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心理学
题目:从地域歧视,看文化特征
学生姓名阿依古再丽·图拉洪学号110103300101
班级11人力资源管理
2012年12月8日
从地狱歧视,看文化特征
地狱歧视是歧视的一种。它是相对于平等权而言的。所谓地域歧视是指超乎法律之外给某个地狱特别优惠待遇,或者超乎法律之外,给某个地狱特别不公平待遇,有人权的成分存在。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社会后,经济和财富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和一个地区价值的重要标准,然后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人们就渐渐地习惯以存款数目来判断一个人,以GDP指数什么的来衡量一个省。我认为,在当代中国,地域歧视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化认同感的差异。中国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人”就开始把本国(部族)之外的人按方向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二而恪守中庸,这其实就是最早的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进行“歧视”的。这其实就是最早的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进行“歧视”的。这种文化认同在我们华夏族开始形成以及形成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民族特性和文化优越感。现代社会有那么多的地域歧视。当然,不仅仅是地狱歧视,还有民族歧视,性别歧视等等各种社会歧视。
中国目前的地域歧视现象十分严重。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多在同一个地域,对其他地域的人民通常不熟悉,所以会产生偏见甚至妖魔化,如中国人对北京人、上海人,河南人等的刻板印象。很多新疆人流浪全国铤而走险,导致国民对新疆人,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体貌的人士有恐惧心理。
现在常常出现的地狱纷争主要是上海和北京。上海人觉得自己生为上海人,喝黄浦江水长大的,似乎血统都要高贵一些,对外地人常称之为“农民”,以彰显上海这一区别于中国其他城市的“大都市”特征以及自己的“城市人”身份。而北京人进行地域歧视的时候,就显得更为突出,他们的一口京片子似乎就能显示他们生来的与众不同,一个拥有纯正口音的北京土著拥有足够的自信和理由去鄙视其他地区人。这些看法当然不是北京上海人的全部,但也决不只是“一小撮人”。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其他省份的人对北京上海人产生集体抵触情绪,互相漫骂指责的证据都往往是一些街头巷尾、公众场合的一些不良现象,并大胆地以这些小事来推测这个地区人的整体素质问题。你说我不懂礼仪廉耻、生活习惯糟糕、还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的乡下人,我说你是受了我们牺牲自己青春建设城市的恩惠现在反而倒咬一口的白眼狼。
当然,地域歧视现象不仅仅是这些,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各种地狱纷争。近年来,地域歧视一直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被媒体和网络所关注和讨论,但是学术界对此却未有足够的重视,几乎没有对地域间偏见与歧视的规范的学术探讨。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2005年3月,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龙新派出所在辖区内悬挂了“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的一旦案件破获,奖励500元”和“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两条横幅。4月,河南籍公民任诚宇和李东照以该行为侵害了两人的名誉权为由,向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被告依法就其侵权行为对原告公开赔礼
道歉,并将道歉内容在人民法院认可的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由于涉及“河南人”及“歧视”、“平等”等字眼,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迅速的成为一个公共事件。报道,龙新派出所已经撤回该横幅;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正通过相关渠道对此事进行沟通,以盼妥协解决该事件。早在三四年前,一家深圳企业发布内容为“不招四川籍工人”招工广告(大意如此),有四川律师以“地域歧视”为由在深圳奋而起诉。而据相关媒体报道,企业之所以发布该内容的广告,是因为该企业中四川女工人数太多,相互之间说四川话,而导致管理阶层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希望通过非四川籍工人的进入,进而形成一个说普通话的工作局面。如果不考虑权力行使的特性,该案件起码比当下的“歧视河南人”案件发生的更早。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河南的地域歧视呢?
