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合集下载

中医必背:《方剂学》之解表剂

中医必背:《方剂学》之解表剂

中医必背:《方剂学》之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劳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塞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积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荆芥
总结词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详细描述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常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 等症。荆芥具有较好的透疹作用,可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等症。
防风
总结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详细描述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
总结词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宣肺止咳
解表剂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气喘等 症状。
清热解毒
解表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热毒所致的疮 痈肿毒等症状。
02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麻黄
总结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详细描述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风寒 感冒、咳嗽气喘等症。麻黄发汗力强,宜用于风寒表实症,阴虚阳亢、肺燥阴伤者不宜使用。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目录
•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 解表剂的常见方剂 • 解表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解表剂的定义
解表剂是指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作用的方剂,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 如感冒、咳嗽等。
解表剂多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如麻黄、 桂枝、紫苏叶、荆芥等,具有发散解 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等作用。
表寒证
对于表寒证,如恶寒、无汗、苔白等症状,解表 剂可发挥其发汗解表的作用。
使用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配伍得当
解表剂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需注意配伍得当,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禁忌症慎用
对于解表剂的禁忌症,如高热、 口渴、舌红等症状,需慎用或禁 用。
01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中医(专长)-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专长)-方剂学-解表剂

第二单元解表剂(一)概述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是为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而设。

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而出。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从外解,必转深入,变生他证。

本类方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由于表证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故应酌情选用不同类型的解表剂。

若兼见气、血、阴、阳等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使用,以扶正祛邪。

(2)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3)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热粥,以助汗出;服解表剂的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

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4)服解表剂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5)表邪未尽,而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二)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甘草炙,一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意义】本证由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腠理闭塞,经脉不通,肺气失宣所致。

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为君,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为臣,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发汗解表,又可畅行营阴以解诸痛。

杏仁为佐,降利肺气,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止咳平喘之功。

甘草为佐使,既可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以防麻、桂发汗太过而耗伤正气。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CDE
上一题
苔薄白,脉浮数
桑菊饮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方解
桑菊 杏桔 连薄芦 甘 叶花 仁梗 翘荷根 草



使
桑菊饮
运用
辩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 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 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桑菊饮
银翘散与桑菊饮之比较
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 桑菊饮宣肺止咳之力大
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 :
A.败毒散 B.大青龙汤 C.九味羌活汤 D.独活寄生汤 E. 香苏散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小青龙汤的组成中含有:
A.紫菀 B.杏仁 C.生姜 D.白芍 E. 白前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止嗽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桑菊饮
B.麻杏甘石汤
C.定喘汤
D.射干麻黄汤
E. 桑杏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
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枳壳 B.前胡 C.柴胡 D.黄芩 E. 人参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A. 2 : 1 C. 1 : 1
B.1 : 2 D. 3 : 2
九味羌活汤
分经论治
羌防苍川白细 生黄甘
活风术芎芷辛 地芩草
太十太厥阳少

