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河南豫剧的弘扬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河南豫剧的弘扬和发展
说起戏剧,我最熟悉的就是家乡的豫剧。我的童年是伴随着豫剧铿锵的旋律度过的。直到现在每当听到了《穆桂英挂帅》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是不相信啊,请在往这身上看…..”选段,我总是会喜不自禁的哼唱起来。小的时候听姥姥说过,她们年轻的时候乡里条件很差,娱乐活动很少。能听一场豫剧,就是莫大的享受。可往往就是为了听这一场戏,要搬着板凳走好几里山路呢,但纵使条件这么困难,依然没有办法磨灭大家对于豫剧的喜爱。到了我小时候,豫剧虽不及以往盛行,但依然是红火着,小时候就常看的节目就是《梨园春》,现在回味起那些年看到的打擂片段依然觉得妙趣横生。但不知什么时候起,豫剧渐渐衰落了,已经很难寻到它的踪影啦。只有在公园里的某些角落,还有些老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
为什么曾经红火的豫剧市场现在变得如此惨淡了呢?我觉得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的原因。
先来分析一下外部原因,和其他剧种一样,豫剧也存在了观众人群减少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多,娱乐活动也更加的多样化。除豫剧外,还有流行歌曲,交响音乐会,魔术,话剧等等。现在坚持着听豫剧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少有青少年人。另外学习豫剧的人数也不多。观众人数和从业人数的减少,致使豫剧发展缓慢。
在内部原因方面,豫剧和其他剧种一样,有着普遍性的问题,如发展的资金不够,自身宣传不足,以及没有及时的推陈出新和其他剧种的取长补短。甚至有些从事豫剧事业的文艺机构,丧失了立足观众,服务人民的准则。花费人力物力排练剧目,只为在大小比赛中拿奖,获取名次,却不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以上问题,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豫剧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既然存在这么一些问题,怎么才能使豫剧在困境中突围,获得弘扬和发展呢?下面我就此谈一谈我的浅见。
一,促进“豫剧进校园”,加大豫剧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宣传。
豫剧是河南地区第一大剧种,是河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豫剧种类丰富,根据所在地区方言的不同,被分为以开封为中心的“祥
福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和
以南沙河流域为中心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后,才形成了统一的声调。从此豫剧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仅《花木兰》,《七品芝麻官》,《大祭桩》等古代戏深受观众喜爱,
《斗书场》,《李双双》,《朝阳沟》《好媳妇》等现代剧也获得了很大
的成功。在豫剧艺术的蓬勃发展中,还涌现出了常香玉,阎立品,
马金凤,牛得草,魏云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豫剧名家。在他们当中,
以常香玉最为著名。她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豫剧表演家,还在豫剧
唱腔的改进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创制和改造了豫剧唱腔,还把
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入到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上。而这一切都
是引导都是引导青少年们喜爱豫剧的良好教材。由于中小学生都存
在着升学压力,可以我豫剧艺术引入到大学课堂。以校选课的形式
和广大学生见面。在此类校选课上,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播豫剧
的有关知识,播放豫剧的相关选段。还可以讲述一下豫剧名家的故
事,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感受到豫剧的强大魅力。
二,借助现代化工具,促进豫剧深入群众。
在这一方面,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栏目不得不提。几乎没有一个河南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它于1994年创办,1999年全面改版。
它以戏迷擂台赛的特色形式,吸引了广大戏迷群众的参与,不仅获
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也在人民群众中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梨园春》
节目组自开播以来,收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来信。它举办少儿擂台
赛,带动了广大青少年学习豫剧,虽然家长在送孩子们去学习豫剧
方面存在着功利因素,但也在客观上推动者豫剧的传播和发展。依
照着《梨园春》的模式走入到群众当中,不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把精力都花费在排练大型节目,追逐奖项上。可以多举办一些以群
众为主体的演出。节目平实真切,票价平民便宜,使豫剧真正地走
到平民百姓之中。也只有接到地气,才能使豫剧焕发出强大的生命
力。再者,也许紧跟时代潮流,采取一些更加流行时髦的宣传方式,
各个豫剧演出机构分别创建自己的微博,微信,qq,人人和百度贴
吧。不仅可以对机构的动态进行报道和公示,还能通过喜闻乐见的
方式和观众进行交流。《京华日报》曾报道过一篇关于新版豫剧《穆
桂英挂帅》的新闻。该剧导演张平表示新版的《穆桂英挂帅》,在舞
台上的显著变化是增加了多媒体的运用,如“箭穿金钱眼”的情节
就会在舞台上真实地体现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故事情
节的推进和舞台人物的塑造,更能使观众朋友们获得一种新奇的感
受。该剧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为今后豫
剧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三,与时俱进,加强剧本的创作与更新。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绎。例如三国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封神演义戏和岳家将戏
等。这一部分以《穆桂英挂帅》选段最为著名。还有一部分描写亲
情,爱情,婚姻和伦理道德的戏。如上个世纪50年代前期的《小二
黑结婚》,《罗汉钱》,《新条件》,《刘胡兰》,《赶脚》等。50年代后
期的《朝阳沟》,《掩护》,《冬去春来》。在60年代,豫剧获得了大
发展。80年代,即使全国戏剧市场低迷,豫剧还是创作出了如《金
鸡引凤》,《倒霉大叔的婚事》等优秀剧目。尤其是一些现代剧,描
述的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很受欢迎。但近些年来,豫剧鲜见新
作。老的作品虽然经典,但新的作品也要源源不断的产出,这样才
能保证豫剧的活力。贴近当代生活,演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才
能真正地与时俱进。一味地唱一些唱滥的曲目,何谈发展呢?著名
豫剧表演艺术家武惠敏也说:“要想在新时期打造一部精品戏剧,离
不开四个字,固本求新。剧本要能打动人,贴近生活,反映人性,
唱腔上要保留古典,吧过去和现在相融合。”今日浏览人民网,发现
了一则名为《河南新排豫剧反映腐败高官真实“两面”引关注》新
闻,其介绍了一部名为《全家福》的新出豫剧,讲述的是海外留学
的韩琳琳回国结婚,却恰逢担任常务副市长的父亲韩英杰因经济问
题被“双规”。剧中的韩副市长像极了今天落马的一些高官,他们一
方面能力突出,敢想敢干。一方面,经受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