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五)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油器端压力急剧下降点~针阀落座 燃油雾化质量差,尽可能减少喷油量
3、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
供油规律 单位凸轮轴转角(或单位时间)由喷油泵供 入高压油路中的燃油量称为供油速率。 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称为供油 规律
喷油规律: 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定义与上类似
喷油泵 喷油器
供油速率计算
柴油机燃烧过程及其特性分析
燃烧过程的高速摄影实例:
0º(TDC)

火焰特点:
多点大面积着火—粗暴

“有焰”1燃2º烧—产生碳烟 16º
20º
24º
28º
32º
40º
柴油机燃烧过程
分为四期: 着火落后期( φA~φB ) 速燃期( φB~φC ) 缓燃期( φC~φD ) 后燃期( φD~φE )
发动机原理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及燃烧
第5章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及燃烧
发动机(内燃机)燃烧所追求的目标: 高η e(η i) 、高Pme(Pmi)、低污染、低噪声振动
内燃机燃烧的特点:
高速(混合+着火+燃烧=2~10ms) 高温(2000℃ 左右) 高压(柴油机高达100bar 以上) 复杂过程:流动、喷雾、传热、多相流、燃烧化学
2、燃油喷射过程(机械式)
(1)喷射延迟阶段
供油提前角θfs-供油始点至TDC的角度(油泵出油) 喷油提前角θfj-喷油始点至TDC的角度(针阀始动) 喷油延迟角=θfs-θfj,转速越高、油管越长,延迟
角越大
(2)主喷射阶段
喷油始点~喷油器端压力开始下降点 喷入绝大部分燃油,具有良好的雾化 qn = f(Δp, 针阀升程,喷油持续期) (3)喷油结束阶段
着火落后期与滞燃期有何不同?
2、速燃期( φB~φC )
现象 大面积多点着火,燃烧极快,压力 陡升;
放热速率取决于滞燃期内形成的预 混合气多少,因此速燃期也称为预混 合燃烧期
注意与汽油机的“预混合燃烧”有 区别
2、速燃期( φB~φC ) 燃烧特性参数:
dp/dφ 对动力性、η i 、η m、NOx、振动噪声有 显著影响, 一般柴油机:
1、 着火落后期( φA~φB )
现象: 喷雾及混合+低温多阶段着火,是复杂的物理
化学过程 ;
影响着火落后期的主要因素:
温度、压力、喷油量、雾化特性
着火点的判断方式: 示功图—脱离压缩线的时点 高速摄影—出现火焰 ROHR —放热率由负变正的拐点 柴油机的着火落后期对后续燃烧过程有重要 影响。
4、后燃期( φD~φE )
现象 剩余10~20%的燃料继续燃烧,远离TDC,
气流扰动变弱,燃烧速度下降。 后燃期过长,会造成:
等容度↓,散热↑,碳烟和微粒排放↑, 排温↑ 、 η t ↓ ; 减少后燃的基本思路
加速混合,以加快燃烧;燃油充分雾化。
合理的燃烧放热规律
放热规律三要素: 放热始点—存在最佳值,一般使Pmax出现在10~15CA ATDC 持续期—尽可能缩短,一般柴油机<40~60CA 形状—因性能要求而异
导气屏:结构简单,强度可调,Ω =0~4,但阻力大,一般用于试验发动机; 切向气道:进气道与气缸切向布置以形成涡流,结构简单,但Ω =1~2; 螺旋气道:以复杂的螺旋气道在进入气缸前形成涡流,结构复杂,但阻力 小, Ω =2~4; 组合气道:例如“1切+1螺”,随工况不同可关闭其中一个气道。
放热率形状: (相同放热始点、持续期时)
a:热效率最好(见185页),等容度最 高
d:热效率最低,但排放低 b\c: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有多种优化结 果,取决于实际需要
燃油喷射及混合气形成
发动机性能 受控于燃烧特性 受控于混合气形成
扩散燃烧速度 着火落后期
混合气 形成速度
dp/dφ
本节从油、气两个方面介绍柴油机混合 气形成过程
喷油规律
气流运动 燃烧室形状
过程极短 (<0.5ms)
喷油系统与喷油特性
1、对燃料喷射过程的要求 合理的喷油特性(喷油规律) 良好的雾化特性 定时 定量 不出现异常
喷油特性主要指供油规律与喷油规 律
喷油特性和喷雾特性是喷油系统最 主要的两类指标
nPA对于确定工况是常数; ρf可作常数处理;若测得μA与针阀升程的函数关系,则可根据图6-13 所示的喷油器压力pn和针阀升程hn,算出喷油规律。这种方法称为压力升程法。
另外还有波许长管法、蜂巢法。
实际发动机中的供油规律与喷油规律对比
?为什么会出现两者的差异
•燃油的可压缩性 •压力波传播滞后-相位变化 •压力波反射叠加-形状变化 •高压油管弹性变形
喷油规律的计算
设燃油不可压缩,并作定常流动。 则由伯努利(Bernoulli)方程可以推导出:
dqn A 2p 103 d PA 6nPA f
其中: μA——喷油器有效流通面积,是针阀升程的函数 nPA——喷油泵转速 Δp——喷孔前油压(嘴端压力)与气缸内压力之差 ρf——燃油密度
dq p
d PA

4
d
2 p

dhp
d PA
(7-2)
• 对于确定的喷油泵,柱塞直径dp和柱塞运动规律 (由凸轮型线决定)等几何参数是一定的,由于
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
因此也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几何供油规律
• 注意:看懂图6-14;理解“凸轮工作段”的概念;在右图 上如要改变工作段应怎样调整;工作段与柱塞有效行程有 什么关系。
最终影响发动机性能的是喷油 规律
缸内气流运动
分类: 涡流、滚流、挤流——控制油气宏观混合 湍流——促进油气微观混合
1、 涡流(Swirl) 绕气缸中心线的有规则的气流运动。柴油机中最常用 (1)涡流种类:进气涡流、压缩涡流 (2)评价指标:涡流比Ω=涡流转速 / 发动机转速
(3)进气涡流产生方式:
dp/dφ =0.2~0.6 (MPa/CA)
影响 dp/dφ的主要因素: 滞燃期中的混合气生成量,与喷油速率、
混合速率、滞燃期长短有关
柴油 汽油
3、缓燃期( φC~φD )
现象 剩余燃料边蒸发混合,边燃烧, 燃烧速率受控于燃料扩散混合速率,也称为 扩散燃烧期 出现柴油机燃烧特有的“双峰” pmax的大小及位置: 上止点后10~15CA,取决于喷油时间、着火 落后期、预混燃烧 缓燃期燃烧 “过缓”会造成: 等容度↓,散热↑,η i ↓;碳烟和微粒排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