阳二阴阴明阴

经经经经经经

九味羌活汤
分经论治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 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故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 动态观念,个体化用药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结合其他疗法
进一步研究解表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探索解表剂与其他中医疗法的结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开发新型解表剂
针对现代医学对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的治疗需求,开发新型、高效、安全 的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解表剂的禁忌人群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 解表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年龄和体 重进行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详细描述
桂枝汤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另一经典解表剂,由桂枝、 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剂具有辛 温解表、解肌发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 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桂枝汤 中的桂枝能够发散风寒,温通经脉;芍药能够养血调 经,平肝止痛;生姜能够发表散寒,止呕降逆;大枣 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能够调和药性,益气 和中。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应谨慎使用解表剂,必要时应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1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 使用。
02
03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 谨慎使用解表剂。
04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
01
根据病情和年龄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遵循 医生的建议。
解表剂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感冒治疗
解表剂常用于感冒初期, 能够缓解发热、头痛、咳 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鼻炎治疗
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 炎等,解表剂能够改善鼻 塞、流涕等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
20
6、寒闭失音
赵守真医案:汪某以养鸭为业,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 冷茶一大钟,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 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钟,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 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 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 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由于贼风外袭, 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 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 疏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按:此例患者受严冬风雪之寒气侵袭,致肺失宣降、寒凝气滞、耳窍不 通而致耳聋,故用麻黄汤发散风寒。风寒祛、耳窍通,耳聋自愈。
-
22
8、胸痹
刘某,男,56岁,1980年12月诊。胸闷,气短,胸痛彻背, 动则尢甚,时常发作一年余。近月余发作频繁。刻诊:气 短声低,气急而咳,痰少色白,畏寒怯冷,面色白光 白, 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此乃胸中阳气不振,不能贯通心脉,则胸闷胸痛; 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欠温;不能温分血肉则畏寒怯冷,时 时恶风。宜麻黄汤主之:炙麻黄6g,桂枝15g,杏仁6g, 炙甘草30g,薤白6g,附子30g(另包先煎)。服药3剂, 诸症消失。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

1、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
-
3
麻黄汤《伤寒论》
学习 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基础方典型结构
-
4
主证病机分析:

感(
风太

阳 伤
表 实
寒 )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凡用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一、“解表剂”使用机理和原则肌表是人体的藩篱,所以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都先出现表证。

此时邪气轻浅,可用解表剂使外邪仍从肌表而出。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六淫之邪不能及时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由此可知,凡是外感六淫初起,及时地用解表剂治疗,使邪从外解,就能防止传变,早期治愈。

所以,无论是风寒所伤,还是感受温热病邪,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时,都可以用解表剂治疗。

然而,外邪六淫有寒热之异,人体有虚实之别,或原有其他病证又感外邪等等。

所以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分别适用于表寒证,表热证和虚人感受外邪而致的表证。

二、使用“解表剂”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同时,凡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但解表取汗,以遍身絷絷微汗为最佳。

假使汗出不能遍身,或大汗淋漓,都不适宜。

因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太多,易耗伤气津,严重的还有导致亡阴亡阳之变。

临证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

如果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需考虑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的方剂;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三、“解表剂”分类及代表方剂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等。

中医方剂学课件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课件解表剂

甘草:调和药性 ---------- 使
2019/9/23
方剂学
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2019/9/23
方剂学
桑菊饮 银翘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
方剂学
二、分类: 1、辛温解表剂:
特点:辛散温通,味辛能散,性温祛寒 2、辛凉解表剂:
特点:辛凉轻清,轻宣透散 3、扶正解表剂:
特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2019/9/23
方剂学
三、注意事项: 1、不宜久煎: 2、服法及护理方法:①②③④⑤ 3、因时因地而用方: 4、治疗原则: 5、禁忌:
2019/9/23
热闭于肺,无汗而喘: 热壅于肺,有汗而喘: 3、用于小儿麻疹合并肺炎。 4、还可用于大叶性肺炎
五、附方:越婢汤
2019/9/23
方剂学
败毒散《和剂局方》
一、异名:人参败毒散、活人败毒散
二、方名:《医方考》:“培其正气,败 其邪毒,故曰败毒散”
三、组成:1、包括用法中的薄荷、生姜。
2、人参现代多开党参、量宜轻。
2019/9/23
方剂学
五、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药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臣药 杏仁 :下气平喘,与麻黄配伍,复肺气之宣降 炙甘草:兼佐药使之用。
佐药
为什么说麻黄汤是发汗的峻剂
2019/9/23
方剂学
六、临床应用
1、 适应证:
A、 辨证要点:
B、本方为峻汗之剂,在南方相对应用较少。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慎用人群
01
02
03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药物成分 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 良影响,应谨慎使用。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 况与成人不同,解表剂的 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调整。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 较弱,应谨慎使用解表剂 。
药物配伍禁忌
解表剂不宜与滋补类药物同时使用,因为滋补类药物会抑制机体正常的排邪反应 ,影响解表剂的疗效。
治疗感冒
01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解表剂常用于治疗感冒初期,通 过发汗、解表、宣肺等方式缓解 感冒症状。
02
解表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能 够发散体内寒气,缓解头痛、发 热等症状,对于风寒感冒尤其有 效。
治疗发热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解热作 用,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解表剂,常用于 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疗效显著 。
治疗咳嗽
咳嗽是感冒常见的症状之一,解表剂通过发散体内寒气、宣 肺等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解表剂,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 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头痛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止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症 状。
如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等解表剂,对于感冒引起的头 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VS
详细描述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 枣组成,是中医方剂学中典型的辛温解表 方剂。桂枝汤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其中,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为君药;芍药 敛阴止汗,为臣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
杏仁 桔梗(臣药)宣降肺气
连翘(佐药)透邪解毒
芦根(佐药)清热解毒
甘草(使药)调和诸药