说道河南人,有一本书叫《河南人惹谁了》。书中作者很敏锐的关注到了这个现象—地狱歧视。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丑化河南人的舆论终于由无形转化为残酷的社会现实,变成了社会上许多人对河南人的歧视—白眼,冷漠和蔑视。在广州,在深圳,在上海,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公司都在门口贴有类似的启示:“不与河南人洽谈”,“不招河南人”。
地域现象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产生的时候,往往就会以地区特色方言为明显区别,这是表面的文化认同的差异,而深层次的表现则在于人们相互区别的那一套集体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法才是我们争吵的重要原因,而我们能开始然后还能一直持续争吵的原因则源于国人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固有的想法和思路以协调社会,中国人自古似乎就乐意且擅长找出他人的缺点而忽略自己的。而空虚的文化优越感的膨胀恰恰说明的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信仰和道德的缺失。
其实我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种现象,也决不认为经济靠后的地区什么都要向发达地区学习,我只是觉得我们国家之内,地区之间文化应该要进行比较好的融合,不应该执着于把落后的原因都归咎于客观因素,对于国民来说,我们更重要的是如何协调各地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国家能向良性的方向去发展,是国民能从整体上提高素质。同时,对于一种文化优越感来说,我们不妨以一种局外人或反面的角度去审视,这样也许会使我们能真正地认识到文化的内核以及我们文化真正所缺失的。
针对中国各地人的地域歧视不仅发生在中国国内各地,也发生在世界各国。所以说,地域歧视是极度膨胀的自我优越感的产物,它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距,是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地域歧视表现为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发达地区的人瞧不起落后地区的人,还有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而造成的“仇富”心理和“贱贫”心理。那么,地狱歧视跟社会文化有什么关系呢?
每个地区发展进度不同,从而导致某些地方发达,而有些地方比较落后的现象。还
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比如:饮食,穿着,说话方式等等。这些因素造成了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不同。用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价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的文化是真确的而别人的是错误的,这种倾向叫做文化中心主义。一群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人会为自己设立许多边界,将其划分为自己生活的土地和与自己生活的土地紧密相邻的土地以及更遥远的土地——他们称其为‘野蛮人的土地’。换言之,将自己熟悉的地方称为‘我们的’、将‘我们的’地方之外不熟悉的地方称为‘他们的’,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做法所进行的地域区分可能完全是任意的。因此,慢慢地形成了地狱歧视。现在大多数人嘲笑四川的地方言。这也算是笑笑的一种歧视。根本上讲,由于文化差异,造成各种各样的歧视。那么,地域歧视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任何一个社会,不要说发展,就稳定来讲也是起码的基础。地域歧视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公平、平等、正义的理念是相悖的。一个公平的社会起码有三个层次的公平:一是起点的公平,二是过程的公平,三是结果的公平。如果一个人处于被歧视的境地,会给个人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甚至会使个人采取一些极端的报复社会的行为。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而地域歧视会孕育一些潜在社会矛盾,很容易给和谐社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首先,地域歧视不利于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地域歧视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基本准则,对被歧视者是不公平的,是缺乏正义的。公交车上的对方言的蔑视,“城市人”看不起外地的“农民”,招工单位声称不要某地人,包括上面讲的深圳某派出所扯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大横幅等地域歧视现象,都是同公平、正义相违背的。
其次,地域歧视不利于建设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诚信要求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友爱强调的则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地相处。地域歧视则使人们彼此失去信任,由隔膜到隔绝,甚至相互敌视,严重者更可能会发展到引发纷争,造成冲突。出现这样“城市人”看不起外地的“农民”,排斥某地人的现象,怎能讲诚信友爱的中华民族呢?
最后,地域歧视不利于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地域歧视会使社会处于一种难以整合的状态,矛盾激化后,极易导致社会出现撕裂状态,也就是社会学家所讲的“断裂社会”。“断裂社会”绝不可能是和谐社会。出现不团结,互相蔑视的现象,能建设和谐的中国吗?当然,不能。
分析地域歧视,就要涉及到地域政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台了几项区域发展的重要国策,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浦东在内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以及不久前又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通过这些政策,缩小地域间差异,特别是经济差异。但是,区域开发或发展的前提是对该地域的肯定。“从具体的层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