种植业净收益降低。TP u表示城市打工净收益,TR u表示城市打工的总收益,TC u表示城市打工的总成本,总收益和总成本受价格的影响相同,因此当价格上涨时城市打工的净收益不变。

S r表示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传统种植业净收益的函数,也是物价水平的函数。D r表示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曲线。S u 表示城市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同样是物价水平的函数。D u 表示城市劳动力的需求曲线。两地区需求曲线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并且不岁劳动力的流动而变化。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受物价水平的影响比城市劳动力的供给受物价水平的影响大.在物价上涨之前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为L r1,工资水平为W r1,城市劳动力的供给为L u1工资水平为W u1。物价水平上涨之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为L r2,工资水平为W r2,城市劳动力的供给为L u2工资水平为W u2。

L r1 -L r2 =L u2-L u1 ,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受物价水平影响较大,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农村工资水平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城市工资水平的下降幅度小。而且在部分劳动力流入城市后,农村工资水平相对城市而言仍然较低,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向城市流动,直至两地区工资水平相等。

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趋势可以由下图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