解表

理肺
(草根桔翘和饮杏桑羞)
桑菊饮
银翘散
共性
①作用:辛凉解表②适应证:温病初起卫分证③药物:连翘、桔梗、薄荷、芦根、甘草
区别
辛凉轻剂、肃肺止咳
辛凉平剂、解表清热
麻黄(君药)宣肺平喘解表散邪
石膏(君药)清泻肺热辛散透邪
表寒
里热
杏仁 (臣药)降利肺气
甘草(佐使药)益气和中
清肃协同
调和麻杏之宣降
调和麻石之寒温
甘寒生津
宣降肺气
外感风热+上呼吸道=银翘散外感风热+肺络=桑菊饮外感风热+喘=麻杏石甘汤
扶正解表剂
羌活 独活(君药)发散风寒湿止痛
桔梗 枳壳(佐药)宣降肺气宽胸化痰
生姜 薄荷(佐药)解散表邪
前胡(佐药)化痰止咳
茯苓(佐药)渗湿消痰
人参(佐药)扶助元气
甘草(佐使药)调和药性
益气
和中
柴胡 (臣药)解肌透邪
川芎 (臣药)活血行气祛风

解表

宣痹止痛
引:薄荷、生姜
(独熊身伏草梗,二虎只可强攻)
感谢聆听
辛凉解表剂
银花 连翘(君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辟秽化浊
薄荷 牛蒡子(臣药)疏风清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
荆芥穗 淡豆豉(臣药)辛散解表
芦根 竹叶(佐药)清热生津
桔梗(佐药)宣肺止咳
甘草(佐使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助君解表
助辛凉以透表
(草根桔翘拔花牛叶经淡)
桑叶 菊花(君药)疏散风热清宣肺热清利头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精华:解表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精华:解表剂

解表剂
1、辛温解表
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
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
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
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

2、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3扶正解表:
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

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一章 解表剂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一章  解表剂

4,服用方法: 1),药后啜粥法, 2),温覆取汗法, 3),获效停药法, 4),守方继进法, 5),药后忌口法
5,加减: 素体虚,加——黄芪 风寒重,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兼项背强几几加——葛根。 素有咳喘,又感风寒,加——厚朴,杏
仁、苏子,桔梗。
余(段富津教授)曾治一女,1982年9月 因运动汗出,卧湿冒雨而发病。始则恶 寒发热,身体疼痛,医以感冒论治,表 证虽轻,但身痛不减。半月之后,膝踝 关节逐渐肿大,步履艰难。医家以为风 湿在表,而令其服药取汗,病者初汗即 觉痛减体舒,遂加盖衣被,直至全身汗 出如水流漓方止。翌日虽肿痛均减,但 未几,关节又渐肿大,身痛加重,以至 不能行路,又经中西药治疗月余不效。

