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疾病
.
1
概述
.
2
[解剖结构]
❖ 外部结构:脊髓是中枢性神经系统组成部分 之一,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分,上端在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以C1为界),下端至L1 下缘形成脊髓圆锥。脊髓全长42~45cm,占 据椎管2/3,自上而下发出31对脊神经。
.
3
脊髓的节段性
(一)节段的区分
颈段 胸段 腰段
脊髓丘脑侧束
.
红核脊髓束
17
网状脊髓束
脊髓的血液供应
❖ 主要有三个来源:
脊髓前动脉:起源于两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在延髓腹 侧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沟下行,供应脊髓横断面 的前2/3区域,包括中央灰质、前柱、侧柱及前索、侧 索和皮质脊髓束。
脊髓后动脉:起源于同侧椎动脉颅内部分,左右各一, 沿脊髓后外侧沟下行,供应脊髓横断面的后l/3区域,包 括脊髓后柱、后索。
.
23
脊髓横贯性损害
❖ 表现受损平面以下完全性运动障碍、感觉障 碍、尿便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五 个主要节段损害的表现是:
.
20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 感觉障碍
后根、后角损害:相应皮节出现节段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存的分 离性感觉障碍。
中央管附近损害:双侧对称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 或消失,触觉保留。
脊髓半侧损害:见后 薄束楔束损害:同侧振动觉、位置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 前索损害:脊髓丘脑前束损害出现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侧角损害:C8-L2 侧角损害出现血管舒缩障碍、泌汗障碍和营养障碍
骨膜。
.
5
❖ 脊髓表面有六条纵形的沟裂,前正中裂深 达脊髓前后径的1/3,后正中沟伸入脊髓后 索将其对称地分为左右两部分,前外侧沟 与后外侧沟左右之一,脊神经前根由前外 侧沟离开脊髓,后根由后外侧沟进入脊髓。
.
6
.
7
❖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组织,由外到内硬脊 膜、蛛网膜、软脊膜。硬脊膜与脊椎骨膜 间隙为硬膜外腔,蛛网膜与硬脊膜间为硬 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脊膜间为蛛网膜下腔。
楔束
薄束
.
15
❖ 脊髓丘脑束传递对侧躯体痛、温觉和粗触 觉至大脑皮层;
❖ 脊髓小脑前后束传递本体感觉至小脑,参 与维持同侧躯干与肢体的平衡与协调。
❖ 皮质脊髓束传递对侧大脑半球的运动冲动 至同侧前角细胞,支配随意运动。
.
16
2. 外侧索 Lateral Funiculus 1)脊髓小脑后束 2)脊髓小脑前束
白质前连合Anterior white 前索Anterior
commisure
f.uniculus
14
后索 Posterior Funiculus
1)薄束 Fasciculus gracilis
2)楔束 Fasciculus cuneatus
传导下肢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传导上肢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对第11、12胸椎
对第1腰椎
.
4
❖ 脊髓呈微扁圆柱形,有颈膨大和腰膨大两个
膨大部分,分别发出支配上肢和下肢的神经
根,颈膨大相当于C5-T2节段,腰膨大相当 于L1-S2节段。腰膨大以下逐渐变细,为脊髓 圆锥,圆锥尖端伸出终丝,终止于第1尾椎的
等;S2-4侧角损害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
21
❖ 运动障碍
侧索损害: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损害:支配肌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
22
❖ 脊髓半切损害:引起脊髓半切综合症 (Brown-Sequard syndrome),出现病 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元瘫痪、深感觉 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 障碍,触觉保留。
4)红核脊髓束 5)网状脊髓束 6)脊髓丘脑侧束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3)皮质脊髓侧束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脊髓小脑后束Posteior spinaocerebellar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小脑前束 nterior spinaocerebellar tract
后角细胞为痛、温及部分触觉第Ⅱ级神经元,接受脊神经 节发出的节后纤维,传递感觉冲动。
❖ 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纤维经前根、交感 神经径路支配和调节内脏、腺体功能。
S2—4 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膀胱、直肠、 性腺。
.
11
后角
中央管
中间带
前角
.
12
白质
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主要由上行(感觉) 和下行(运动)传导束组成。
8节(C1~8) 12节(T1~12) 5节(L1~5)
骶段 尾段
5节(S1~5) 1节(Co1)
(二)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的脊椎高。
颈1~4节(C1~4)
平对同序数椎骨
颈5~8节(C5~8) 胸1~4 节(T1~4)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
胸5~8节(T5~8)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
8
黄韧带 齿状韧带 蛛网膜下腔
硬脊膜外腔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后根
.
9
马尾 Cauda equina
马尾的临床意义: 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 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组成。
❖ 灰质呈“H”形,中间部分称为灰质连合、两旁前角和后角, 在C8-L2及S2—4节段有侧角。 前角细胞为下运动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组成前根,支配 有关肌肉。
前索位于前角及前根的内侧;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与后角、后根之间; 侧索位于前后角之间。 上行传导束主要有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后 束、薄束、楔束等。 下行传导束主要有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 盖脊髓束等。
.
13
白质 包括前、后、外侧索和白质前连合
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外侧索 Lateral funiculus
根动脉:分为跟前和根后动脉,较细小,但C6、T9、L2 三处的根动脉较粗大。
.
18
❖ 根据脊髓动脉分布特点,循环最不充分的
节段常位于相邻的两条根动脉分布区交界
处,T4和L1最易发生供血不足现象。从横 断面看,脊髓有三个供血薄弱区,即中央
管部、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
.
19
脊髓静脉
❖ 压力低,无静脉瓣,血流方向常随胸、腹腔 压力(如举重、咳嗽、排便等)变化而变化, 是感染及恶性肿瘤转移入颅的可能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