连 翘 ——清心肺而除上焦热毒
臣:薄荷,牛蒡子——发散风热,利咽

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
佐:桔梗——宣肺止咳化痰

竹叶,苇根——清热生津。
佐使:生甘草——和药。
[重点,难点] 1,病机:风热袭表,热毒偏盛。 2,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温
病条辨》称之为“辛凉平剂”。
[重点,难点]
1,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营弱 卫强)。“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 汗自出”。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 证的基础方。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3,配伍特点: 桂枝发汗散风寒,去卫分之邪。 芍药敛阴养阴,补营阴之虚,治营弱。

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清解。
臣: 桔梗——宣肺止咳化痰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 滑,脉浮。

《方剂学》表解

《方剂学》表解
第 2 页 共 19 页
增液承气汤
热结阴亡
滋阴增液 泻热通便
86014909.doc
方类/方名 方类 方名 2.5 逐水 26,十枣汤 十枣汤★ 十枣汤 《伤寒论》
|
主治 1.悬饮 2.水肿
|
功用 攻逐水饮
|
证治要点
|
药物组成
|
方剂趣记 (十)枣戟遂芫,(胸胁饮 悬)。 (十)枣脊髓圆,(胸胁饮 枣脊髓圆, 十 枣脊髓圆 胸胁饮 悬)。 。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 (逍遥)胡姜荷草,药归 柴胡 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 术苓。 荷 (逍遥 湖江河草,要归 逍遥)湖江河草, 逍遥 湖江河草 树嶺。 树嶺。 逍遥散用归芍柴 疏肝养血兼理脾 苓术甘草姜薄偕排 丹栀加入热能 (痛泻要方),陈药术防。 (痛泻要方 ,臣要住房。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 臣要住房。
42 黃连解毒汤 三焦火毒 热盛证 ★ 《外台秘要》
43 普济消毒饮 大头瘟 ★ 《东垣试效方》
清热解毒, 恶寒发热, 咽喉不 疏风散邪 利, 舌燥口渴, 头 面红肿痛, 目不能 开, 舌红苔黃, 脉 浮数有力
羌活、独活、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 川芎、枳壳、茯苓、桔梗、 人参、 甘草、 生姜、 薄荷 人 参 麻黄 附子 细辛
(败毒)前川羌荷壳,桔 草独羌胡人茯 (摆渡 前川江河俏 , 结 摆渡)前川江河俏 摆渡 前川江河俏, 草独将胡人伏。 草独将胡人伏。 子细麻黄,(解表助阳)。 仔细麻黄, 解表助阳 解表助阳)。 仔细麻黄,(解表助阳 。
39 竹叶石膏汤 伤寒、温 病、暑病 ★ 《伤寒论》 余 热 未 清,气津 两伤证 4.2 清营涼血 40 清营汤★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热入营分 证
清热生津, 身热, 多汗, 气逆 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 石膏 益气和胃 欲呕,烦渴喜饮, 人参、炙甘草、粳米 口干,舌红少津, 脉虚数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柴胡一至三钱(9g)、防风一钱(3g)、陈皮一钱半(4.5g)、芍药二钱(6g)、甘草一钱(3g)、生姜三五片。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热服。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2
辛温解表剂
麻黄桂枝汤
发散血中风寒。
夜疟,血分有邪。
净麻黄二钱,柳桂枝一钱二分,片黄芩一钱,光桃仁十五粒,炙甘草、大生地各一钱,鲜红花五分,葱白一茎。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序号
类别
名称
功用
主治
组成
用法
出处
1
辛温解表剂
香薷散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500g),白扁豆(微炒)(250g),厚朴(去粗皮姜制)(250g)
1、古代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不拘时候。
夏至后用。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23
辛温解表剂
桂枝加芍药汤
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9g)。
古代用法: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水煎,热服。
《幼幼集成》卷三
33
辛温解表剂
桂枝加桂汤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发汗解表,兼行气滞。
四时感冒,寒热头痛,咳嗽。
紫苏叶一钱五分,陈皮、香附各一钱二分,甘草(炙)七分,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一钱,川芎五分,生姜三片。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薄荷——助君药散风热
桔梗、杏仁——助君药宣肺止咳
(臣)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佐)
甘草——润肺止咳,调和药性。 (佐使)
◆配伍特点
①诸药量轻,解表清热力微(辛凉轻剂) ②桑、桔、杏配伍,宣肺止咳效佳。。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方要点]
咳嗽明显的表热轻证
银翘散
(《温病条辨》)
[主治]温病初起
本方要求
掌握小青龙汤中芍药与五味子的 配伍意义。
第二节 辛凉解表
桑菊饮
(《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 菊花 薄荷 桔梗 杏仁
连翘 芦根 甘草
[主治]风温初起 证候特征:咳嗽明显的表热轻证 ◎病机:风热犯表(主),肺气失宣(次) ◎立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配伍意义
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止咳(君)
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虚证
无汗而喘,脉浮紧 有汗无喘,脉浮缓
本方要求
1、掌握桂枝汤的制方原理 2、熟悉桂枝汤的用法 3、掌握麻黄汤与桂枝汤二方之异同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思考:
1.本方所治表证有何特点?(病机、症状) 2.证兼里热,方中大队辛温之药是否有燥
津助热之虞?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掌握黄芩、生地的配伍意义(清兼
证之热、制辛温之燥)。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芍药 半夏 炙甘草
[主治]外寒内饮证。 [制方原理]
◎病机要点:外寒(主证)内饮(次证) ◎立 法:解表化饮
◎配伍意义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干姜、细辛、半夏 ——温肺化饮,助麻桂解表。 芍 药——敛阴,防过汗或温燥伤津; 五味子——敛气,防肺气耗散 甘草——和中调药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分述·辛温解表


桂枝汤
(《伤寒论》)

辛温解表·桂枝汤


组 成:
桂枝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炙甘草二两(6g)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3g) 方 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趣味速记: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

辛温解表·桂枝汤

辛温解表·桂枝汤


使用注意:
a. 微火煮取;药后啜热稀粥以助酿汗; 温覆以助汗出
b. 桂、芍用量相等
(桂、芍1:1,意在平调营卫或平调阴阳)
c. 表实无汗、表寒里热而无汗烦躁者,以及 温病初起或中焦湿热禁用;
d. 忌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辛温解表·桂枝汤


❖本方证中已有汗出,
为何还用桂枝汤发汗?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宜服之。
趣味速记: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

辛温解表·麻黄汤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重证)

辛温解表·麻黄汤


主证病机分析:

感 风
( 太
寒阳
表 实
伤 寒 )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 头身疼痛,脉紧
概述·使用注意


(1)表里同病者, 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不宜久煎; (3)温覆;全身微汗出为佳; (4)温服,避风寒; (5)表邪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辛散温通,味辛能散,性温祛寒 2、辛凉解表剂:
特点:辛凉轻清,轻宣透散 3、扶正解表剂:
特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三、注意事项: 1、不宜久煎: 2、服法及护理方法:①②③④⑤ 3、因时因地而用方: 4、治疗原则: 5、禁忌: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枝 (细辛) 风寒表实(外散)
干姜 温肺化饮
细辛
里饮(内温)
半夏 寒饮停肺
五味子 酸收敛气 ,收敛肺气
白芍
养血和营 以防伤阴。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1 、小青龙汤为什么用五味子收敛肺气?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 、白芍和甘草的配伍意义? 五、应用: 1、掌握原方主治标准:表寒,肺饮。 2、灵活变通,知常达变,扩大治疗范围。 3、现代医学: 4、注意事项: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二、区别(作用、主治)
1、解表力小—桑、菊、翘、薄—用药质轻

量轻—辛凉轻剂
2、宣肺效好—杏、桔、桑、菊。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1、解表力强—银、翘、薄、蒡、豉、
银 荆—药多量重
2、长于清热解毒—(银、翘、薄、蒡)、 竹、芦、桔、草—辛凉平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桑—外感风热表证之轻证(风温初起)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急性角膜炎)
2、银翘散
①主要配伍 ②用法
③何谓温病?
④为何称之辛凉平剂? ⑤剂型 ⑥临床应用三个要点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小青龙汤 《伤寒论》 一、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二、方名: 三、主治:外寒内饮证 ①外感风寒②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症状:(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 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辨证要点: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桂枝汤 《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三、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
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病因:
病位:
病机:
主症:
与麻黄汤证的区别是什么?
四、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五、组成: ①主要配伍 ②用量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六、方解:
问题:有汗为何还要发汗?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七、临床应用: 1、外感风寒表虚证:
A、辨证要点: B、加减 2、 用于内伤杂病(以营卫、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状 态为主) A、妇女产后发热。 B、多汗证:加五味子,浮小麦,黄芪 C、妊娠恶阻:加砂仁,姜夏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D风湿痹证:加威灵仙,桑枝 E手足麻木:加黄芪,当归 F不孕证:紫石英 G夜游证,本方加龙骨、牡蛎。 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行阴行阳, 营卫谐和,则昼精而夜瞑.
桂枝:解肌发表,治卫强。 寓意 芍药:益阴敛营,治营弱。
①卫强营弱 ②二药配伍 ③相制相成
生姜:助桂枝以解表,和胃止呕。 补脾和胃 大枣:助白芍以和营,补脾生津。 调和营卫
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益阴助阳)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配伍特点:散中有收,邪正兼顾,汗和共施,阴阳并调。 配伍药对:桂枝配白芍: 白芍配桂枝 : 生姜配桂枝: 大枣配白芍: 生姜配大枣: 桂枝配甘草: 白芍配甘草 :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一、组成:①主要配伍 ②药量 二、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因: 病位: 病机: 主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 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四、治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五、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药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臣药 杏仁 :下气平喘,与麻黄配伍,复肺气之宣降 炙甘草:兼佐药使之用。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一、组成 原方无用量,现代用量酌情使用。
外散—散风寒湿
二、作用
内清—清解里热
重表兼里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三、配伍
羌活:辛温解表,散风寒湿邪—君
苍术
防风 祛风除湿,助羌活之功—臣
白芷
细辛 行气血止疼痛、兼祛邪—佐
川芎
黄芩
生地 清里, 防辛燥伤津(佐制)
甘草:调和药性 ---------- 使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解表剂概述
一、定义(药物共性、功用共性、主治共性)
1、药物
2、作用 (发汗 解肌 透疹)
3、适应证:表证 4、立法依据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 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二、分类: 1、辛温解表剂:
佐药
为什么说麻黄汤是发汗的峻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六、临床应用 1、 适应证: A、 辨证要点: B、本方为峻汗之剂,在南方相对应用较少。 C、本方既是风寒表实的要方,又是治喘的基础方。 2、使用注意: A、 脉证合参,尺脉微、迟禁用。 B、注意病史:“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禁用 C、体质:表虚自汗者禁用。 D、病机:津亏血少者禁中医用方剂。学解表剂
1、病机:邪在肺卫,清肃无权。 2、主症:发热恶寒轻微短暂,口微渴,咳
嗽、苔薄黄,脉浮数。
银—外感风热表证之重证(温病初起)
1、病机:温热袭表、热毒内传
2、主症: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渴.舌
尖红、脉浮数。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三、说明
1、桑菊饮
①主要配伍
②何谓风温?
③为何称之辛凉轻剂?
④剂型
⑤外感目疾初起之要方(急性结膜炎、
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桑菊饮 银翘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 2、组方:薄荷、连翘、芦根、桔梗、甘 3、作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4、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恶寒、口渴、 苔薄黄、脉浮数
3、加减:
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
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
①风寒表实之喘—原方。
②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 ③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
如华盖散。 ④风热犯肺咳喘—去桂加石膏,如麻杏石甘汤。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一、重要性: 二、用法: 1、药后啜粥法 2、温覆微汗法 3、中病即止法 4、守方继服法 5、药后忌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